你願意用大腦裡所有的框架,去換取對一個概念「表徵」的理解嗎?

2020-12-17 認知框架

學習會讓你大腦裡的認知重構,學習,向書箱或牛人學習,學習啥呢,學習認知啊!啥是認知呢,在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要談清楚認知,就要從心智談起,啥是心智呢?在這裡先跟大家談一談個人對心智與認知的看法。心智中持有的認知,如何去解讀這句話呢?就要涉及到

心智認知心智究竟是指啥呢?心智是一個由若干器官所組成的系統,執行著計算的功能。心智究竟是啥來得呢?它是我們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

心智是一套由若干器官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執行著計算的功能,對啥計算呢?對各種表徵的計算就是認知了。心智這個系統執行了計算的功能就可以獲得認知了。

心智的計算要涉及表徵,表徵就是指代,相片指代了這個人,相片就是這個人的外部表徵。大腦裡形成了這個人的表象,表象就是這個人的心理表徵。

所謂表象,就是事物不在你眼前時,大腦裡回想起事物的樣子。大腦裡想起的那個樣子就是表象了,表象是對事物的一種心理表徵。

在這裡就會涉及」表徵「了,表徵就是指代,心智操作對」事物的各種表徵「進行計算就是思考了,通過思考獲取了對事物的認知。

心智 、計算、表徵、認知,這4個詞語,要對它們之間的關係形成一定的整體認知。這個認知作用很大,它會幫助自己去解讀他人的框架,它會幫助自己去設計框架。

學習牛人的框架不會讓你變成牛人,此處的框架是啥意思呢?框架是針對事物來講的,事物是泛指的,你可以指向一個理論、一個概念,一個原理等等。

對事物的認知,會形成對它的各種表徵,框架就是用來組織各種表徵來指代事物,這句話是框架的關鍵!

相關焦點

  • 要設計一個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
    要徹底的掌握模型,有兩個概念是避不開的,那就是表徵及心理表徵。表徵可以指採取符號來代表物。即使物你看不見,但這個符號就足以代表了物。物用符號來指代,符號就是對物的表徵。有人叫你的名字時,你就會應一聲。因為名字就代表了你這個人。你構建了對自己名字的心理表徵。啥是心理表徵呢?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邊有一個定義: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這個結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知識及其上下文,理解後的記憶、形成表徵、框架、組塊!最後思考
    溫馨提醒,這篇文章重點是從知識的應用的視角來談知識的記憶,知識要能應用起來,一定要搞清楚它的上下文,即然知識只能擱置在上下文之中,才會創造出一個整體的情境,一旦題目出現相應的情境,自己就能從上下文之中關聯到相應的知識。
  • 新聞表徵:概念理論梳理與辨正
    同時,學者對非表徵理論的研究也將表徵理論的研究進一步引向深入。 【關鍵詞】表徵;理論梳理;辨證 表徵是近十幾年來國內學術界興起的一個非常紅火的概念。但學者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往往不是從概念的核心意義出發,而是使用一種潮流性的外在形象。這使得人們關於表徵的研究停留在一個熱鬧的外在場景上。對於表徵的核心內容、核心理論缺乏應有的關注和研究。
  • 心理表徵:高手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們擁有更好的心理表徵
    於是我開始用知識樹,如饑似渴的學習認知心理學這門新興學科,開始了學習方法的再一次飛躍。所有的學習方法都被我再次迭代了一遍,以後我都會以思維模型的形式寫在文章裡,這次先講「心理表徵」。什麼是心理表徵要理解什麼是心理表徵,我們需要先了解認知心理學。
  • 刻意練習(三)心理表徵
    我們的大腦是真的能夠處理一些未知的狀況、脫離常規情況的問題。 在某一個領域裡的你擁有足夠多的模式、套路、框架的時候,你就特別能判斷現狀是怎麼樣的,接下來會向哪個方向發展——甚至很多情況你只要瞟一眼就知道現狀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該怎麼辦了——這就是擁有強大的心理表徵。
  • 用構建心理表徵的方法,學習心理表徵
    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裡結構,或者具體或者抽象。 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的人可能看不懂,我給你舉個例子你應該就明白了。 原因簡單而直接,如果不了解庫裡,甚至不知道這個人,那麼你讀到的所有細節,基本上都是一系列不相干的事實,你要記住他們,並不會比記住一個隨機的單詞列表容易。 但如果你對庫裡有所了解,你已經建立了一個心理表徵。看到報導的內容,就會與你已經建立的心理表徵相聯繫,構成一個新的表徵。
  • 探索思考的技術:在感覺-知覺-記憶-表象-心理表徵-思維之中穿梭
    如果有一個終點,終會有抵達的一天,而邁出腳步、朝著終點移動,才能抵達終點。思考的技術:基於表徵的推理,從一個構想變成今天的真實,無非是以終為始,找到自己的終點,天天朝著終點的方向移動,哪怕慢如蝸牛,只要不停止爬動,終會抵達終點!
  • 把自己對逆向思維的「心理表徵」,用圖形和文字翻譯出來! - 認知框架
    逆向思維易懂,甚至可以秒懂,但這種懂個人認為是在「以為懂」的層次,但若真正追問一下細節層面,就「不懂了」,大家都能秒懂的「逆向思維」,若從表徵的視角來說,是否自己已經為「逆向思維」建立了相應的心理表徵。
  • 用表徵來欣賞文章和寫文章
    何謂表象,表象是一種表徵,可以脫離事物,但事物的形象在大腦裡【形成圖像和表象】,通過【表象】去表徵世界。中國詩詞之美,有一部分,在於【表象】表徵,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詩即圖景,雖不能直接目睹長河、落日、圓,但長何、落日、圓,在大腦裡有相應的表象,操作表象重構出一幅美麗的圖景,用文字表徵圖景。
  • 用框架法學習邏輯學,就是把各個概念銜接成一個更大的框架!
    如何快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其實應該轉換成如何快速掌握邏輯學的基礎概念以及如何把這些基礎的概念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整體的邏輯框架。邏輯思維首先是基於邏輯學的知識層而言,一旦涉及到邏輯學的知識層,學習起來就需要花一點時間。
  • 高效的學習,必須掉頭轉向認知的底層,掌握知識的表徵
    比如你看到一個雞蛋,你心裡用一個【圓形符號】來代表雞蛋,這是初級表徵,初級表徵跟現實聯繫得比較緊。次級表徵呢,你可以先複製一個圓形符號,然後呢再把它修改成其它可能,這樣就脫離了初級表徵,【這就是去耦合】,然後再用新的表徵符號去扮演模擬這個世界。
  • 精讀《好好學習》11:用心理表徵的方式閱讀第三章
    如果我們在檢視閱讀中增加心理表徵的因素,其實可以實現三個目的:1、增加維度,讀過的A書是物理,把握低速力學規律的;讀過的B是法學,把握人類學本質規律的,這些都是本質規律,讀過的C書是……,提煉出本質的東西可以更好的解決你的問題,增加能力。
  • 知識的表徵:總結
    比如,你可以問他,第23張牌是什麼?他能準確回答你。你可以問他,黑桃K是第幾張牌,他也能告訴你。你甚至也可以讓他從頭到尾,或者從尾到頭,將每張牌是什麼,都一一背出來。能做到這點的人,並不是天生就有超強的記憶能力。更多是天生就有比較強的耐心,願意做背撲克牌這種無趣的事情(誤)。嚴肅地說,人們之所以能做到這點,就是因為這些人掌握了一種記憶技術。
  • 意識是人的總和的表徵,這是我們理解意識的開始
    導讀:意識是人的總和的表徵,這是我們理解意識的開始第四章:意識是人的總和的表徵——靈遁者讀到這一章,你應該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該如何定義意識?因為在本書中意識不再是大腦獨有的產物,意識是廣泛存在的。所以如果不對意識做出定義,那麼此文就不完整。
  • 類腦計算背後的計算神經科學框架
    CNN用到的大腦視覺編碼處理原理稱為層級編碼, 用這個方法我們把可以把信息表徵成從低級到高級的組合形式, 從而高效的表達概念, 如下圖的桌子和祖母細胞的例子。視覺問題是激發表徵學習進步的核心。你可以做一個字典, 這個字典裡包含我們萬千日常可見事物, 這些事物被稱作引發神經元發放的隱變量, 事實上視皮層的神經元很大部分就是參與這些隱變量的表徵。但是我用一個先驗prior給不同的事物進行概率編碼, 這樣一些常見的事物如天空, 草地, 動物等就會佔有那些最高頻的詞彙表, 而有更高的機率發放。
  • 我們的大腦,足以理解大腦本身嗎?
    © Lichtman Lab at Harvard University關於大腦,你可以用這句話來自問: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可以理解它呢?你或許會回答說:憑大腦。即,憑藉大腦來理解大腦。但問題是,這兩個「大腦」的信息匹配度或許存在很大差異。
  • 科學認知需要適應性表徵—新聞—科學網
    自然主義的目的是用自然科學(生物學)的方法取代心靈哲學的方法,用功能取代心靈,使表徵可操作。然而,表徵是有心理活動的行動者參與其中的過程,排除心靈概念不等於排除心理活動,缺乏心靈的表徵只是自然呈現,這促使科學哲學家從數學結構主義視角探討表徵的機制問題。 結構主義表現為同構論、部分同構論和經驗結構主義。
  • 心理表徵:那個讓你"萬事開頭難"的罪魁禍首
    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用古人的話來解釋,就是"萬事開頭難"。再進一步深挖,為什麼會存在"萬事開頭難"這樣的現象呢?《刻意練習》一書中,提到了一個"心理表徵"的概念,能夠很好地解釋個中緣由。一、什麼是心理表徵?
  • 心理表徵|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
    之所以「班門弄斧」和大家分享這個概念,是因為它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意識行為,從而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著很多影響。首先什麼是心理表徵?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簡單解釋就是「我們認知的所有事物在大腦中呈現出來的樣子」。
  • 既談一談事物,又談一談大腦裡對事物的圖式,從事物到認知圖式!
    在此之所以要花幾篇文章去談圖式,一旦明白了圖式,其實也就間接地搞懂了學習,圖式,是一個讓人「腦大」的概念,特別的抽象!談一談事物,談一談大腦裡對事物的圖式。事物,你對它有經驗,有此方面的經驗,有彼方面的經驗,總之,你對它有豐富的經驗,組織內部的經驗形成一個結構,這就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圖式了,或者說,這個人對事物建立起一定的圖式。當我們談起內部的經驗一定是針對「某個事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