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督徒推薦:北美自由派-福音派宗派譜系圖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1999年繪製的北美自由派-福音派宗派譜系圖(圖:資料圖片)

近日,有基督徒在自己的微博上刊登了一幅圖,此圖為「北美自由派-福音派宗派譜系圖」,繪製於2009年,詳細說明了北美部分宗派與神學院。

從該圖上我們能看到「現代主義/自由派」與「福音派」、「基要派」走在了方向完全相反的一條線上。宗派譜系走向是一條長箭頭,自由派朝著左走,而福音派與基要派朝右走。

現代主義/自由派爭執的話題主要有:基督的神性、童女懷孕生子、基督身體復活,按立同性戀聖職。福音派爭議的話題是聖經的可靠性,而基要派爭議為聖經的無誤性。鑑於這兩方面的不同,他們在女性按立聖職、地球的年齡、唯獨KNV譯本聖經也有爭議。

自由派在北美全國性團體為全國基督教協進會(NCC),而福音派與部分基要派的全國性團體為美國福音派協會(NAE)。

在宗派方面,純自由派的宗派有:聯合基督教教會UCC,主教制教會。橫跨自由派神學與福音派神學的宗派有:美國浸信會ABC,美國長老會PCUSA,美國改革宗教會RCA,聖公會-北美聖公會/美洲聖公會差會,聯合循道會UMC,美國福音派路德會ELAC。

純福音派的有:保守派公理會聯會,福音派長老會EPC,基督教改革宗教會CRC,衛理公會,播道會。

橫跨福音派與基要派的有:美南浸信會SBC,宣道會CMA,美洲長老會PCA,密蘇裡路德宗。

純基要派神學院有:威斯康辛路德宗。

關於自由派神學院的有芝加哥神學院UCC,橫跨自由派與福音派的神學院有普林斯頓神學院PCUSA。福音派神學院有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TS,哥頓·康威爾GCTS,富勒神學院,三一福音神學院TEDS,達拉斯神學院DTS,穆迪神學院。

通過該表格,普通的基督徒也可以大體了解北美神學宗派與神學院的分布情況,相信這對於做神學研究或者想出國讀神學的人來說,此表相對來說是蠻方便的一個參考方式。

相關詞語:

自由派:

對自由派來說,他們把 《 聖經》 中包含的基本原則與 《 聖經 》 的經文區分開來,認為後者並非全部都是事實,其中有不少在現代人看來屬於錯誤的成分,已經為近現代科學的發現所否定。

自由派對 《 聖經 》 的內容也作了許多再解釋。他們力圖依據目前的社會環境和需要,以及科學的發現把 《 聖經 》 中的「啟示真理」改造為符合自然與社會現實的真理。結果,他們認為對童貞女生子和死後復活等奇蹟不應再盲目地信從,這些超自然的東西在一個科學昌盛的時代已失去現實意義,因而不復構成基督信仰的核心。在他們看來,上帝不再是一個超然的「完美的存在」,而是一個在我們中間的慈愛的父;他的行為並不「乖僻離奇」,而與自然法和人類理性相一致。

就基督論而言,自由派強調基督的人性而非神性,甚至以人性代替了神性。

基要派:

「基要派」一詞是借著一系列由信奉聖經的信徒所寫的書而得名,它們是用以詳細解釋基督徒的信心所據的教義,由64位作者在1910-1915年完成。寫成的九十篇文章集成為一列稱為《基要守則》的書本。一個富裕的基督徒予以資助,數以萬計的書送到美國及二十一個外國的基督教工作者手上,這些文章說明:聖經的絕對正確性、重生得救、神性、童貞女生子、奇蹟、基督復活及其他真理,書本中同時指出天主教、社會主義、邪教及現代派的錯謬。

福音派:

該詞始於十六世紀,當時的宗教改教者以此名稱呼表明反對羅馬天主教的立場。福音派也指隨著宗教改革而來的屬靈運動。

整體來說,福音派是恪守傳統教義,重視《聖經》權威和學術研究,而不予人視為固執無知。福音派喜歡定位為「強調教義的宗派」,比基要派更願聽取不同方面的觀點。例如,福音派會與不同的教會合作,但也認為應該限制教會對政治決策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影響。另外,福音派的內部對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意見依然存在分歧,但福音派教會仍有相當的參與。
 

相關焦點

  • 劉澎:福音派與美國(附音頻)
    福音派不是基督教裡的某個宗派,不是一個組織形態的教派,它是一種保守的基督教神學思潮,同時又是一種宗教改革運動,一個體現這種神學思潮的群體。它不像長老會、浸禮會、信義會那樣,不是一般的教派組織,它是一種跨宗派的、具有新教改革思想的、保守的基督徒信仰群體。如果我們從歷史與神學上來看福音派,大家可能會對福音派有更多的了解。
  • 福音派:福音派這一說法是否值得保留?
    (圖:福音聯盟官網截圖) 最近兩年,因福音派與川普以及大選政治等各種複雜的問題,美國已經陸續有一些福音派領袖對「福音派」一詞的代表性含義有些質疑,認為這一本來代表神學立場描述的詞常常被定義成支持共和黨等含義,因此應該改用其他詞。
  • 徐以驊:《川普與他的福音派高參們》
    冷戰結束後的歷屆共和黨總統,包括對福音派稱「你們不支持我但我支持你們」的裡根總統以及所謂最以信仰為基礎的小布希總統,在上臺前都要對福音派作一番效忠表態,甚至大開空頭支票,但上任後幾乎無不食言,或只是半心半意地推進福音派議程,讓支持他們的福音派鐵桿選民大有被利用甚至被遺棄之感,而受到政治人物這種前恭後倨的待遇幾乎成了近數十年來美國福音派政治的常態。
  • 民調:美大多數福音派領袖稱聖經並不禁止基督徒之間的法律訴訟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的一項新民調,基督教領袖中有82%稱聖經並沒有禁止基督徒彼此起訴。調查是在全國福音派協會的負責人董事會中進行統計的,參照的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1-8給與哥林多教會就解決衝突的命令。經文有說:「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保羅的這份書信講到,基督徒不應該與基督徒訴諸公堂,而是應該與其他基督徒共同決定事情。
  • 美國主流福音派發聲:川普是個騙局 福音派選民不要上當
    與此同時,為了贏得大選,川普還頻頻向福音派選民示好,聲稱自己要保護基督徒、為福音派發聲,是代表福音派利益的候選人。對此,美國主流福音派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和媒體正式發聲,指出川普無論是在言論還是行為上都不符合聖經,希望福音派選民可以清醒得看到此點,不要考慮他。
  • 克里斯多福·斯特魯普:這是美國政府,還是白人福音派政府?
    那天早上,首席牧師馬庫斯.沃納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應該渴望殺死基督徒和猶太人。」他堅稱這是他仔細研讀《古蘭經》後得出的唯一結論。儘管我現在已是一個不可知論者,當時的我還是個福音派信徒,不過我仍對這種極端的說法感到不適。如今,在紐西蘭基督城槍擊案發生之後,類似的反穆的言論應該被視為與反猶言論同樣令人厭惡。
  • 世界上的門諾會:與其他基督徒的關係(下)
    同樣,在20世紀的最後⼏⼗年裡,北美的門諾會教徒也渴望擺脫他們作為⼀個邊緣   群體的形象,這個群體與保守的阿米什⼈或自由的和平主義者有關。他們越來越多   地從保守的福音派新教那裡借用神學詞彙,這使他們更容易地過渡到美國⽂化的公   共基督教。
  • 美媒:川普最堅定的支持者福音派教徒,正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長篇文章指出,美國白人保守的基督徒拋棄了他們的信仰和節操來支持川普,現在卻一事無成,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川普總統的社會保守派和基督教福音派支持者,在被問及他們為什麼支持這一位明顯充滿了腐敗、殘忍、猥瑣和心理不健康的總統時,最有可能讓談話戛然而止的是一句簡單的話:「可是他任命了戈薩奇」。
  • 在福音派和天主教徒的抵制下,阿根廷依然通過了墮胎法案
    圖源:Pixabay 儘管福音派基督徒和羅馬天主教徒強烈反對對於此,阿根廷總統阿爾貝託·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在推特上發文道:「安全,合法及自由的墮胎行為是法律了。」他也補充說:「今天,我們是個更美好的社會啦,擴大了女性的權利並保障了公眾健康。」費爾南德斯之前就承諾過,會籤署該法案。
  • 今天的福音派敬拜的到底是上帝還是「金牛犢」?
    不過,由於他浸信會的背景以及自由派神學,1925年他終於被保守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猴子訟案律師)所領導美北長老會所逼走。沒想到這正好是富司迪人生的轉折點,他馬上被三英裡外的「公園浸信會」邀請為主任牧師。這個教會是由「富二代」的小約翰·洛克菲勒所大力支助。沒想到富司迪如此有魅力,1920年剛蓋好的一座哥德式教堂很快就容不下了。
  • 調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福音派認為耶穌只是一位偉大的老師
    圖源:Unsplash/Joshua Gresham 一項重大新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美國福音派教徒不相信耶穌的神性
  • 【專訪】福音派神學家讓·賽德教授:首次訪華體會、對中國教會關於...
    Ron Sider)是過去數十年來世界福音派運動中一位重要的神學家。這位加拿大裔的美國神學家是福音派社會行動的先驅者,呼籲和激勵福音派教會開始關注社會公義與社會服務,對公共神學也有卓越的貢獻。他在1973年組織了「關於福音派社會關切的感恩工作坊」,這帶來了「福音派社會關切的芝加哥宣言」的籤署,《今日基督教》雜誌評價說此宣言是一個明顯的轉變,顯示了無論是福音派中的左翼激進人士還是右翼保守人士對社會公義是所有基督徒的核心呼召之一達成了共識,具有歷史性意義。
  • 基督徒參與社會,就是不屬靈了嗎?
    使我想到華人基督徒這段時間來,參與的與社會思潮的對話。首先,在20世紀初期經濟大蕭條(1929)、兩次大戰之前,世界約有30-40年的黃金年代,當時人類充斥著自信滿滿的情緒,理性思維和建立地上天國的信念達到空前的高峰。既然地上天國指日可待,此時出現所謂社會福音的興起,極端者已不再指望、傳揚未來的天國。
  • 如何不去哈佛神學院就可以成為一個自由派?(附英文原文)
    有些牧師出身於自由派。以前我有一個在杜克大學的朋友對宗教非常入迷。他和在我們大一學生宿舍的其他人不一樣,別人去杜克以後是要做律師或工程師,而他來這裡是為了成為一個自由派牧師。我記不得他當時加入了哪個宗派。我只記得我當時很疑惑,為什麼會有人來這個學費如此之高的學校上學,就是為了找一個低薪的工作,做著沒有人看得起的工作,講著一本自己不相信的書,說著一位自己不相信存在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