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福清
官方新聞平臺,每天推送福清最權威信息。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海外融籍鄉親的心,遍布五大洲數十個國家的融籍鄉親紛紛慷慨解囊、日夜兼程、爭分奪秒,為家鄉送回一批又一批的緊缺醫用防護物資,彰顯出廣大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大愛情懷。其實,在福清撤縣建市30年的歷程中,廣大海外融籍鄉親始終與家鄉同頻共振,息息相通,發揮了獨特優勢,掀起一個又一個支援家鄉建設的熱潮,為助推家鄉建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福清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阿根廷華人「抗疫義工隊」。(受訪者供圖)
30多年前,他們率先響應號召
回鄉投資興業
為福清的起步帶來難得的「第一桶金」
在林紹良、林文鏡等著名僑領的鼎力相助下,1平方公裡荒草地上才能崛起千億產業園區,簡易的小碼頭才能邁向「東方大港」,灘涂地才能蛻變國際化產業園區,讓福清擁有了經濟騰飛的「發動機」,成為福清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
元洪投資區(1995年)
上世紀90年代,林紹良先生、林文鏡先生心繫家鄉,搭建起福清連接世界的橋梁,他們引僑回融投資,一時間,遍及印尼、新加坡、美國、日本、南非、歐洲等115個國家和地區的78萬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如燕雀歸巢。他們回到故鄉,或慷慨捐資,或投資設廠,或穿針引線,為家鄉發展牽線搭橋。人流、物流、資金流湧向福清,注入工業園區,一個個大項目落地,一個個新廠房動建,一個個新產品橫空出世……當時,全國第一個華僑投資興建的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華僑們的投資熱土,元洪投資區作為全國最大的外商成片開發工業集中區走上了歷史舞臺。江陰港世界級大港、國際轉運中心的大幕緩緩拉開。
30年來,海外融籍鄉親不僅大力推動家鄉經濟騰飛,在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城市建設等各個領域也活躍著他們「敢為人先」的身影,他們捐助家鄉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扶危濟困、興辦教育等,建起了學校、幼兒園、醫院、敬老院、水泥道路、僑鄉博物館等一大批公益項目,民生事業得到大幅提升。時至今日,海外融籍鄉親回饋家鄉的善舉善心依然在延續。
他們是家鄉建設的熱心人
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
血濃於水的故土鄉情
今年,新冠疫情洶湧而來,各類醫療防護物資緊缺,1月25日,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僑聯、海聯會聯合向海外僑胞發出捐贈醫用防護物資的倡議書。遠在異國他鄉的融籍鄉親們發出親切而堅定的回音,他們迅速行動起來,捐款捐物、出資出力,送回一批又一批的緊缺醫用防護物資,為家鄉抗擊疫情貢獻強大力量。
鄉親們日夜奔跑在各個國家的各個城市
從工廠到批發店,再到零售店
一點一滴的採購收集物資
1月29日,首批海外援助福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6萬隻一次性口罩的醫護物資從印尼運抵福清;1月30日晚,一批從印尼空運過來的10萬隻醫用一次性口罩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在長樂國際機場,隨後緊急裝車疾馳至福清;
1月31日,由馬達加斯加福清商會捐贈的10000個醫用口罩順利到達廣州,次日便經由廣州的福清鄉親「接力」寄回;
2月13日凌晨,一架被900多箱醫療防疫物資填滿整個機艙的客機平穩降落,機上物資系印尼的福清鄉親捐贈的。為了讓物資順利抵達,鄉親們把客機變貨機;
2月20日,由印尼雅加達經過中轉、以水運的形式抵達平潭金井碼頭,該批醫療防護物資總計217箱,專門用於福清第一線防疫。
據統計,市委統戰部物資保障組累計接收防疫物資100多批次,包含650多萬隻口罩、80多萬雙手套、3萬多套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募集善款超過3000多萬元。
福清人民接回的不僅是共克時艱的重要物資,更是海外融籍鄉親對家鄉的濃濃愛意和深重情意,他們雖身在異國,卻與家鄉血脈相連。
30年,海外融籍鄉親們見證、陪伴、
參與了福清這座城市走向繁榮興盛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
他們還將為助推家鄉新一輪的
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
勠力同心、奮進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