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斯特魯普:這是美國政府,還是白人福音派政府?

2020-12-11 觀察者網

【文/克里斯多福·斯特魯普,譯/由冠群】

我17歲時,在基督教布道會上第一次聽到有人將伊斯蘭教等同於恐怖主義,當時我還只是印第安納波利斯傳統基督學校的一名高二學生,我母親是那所學校小學部的教師。那是1998年,當時伊斯蘭恐懼症還沒有在西方成為主流。我們一家人在卡默爾郊區參加了一個小型的跨教派福音教會,我父親是那裡的音樂牧師。

那天早上,首席牧師馬庫斯.沃納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應該渴望殺死基督徒和猶太人。」他堅稱這是他仔細研讀《古蘭經》後得出的唯一結論。儘管我現在已是一個不可知論者,當時的我還是個福音派信徒,不過我仍對這種極端的說法感到不適。如今,在紐西蘭基督城槍擊案發生之後,類似的反穆的言論應該被視為與反猶言論同樣令人厭惡。

但在實際操作中,美國對反穆和反猶言論執行著根深蒂固的雙重標準,這一點從伊爾汗·奧馬爾參議員反以色列言論掀起的軒然大波中可見一斑。美國正確地將反猶主義視為毒藥,並且(至少左派)實行著言論監督,不管有心還是無意的反猶言論都不放過。但伊斯蘭恐懼症卻仍然塑造著美國外交政策,受基督教鼓勵的反穆言論常常不受任何批判地在公共領域大行其道。

作為美國首批進入國會的兩位女性穆斯林議員之一,奧馬爾關於以色列的言論的確讓人產生反猶主義聯想。她後來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時,在遣詞造句上更加謹慎,沒有再使用「效忠」這個詞——這是許多人批評她的正當理由。然而,許多針對奧馬爾的批評不僅是惡意的,而且其背後的伊斯蘭恐懼症與反猶主義的惡劣本質並無不同。

白人新教徒保守勢力擔心權力和影響力下降,而這種擔憂又塑造了川普政府。當前多元化和民主化在美國社會遭遇挫折,類似的先例在歷史上並不鮮見。不久之前,美國新教徒還把「雙重效忠」的帽子扣在猶太人頭上,質疑他們的愛國本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甘迺迪成為美國首位信仰天主教的總統,也有人質疑過天主教徒的忠誠度。

今天,類似的言論再次出現。由福音派基督徒和小部分猶太裔美國人構成的保守派又開始兜售他們的陰謀論,宣稱穆斯林兄弟滲透了美國政府,穆斯林正密謀將伊斯蘭教法強加於美國。

由宗教牽扯出的反穆情緒對美國外交政策構成巨大破壞。前中情局局長、現任國務卿蓬佩奧等仇視伊斯蘭教的人在川普政府中扮演著日益突出的角色。相比美國之前歷任總統執政時期,川普政府的外交決策尤其受到反多元主義的基督教原教旨勢力影響,這部分信徒對穆斯林表現出特別強烈的敵意。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不僅是川普的選民基礎,也是當今美國最傾向於本土主義的人群。

美國內閣百年來首次成立聖經學習小組,每周三成員聚在一起參詳上帝的旨意

從冷戰至今,多數福音派新教徒堅持末世論(觀察者網註:eschatology,研究歷史終結及其相關方面的哲學或者神學理論 )信仰——它基於19世紀對《啟示錄》和其他預言性文本的解釋——傾向於將基督的主要敵人與蘇聯聯繫在一起。1948年,以色列不可思議地作為一個現代國家復國,這被福音派用來證明他們解讀聖經預言的正確性。1970年出版的哈爾·林賽的暢銷書《聖經預言:消失的偉大地球》成為了福音派的標準末日敘事,大大普及了時代論神學(觀察者網註:dispensationalism,保守派基督教信徒相信神在聖經聖約中透過一系列的"時代"或歷史上的時期來給與人類啟示)的千禧年前論(觀察者網註:premillenialism,基督教神學末世論學說,認為基督將於千禧年之前復臨世界)。

林賽把俄羅斯描繪成聖經中的「瑪各王國(kingdom of Magog)」,根據「預言」它將在末日之戰中率領邪惡力量作戰。但在冷戰結束後,尤其是最近幾年,福音派基督徒開始擁戴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因為他重視「傳統價值觀」。儘管福音派極力尋找,但仍難就誰是新的瑪各達成共識。而就在這時,隨著反伊斯蘭情緒在福音派教徒中蔓延,主要由穆斯林組成的國家(比如伊拉克戰爭時期的伊拉克)便可以臨時充當這樣的角色。福音派作家喬爾·理查森就曾表示,敵基督者(Antichrist)將來自伊斯蘭教。

相關焦點

  • 徐以驊:《川普與他的福音派高參們》
    此前6月間美國最大的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在其年度會議上,經過最初的失敗、徹夜的爭辯和運作,才終於通過了以「關於反福音的另類右翼白人至上主義」為題的決議,譴責「包括另類右翼白人至上主義在內的任何形式的、違背耶穌基督福音的種族主義」,[16]這便預示著種族主義議題在川普時代美國的分裂性和複雜性。
  • 美國主流福音派發聲:川普是個騙局 福音派選民不要上當
    與此同時,為了贏得大選,川普還頻頻向福音派選民示好,聲稱自己要保護基督徒、為福音派發聲,是代表福音派利益的候選人。對此,美國主流福音派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和媒體正式發聲,指出川普無論是在言論還是行為上都不符合聖經,希望福音派選民可以清醒得看到此點,不要考慮他。
  • 劉澎:福音派與美國(附音頻)
    這4條:堅持聖經原則、關心社會、尊重生命、保守家庭價值觀,就給福音派定了調。在美國支持這4條原則的人必定是福音派。我們今天沒有時間講福音派為什麼會提出這4個原則。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福音派的另一面,這個方面就是它對美國社會的看法,也就是福音派的國度觀。
  •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
    本文從白人政府干預的角度,考察在南非特定歷史背景下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過專門研究。一、白人貧困問題的出現19世紀白人貧困在開普地區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據1890年10月11日《星報》(the Star)報導,一個名叫喬治·穆勒的男子因失業而自殺,留下6個孩子[1]。
  • 美媒:川普最堅定的支持者福音派教徒,正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長篇文章指出,美國白人保守的基督徒拋棄了他們的信仰和節操來支持川普,現在卻一事無成,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川普總統的社會保守派和基督教福音派支持者,在被問及他們為什麼支持這一位明顯充滿了腐敗、殘忍、猥瑣和心理不健康的總統時,最有可能讓談話戛然而止的是一句簡單的話:「可是他任命了戈薩奇」。
  • 百年前美國一黑人姑娘,因為太過有錢,竟被當地州政府認定為白人
    1861年的時候,建國不到100年的美國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南北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打了4年之久,既成就了林肯偉大總統的名聲,也成就了美國黑人的命運。不過美國黑人的問題只是因此而有所改變,並沒有因此而徹底解決,即便是在很久以後,黑人在美國的地位還是遠遠低於白人的。
  • 徐以驊:美國政治和外交向何處去?一個宗教視角的觀察
    然而這一「宗教差距」對大多數宗教少數派群體來說卻並不存在。無論是黑人基督教徒、穆斯林還是猶太人,他們的宗教認同率都比較高,大多數認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很重要或相當重要,但他們照樣以較高的比率支持民主黨和該黨總統候選人。因此,所謂「宗教差距」只是對部分宗教群體如白人基督教福音派才能成立。許多虔誠信教的美國人支持自由主義,他們更關注社會正義等價值觀而非宗教保守派崇尚的道德傳統主義。
  • 鍾布:西部牛仔對峙美國政府
    導讀:這些西部牛仔也是美國中下層白人的一個縮影。如何保護貧窮白人的利益,將是考驗下一任總統政治智慧的一道難題。 ​ 美國西北部的俄勒岡州是一個很少能上晚間新聞的地方,但這幾天一群武裝牛仔佔領了該州一個偏遠的野生環境保護區的建築後,美國三大電視網從周六開始,每晚 都會報導佔領者的最新進展。
  • 福音派:福音派這一說法是否值得保留?
    (圖:福音聯盟官網截圖) 最近兩年,因福音派與川普以及大選政治等各種複雜的問題,美國已經陸續有一些福音派領袖對「福音派」一詞的代表性含義有些質疑,認為這一本來代表神學立場描述的詞常常被定義成支持共和黨等含義,因此應該改用其他詞。
  • 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記者鄧仙來 孫丁 徐劍梅)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經濟發展失衡正是治理之亂的幾個主要表現。
  • 耶魯大學遭川普政府起訴:歧視亞洲人白人學生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子非】導語:美國種族歧視問題一直都是一個難題,不管是哪一屆政府,都會為其頭疼。據了解,在美國,黑人一直生活的非常「困難」。美國一些精英階層當中,黑人身影非常少,而且美國警察對黑人「暴力執法」時常發生。因為美國警察擁有開槍清除清除隱患權力。所以對於黑人,只要做出一點不慎舉動,非常就有可能會招來槍擊。在這次美國疫情期間,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新聞一個接一個,美國黑人為了為自己爭取權力,多次進行遊行示威。
  • 從美國推出最嚴墮胎法案談起:宗教為何加劇了美國政治分裂?
    該研究發現,宗教和黨派才是決定人們立場的最重要因素——59%的共和黨人認為墮胎在全部或大多數情況下應該非法,76%的民主黨人則持相反態度,兩者的比例都在近年來有所提升;在新教徒(美國最主流的宗教)中,白人新教福音派是最堅定反墮胎的群體(61%),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主流白人新教徒中67%認為墮胎應該在全部或大多數情況下合法,而74%的非宗教人士認為墮胎合法。
  • 北美觀察|直擊大選:攸關宗教與未來,美國大法官「補席戰」涵義關鍵
    實際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問題,絕不僅僅是一個司法問題、一個兩黨爭鬥問題,其本質上體現了美國社會中人數眾多、極端保守的基督教福音派白人的政治訴求,而福音派民眾又是川普總統地位的堅實基礎,因此,川普必然會用盡策略,讓更多保守派大法官進入最高法院。
  • 美國為何不把拉丁裔算作白人?這兩個群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不過,對於一般中國人來講,可能不太了解這拉丁裔和白人有什麼區別,畢竟亞裔、黑人的特徵都很明顯,而拉丁裔似乎和白人是一樣的,為什麼美國人會特意把這兩類人區分開呢?西班牙人難道不算歐洲人嗎?為何美國不直接把這些人算到白人裡面呢(美國通常意義上的白人指的都是非西班牙裔美國人),這其實和歷史有關,大家知道美國是移民國家,現在英語文化是主流,但是事實上,美國白人是包含了歐洲多個國家的,血統最多的還是德裔,但是,這些白人後來幾乎都已經被同化為說英語的了,美國國內現在說德語(德國裔)、俄語(俄裔)、法語(法裔)的現象幾乎不存在,但是,西班牙語特殊,因為西班牙語的分布地非常密集。
  • 美國災難連連,美國政府最擔心和害怕的事情正在發生!
    儘管白人警察已被逮捕,已被檢方認定涉嫌三級謀殺罪和過失殺人罪,然而,再度被揭開的種族歧視傷疤難以被撫平。種族歧視在美國其實一直都存在,因為美國政府對疫情控制的無能,導致人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人們的情緒積壓已久,趁著黑人被無情殘害致死,導火索一下就被點燃了。
  • 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 美國政府治理亂象多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綜述:美國政府治理呈現多重亂象  新華社記者鄧仙來 孫丁 徐劍梅  2020年美國大選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尖銳和最分裂的選舉之一,其膠著與反常所折射出的是過去4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美國政府的治理之亂。政治裂痕加大、新冠疫情失控、經濟發展失衡正是治理之亂的幾個主要表現。
  • 美國抗議者主動向政府起訴:必須保證美國法律所保障的行動自由權
    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和縣政府被四名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當地政府否認美國法律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權。反種族主義抗議者說,雖然已經拘留了150多名抗議者,但允許支持美國警察派的示威者自由走上街頭,威斯康星州東區法國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
  • 美國白人是如何毀掉這個富裕的黑人區的?
    >格林伍社區作為全美國首個黑人富豪區,裡面的一切似乎都在不斷往好的方向發展,但裡面的黑人孰不知道的是這已經引起了白人們的妒忌。反正這天晚上讓雙方徹底打紅了眼,白人們見黑人就開槍,燒殺搶掠更是在黑華爾街裡無處不在。燃燒的黑人社區而美國的政府這個時候在幹啥?
  • 這屆美國政府,又又又又要「關門」了?
    每經編輯:趙雲儘管美國國會多位重要官員在周中就已信誓旦旦地表示「刺激協議即將達成」,但最終還是讓市場失望了。本周五(12月18日)是美股每季度一次(3/6/9/12月的第三個周五)的「四巫日」,即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個股期貨及個股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的到期結算日,通常這一天的市場成交量與波動性會都會放大。
  • 福澤諭吉: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1860年,福澤諭吉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幀照片(和當地攝影師十二歲的女兒Theodora Alice Shew合影)1867年他隨幕府代表團去美國,途中他對好友說:「不管怎麼說,一定要打倒幕府………這個政府已經腐敗到極點。這件事姑且不說,就拿『攘夷』一事來說,因為身為政府當局,所以不得已勉強提倡開國論,但其實幕府才是『攘夷』論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