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oo」運動幫助伊朗女性對性騷擾說不!

2021-01-10 騰訊網

每天關注壹行伊朗 了解中東實事與動態

兩名伊朗婦女在德黑蘭市中心的一條街道上行走。2020年5月3日

圖片由Morteza Nikoubazl / NurPhoto / PA Images提供。版權所有

#MeToo(我也是)運動已經發展了3年多,在全球各地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在保守的伊斯蘭國度伊朗,這項運動仍方興未艾,許多婦女在這項運動鼓舞下,勇敢在社群網站揭露隱忍數十年的傷痛,也讓伊朗婦女遭到暴力對待問題,重新受到各方重視。

好萊塢名製作人涉性騷 促生MeToo運動

2017年10月,美國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控在過去幾十年間,對超過100名婦女性騷擾之後,社群媒體上廣泛出現#MeToo(我也是)的主題標籤,讓譴責與舉報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

在這項運動蔓延全球各地3年後,最近也在相對保守的伊朗風起雲湧,幫助伊朗婦女對性暴力打破沉默,升高伊朗對這項視為禁忌議題的意識。

飲料下藥強暴 促發伊朗MeToo運動

在8月底,許多在伊朗網路上匿名的用戶開始挺身而出,指稱多名女子喝下被加進藥物的飲料後失去意識,並且慘遭強暴的案件,而且作案的都是同一名男子。

這名嫌犯的作案手法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群情激憤,並激勵更多婦女站出來,訴說她們年輕時遭到性侵的不幸經歷。

這些受害女性大多透過推特(Twitter)陳述她們的遭遇,而被控涉及強暴與性侵的犯罪者,不乏事業有成的知名人物,包括學校教師、學者、小說家、知名畫家、知名歌手、演員、科技主管等,案主陳述的證辭可以追溯到10年以上。

揭露隱忍多年傷痛 引發社群關注

伊朗前女記者歐瑪塔莉(Sara Omatali),8月中旬在推特上陳述,2006年在德黑蘭採訪一位知名畫家時,差點遭到性侵,經奮力拚命後才掙脫魔爪。德黑蘭警方在採證多位女性受害者投訴之後,終於在8月25日將這名畫家逮捕。

這些不斷冒出來的陳年舊案,引發人們感慨,原來這麼多年來,伊朗婦女在面對暴力時不但如此無助,還一直受到忽視。網路社群因而指責社會、伊朗知識分子,甚至受害者的家屬,都成了對婦女施暴者的共犯。

德黑蘭社會學家馬達尼(Saeed Madani)向自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RFE/RL)表示,在伊朗,許多性侵與強暴受害者不願張揚,而媒體報導的強暴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數案件都沒有報導出來。「有一篇報導說,德黑蘭是伊朗強暴案件最多的地區,每年登記有案的強暴犯罪案件大約1,600件,但根據估計,80%的(強暴)案件都沒有被報導出來。」

社會風氣與父權家庭

自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資深記者艾斯芳迪利(Golnaz Esfandiari)指出,據信性侵事件在伊朗社會相當普遍。伊朗婦女經常投訴,在街道上遭到言語 和肢體等不同方式的性騷擾。

伊朗女性月刊雜誌Zanan的記者柯杜西(Somayeh Qodussi)向法新社表示,「在伊朗社會,強暴是禁忌話題,即使在自己家裡也很難討論。」不過,「現在,我們正看見女性似乎願意站出來,在大庭廣眾下,作出此種指控。」

馬達尼表示,在伊朗,強暴與性侵議題是一項禁忌,指責受害者的現象讓許多婦女不敢站出來。「在一個父權社會,基本上會認定受害婦女犯了錯。」

在社群媒體上,也有網友提到,伊朗社會對受害者有指責和嚴苛對待的趨勢。

MeToo扮演了教育功能

#MeToo形成風潮同時凸顯伊朗制度和教育上的不足。伊朗社會學家塔夏克(Azar Tashakor)指出,「伊朗缺乏司法結構以有系統的起訴強暴罪,受害人利用揭露的方式作為武器,以伸張正義。」

歐瑪塔莉向自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表示,「伊朗缺乏對性問題的系統性教育,(#MeToo)這項群眾運動改善了民眾討論問題的氛圍,並營造出一個寶貴的教育機會。」

資深女權運動者家蘇珊 馬塞比(Susan Tahmasebi)也向自由歐洲電臺/自由電臺表示,「目前對抗性侵和強暴的運動,可能鼓勵更多受害者尋求法律途徑。」

柯杜西指出,「很關鍵的是,此種具爭議性的問題已經喚起大眾的注意。」「許多人首次取得有關這項主題的知識,這是伊朗婦女的偉大成就。」

MeToo 促政府做出反應

在這股風潮下,伊朗警方也努力向伊朗婦女保證,可以用匿名的方式提出控訴,而不用擔心會被指控飲酒或擁有婚外情,因為這兩項行為在伊朗都屬違法。

伊朗主管婦女與家庭事務的副總統艾伯特卡(Masoumeh Ebtekar)在8月28日公開讚揚伊朗婦女敢於說出心裡話,並呼籲司法機關要對性犯罪者採取行動。

這些發展凸顯了#MeToo運動正在伊朗日漸壯大,對於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女性權利遭到大幅限縮的伊朗婦女來說,不啻是重新喚醒伊社會關注女性身體權利的重要契機。

這個亦非東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消息來源於 | 中央廣播電臺 | 編輯鹿鹿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客服,並註明出處

壹行 · 伊朗

公眾號:yixingyilang

相關焦點

  • me too運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女性被侵害?
    me too運動是什麼?在美國發起的me too的運動很快席捲全球,首先是法國接著韓國日本相繼爆發,現在的中國metoo運動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對施暴者進行指控。可見性騷擾簡直是影響女性追求獨立、獲得更好人生價值的絆腳石,那麼為甚麼會出現這麼多性騷擾的事件哪?
  • 西方me too運動進行了一年,它改變了什麼?
    近日,各「圈」不少知名人士因為近期颳起的反性騷擾之風人設崩塌了。 有人說,me too運動終於來到了身邊。去年,前優步工程師蘇珊·福勒發表了一篇指責優步性騷擾企業文化的博文,這篇博文仿佛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一場反對性騷擾的風潮從矽谷一路刮到好萊塢、美國國家體操隊,並迅速以燎原之勢席捲全球,冠之以「me too」之名。me too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年,它帶來了哪些改變?
  • 你是否願意打破沉默說Me Too?| 學界性騷擾性歧視觀察
    諸如此類的學界性騷擾性歧視到底有多嚴重?你是否願意打破沉默說Me Too?文末有匿名問卷調查。2018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本應發一篇正能量的推文。因為其深遠影響,時代雜誌更將這些通過Me Too打破沉默的勇敢女性命名為2017時代年度人物:The Silence Breakers!不過性騷擾顯然不僅限於政界和娛樂圈,Me Too運動同樣衝擊著科研領域和學術界。
  • 163 美國的me too運動
    如果想了解me too運動,去百度一下。1. 請聽出所缺單詞和句子,多次反覆聽。中間可以暫停啊!The FBI is _____ that reports of ____ ______ on airplanes are on the rise.
  • 「北航教授性騷擾事件」引爆高校,中國版「Me too」在行動
    2017年10月13日,身在美國的羅茜茜在與丈夫隨口交流中,談及正發生在美國社交網絡上的「Me too」(我也是受害者)活動。該活動的起因是一篇報導——《紐約時報》發布了美國金牌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對多名女性性騷擾的調查文章。隨後,一位名叫艾麗莎·米蘭諾的女演員在社交網絡發布了一張屏幕截圖「Me too」,鼓勵那些遭受性騷擾或性侵犯的女性出面表態,以讓更多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老友記姐妹花再聚《早間新聞》,後Me too時代如何說「不」
    時代的女性如何說不深陷在職場性騷擾的新聞臺環境中,不論是看似無辜的當家花旦主播、還是被迫潛規則而接受誘惑晉升的小助理、抑或僅僅是一段你情我願的曖昧關係、還有徹徹底底的受害者,組成了一幅後Me too 時代的性騷擾受害女性群像
  • 老友記姐妹花再聚《早間新聞》,後Me too時代如何說「不」!
    >一幅後Me too 時代的性騷擾受害女性群像。 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職場性騷擾永遠是女性受害,且女性承擔後果。 「他忽然變得很陌生,我開始說不,後來他開始談論案子的進展和成功與否的厲害關係,我害怕他拿這個威脅我,就漸漸不敢說停止也沒了力氣。但是那過程,一點都不舒服,我一直很害怕,也很茫然。」
  • 神吐槽丨陳小武被撤職,說中國版Me too勝利還為時過早
    不過,一個陳小武被撤職,還不能說就是中國版#MeToo運動的勝利,中國反性騷擾之路還任重道遠。  1 我們先來了解下一個重要概念:Me Too。 10月16日,女演員艾麗莎·米蘭諾在推特上寫到: 如果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都能發一條「Me too」的狀態,人們或許會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 表示「我也是」你只會用「me too」麼?
    說"me too"似乎有點老套,而且很容易就沒有下文了。其實在英語中,同一個意思可以有非常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想要表達「我也是」就別再總是說"me too"啦,接下來有更多地道的說法等你來get!這裡不可以用"do"的原因就是上一句中"is going to"是"be"動詞,而不是動詞原形,所以要用"be"動詞"am"來對應。
  • 中國版ME Too:滴水穿石
    幾十個高票答題無一不提到巨大的心理創傷。有些姑娘不得不離開當地,去往外地隱姓埋名生活。有些姑娘患上了抑鬱症,有些姑娘對人際交往極度害怕,有些姑娘想通過自殘或自殺,來減輕或擺脫痛苦……即便如此,女性的抗爭也從未停止。就在去年,曾在Uber任職的美國女性蘇珊·福勒發文控訴Uber充滿性騷擾的企業文化,這一事件就像星星之火,從好萊塢一路著到美國國家體操隊,隨後便席捲全球。
  • 北航陳小武對女生性騷擾被證實,我們該如何對職場性騷擾說「不」
    2018年第一天,中國社交媒體上也發生了「me too」運動,「北航女博士實名舉報長江學者陳小武性騷擾女學生「,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經過10天的查證,北航官微宣布:陳小武存在對學生的性騷擾行為。根據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撤銷陳小武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職務,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撤銷其教師職務,取消其教師資格。
  • 「me too」之風席捲至中國,從《問題餐廳》中談論「女性主義」
    這兩天,#me too席捲到中國,那麼一定有吃瓜群眾發問了,「Me too」是什麼?起初,它是房思琪式的故事;然後,它變成了一個討論的時刻;現在,它成為了一場揭露運動。各種各樣的女性公開講述了自己被侵犯的實例,像多米諾骨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女權」這個詞,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 性騷擾立法的意義:來自韓國#MeToo運動的啟示
    如果要思考#MeToo何以能在韓國迅速發展,韓國對性侵犯和性騷擾的清晰立法也許是關鍵之一,同時也是我們思考如何讓#MeToo在中國得以成功的學習對象。當地時間2018年3月8日,韓國首爾,當地女性組織Me too遊行,聲援反性侵浪潮,慶祝國際婦女節。
  • 羅茜茜不是一個人,群說Me too
    顯然,提出的問題並非重點,引人注意的是問題下方貼出的信息:陳小武有性騷擾女學生的行為。她成為首位公開陳小武性騷擾的人。此時遠在美國的羅茜茜看到這則消息後,第一反應是:「終於有人勇敢地站出來了,雖然過了這麼多年。」這顯然是一個中國高校版的Me too,留言者眾。有自稱曾受到過陳小武性騷擾的北航學生,也有其它高校學生。
  • 女性不再沉默,「Me Too」運動席捲全球!網友直呼:熟人性侵最可怕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性侵是不會發生的。據小編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這幾年被爆出的性侵事件越來越多,而在這些性侵案件中,大多數的作案人竟然都是受害者的熟人!女性不再沉默,"Me Too"運動席捲全球!在這樣的背景下,女孩子們要更加注意對自身的保護,以免受到傷害。每個人都是平凡又普通的人,在危險狀況下,每個人都沒有上帝賜予的額外的好運。
  • Me Too運動燒至遊戲開發公司
    遊戲行業的Me Too運動始於推出爆火遊戲「刺客信條」的著名遊戲公司育碧蒙特婁,公司中多個著名遊戲開發人員、甚至公司副社長馬克西姆·貝蘭德等男職員均因性暴力事件而被辭退。據彭博社報導,育碧蒙特婁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是家常便飯,1萬8千多名職員中女性僅佔25%。業內人士表示,持續的性別歧視原因在於公司人力結構以白人男性為中心。
  • 中國版「Me too」行動發起,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文中還提到,蔣方舟有眾多男朋友、易小荷離過婚等與「性騷擾」事件明顯不相關的信息混淆視聽。在此之前,章文還回應稱「與曉靜(受害者)發生過性關係,可以理解為一夜情,或者一個女孩對有點名氣的媒體人的傾慕。」而最可笑的是,還有人在為章文辯解,聲稱自己是就事論事,並把責任都歸咎與蔣方舟沒有認真拒絕,在之後又將微博刪除,真真是可笑之極在章文作出回應後,王嫣芸在微博上也揭露了早年章文意圖對她不軌的事實
  • 老外說「Nice to meet you」,結果你說「me too」?大錯特錯啦!
    當老外說「Nice to meet you」,結果你說「me too」?大錯特錯啦!咔咔記得小時候學習「nice to meet you」,老師教我們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後來慢慢地接觸到「me too」這個詞組,表示「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