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吉中鳴:「著名基督徒音樂人」遇上「牧師」的故事

2020-12-20 基督教資訊平臺

著名基督教音樂人吉中鳴牧師。(圖:媒體綠洲官網)

第一次看到吉中鳴牧師的名片時,令我十分驚訝,很難想像,一位牧師可以將布道家、神學院院長、音樂製作人、鋼琴家、指揮和音樂教育家以及「媒體綠洲」總監等身份融於一身,但他做到了。並非因為他有「三頭六臂」,而是因為他願意與神同行,並抓住神給的每個機會,每一扇為他打開的門,才鑄就了他如今豐盛的人生。

1984年,吉中鳴博士/牧師畢業於加拿大中央浸信會神學院(Central Baptist Seminary),隨後繼續進修哲學,於1985年畢業於加拿大滑鐵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多倫多牧會四年,但經歷神的呼召,便全身投入以音樂及大眾媒介傳遞福音之事工。於1986年在加拿大成立以廣播及電視傳福音的「恩雨之聲」。

1992年回香港工作,全職投入音樂創作,推動香港的敬拜讚美事工,並舉辦數以百計的敬拜讚美、司琴與敬拜事奉培訓。1992至1996年,吉牧也同時成為香港藝人之家傳道人,牧養影視及歌唱界藝人。後來,為了更加專注於敬拜讚美及大眾媒體的事工,便於2001年9月成立媒體綠洲 (前稱「傳頌福音影視」),積極參與並推動使用舞臺為布道平臺。於2009年,吉牧師修畢並獲頒美國柏祺大學教牧學博士學位 (D. Min) 。

此外,吉博士/牧師亦編寫了《敬拜靈 盛載心》、《當代華人社會城市宣教的途徑與挑戰》、《更新敬拜讚美實用手冊》的書籍。由于吉博士/牧師希望栽培更多司琴的關係,故亦編寫了《CHORD & RHYTHM DYNAMICS》、《MOOD MAKING》、《現代教會司琴法》的書籍。

吉牧師擁有30多年的音樂事奉經驗, 雖然他現在樂意為主完全獻上自己四處奔走,忙碌穿梭於各種侍奉崗位,但其實他從小立志不當傳道人。

從小立志不做傳道人到全職事奉

吉中鳴從小在基督化家庭成長,父親是牧師。他自幼看到父親如何為教會盡心竭力,認為那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所以他立志不當傳道人。

然而,人生並非由我們自己做主,而是有一位更高的主宰在掌管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超乎自己想像的恩典,因此,18歲那年,他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踏上了這條他曾經抵擋如今卻渴望的道路。

1985年,他開始了人生第一個全職事奉——青年傳道人。不僅如此,年輕有為的他在業餘時間成立了Doulos樂隊和恩雨之聲。

四年後,他開始轉向全職布道,藉著從神領受的以傳播媒介作為廣傳福音的渠道,198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開始以電視為傳福音媒介的服侍工作。1992年回到香港,用了九年的時間,創作出大量的敬拜讚美詩歌,《你是王》《天地讚美》《大祭司》等華人信徒熟悉的經典詩歌。直至現在,神引領他以敬拜讚美及影視布道服侍。

2001年成立媒體綠洲(Multi-mediaOasis, MMO)——以音樂、影視、敬拜讚美來開展布道的機構,用最有效達普及的方法,把福音信息帶到每一角落。

媒體綠洲的宗旨是籍著音樂、影視、敬拜讚美等多媒體渠道,展開布道、傳福音的工作,讓更多未信的人得著新生命,也使眾信徒更新敬拜,得著祝福;之後他又成立4D-A敬拜中心,帶領一批基督徒音樂人,探索全人釋放的敬拜。

關于吉中鳴每一個時期的轉變,似乎都是在不經意間打開了局面。當年,不過是去見電臺的總經理,就接下一個主持的時段,從而開辦了「恩雨之聲」,透過電波傳遞福音信息;之後,又因競爭者放棄面試,他得以開始《恩雨之聲》的電視制;返港後,一場成功的音樂聚會被標為敬拜讚美,於是又打開了另一條新路。其實,這一切都是上帝為他安排的機會,而他也緊緊抓住這些機會,放膽去作,不斷開拓新領域、嘗試傳福音的新方式。 

設計 PACC敬拜模式 創立4D-A敬拜中心

在音樂敬拜這條路上,吉中鳴可謂「永不止步」,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敬拜方式。當回顧自己的詩歌創作之路時,他將其大致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剛回到香港的時候,以齊唱短歌為主,如《主啊,我願意》等;第二個時期是敬拜讚美的創作高峰期,寫下了眾多流行詩歌;第三期的特點表現為,音樂風格的多變和融合,也就是媒體綠洲的創立和發展期。

如今,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他的敬拜理念更趨成熟。並根據《聖經》以賽亞書6章1至8節的經文,設計了PACC的敬拜模式—Praise(讚美)、Adoration(敬拜)、Confession(認罪)及Commitment(立志)。他認為,依此模式帶領敬拜,不僅能夠帶領會眾進入敬拜讚美的狀態,更能體現敬拜的真正意義。

今年3月,4D-A敬拜中心開始了創辦以來首次敬拜聚會,這是應需而設立,吉中鳴對基督時報同工解釋其含義,「4個D,分別是Direct,是直接及倒空的生命;Dynamic,生命的動力、影響力;Drill,專業的事奉;Drive,對主渴慕追求的心。而A則來自希臘文Ainesis,讚美。」

他還補充說,「4D-A敬拜中心在每個星期五晚上舉行聚會,無論形式還是內容,與一般教會的崇拜不大一樣。在這裡,我們不單是事奉,更加是一個家。在這個家裡,我們能夠擺脫枷鎖,釋放心靈,單純地敬拜讚美。」

被按立為牧師 擴展事奉層面

原本一心走音樂布道方向的吉中鳴,沒想到卻在2007年被按立為牧師。他坦言自己重新走入教會當牧者,完全是因為父親過世,教會需要牧者,而他一直有進入內地布道的負擔,藉著父親所在的澳門教會,他可以接觸到裡面很多來自內地的勞工。

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吉中鳴慢慢轉變成一位基督教音樂人的牧師。他坦言,「由於音樂人的特質是自傲,很多時候在教會很難得到恰當的牧養,在過去幾年,我在這方面特別花了很多時間。」當他看到需要便朝著這個方向前行,除了為香港多間神學院的崇拜學及敬拜讚美課程作授課導師外,2013年更應邀成為香港基督教基立聖工學院的義務院長,並開設了敬拜讚美的碩士和學士課程。

今年7月,媒體綠洲開啟北美巡迴,這是吉牧師自2000年後,首次以事奉的姿態回到多倫多。因為他曾對自己說,「除非有新的體驗,否則我不會回來。因為若僅僅做幾場聚會,本地人可以做,不必浪費資源。」

他解釋道,「在過去10多年,我在彈琴、演唱、音樂安排等方面都有新的認識。這次巡迴,我想帶給大家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元素。如敬拜小組怎樣打破傳統的四聲道,怎樣唱好和音,如何唱二音、三音,鋼琴與吉他如何配合,司琴怎樣彈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敬拜環節的鋪排等,期望能讓大家在帶領上、敬拜模式上更上一層樓。」

為了持續推動華人基督徒的敬拜讚美模式,吉牧師對基督時報同工分享說,他打算興起下一代,需要尋找接班人和設立敬拜讚美培訓點。他解釋,「下一代和接班人不是以年齡來區分,而是理念的承接;盼望能通過一些固定的、系統的培訓,興起更多的音樂人。」

在他讀神學期間,一位教講道學的教授說的一句話令其記憶猶新,「如果你們能夠將第一世紀古舊的平安福音,用二十一世紀的包裝帶出去,你就是一個成功的傳道人。」這句話被吉牧師記在心中,也在現實中行出來。

儘管有多個頭銜集於一身,但吉牧師謙卑地表示,「音樂是上帝給的恩賜。現在回過頭看,這是一條沒有走錯的路,從事工上講是有果效的,雖然不論是經費上還是實踐中都不容易,但是,沒有後悔,並且充滿喜樂。」

相關焦點

  • 約爾•歐斯汀牧師:基督徒要尊重其他信仰人士 停止與人辯論
    美國湖木教會牧師約爾•歐斯汀建議,愛神的基督徒當用尊重和敬意待人,即使是那些不認同我們的人,並建議基督徒不要常和別人辯論,而是要活出生命見證,讓人擁有我們所得到的平安、喜樂和力量。據基督郵報消息,歐斯汀牧師表示,他去過不同的國家、接觸過不同信仰的人,他看到大多數人的宗教信仰背景受父母影響,「我認為透過我們彼此相愛,人們就會認出誰是基督的門徒。因此,我認為尊重和理解是出發點。」
  • 緬懷逝者丨2018年辭世的十位海內外著名華人基督徒
    今年,有多位海內外著名的基督徒和牧者領袖離開人間,包括世界著名布道家葛培理、靈修大師尤德金、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夫婦等。海內外也有多位華人基督徒和牧者領袖告別了我們,他們的親人和許多弟兄姐妹進行悼念。在2018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也在此回顧十位今年告別我們的華人基督徒的逝者,他們其中有的是牧師,有的是教會領袖,有的是神學家,有的是公益人好慈善家,也有是普普通通的平信徒。我們在此回憶他們,緬懷和紀念他們,也為他們其中很多寶貴的見證獻上感恩。(以下是時間排序,重要性不分先後。)1.
  • 吳元國牧師生命見證分享
    也就看見人「有所不能」的真實一面,但是神沒有放棄我,奇妙的救恩臨到了:一個老闆是基督徒:1993年8月,遇見以前一個在臺灣的朋友,他是基督徒,因為有傳福音的熱誠,帶我去教會,但是是講英文的,聽不太明白,只聽朋友說:「教會有真愛」,反正沒有什麼好損失的!那時候在那位朋友那兒做業務工作。
  • 著名基督徒女性參與性侵話題「我也是」 運動 揭露施暴牧師與教會...
    (圖片:2013年熱忱大會) 著名基督徒女性貝絲·摩爾(BethMoore)和華凱怡(Kay Warren)等人使用成千上萬女性使用的標籤(tag)#MeToo(我也是),講述曾受的性侵犯和性騷擾,這場社交媒體運動也揭露了大量施暴的牧師和教會成員。
  • 評柯馬太牧師個人的「神跡醫治」見證
    我們是不是那些被產品廣告牽著鼻子走的人?我們是不是幫那些誇大的廣告進行宣傳的人?柯馬太牧師他個人的神蹟醫治是不是誇大?我們肯不肯用心一些,去問一下醫師們的分析?柯馬太牧師在臺灣的醫治特會,還邀請了正規西醫師前去鑑定。或許大會以為這樣可以使神蹟性更具有證實力。
  • 評柯馬太牧師個人的「神跡醫治」見證
    評柯馬太牧師個人的「神跡醫治」見證評柯馬太牧師個人的「神跡醫治」見證柯馬太牧師他個人的神跡醫治是不是誇大?我們肯不肯用心一些,去問一下醫師們的分析?最近臺灣來了好幾位神醫布道家。柯馬太牧師是重量級的第一炮。許多臺灣教會及牧長也紛紛推薦柯牧師。
  • 基督徒如何對待教會的牧師和長老?
    王志勇牧師在他的一本書中斥責中國大陸教會欺壓傳道人時說到:「在社會上受夠了強權、強暴、強拆、強姦、強迫、強制、強勢,到了教會還要受到教會的欺壓,還要低三下四!」。筆者以前聽過一個在中國大陸服侍十幾年海外組織的負責人說到,他們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服侍後發現,中國教會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教牧和牧養。許多地方號稱有幾千人上萬人的基督徒中間竟然找不出幾個合格的傳道人!
  • 泥土音樂音樂布道會巡迴臺灣 盛曉玫見證上帝帶領的奇妙歷程
    (圖:泥土音樂臉書) 27日晚,泥土音樂事工在臺灣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舉行「幸福好心情」音樂布道會。盛曉玫姊妹分享上帝帶領本是音樂門外漢的她走上音樂服侍之路的奇妙歷程,並帶領數十人決志信主。
  • 北京喜樂牧師見證專訪:因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近日,基督時報同工採訪了北京一家庭教會的喜樂牧師,通過牧師的信仰見證,我們看到了神是如何一步步帶領他,成為合乎神心意的牧者。 首先喜樂牧師談起了他為什麼叫做喜樂的原因。他介紹到,首先聖經中說喜樂的心是良藥,其次當生命改變了,靠著主就天天會有喜樂。在神學院讀書的時候,就有人問,你怎麼天天這麼高興?於是自己乾脆改名字叫了喜樂。
  • 洪光良牧師分享背誦使徒信經的正確姿態:昂首挺胸、堂堂見證
    洪光良牧師前不久回國在北京南苑堂主日禮拜證道時特意提到了這一點。他分享說,背誦時要抬頭挺胸,堂堂正正的見證信仰,這才能顯示基督徒該有的風格。 北京南苑堂主日禮拜時,牧師宣布開始。(圖:福音時代/王毅) 「我看到大家念主禱文時,是安靜、低頭、閉眼,這是對的。
  • 「驅鬼」牧師:基督徒如何分辨有沒有被鬼附?
    然而有三十年處理靈界個案的李錦彬牧師卻指出,大多人包括基督徒也常對靈界誤解很多,大部分求助個案與靈界無關,他也分享了當如何辨別有沒有被鬼附。李錦彬牧師近日接受港基督教媒體採訪時分享了一些歸附的個案,對鬼附現象多有剖析。
  • 於宏潔牧師談:基督徒如何辨認「肉體」與「情慾」?
    今天神的兒女們,很多人僅只得救,不容易得勝。我們在很多的試探面前失敗,在肉體情慾的轄制中生活。基督徒想得勝前需先了解何為「肉體」。華人著名牧者於宏潔牧師在講道中分享了這方面的信息。今天很多人在心靈上,健康上出了很多問題。教會也是一樣。
  • 於宏潔牧師2013年教會周年紀念:基督徒生命成長的2大因素
    近日,深受信徒喜愛的華人牧者於宏潔牧師所帶領的教會——美國矽谷基督徒聚會進行了20周年紀念禮拜。在禮拜上於宏潔牧師分享了兩個重點:真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真知道我們自己是誰。於牧師少年時就重生得救,為第三代基督徒。
  • 美國著名基督教人士喬希·麥道衛牧師訪問杭州教會
    顧約瑟牧師和麥道衛牧師親切交流 麥道衛牧師與聽眾互動交流佛教在線杭州訊 美國著名基督教人士麥道衛喬希·麥道衛(Josh McDowell)牧師一行6人,於2010年5月22日至23日到浙江省杭州市教會進行訪問交流。
  • 於宏潔牧師給職場基督徒的勸勉:尊主為大
    是每個人的挑戰。於宏潔牧師上來就告訴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職場是消耗,回到教會是加油站。主耶穌的心意是讓我們在職場上也能被主所用,被主得著。職場並不是讓我們與信仰隔離開。基督徒在職場也可以被神用。讓主在凡事上居首位很多人覺得我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太多的逼迫、潛規則壓力,老闆不合理的要求……做很多事情都在違背自己的良心,這些對自己很困難。接著我們跟神的關係出了問題,我們個人在神家的服事出了折扣。於宏潔牧師提醒每個人,在職場上應該讓主居首位,在客觀上與主觀上都應該是絕對的。
  • 寇紹恩牧師20130722恩典365宣講:基督徒的身份——神的兒子
    在7月22日的恩典365中,寇紹恩牧師藉著約翰福音1:12節的經文分享到了這一點。他特別強調基督徒是神的兒子的寶貴身份。以下是寇紹恩牧師22日恩典365分享的梗要:能夠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個很寶貴的恩典。基督徒的身份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榮耀的父神的兒子,是用他獨生愛子的命所買贖回來的。站在神兒子的位分上是非常寶貴的一個恩典。
  • 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我為什麼要信耶穌
    問: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非基督徒比基督徒行得更好,基督徒反而比非基督徒行的更不好,那我為什麼要信耶穌?對於這樣的人,怎麼去傳福音呢?每個人到賭博館,都想著用賭博館用那裡的辦法合法地去搶別人的錢,沒有一個人盼望到那裡是去輸錢的。想賺錢,肯定要帶錢。魔鬼是全世界最懂得投資的,魔鬼如果把一個很大教會的牧師弄的犯了姦淫,那教會裡的信徒會垮掉。它會先給你很多信徒,然後一下子讓牧師名聲敗壞,企圖讓基督教垮掉。
  • 中國基督教兩會負責人致唁電 哀悼知名牧者葛培理牧師
    以下為譯文:驚悉葛培理牧師榮歸天家,深感悲痛。葛培理牧師是上帝信實的僕人。作為世界最富有影響力的基督教領袖之一,葛牧師終其一身,於勤懇侍奉中影響無數人的生命。 葛培理牧師長期關心中國教會並頗有負擔,他與家人在過往數十載中都是中國教會寶貴的朋友,與中國基督教兩會開展了豐富的交流與合作。葛培理牧師的信實與謙卑也感動眾多中國基督徒,而他所傳遞的「愛與希望」的信息,在他身後會繼續存留在眾人心中並影響他們的屬靈生命。
  • 從算命先生到牧師 (二)——基督徒為什麼能不必守民俗禁忌?
    從算命先生到牧師 (二)——基督徒為什麼能不必守民俗禁忌?
  • 王明道:基督徒的恥辱
    一個基督徒無論在什麼地方作事,他的成績應當比任何同人都優良。不信的人中間也有一部分人作事忠心,成績優良,但他們的目的和基督徒的目的卻是大不相同。他們的目的是要藉此獲得豐富的酬報,別人的譽揚,基督徒的目的是要在神面前盡忠,使神的名得榮耀,使別人得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