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有趣的人,連墓志銘都是一出大戲!

2020-12-27 荔枝網新聞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清明時節……

  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講名人墓志銘的故事。

  詩人、作家、哲學家、科學家……他們領域不同,但卻都有著有趣的靈魂,都留下了充滿故事的墓志銘,為人生畫上了完整的句號。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Good friend, for Jesus's sake forbear

  To dig the dust enclosed here

  Blessed be the man that spares these stones

  Cursed be he that moves my bones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52歲生日這天,與世長辭。生前,他為自己撰寫了墓志銘。

  1912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將其翻譯成中文:

  君亦顧謾,天之明命,毋傷吾骨。

  有保我之墓者,吾必佑之。

  有移我之骨者,吾必殛之。

  後來,弘一法師又推出了白話版本:

  好朋友,看在上帝的臉上,

  請勿來掘這裡的骸骨。

  祝福保護這些墓石的人們,

  詛咒搬移我骨的人!

濟慈

John Keats

1795-1821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

  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周珏良譯)

  「In water writ」 和 「in marble」 相對,前者表示 「用水書寫」,引申為很快被忘記;後者表示 「用大理石雕刻」,引申為長留人間。

  所以,濟慈的墓志銘有人翻譯為:斯人眠於此,其名如浮雲。

本·瓊生

Ben Jonson

1572-1637

  O rare

  哦,難得一見的

  英國劇作家本·瓊生,真·短小精悍。

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I knew if I stayed around long enough,

  something like this would happen.

  我知道只要活得夠久,

  這種事情總會發生。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活了94歲,一直很有幽默感。

  蕭伯納有很多語錄,比方說: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未來取決於夢。所以,睡覺去吧。

羅伯特·弗羅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I had a lover's quarrel with the world.

  我與這世界,

  如愛侶般吵了一架。

  弗羅斯特以一首《未選擇的路》

  名揚四海,短短的幾行詩句,承載了多少人的成長與嘆息。

  The Road Not Taken

  未選擇的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呵,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Two roadsdivergedin a wood, and I-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他的墓志銘,頗有幾分調侃意味。

  而他為妻子寫的墓志銘,則頗為動人。

  Togetherwing to wing

  and oar to oar

  在天比翼,

  在地同舟。

  不禁想起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妻子管道昇的那句: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qīn],

  死同一個槨[guǒ]。

葉芝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對人生,對死亡

  冷然一瞥

  騎者,馳過

  短短三行,詩人睥睨天下、笑對死亡的霸氣,躍然紙上 。

  當面對愛情時,他卻充滿柔情。一首《當你老了》

  寄託著多少深情與愛慕。

  When You Are Old

  《當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你那柔美的神採與深幽的暈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在爐罩邊低眉彎腰,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憂戚沉思,喃喃而語,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愛情是怎樣逝去,又怎樣步上群山,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Called back.

  受喚而歸。

  美國女詩人狄金森過世前一天,給表妹們寫了個便條:

  Little sisters, Called back.

  妹妹們,我被召喚回去了。

  這句話後來就成為她的墓志銘。

  狄金森一生寫詩約2000 首,其中不少關於死亡。

  下面這句,就是個很好的墓志銘: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因為我不能停候死亡

  死亡善意地停候我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

  Under the wide and starry sky ,

  Dig the grave and let me lie.

  Glad did I live and gladly I lie,

  And I laid me down with a will;

  this be the verse you grave for me:

  Here he lies where he longed to be;

  Here is the sailor, home from the sea ,

  And the Hunter home from the hill.

  星空點點

  我在此處長眠

  生何歡,死何甜

  奔赴九泉,心有一念

  在我碑上,請銘刻此詩篇

  他安息在久已嚮往之地

  如水手,告別海洋

  如獵人,回歸故鄉

  英國小說家史蒂文森的小說,一度被歸為兒童文學與恐怖小說,為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等正統文學界所不待見。

  不過現在,史蒂文森的價值已被重新發掘。比方說,他的作品被認為見證了南太平洋的殖民史。

雪萊

Percy Shelley

1792-1822

  Nothing of him that does fade

  But does suffer a sea-change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消失的他沒有一處不曾

  受到海水的變幻

  化成瑰寶,富麗而奇怪

  1822 年,英國詩人雪萊的船在海上遇到風暴,年僅 30 歲的雪萊不幸辭世。被撈上來後,雪萊的臉、手等部位已經被魚吃掉,口袋裡卻還放著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和濟慈的詩集。

  雪萊的墓志銘上有兩個拉丁文:

  Cor Cordium

  (英文:Heart of hearts,中文:眾心之心),下面是雪萊生前最喜愛的莎士比亞的詩句,也正好呼應雪萊溺水而亡的悲劇。

牛頓

Issac Newton

1642-1727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the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的法則藏於黑夜

  上帝說:要有牛頓,於是有了光明

  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因為小時候生病,脊椎有問題,身高只有137公分,但他是個偉大的詩人。

  蒲柏為牛頓撰寫的墓志銘,深刻雋永,然而,

  牛頓的墓碑上並沒有刻這兩句。

康德

Kant

1724-1804

  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ed 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上半部分為德文,下半部分為俄語,余光中給出了翻譯:

  有二事焉,常在此心,

  敬而畏之,與日俱新:

  上則為星辰,內則為德法。

  美學家李澤厚,也翻譯了部分: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司湯達

Stendhal

1783-1842

  He lived, he loved, he wrote

  活過,愛過,寫過

  法國小說家司湯達的墓志銘,從法語翻譯成英文和中文後,簡短之中,又有千言萬語。

馬丁·路德·金

Dr. Martin Luther King

  馬丁·路德·金並沒有親眼見到自己在林肯紀念堂臺階上著名演講中的夢想成為現實。

  在他的理想實現之後,後人給了他這樣的墓志銘: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

  Thank God Almighty I'm Free at Last.

  感謝上帝,我終於自由了。

相關焦點

  • 挑一款別致的墓志銘
    武志紅老師說有一種常見的墓志銘叫做「中國式好人」這是一個好人,一輩子沒傷害過任何人,他乾枯至死。這不是好的墓志銘好的墓志銘每個字都綻放著生命力小說家司湯達的墓志銘就是一篇範文寫過,愛過,活過。武志紅老師寫給自己的墓志銘也很有趣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嘗到了生命。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舉世聞名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波普寫給牛頓的詩厥功至偉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降生。於是世界一片光明。
  • 馬雲連自己的墓志銘都想好了「喜歡太極 順便做了個企業」
    人終有一死,因為有死亡,生命才有意義,有人會畏懼死亡,但還有一些人,在面對死亡時卻展露出了無比的幽默,比如這些住在墓地裡的段子手。你要能看到這行字,你就已經站在我墳上了, 還有,我就知道這事會發生!是的,誰都知道。如果這一天來了,你會怎樣為自己的一生做總結呢?
  • 這屆年輕人已經想好墓志銘了
    ,我先回家啦這樣的朋友是把在人世間走的這一遭當成旅遊的一站,只要拍出來的遊客照能湊出個精緻的九宮格,玩得還算開心,那給個好評沒毛病。儘管墓志銘的說法是虛構的,但能夠讓那麼多人一開始就相信,說明這句話用來評價他的離世非常恰當。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為自己死後所題的墓志銘,反映了他對當前人生的最高理想或是補償心理,這屬於現實生活對人的一種投射。
  • 碑言志——數學家的墓志銘(二)
    這裡介紹的幾位數學家,他們的墓志銘雖然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同樣也有值得我們尊敬的故事。點擊文末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可以查看上一篇關於數學家的墓志銘的文章。數學精神,並不獨屬於那些大師級的人物。而更多的人默默無聞,他們的故事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有流傳下來。泰勒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是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尊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
  • 丟番圖的墓志銘!
    丟番圖著有《算術》一書,共十三卷。這些書收集了許多有趣的問題,每道題都有出人意料的巧妙解法,這些解法開動人的腦筋,啟迪人的智慧,以致後人把這類題目叫做丟番圖問題。但是,對於丟番圖的生平知道得非常少。他唯一的簡歷是從《希臘詩文集》中找到的。這是由麥特羅爾寫的丟番圖的「墓志銘」。「墓志銘」是用詩歌形式寫成的:「過路的人!
  • 顏真卿所書墓志銘出土,唐代女性的墓志銘都寫些什麼呢?
    網友在感嘆「西安隨便挖一挖都是上千年的文明」的同時,又開始憶起了當年,還記得那些年一起練過的顏體字帖嗎?今年夏天,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發掘了一處唐代貴族家族墓地,在一座夫妻合葬中發現一方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墓志銘——《羅婉順墓誌》,這是目前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法真跡。
  • 【人文】「清明」考證墓志銘
    但有的墓志銘只有志沒有銘,有的只有銘沒有志。墓志銘既可自己生前寫,亦可以請別人寫,它是存放在墓中載有逝者傳記的石刻。有學者認為,東漢許阿瞿墓銘畫像石是中國最早的墓志銘,非也。(清)汪汲《事物原會》:「墓志銘一詞,始源南朝。」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石志》卷六:「南朝齊左僕射王儉曰:『石志,不出《禮經》,起自宋元嘉中顏延之為王球石志,素族無銘策,故以紀行。自爾以來,共相祖襲。
  • 世界最著名的墓志銘,哲理深邃,影響了許多偉人
    這些偉人的陵墓莊嚴而有特色,甚至他們的墓志銘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伊薩克牛頓的墓志銘,以詩一樣優美的語言描述了他一生的成就,及其對於人類巨大的貢獻和影響力。「伊薩克·牛頓爵士安葬在這裡。他以超凡的思考力,首先證明了行星的運動與形狀,慧星軌道和海洋的潮汐。他不知疲倦地研究光線的折射角,以及顏色所產生的種種性質。 對於自然,歷史和《聖經》,他是一個勤勉、敏銳且忠實的詮釋者。
  • 年末音樂劇大戲扎堆,《鐵達尼號》《瑪蒂爾達》《追夢女郎》連演...
    7月11日下午,專注於音樂劇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提前揭開了今年「年末大戲」的神秘面紗。從11月27日到明年1月14日,將有三部大戲連演52場!它們分別是:託尼獎最佳音樂劇《鐵達尼號》、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追夢女郎》。
  • 人終將逝去,但墓志銘會記下他們的風骨
    ——電影《亡靈》 對於逝者而言, 墓志銘只是一段生平、一份註解; 對於活著的人, 墓志銘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 欣賞 | 墓志銘書法精選
    張玄,字黑女,清人因避諱康熙皇帝諱,故又稱《張黑女》、《黑女志》、《黑女碑》。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刻。原石早佚,清道光初,何紹基得此志舊拓,號稱「天下孤本」,始知名於世。《元懷墓誌》志文楷書,十六行,行二十字。志石縱八一釐米,橫八十釐米,厚一九釐米。北朝諸墓誌,則體態多姿,不勝枚舉,各具風韻,《元懷墓誌》平正工整,茂實剛勁,儼然已是唐人楷書的景象。
  • 4位數學家和他們的墓志銘趣聞,讓頑皮成為永恆
    墓志銘,刻在石碑上,紀念逝去的人。「志」記錄逝者生平,「銘」是對他的評價,一般都是後人鐫刻其上(畢竟本人已經離世了嘛)。但一些有趣的人,生前就為自己寫好了「段子」,讓本來莊重的墓志銘顯得不那麼嚴肅,甚至有些頑皮,被後人津津樂道。
  • 來看看幾位名家的墓志銘,這些發人深思的墓志銘讓你重新認識他們
    墓志銘這種東西呢,顧名思義是寫在墓碑上面的,有些是後人幫著寫上去的,為了表彰和紀念他們的卓越貢獻,而有些是遵照本人的遺願。新版100美元 他的墓志銘上面簡單地寫著「Printer Benjamin Franklin」(也就是印刷工人:班傑明·富蘭克林),因為他之前做過印刷工人,這個墓志銘表現了他崇高品質
  • 簡歷和墓志銘,哪個更重要?
    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500強是40年,而世界1000強是30年,而你們的職業生涯有多長呢?如果25歲參加工作,65歲退休,那就是40年(也許還會少於40年)。這意味著如果你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創成了世界500強,那麼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況且你還需要有非常強大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做成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
  • 雙語||歷史名人的英語墓志銘
    墓志銘一詞英語中用Gravestone Epitaph表示,下面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墓志銘:美國 富蘭克林 Benjamin
  • 雙語|歷史名人的英語墓志銘
    墓志銘一詞英語中用Gravestone Epitaph表示,下面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墓志銘:美國 富蘭克林 Benjamin
  • 清明節回顧外國名人墓志銘
    那些故去的人們生前的行為舉止我們可能都還記得,我們甚至可能會在網上為他們寫下一段回憶的文字。近幾年清明節快到的時候,很多網站都會掀起一股為自己寫墓志銘的活動,不少網友對自己的詼諧點評都引來了一片讚嘆之聲。不過,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不是這些還沒有派上用場的墓志銘,而是一些已經銘刻在墓碑上很久的名人墓志銘。
  • 南安發現進士兄弟寫的墓志銘
    鯉城發現明代兄弟進士古大厝追蹤  早報記者朱彩雲  早報獨家報導了泉州發現明代一對進士兄弟的古大厝(詳見3月3日A9版《四百年前古大厝重新「說話」》),巧的是,進士兄弟為祖父母所寫的墓志銘近日在南安霞郊被發現了。  可是,兄弟倆是哪裡人?
  • 大作家們的墓志銘:蓋棺定論,一別如雨,看完令人沉思
    歷來作家的墓志銘和遺書都備受矚目,這不僅源於死亡本身就是永恆神秘的話題,更因為這些名作家曾那樣犀利地寫盡生之百態,他們對於死亡的態度又如何不令人好奇、發人深省?從戲謔到嚴肅,從狂放到詩意,作家的墓志銘千人千面,且在這裡管窺一二。
  • 人物誌|碧桂園翡翠公園設計師梁珣專訪
    建築效果示意圖 @人物誌:記得翡翠對外曾表達「希望通過建築體現價值,而非僅僅給出解決方案」,請問這裡的「價值」具體是指什麼樣的價值在我們看來,建築空間的價值與其它任何人工產物的價值並無二致,因此它應當被理解為一種對人的需求直接轉化。一件事物之所以富有價值、意義和重要性,是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是說,建築在價值上就和錘子或望遠鏡一樣,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擴展的裝置,它並非某種單純的存在,錘子是手臂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這兩種延伸都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