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豬肉價格大漲時,我家餐桌上的豬肉量明顯減少,本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但也僅僅是便宜了幾個月,目前又漲了回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除了雞魚肉外,我家奶奶還經常買肥豬肉吃,因為相較於瘦肉,肥肉要便宜一半的價格。
做出來的菜也是五花八門:熬油、拌蒜、燉黃豆、東坡肉等等,看上去又油又膩,但奶奶卻百食不厭,給她買瘦肉也不愛吃,問其原因,她是這麼說的:
這肥膘比瘦肉香多了,俺那年輕的時候,村裡吃大鍋飯,過年隊裡分肉,大家都想吃肥肉,「工分」高不管用,還得有關係才能分到手。肥肉油多出香,切一片就能炒一鍋菜,再給你爸他弟兄4個分著吃,要麼就煉油包菜包子,都老香了。
也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中,體力勞動者居多,大家急需「高油高脂」的食物,以來增加體力,而肥肉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只要能吃到肥肉,那就是有面子的象徵,一個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直到如今,很多老年人依然保持著吃肥肉的「愛好」。
但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肉類供應充裕,補充營養方面,就不必再局限於「肥肉」上了,它的價值也因此降低,更多人的開始選擇吃「瘦肉」,因為瘦肉的脂肪含量少,熱量低,也更易於消化。
當然「肥肉」中的營養也不小,動物的脂肪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卵磷脂和膽固醇等多種元素,尤其是老年群體,不管是為了「不費牙口」,還是必要的營養攝入,都是不應將肥肉拒之門外的。
肥肉怎麼吃好吃
很多人不吃肥肉的原因,只是單純的因為它「膩」,全是油脂,也有朋友說「肥而不膩」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只要是肥肉做出來的,就沒有不膩之說。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奶奶平常做肥肉的方法,吃不吃的先放一旁,主要是給大夥做個參考,家中有老人的都可以看下。
煉油:肥肉可以煉豬油,但一般能出大油的,都是依附在豬大腸等器官上的豬板油,又叫「肥膘」,比植物油要香幾百倍。腐乳肥肉:肥肉煮熟後切薄片,用水稀釋100:1的豆腐乳,與蔥、姜、肉湯一同在鍋中小火燜煮,肉熟後大火收汁即可,豆腐乳作為調味料,鹹味極重,去油解膩的效果還是非常強大的。肥肉燉黃豆:肥肉切片,入鍋編炒,出油出香後,加入洗淨的黃豆,再佐以鹽、雞精、蒜末、老抽、辣椒調味即可,一葷一素間,顆粒感十足,黃豆吸滿了油脂,絲毫不顯油膩。燉白菜:肥肉切塊,鍋內將八角煸出香味,白菜入鍋翻炒,斷生後放肉塊,倒入適量的清水等開鍋,加醬油、鹽調味,有條件的可以放粉條和豆腐去膩,必要的話炸一碗辣椒油澆在上面,那叫一個香!
肥肉應該怎麼買?
首先建議晚上8點之後再去超市,因為臨近打烊,肉價會有一定折扣,像純肥肉的話,10塊錢左右就能買到。
其次要挑表面白嫩,泛著油光地,摸一下就沾一手油,說明油脂量高。
最後用手掂量一下,肉塊不僵硬,有顫巍巍之感,說明是新鮮肉。
——輕肥說——
當然,以上說的這些,並不是鼓勵大家「多吃肥肉」,不管是烹飪手段,還是挑選技巧,都是以「分享」的態度帶給您的。
有常識的人都明白,肥肉吃多了,非常容易引起膽固醇增高,誘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所以肥肉「不可不吃,但也一定不要多吃」。
畢竟現在是2020年,比70、80年代的生活水平要高出不少,無論年齡高低,我們都應該肥瘦均衡,葷素均沾,合理搭配來飲食,才是對身體健康的負責。
本文由@輕肥食譜原創,歡迎關注,讓您吃個明白,吃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