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我軍8輪突擊炮跟鬼子13式機動戰車比,哪個強?

2021-03-01 講武堂

致高考第二天晚上還不好好休息看《踢館》的同學們,你們準備好將來當網編了嗎?

作為一名過來人,堂主覺得有必要向你們傳授一點人生的經驗:

1.報志願時儘量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沒興趣的專業再熱門也難提起興趣,最後痛苦的是自己;

2.考完了想找女神表白就趕緊的,大好年華不交個女票,將來就更沒機會了;

3.趁著一生中唯一的超級長假多出去走走(帶著女票最佳),別宅在家擼模型,超殺時間,你做不完幾個的!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請問我國的11式輪式突擊炮與日本的13式突擊炮誰性能更好呢?

11式輪式突擊炮

13式突擊炮是個大坑爹貨。日本的民用汽車是非常好的,但是日本的裝甲車一個比一個坑爹。原因在於日本民用車暢銷全球,飽受競爭又常年吸取用戶實用經驗反饋;但是日本受戰後和平憲法等約束,武器裝備幾乎無法出口,陸上自衛隊又基本只有儀仗隊層面的作用——結果就是開發的裝備到底好不好根本不重要,能糊弄了事就行。


13式突擊炮的底盤設計一點都沒有考慮對於懸掛的防護

這一點從13式突擊炮的底盤,一眼就能看出來。它的懸掛大量暴露在外,這意味著一旦在高速越野行進,或者遭遇敵方火力以後,車輛失去控制或者行進能力的機率會非常高。這種違背戰場生存能力基本原則的設計能夠通過,只能說日本現在真是挺和平的,真正的心思並沒有放在打戰上....

13式突擊炮的觀瞄火控很下本

除了這種明顯不著調的設計,13式突擊炮上很多的豪華配置確實比11式輪式突擊炮的要好;比如它的炮塔實際上就是直接拿的10式坦克的設計,觀瞄火控的性能檔次就要高很多。但是這種應用技術層面的先進,不能改變13式突擊炮總體設計不切實際的問題——一旦真在複雜戰場上相遇,13式突擊炮因為各種意外情況導致理論戰鬥力不能全部發揮、或者乾脆失去戰鬥力的機率,遠遠要高於11式輪式突擊炮。

問:堂主你好,中國很缺直升機,而且米17系列直升機在中國也有相當大的比例,為什麼不能將其國產化,況且最新型號已經可以滿足高原起降和戰備執勤,而且米17系列對外宣稱飛機中的「AK47」維護和使用既簡單又便宜,怎麼就不國產化以滿足直升機不足的需要呢?

首先嚴格的說,直升機不是飛機……然後米17系列空重6.9-7.6噸之間,全長25.35米,旋翼直徑21.29米;這個規格和全長23米、旋翼直徑18.9米,空重7噸的直8型直升機相比,直8最大起飛重量能達到13噸,而米17多數型號在11.8-12噸之間。換句話說,米17系列和直8系列的大體規格性能在同一個級別,但是性能更弱而且體型更大——這方面在最大速度上尤其明顯。

陸航的米17在高原地區飛行

實際上國內米17本來就是直8系列(注意堂主說的是直8系列,包括後來的AC313、直18等型號)產能沒有上來的時候,買的便宜貨。維護簡單和便宜的背後,是米17設計年代早,功能簡陋,機電設備落後等一系列缺陷。比如傳動系統在缺乏潤滑的幹運轉下堅持的時間、燃油系統抵抗墜毀的能力等等方面,總體設計基於米8的米17系列;根本不能與基於法國超黃蜂設計的直8系列相比。

注意超黃蜂的船型底和起落架浮筒

尤其是超黃蜂平臺本身就是法國為反潛設計而開發的大型艦載直升機,在水上漂浮、完整反潛設備安裝、軍艦運作等方面的優勢完全不是米17系列這個門外漢能比。以直8平臺為基礎,作為我國三軍的通用直升機平臺比米17要好得多。而直8產能之所以上不去,其實是國內的一次重大決策失誤。

海豚直升機是當時設計最好的輕型直升機

國內早年向法國引進全套直升機技術,比如基於海豚的直九輕型直升機項目,合作很愉快,法國開價也很實惠。但是在超黃蜂平臺上,不知何故國內沒有選擇繼續和法國人以正常渠道引進全套生產技術,而是選擇了自行測繪仿製;由於高估自身能力水平,結果直8初期遭遇到大量技術和管理上的問題,可靠性和產能都上不去。

AC313上中國又和法國緊密合作在一起

歷經多年曲折以後,國內攻克了直8上遇到的問題,並再次和法國在直8平臺上展開了大量的深入合作;無論是性能指標、產能還是以後的深度改進潛力、歐洲的先進技術(比如旋翼技術)引進,直8系列平臺都不是米17系列可以相比的。米17這個備胎,堂主不敢包票今後會不會再批量採購,但已經沒有扶正的必要了。

直18做飛越珠峰試飛,米17能幹的事兒,直8系列目前也都能幹

問:我想問一下,我國的遼寧艦用的什麼雷達,桅杆上有頂板雷達,艦島上好像還有跟052C一樣的相控陣雷達

堂主先說說航母需要什麼樣的雷達吧,除了所有船舶都需要的導航雷達以外;航母還至少必須要有以下四個大類的雷達——對空警戒、對海警戒、防空火力控制、交通管制。

不過這四個大類是從功能上劃分的,並不一定是每一種一臺雷達。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比如為了可靠性和抗戰損,要多一臺做冗餘或者對掃描範圍進行盲區彌補;或者一臺雷達本身具備多種功能,比如對空警戒雷達本身能提供非常精確的信息,足以引導飛彈攻擊目標,這就兼顧了火控功能。

遼寧號上的頂板MP-710雷達,就是用於對空警戒用的;它的原總體方案是中國引進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時一同引進,後來經歷了大量技術升級和改進。這種雷達可以跟蹤起飛和接近航母準備著艦的艦載機,進行交通管制功能。瓦良格上原來這個位置是用來安裝自動引導著艦系統的K-4精密跟蹤雷達的。

而在相控陣雷達上方,還有其他幾臺雷達,包括一臺導航雷達、一臺飛機引導雷達(旋轉的棒棒)和球形罩子裡的對海搜索雷達。而相控陣雷達則採用的是052系列驅逐艦上的346海之星多功能雷達,可以同時完成搜索警戒、火控等功能;尤其是在中國目前還欠缺艦載預警機的情況下,大功率的相控陣雷達就特別重要。

事實上這些雷達(以及很多通信天線)裡,有相當多的功能和346雷達是重疊的、或者是將來可以整合進相控陣雷達的。隨著遼寧號的經驗積累,日後中國的航母艦島會變得相當簡潔。

問:中國米波雷達探測隱身飛機的精度有多高,據報導偏差能達到十公裡,好像對空戰意義不大,求解答

雷達的具體探測精度和可靠性指標是真正關鍵性的保密數據,堂主不可能知道也不敢知道。但是從一般技術規律來說,米波這樣的長波雷達,在遠距離上看不清、數據刷新率低、容易被幹擾、虛警和漏警都多,這是由它基本原理帶來的問題,只能改善而無法根除。

YLC-8B長波雷達

這也是米波雷達作為人類研製歷史最悠久之一的型號(波長和天線的尺寸與加工精度有很大關係),後來——可以說至今都被短波雷達壓制,只能算是冷門的非主流類型設計的關鍵原因。目前的米波雷達,毫無疑問能夠藉助信號處理手段(包括硬體能力和算法改進)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大幅提升探測精度和可靠性;但具體能做到的程度,可能比對外宣傳的要低很多。

E-2和E-3相比,E-2雷達的波長更長,比E-3更看不清看不準,但是這樣設計才能裝在一架艦載運輸機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關鍵還是看怎麼去運用

不過對於空戰來說,不能據此就認為米波雷達沒有意義,因為它至少能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預警信息,提示在某個方向多遠距離上,可能出現了什麼樣的空情。舉個例子,預警機上的大盤子雷達,波長比戰鬥機的火控雷達要大;相對於戰鬥機,它也是遠距離上不怎麼看得清、數據刷新慢而且容易丟目標的類型——不然的話,何不直接給預警機掛一大堆超遠程空空飛彈不就完了。

如果沒有空中預警機的預警和引導指揮,戰鬥機本身的性能發揮就要大大的縮水好幾個等級。米波雷達所起到的效果,其實與預警機非常類似;這一方面來說,它對於組織和指揮空戰,仍有著較大的參考價值。

問:堂主你好,我發了好多次問題了,就讓我中一次吧。我想問下現代戰機一般裝備多少發的幹擾熱焰彈?如果用完了飛彈來襲,戰機用機動動作能有多大機率擺脫飛彈?是不是直接等死。如果在低空群山之中或者城市高樓之中藉助山體和建築物擺脫是不是機率更大點。謝謝!

蘇27飛行表演丟幹擾彈

幹擾彈的數量要看具體的情況,比如蘇27這樣的重型戰機,本身體積空間大能裝的多,又有兩臺發動機紅外信號強度驚人,那就必須得多裝——高達96發。而殲10這樣體積小又單發的飛機,那就裝的少了,目前並沒有公開資料體積具體是多少;根據F-16等其他機型估計,大概在50-60發之間。

不過以上說的是飛機本身原裝的設計,如果通過附加的專用幹擾彈投放器的話,數量還可以大大增加。比如瑞典薩博公司開發的BOL系統能攜帶160發箔條/曳光彈。英國媒體此前報導過中國殲10飛機配備有類似的幹擾彈投放系統,但具體性能不明,也沒有得到國內的公開消息確認。

薩博公司和它的BOL系統及幹擾彈彈藥

在沒有幹擾彈進行掩護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機動動作來擺脫飛彈,這個機率就太不好說了——飛機和飛彈的性能?雙方的距離和能量?地面雜波或者太陽的掩護效果?畢竟現在也還有R-27這樣面對高過載機動目標就完全抓瞎的廢物存在啊——它現在還是不少國家空軍的主力型號之一呢。

但如果是以AIM-9X或者AIM-120C這樣的先進飛彈來說,除非本身目標就處於比較逼近飛彈實際射程(這個要看當時雙方的具體情況)的極限,否則要想通過依靠劇烈機動或者地形一類的環境掩護來甩脫飛彈,可能性真的不是很高。

問:堂主,周日看了你的踢館裡說的預警機的內容,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原來電視裡講E-2、E-3能同時探測和跟蹤800-1000個目標,而我們空警2000號稱比E-3先進一代卻只能跟蹤100個目標,在中國超級計算機水平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什麼這個差距我們追不上來呢

空警2000誰說的只能追蹤100個目標?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空警2000採用的是有源相控陣天線,天線陣面固定不動;雷達波信號可以在天線的控制下極快的掃描整個360度區域,它不僅跟蹤的目標最多,而且是幾乎完全實時的。

空警2000採用了3面相控陣雷達,所以盤子不用轉

E-3設計年代很早,採用的是單個平板縫隙陣列天線設計,水平方向依賴機械旋轉進行掃描;所以看視頻就能發現,它的盤子一直在不停的轉。這樣的天線,要轉完一圈才能完成一次360度掃描;而這一圈,得花上10秒鐘時間——即使是雷達不工作,仍然要以0.25轉/分鐘的速度旋轉,以保持軸承潤滑。

E-3採用的單面機掃天線

所以E-3的同時探測和跟蹤數百個目標,實際上指的是10秒一次的探測跟蹤,數據刷新速度和可靠性是非常差的。這是因為E-3系列研製出來的歷史非常長,60年代初開始研製計劃,70年代就交付服役了,當時並做不出高性能輕重量的機載相控陣雷達。

後來雖然對雷達系統進行了大量改進升級,包括全新的信號處理機和軟體系統等等;但是因為美國實在是沒有強勁的空中對手威脅,所以諸如E-10A等新一代預警機計劃或者更換全套雷達硬體的激進改進方案通通被砍掉下馬了。

E-2D為了減重不能上全相控陣雷達

最新的E-2D依然沿用了機械掃描雷達,這主要是出於減重的因素考慮——畢竟它是噸位非常有限的艦載預警機,AN/APY-9雷達的全重都不到1噸。但是和E-3相比,它能針對重點威脅方向進行增強性的掃描,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E-3和E-2此前的缺陷。

問:你好堂主,我平常愛看新聞,發現為啥聯合國的所有維和部隊全是發展中國家或是不發達的國家,那些發達國家為何不派人員參加,我好像從來沒看見英美俄法派過維和部隊,他們不都是五常嗎?為啥中國去的維和部隊最多,資金投入也最大?這裡面是有什麼內幕嗎?

發達國家也派遣維和部隊,具體要看情況。不特別註明的話,下面的數據都是截止到2015年8月為止的——目前聯合國官網上就給到這個時候的數據。

五常來說,俄羅斯派遣的維和軍人最少,一共64人——不算維和警察,而且絕大多數(60人)都是以專家形式派遣——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自己內憂外患不斷,國內和附近的戰爭都打不完,哪有空和錢出來玩這個。

在出錢上,俄羅斯一向出的很少,既不出錢也不出人;這和俄羅斯本國的經濟現狀也有關係,聯合國維和經費攤派,按五常、發達、不發達、特別不發達四個等級,以及國民經濟收入水平這兩方面撕逼。

罕見的美帝藍帽子

法國藍帽子

美國派遣的維和軍人也很少,幾乎與俄羅斯差不多——當年在索馬利亞留下的心理陰影太大了;但是說到出錢,美國一直是投入最多的,到現在都是。英國和法國派遣的維和部隊多不少了,比如英國派遣了286人,法國派遣了863人。相對來說,英法出的錢也一直在中遊。

窮國喜歡派遣維和部隊,主要是聯合國要給參與維和的人員發津貼;那些窮國本身分攤維和費用很少,部隊收入又低,參加維和等於用聯合國的錢養兵。對於中國和英法來說,維和部隊主要是加強本國在當地的影響力,刷存在感。中國派遣的人數在五常中確實是最多的,近年來出錢也在快速增長中;比如2011-2012年的時候,維和費用中國只用出3.93%;而在2016年就要達到7.9%,僅次於美國。

明面上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濟增長了,不過維和這檔子事一直入不敷出,聯合國攤上個既願意出錢又願意出力的主兒。

問:最近看某節目盛讚韓國工業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其自行研製(?)的K2坦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XX教練機達到世界頂級,還說韓國和日本是除了五流氓外極少能全自主生產所有上天入海兵器的國家(據說造航母也是分分鐘的事)。之前的踢館裡有提到部分韓國兵器,這次館主能詳解一下韓國的兵器和工業水平嗎?如果覺得問題針對性不強的話,希望可以選擇性講講。我表示聽了那個節目後很震驚,那樣的歌頌方式迫使我一定要找個最專業的搞清楚,謝謝館主,希望能解答下!同時我表示看了那節目後相信韓國人民挽留美國大兵是出於深厚感情,恩,絕無其他原因!

韓國的軍工近些年崛起的很厲害,但是遠遠談不上世界頂級水平;包括K9自行火炮在內,很多韓式裝備對於其引進的西方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整合、以及自己做的總體設計都還存在大量問題,導致了一系列的使用性能受限、故障率高等毛病。至於上天入地下海什麼的,脫離了歐美技術支援,韓國不要說造新的,現在他們賣出去的、自己用的裝備都基本上要停擺。

就連這種和L15同級別的高級教練機,沒有美國幫助,韓國目前也沒有獨立自主研發的能力

比如較為先進的中等/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韓國目前就沒有獨立的設計製造能力。而其T50金鷹(不是俄羅斯t50)教練機實際上就是美國F16的縮小版本,包括F404發動機在內,不僅設計上嚴重依賴美國,全機關鍵設備和子系統也多數由美國提供。所謂全自主生產所有兵器,全從何來?

液氣懸掛、火控、火炮彈藥技術、裝彈機技術、發動機、變速箱..K2所有的關鍵技術,全部來自歐美

倒是造航母這個來說,對於韓國真心是不難——講造水面船舶,韓國水平確實高。如果對艦載各系統要求不太高的話(比如具備全自動著艦引導能力、先進防空系統、先進指揮作戰系統),搞出一艘中大型常規動力航母對韓國還是挺容易的。不過對於韓國來說,航母好像真沒什麼意義.


迷你踢館

問:請問堂主,為什麼我國的05式兩棲步戰車和09式輪式步戰車的30mm主炮都採用了「籠架」設計?這樣「非主流」的設計有什麼好處呢?

槍械/炮管的振動和變形對射擊精度的影響很重要。每一發槍彈/炮彈出膛時,槍管/炮管的位置、方向、上下左右方向上的速度都不一致,槍彈/炮彈就無法飛到一起去。槍管/炮管如果剛度不好,易於變形,這方面就特別容易出問題。05、09上的火炮出於減重因素,炮管壁做得很薄,剛度不佳,因此加了個外置的架子,提高身管的剛性,抑制射擊振動的不規則性,提高射擊精度。

05式兩棲步戰車的30毫米炮管

問:堂主,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能否取代122毫米榴彈炮?

兩者定位不同,120自行迫榴炮的主要配到機械化步兵營裡,,取代以前牽引式大口徑迫擊炮的地位,屬於伴隨壓制武器,注重輕便、反應快、射角要大、應對需要繞過障礙進行曲射之類的複雜情況能力強,但對於射程要求低,所以它最大射程僅要求在8公裡以上;而傳統122毫米榴彈炮,配給師級炮兵營裡,最大射程在12-15公裡左右。

問:堂主你好,很喜歡你的欄目,前兩日得知美帝的DDG1000的155mm炮能打180公裡,很震驚,想問一下它的主炮也是靠火藥推動的麼,為毛能射這麼遠?

號稱能打180公裡的是長度超級大的次口徑火箭發動機增程制導炮彈,說穿了就是自帶動力的炮射飛彈;AGS發射普通彈時候,射程也就是40公裡。遠程對陸攻擊炮彈(LRLAP)對外宣傳的射程也一直在變,180公裡確實說過,但目前看80-100公裡應該是比較符合實際性能的。

問:上次看了美國遊騎兵訓練霰彈槍的視頻,為啥我從沒見到過兔子陸軍玩霰彈槍呢?

霰彈槍由於氣密性差初速低、彈丸飛行阻力大,有效射程非常短;有著步槍的尺寸重量和後坐力,但射程卻和手槍差不多;因此它歷史上在塹壕戰、叢林戰、城市戰裡都有活躍,但從來不是普通野戰陸軍的主流裝備。

遊騎兵可以認為是美國特種部隊的最低一級,在美軍俚語中被戲稱為特種部隊的基礎/屁股;他們要直接承擔起支援和輔助特種部隊,在叢林和城市戰等交火距離非常近的情況下進行掩護和直接攻擊的作戰任務,因此霰彈槍對他們比較重要。

我兔陸軍打城市戰訓練還在起步階段,目前在這方面沒有什麼實戰需求,但也不是完全空白。

問:堂主你好,英法最新銳的防空驅逐艦45型和地平線都是頂個球,為什麼不用像美國我國還有很多國家使用的四面相控陣雷達?其考慮是什麼?英法沒有該技術還是沒有這方面需求?還是其對艦艇的定義不同?

45型頂球裡裝的桑普森雷達有兩面天線(顏色淺一點的部分是兩面的天線罩),靠機械帶動進行360度探測

相控陣雷達的整個大天線,是由非常多個發射/接收小天線組成的;一臺相控陣雷達的製造成本高低,極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小天線組件的數量。四面陣的優勢是充分利用了相控陣電子掃描速度極快的特徵,對於全向的空情都有著極高的數據刷新率,劣勢是成本高昂,而且種類非常大。

頂球的設計,就可以採用帶機械旋轉的單面或者雙面相控陣天線,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天線組件數量,實現成本和重量的控制,能夠把雷達安裝得更高。這主要是個性能、成本上的取捨問題,和技術水平關係並不大。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歐洲人沒打算跟誰死磕,所以不像中美那樣對雷達數據刷新率有那麼變態的要求。

問:我國的轟炸機發展程度怎樣?在世界上算不算第一梯隊。謝謝堂主

國內現役轟炸機轟六系列的平臺基礎設計還是來自圖16,代表蘇聯50年代水平,算哪門子的世界第一梯隊啊?等過些年隱身大轟出來了,就可以算了。

問:堂主啊,燈塔國把DDG1000吹得天上有地下無的,然而想起一個事情:潛艇基本不會開啟主動聲納(刻意犧牲當我沒說),飛機被火控雷達鎖定會有報警,那麼,軍艦航行肯定要進行雷達探測,想來這些電磁波是可以捕捉的。那我們可否利用敵艦雷達進行預警及鎖定?

可以,這是現代電子對抗體系中很基本的一環,不僅針對軍艦,實際上地面和空中目標也是一樣的。當然具體水平就要看情況,90年代蘇聯和俄羅斯戰鬥機實戰中被北約割草,相當部分都是因為機載電子設備過於落後,被北約飛機照射鎖定了都不知道。

問:堂主您好,本人在《末日孤艦》中看到美帝的伯克級驅逐艦跟英國機敏級核潛艇剛正面,如果真實的話誰贏的機率大?在那場面中也出現伯克級驅逐艦全程電磁靜默,請問電磁靜默真的能躲過潛艇聲吶麼?

電磁靜默只能應對無線電偵聽等手段,和躲避、幹擾、壓制潛艇的水聲探測沒有關係;電磁波在海水裡消耗是非常厲害的,潛艇自己接受無線電指令都是超級大難題。堂主沒看過那部電影,如果硬剛是一對一單挑,那伯克贏的機率非常小。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世界輪式突擊炮哪家強?俄軍「迴旋鏢」輪式步戰車「獨領風騷」
    這種車輛由於應用了現代汽車的部分技術,比如底盤等,在機動能力方面要比履帶式裝甲車強很多。受此影響,很多國家就發展應用了輪式裝甲車,軍事和汽車技術強國德國在一戰前就曾應用初期版本的輪式裝甲車,美軍在二戰中研發應用的M8獵犬輪式裝甲車也收穫眾多好評。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二戰之後,輪式步戰車就成為各國重要地面裝備之一,各主要軍事強國紛紛研發列裝較高技術水平的輪式裝甲步兵車。
  • 受對越自衛反擊戰刺激,我軍步兵戰車從BMP1開始搞出了86式
    通過易貨的形式,我國從埃及獲得了BMP1戰車實物。這些戰車回國以後就得到了測繪和仿製,1986年仿製成功,被命名為86式履帶步兵戰車。1987年,開始少量生產,意外情況:國內早期不考慮裝備,只是給阿拉伯國家提供出口。但軍隊開始現代化發展,時代改變了需求,86式步兵戰車加入了我軍裝備隊伍。當時國際上對中國軍事技術實施封鎖,實質上那時候我軍沒有什麼選擇餘地,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說。
  • 軍情銳評:新型國產空降戰車量身搭配運-20 打造全域機動作戰能力
    仔細觀察還可發現,其車體較現役的03式空降戰車有所加長,履帶行走部分增至6對負重輪,顯示出機動性和底盤承載力都得到提升。在火力方面,這款新型空降戰車採用了與俄羅斯BMD-4型空降戰車、國產04式步戰車相近的武器配置,尺寸明顯增大的炮塔上裝有1門100毫米線膛炮和並列配置的30毫米機炮,可執行打擊對方有生力量、堅固工事以及輕型裝甲目標的任務。
  • 解放軍第一種步兵戰車:86式步兵戰車
    :86式步兵戰車  劉憬杭、毛俊  步兵戰車是供步兵機動作戰用的裝甲戰鬥車輛,既可協同坦克作戰,也可獨立遂行作戰任務。  1986年,我軍裝備的第一種步兵戰車由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研製,同年正式批准定型,命名為19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簡稱86式步兵戰車,並於1992年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孫曉文介紹:「與研製、生產和裝備了大量步兵戰車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研製步兵戰車起步比較晚,這是因為在很長時間內我軍對步兵戰車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 中國裝甲兵承前啟後的中堅之作:盤點解放軍04式步兵戰車
    說到我軍的第一代步兵戰車,很多人會想到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其仿製自蘇聯人的BMP1步兵戰車,其相對於老式的63式裝甲輸送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在火力方面,升級為了73毫米低壓炮,該車不僅僅裝備中國軍隊,而且也走向了國際市場,斬獲了許多訂單,總生產量高達數千輛。
  • 92式步兵戰車防護,重機槍就能射穿?只因根本不是步兵戰車
    據了解,維和部隊在得知消息之後就立即派出了兩輛戰車前往事故發生地,將這些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此次派出的戰車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研製的92式步兵戰車,它可以為步兵作提供有力的支援,並且具備一定的突擊能力,所以在推出之後深受許多國家的歡迎。
  • 泰國陸軍增購7種41輛中國戰車,大八輪首次車族化出口,亮點紛呈
    此前,泰國陸軍已經訂購了34輛VN1輪式步兵戰車,加上這次的41輛,總數將到達75輛。這次也是第一次車族化採購VN1輪式戰車。因為購買的不僅僅是基礎款的VN1輪式步兵戰車,而是7種不同的車型。41輛戰車包括3輛基礎款的輪式戰車、12輛120毫米自行迫擊炮、9輛裝甲搶救車、1輛裝甲維修車、1輛光電偵察車、12輛營級裝甲指揮車、3輛裝甲救護車。這些戰車將於2021年開始交付。大家都知道,VN1輪式戰車是中國08系列8輪重型輪式裝甲車家族的出口型,而08式又被稱為「大八輪」,其一大特點就是通用性強。
  • 中國裝甲車輛掠影之92式:是步兵戰車,還是裝甲輸送車?
    以及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其中90式25毫米機關炮為導氣式雙向供彈自動炮,其炮膛的閉鎖、擊發、開鎖、抽筒並拋殼,向輸彈線供彈以及輸彈入膛等動作都能自動完成。92輪式裝甲車水陸兩棲的機動能力動力裝置採用一臺320馬力,BF8L413FC型8缸4衝程直噴式風冷增壓柴油發動機
  • 04A步戰車炮射飛彈5千米外動對動命中,能承受3000G過載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ZBD-04A步戰車是我軍重裝部隊的重要裝備,其武器系統中帶自動裝彈機和雙向穩定器的低膛壓2A70型100mm炮卻一直飽受爭議,250米/秒的初速低,彈道性能一般,反裝甲火力不強。其實這門炮就是打對方步兵、陣地、工事的,炮管和炮彈工藝簡單,成本低,優勢很大。真要碰上對方裝甲目標,04A還有一個遠距離攻擊手段,就是它配備的炮射飛彈。ZBD-04A步戰車的炮射飛彈仿製自蘇聯9M117型炮射飛彈。
  • 中國路邊小店來了一輛神秘戰車,西歐血統比美女豪車更加昂貴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我軍還裝備有一款單管35毫米輪式自行高炮,雖然是雙35自行高炮的簡配版,但是一輛輪式自行高炮的價格也絕對比一般的豪車要貴得多。這種自行高炮服役之初,人們有一次發現了一輛奇怪的炮車停在一個路邊飲食店旁,看上去是駕駛員去吃飯了。雖然這輛雄壯的炮車的火炮部分被厚厚的防雨帆布籠罩著,但還是能夠看到這種自行高炮的模樣。
  • 高原迫擊炮班配備三代猛士,機動不再只靠鐵腳板,快打快撤真靈活
    5月23日,軍媒在對西藏軍區某合成旅的迫擊炮專業考核的報導中,展示了該旅所屬各迫擊炮炮班已經全部配備了三代猛士突擊車作為機動載具。從車輛的外形來看,具體型號為珠海航展上展示過的CSK182型防護型6人突擊車,該車內部空間足夠,可以將整個炮班和部分彈藥全都裝下來。
  • 我軍又一個裝備99A的合成旅曝光 陸軍合成化信息化加速推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解放軍官方微信號「八一軍號」6月22日報導,解放軍81集團軍某合成某旅近日組織了一場紅藍對抗演習,演練了信息化條件下合成營紅藍對抗,在演練中,該旅曝光了最新列裝的99A型主戰坦克和04A型步兵戰車,這也是我軍第三個曝光的使用99A型主戰坦克的師旅單位。
  • 全球各不相同,我軍9人制有何特色?
    兩個火力組並不像之前的火力/機動這樣有明顯責任分配,而是起到一種相互掩護的作用。一方壓制、一方則機動,反之亦然。這是美國陸軍輕步兵班編制,如果是陸戰隊的步兵班要多加一個火力小組,一個班13人。美軍步兵由師、旅、營、連、排、班構成。步兵連由連部、迫擊炮排、三個步兵排組成。迫擊炮排轄3個班,一個迫擊班由班長、中士、瞄準手、彈藥手等6人組成。
  • 我空降兵荒灘戈壁「沙場演兵」,突擊車可與美軍新品相媲美
    就在6月底,美國陸軍向通用汽車防務公司發出巨單,以2.14億美元的價格採購首批649輛4輕型空降兵班用突擊車(ISV),將來這款2噸級的4x4構型空降兵班用突擊車的總採購數量為2065輛。那麼,我軍空降兵有沒有對應的相似車輛呢?答案是有的。
  • 我國86A步戰車與BMP-2有「代差」劣勢?朋友:「帳」不能這麼算!
    其中中國隊在「蘇沃洛夫突擊」項目比賽設置的單車賽中,以刷新紀錄的成績奪魁;在接力賽中,中國隊還創造了1小時12分28秒的好成績,不但獲得了第一名,還刷新了賽會紀錄,力壓俄羅斯採用BMP-2步兵戰車的參賽隊。
  • 中國的戰爭之神—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05式採用的火炮底盤已經做了全面改進,車體正面動力艙高度明顯高於PLZ-45火炮,這表明05式採用了更為先進的540KW級ZZ8V-150HB系列水冷柴油機和CH700系列履帶式綜合傳動裝置組成的現代化整體「動力-傳動」系統。動力系統性能的大幅提升成為其機動能力飛躍性提高的可靠保證。
  • 不斷進步的國產積木:潘洛斯積木05式兩棲突擊車圖文評測
    裝甲兵的天之驕子99式坦克,在之前就已經有多家廠商推出了相關產品;但是除去陸戰之王之外的其他裝甲車輛,卻少有人涉足。所以這臺潘洛斯積木出品的05式兩棲突擊車,在上海玩具展上還處於灰模狀態時,就收到了很多玩家的關注。
  • 踢館:都是中型戰鬥機,殲10C與陣風,哪個更能打?
    圖:現在買米-26,在軍事上可以空投03傘兵戰車或者新傘戰,在某些環境下可以提高空降兵的戰術縱深突擊能力,但主要用途還是民用上的。 問:我軍歷史上,戰區一級一直有師級炮兵編制,作戰時加強到最需要炮兵的戰役方向,比如遼瀋戰役把炮縱加強到塔山,韓戰炮兵師入朝。現在搞合成化,戰區直轄的大口徑炮兵師取消了,營旅的小口徑炮兵增加了,是不是大口徑炮兵的重要性下降,被空軍代替了?以後會不會在戰區直轄一個遠火師或者卡車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