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斷送大明公主幸福(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明神宗

明朝貴妃服裝。

  史上

  娶個公主當老婆,那是童話;娶個老婆當公主一樣看待,那是神話;娶個公主一樣的老婆,你居然還能熬下去,那是謊話;結婚娶妻和公主這個詞沾邊的,十個有九個不輕鬆,這是大實話。

  在大明王朝,公主和駙馬的婚姻生活,真正兒是個大笑話。我們通過《萬曆野獲篇》來揭示明朝公主和駙馬的悲催生活。

  本版撰文/劉黎平

  不可思議:

  駙馬爺人選可以隨意換

  我們就不從整個明朝的公主駙馬生活展開話題了,事實勝於雄辯,就截取幾個例子來看看實際情況吧。且說大明朝弘治八年,即明孝宗時期,公元1495年,明朝的德清公主,即明孝宗的姐姐,將要下嫁給袁相。這袁相是何許人?狀元?非也;將軍?非也。抑或唐伯虎那樣的才子?非也。

  《萬曆野獲編》第五卷交代,袁相是個「富民」,有錢人,至於具體是從事哪一行的,史書也沒有交代。不僅是史書沒有交代,連皇帝皇后那邊也沒有交代,那這駙馬是怎麼選上來的呢?

  賄賂太監當駙馬

  這選駙馬的業務外包了,由宮裡頭的太監包攬這一項業務。德清公主的婚姻,是由當時的內官監李廣一手操辦,李公公怎麼去選駙馬,毫無技術要求,也沒有量化標準,有個叫袁相的富戶,花了一大把錢賄賂李公公,居然就成駙馬人選了,這等於是把公主給賣了,而收錢的是太監李廣。太監對公主的婚姻不負責也就罷了,皇帝居然也不為公主的婚姻負責,也不細細詢問一番,沒聽說明朝的皇帝忙成這樣的。

  還好,皇上不負責,太監不負責,但朝廷的官員敢負責,眼看袁相和公主的好事就要成了,幸虧有官員上書揭發李廣的貓膩,說這駙馬爺是花錢打點上來的,「婚期有日矣,為科道官發其事」,明孝宗朱祐樘總算醒了一回,聽說太監對皇家閨女這麼不負責,怒了,一道聖旨下去,勒令重新選駙馬。

  按照我們的理解,李廣這是犯了欺君之罪,這應該是掉腦袋的事吧?李廣犯下如此大罪,居然沒事,只是拿一個地位更低的太監蕭敬處置了事。李廣這個罪魁禍首安然無恙。

  明孝宗是一位勤於政事的皇帝,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還設置午朝,是個很用心的皇帝,難道就抽不出一點時間關心一下姐姐的終身大事?費解!

  公哥主錯過帥

  德清公主還算是有驚無險,最終還是嫁了個如意郎君。明孝宗的女兒永淳公主就「杯具」了。明孝宗死後,明世宗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明孝宗的女兒永淳公主也要嫁人了。明世宗還是蠻負責的,為妹妹親自圈定了一個名為陳釗的夫婿,這個陳釗當時在候選人名單上排第三名。然而,大臣餘德敏上奏,揭發說陳釗家裡有遺傳病史,而且陳釗的老娘不是陳家的原配,是再婚嫁到陳家的妾。

  緊接著,又有大臣辯護說:餘德敏胡說八道。在這種無所適從的情況下,為了妹妹的幸福,明世宗只好使用排除法,將陳釗從名單上剔除出去,著令再選。

  又有兩個人選浮出水面,一個是謝詔,一個是高中元。謝詔模樣還過得去,高中元則是個小帥哥。永淳公主看上了小帥哥。然而,皇太后介入了此事,她可能覺得小帥哥不可靠,還是謝詔老成,於是定下謝詔為駙馬。結果如何呢?新婚之夜,揭下帽子一看,駙馬爺原來是個「絕頂聰明」的人,連個髮型都做不了。永淳公主想著那個高帥哥,當然對眼前的這個很不滿意。

  這事就傳到民間去了,還產生了一首名為「十好笑」的歌謠,其中一句唱道:「駙馬換個現世報」。當然,這也是一種歧視,謝詔雖然頭上缺少點,但人品不錯,而且有福氣,《萬曆野獲編》說他「富貴者四十年」。

  駭人聽聞:

  用公主來為病人衝喜

  更悲慘的是明神宗的胞妹永寧公主,在萬曆十年即公元1582年下嫁,選中的夫婿是京城的富家子弟梁邦瑞。這梁邦瑞身患惡疾,來日不多了。昧盡良心的太監馮保收受了馮家幾萬兩銀子,居然將來日不多的梁邦瑞選為駙馬。而且這梁邦瑞的身子骨如何,已經不是秘密,大家都在為永寧公主的幸福捏一把汗的時候,當時的首相張居正居然也堅持馮保的這個決定——「首揆江陵公(張居正,因為其為湖北江陵人)力持之」。

  皇帝和太后也太不管事了,居然也就把個嬌滴滴的永寧公主嫁過去了。新婚之夜,慘不忍睹,新郎梁邦瑞居然口鼻流血,沾滿衣袍,無法行禮。沒心沒肺的太監居然還說:新郎流血,這是紅色吉兆啊——「宮監尚稱喜,以為掛紅吉兆。」這語氣,敢情是把公主當成衝喜的。永寧公主嫁過去幾個月,夫婿就死了,可憐大明公主嫁人,連夫妻之實都沒有,幾年後,永寧公主抑鬱而終。《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忿忿地說:馮保的罪孽比李廣還要大十倍。

  這事情,不能不說張居正沒有一點責任,在張居正死後,明神宗抄張居正的家,其家屬流放的流放,甚至張的老母還慘遭餓死,是否跟此有關呢?

  哭笑不得:公主夫妻見面要經管家婆首肯

  明朝公主下嫁,要帶一個老宮人管理家中事務,這個老宮人就叫「管家婆」。管家婆可不是傭人下人,而是管理人,可以視駙馬爺為奴隸——「蔑視駙馬如奴隸」,哪怕是對金枝玉葉的公主,一舉一動也受管家婆的限制。

  前面所說的駙馬梁邦瑞,其早死固然跟身體素質有關,其實也和管家婆索要錢財不成,故意惹梁邦瑞生氣有關係。

  《萬曆野獲編》第五卷記載壽陽公主與夫婿冉興讓的悲慘故事,然而,史書所載冉興讓所娶公主為明神宗的女兒壽寧公主,應該後者為確。在一個月夜,壽寧公主宣夫君冉興讓見面,一時忘記要向管家婆梁盈女打報告這道手續。管家婆當時正在與太監趙進朝飲酒,聽到公主夫妻未經允許就私自見面的消息,馬上衝進公主房間,將駙馬冉興讓揪出來,一頓狂毆;公主護夫心切,出來勸解,居然也被管家婆責罵。壽寧公主「悲忿不欲生」,準備第二天入宮裡頭向母妃申訴。結果梁盈女惡人先告狀,而且還是添油加醋地告狀。

  管家婆摧殘公主和駙馬

  壽寧公主第二天真的入宮申訴時,事情已經定調,沒了翻身的機會,其母親已經「怒甚」,拒不見公主。真鬧不清這些皇妃,成天相信外人家的話,而對自己的親生骨肉,連個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這條路走不通,駙馬冉興讓也有一手準備,他寫好申訴信,準備入朝喊冤,直接鬧到明神宗那裡去。幼稚的駙馬爺,哪裡想到那位和管家婆一起喝酒,名叫趙進朝的太監,早已經在路上布好埋伏,一等駙馬爺出現,數十個打手便一湧而出,將冉興讓揪到內廷,又是一頓狂毆,打得駙馬「衣冠破敗,血肉狼藉」。

  冉興讓狼狽地從長安門跑出來,結果呢?他的轎夫也已經被太監們打散了。沒了抬轎的,駙馬只好披頭散髮,光著腳丫徒步回到府邸。

  小夫妻倆正準備再到明神宗那裡申訴,可是他們喪失了最佳戰略時機,一步被動就步步被動,第二天,皇上的聖旨下來了,將駙馬脫去蟒玉袍,反省三個月,並且不給任何解釋機會——「不獲再奏」。至於趙盈女這個惡管家婆,只作了另外安置的處理,打人的太監,一個也沒有處理。這道聖旨是不是明神宗下的都難說,他老人家連上朝的心思都沒有,估計懶得管這檔子事。冉興讓倒黴到底,後來被李自成所殺。

  可憐公主和駙馬,有人管卻沒人疼,有人治卻沒人愛。當公主的和娶公主的,都不輕鬆啊。

相關焦點

  • 世間再無張居正: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大明由此續命了百年
    16歲張居正同父親一起參加鄉試,一舉中榜,中了舉人光耀了門楣。讀過《範進中舉》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科舉是有多難,可是這對於張居正來說簡直是小草一碟。其實張居正字13歲的時候就能中舉,只不過當時的巡撫顧麟認為張居正太優秀了,自古都是大器晚成,想要將其磨練磨練,就將其落榜了,等到3年後張居正再次中榜後,親自將自己身上的犀帶送給他作為勉勵,以後的張居正也沒有讓其失望。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真的?
    答:在關於明代歷史的各類話題裡,「廉潔的海瑞」與「腐敗的張居正」,常拿來做類比,一個「睿智」觀點也長期流傳:別看海瑞一生清廉,但是毫無實際能力,於國於民更無建樹,不過是個大明吏治的「標杆」。而身為「明朝最偉大改革家」的張居正,雖說貪汙腐敗絲毫不落,可人家卻憑著強大的行政才能,親手把「萬曆中興」推到了頂峰。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有人說張居正貪腐,害怕海瑞,有這個因素,絕不是主因。像海瑞這種人,道德無可指摘,可是要說解決問題的能力,未見得多強,張居正需要的是能幫他推行改革的人,而不是供人瞻仰的雕塑。 張居正瑕不掩瑜,造就大明中興 張居正歷史形象大體上是正面的,也有人指責他的陰謀和貪腐。
  • 李穎||萬曆首輔張居正
    回到5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在一個寧靜的夜晚,一個人焦急地坐在石椅上。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他馬上要當爸爸了!過了好一會兒,一個老婆婆把一個包裹著的嬰兒交給了他,並說到:「是個男孩」。面對這些官場的弊病,張居正在自己執政期間推出了影響深遠的「一條鞭法」,簡單說就是「攤丁入畝」,有多少地,納多少稅,減輕了老百姓繁重的賦稅,同時又把稅物折合成銀兩送往國庫,讓國庫更充盈。第二項便是「考成法」,這項考成法現在也十分流行。就是把自己一年要做的事記在一個冊子上,一年完成不了就會被降級,完成了就可以升級,跟現在的工作升降制度一樣。這兩項改革讓大明的國力提升了許多,出現了所謂的「萬曆中興」。
  • 張居正死於砒霜中毒?
    有人認為是醫生給張居正做了痔瘡切除手術,是手術的損傷導致的。說實話這幾乎不可能。痔瘡切除手術聽起來容易,卻也不是在沒有麻醉和止血技術的年代可以完成的。痔瘡本身就是曲張的靜脈團塊,手術出血量相當大。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良好的麻醉和肛周肌肉的鬆弛,患者手術時肛門會本能地繃緊,根本無法有良好的手術視野和操作空間。要想搞清楚張居正的死因,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人是如何治療痔瘡的。
  • 陳紅、趙文瑄的《大明宮詞》:薛紹與太平公主的愛恨抉擇
    《大明宮詞》是由李少紅、曾念平執導,陳紅,歸亞蕾,趙文瑄,周迅等聯袂主演的歷史題材古裝電視劇。該劇以武則天與太平公主這一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鬥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 戚繼光真的行賄張居正了嗎?
    民族英雄戚繼光「賄賂張居正」的說法,相當多的素材,都來自謠傳甚至中傷。尤其是行賄張居正的「具體細節」,基本都出自戚繼光的好友,兼張居正的仇人:王世貞。他堂堂一個總兵,為了滿足「大奸臣」張居正荒淫好色的胃口,竟動輒就花重金買美豔歌姬送來。而且為體貼張居正的「辛勞」,他還時時送來「房中藥」,以助張居正大首輔強腰健腎。甚至,萬曆十年張居正的溘然長逝,以王世貞的話說,就是戚繼光行賄惹的禍——「(張居正)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則又飲寒劑洩之,其下成痔」。
  • 張居正的「超級房車」-新聞頻道-西部網 陝西新聞網
    眾說紛紜,毀譽參半張居正   張居正身為大明首輔,為明朝的政治、經濟、國防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可以說,張居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長了國祚,鑄就了大明王朝最後一段輝煌。但對於這位傳奇人物,史學家對他的評介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 明代張居正的家風家教
    當浙江督學官把張懋修的策論答卷當做範文出示給一群舉人學習時,舉人們瘋狂地抓走試卷,奮力撕成碎片,並用力踩在腳下,嘴裡還呶呶不休謾罵張居正竊取國家公器。  兩年後,張居正離開了人世,民眾的怨氣並未隨他的死亡而煙消雲散,當時北京城內到處流傳著一句民謠:「張公若是不身亡,四官定作探花郎。」
  • 明萬曆帝為何對張居正的後代大肆抄家殺戮?
    張居正是明朝歷史上最有權力,最具影響力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在位期間實行改革,協助年幼的小皇帝將衰敗混亂的明王朝治理的國富民安幾乎是大明王朝不可或缺的支柱,是救命的稻草,他的貢獻可以與北宋時期的王安石相提並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三大改革家之一。至於為何小皇帝會對他恨之入骨,以至於在張居正死後還要對其後代趕盡殺絕,實際上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都已經埋下了禍根。
  • 十三歲中舉而被除名——神童張居正的高考之難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荊州知府李士翱對聰明伶俐的張居正甚是喜愛,他希望張居正長大後能盡忠報國,就給他改名為「居正」,原名張白圭。當時鄉試結束後,監考官們對張居正的答卷十分滿意,即把張居正列入到了考生錄取名單中。然而主考官顧璘卻對此提出反對意見,這時有人認為顧璘是嫉妒張居正的年少有為。
  • 徐階:資歷最深首輔,卻接連遭遇恩將仇報,學者:張居正確實厲害
    當時正是大明官員給事中、御史抨擊嚴嵩父子的激烈時期,甚至以刑部員外郎楊繼盛為代表的激烈諫言遭到處死的緊張時期,徐階溫和的勸諫,讓嘉靖減輕了對一些官員的懲處。 徐階影視形象 多年以後的隆慶六年(1572),當徐階七十大壽時,已經是大明重要內閣成員張居正給已經致仕三年多的「師相」寫去祝壽函,深情地表達了感激之情
  • 別不好意思,張居正仕途的風光少不了要給這兩個女人加分
    作者:常志梅一、男主角:張大人今天我們話題的主角,可是歷史上響噹噹的,也是大明響噹噹的。國學大師梁啓超先生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說他是近300年大明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政治家。明代大史學家王世貞稱他是「救世宰相」。
  • 就是因為痔瘡的存在,大明王朝徹底失去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這個時候橫空出世了一位一代名臣,他就是首輔張居正,面對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首輔張居正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策。正是這場及時雨一般的改革,讓大明王朝得以喘息,又延續了百年。改革使朝政的面貌煥然一新,創造了「萬曆中興」的一段輝煌時期。但是改革尚未完成的時候,首輔張居正的突然離世,使得改革戛然而止,最終也沒能挽回王朝的命運。
  • 高拱向左,張居正向右:曾經志同道合、患難與共,為何反目成仇
    另一方面,嘉靖皇帝垂垂老矣,朝廷的局勢愈加明朗,裕王繼位是遲早的事情;徐階順利取代嚴嵩成為內閣首輔,高拱和張居正都獲得重用,相繼進入內閣。嘉靖四十五年(可參考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明世宗駕崩,裕王繼位,是為明穆宗(隆慶皇帝)。
  •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用自己的死亡為大唐再一次換來了太平
    《大明宮詞》中,李隆基向太平公主表達自己的情意被太平婉拒後一臉落寞。見太平要離去,李隆基忙說道:「姑母,我懂了,您只會是我的姑母。我會像愛自己母親那樣,愛您!」太平聽後,心底頓覺安慰。她的侄兒終於長大了,也放棄了對她的執念,這是一件好事。
  • 他是王陽明的傳人 差點被張居正暗殺 晚年為明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時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因為父親張文明去世,本應要按照祖制回家丁憂守孝,但是在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深情挽留之下,張居正奪情起復。一時之間,張居正奪情的事情,引來了無休止的彈劾和攻擊。在明朝官員的思想中,對於張居正這種「不孝順」的行為自然是相當鄙視的。
  • 讓生殖器皰疹「滾粗」 不要再讓幸福斷送
    讓生殖器皰疹「滾粗」 不要再讓幸福斷送 時間: 2015-09-30 15:11  來源: 東北網   編輯:   一次「豔遇」,卻斷送了一個幸福的家庭  原來朱先生工作繁忙,每天下班都去酒吧喝點酒放鬆一下再回家。三個多月前,他照常去喝酒,可是碰見一個酒吧女,人長的挺漂亮的,一時糊塗他就 「犯了錯誤」。本來他想永遠隱瞞這件事,但是事發後一個星期,他發現自己下體有灼熱感,旋即發生成群丘疹,隨後形成水皰,散發腐臭氣味。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至於張居正,在留下來的輔政大臣中,起初的地位並不高,但是他抓住了機會,與馮保聯合,同時獲得了萬曆帝生母的支持,因此成為了內閣首輔。 在他輔政的十年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明還是朝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的,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曆中興"。
  • 《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愛情悲劇真的無法避免嗎?
    唐朝為了防止外戚幹政,明令駙馬不得擔任要職,娶太平公主,也等於是放棄了揮斥方遒的仕途,終身憋著,無法一展才學。所以唐朝的讀書人和官宦之家其實非常不喜歡娶公主。唐史上有很多皇帝要給公主賜婚但是被男方拒婚的故事。被迫娶公主的,一般是被家族捨棄的子侄或沒有背景的一般人家。在講究豪門世家的唐朝,一個世家子弟被選為駙馬,基本可以和紈絝、無能掛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