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廣受歡迎的講員、作家貝絲·摩爾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向參加2013年熱忱大會的6萬多名學生講解最後的晚餐的重要性和象徵意義。(圖片:2013年熱忱大會)
著名基督徒女性貝絲·摩爾(BethMoore)和華凱怡(Kay Warren)等人使用成千上萬女性使用的標籤(tag)#MeToo(我也是),講述曾受的性侵犯和性騷擾,這場社交媒體運動也揭露了大量施暴的牧師和教會成員。
基督郵報報導,成千上萬的女性,以及名人和各界人士,分享了她們的故事,或者簡單地寫了「我也是」表示經歷過性虐待行為。在推特上分享的數千故事中,有許多是在教會的背景下發生的。例如:
「我父親教會的助理牧師和我父親,他們都騷擾了我。一個在我六歲左右,一個在我16歲,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好了。」一名女子寫道。「記憶跳出來——一名青年工作者(20歲或者30歲?),在教會睡衣聚會中,決定睡在我旁邊並共用我的枕頭。那時我13歲。」另一名女性寫道。
不知女性,男人也分享了他們的經歷, 「#我也是。我是一名男性受害者,一名學校牧師和一名年長的學生在我12歲至16歲四年間性侵犯我。」 一位用戶寫道。
這場社交媒體運動上揭露了女星艾麗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周日在推特發了一位朋友的建議:「若你曾受到性侵犯或性騷擾,請用『我也是』來回復這條推文,我們也許可以讓人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該建議是在好萊塢的哈維·韋恩斯坦性醜聞揭露後發起的,這位大牌製作人收到長達數十年的性騷擾指控。
受歡迎的傳道人和基督徒作家、建立生命見證機構(Living Proof Ministries)的貝絲·摩爾決定通過建議受害者如何獲得幫助來擴大這一主題。「#我們(#WeToo)都要發聲。我們長期對受到的欺凌保持沉默,我們要說出來,稱錯的為錯的。
「#我們也堅定地站在一起。我們也幫助其他女孩站立。我們也可以說,'我理解。我相信你,』
「#我們也有尊嚴。我們也有勇氣。我們也可以獲得治癒。我們也有社區。我們也可以毫無羞恥。我們也可以看到改變。
「#我們也蒙神所愛/受到基督的辯護/穿破黑暗/帶來亮光/致力於愛。」
貝絲·摩爾和其他著名基督徒女性也勇敢分享自己的受害經歷。例如,加利福尼亞州森林湖馬鞍峰教會聯合創始人、華理克牧師的妻子華凱怡透露:「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一名戀童癖者騷擾我。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得到醫治。#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