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人生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每個人都會根據自身情況作出不同的決定,因此這個問題其實不成其為問題。但是不同的人讀書取得的成就不一樣,有人歸結為與開始好好讀書的時間有關,於是便成了問題。

  據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記載,段維「年及強仕,殊不知書。」所謂「強仕」,語本《禮記》,乃男子四十歲的代稱。可見段維年屆四十,仍然是一介文盲。「一旦自悟其非,聞中條山書生淵藪,因往請益。」「自是未半載,維博覽經籍,下筆成文」,為人寫墓誌,「有燕、許風骨」,在鹹通、乾符年間名氣很大。段維讀書雖然開始得很晚,但是進步神速,成就也不小。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個捷才。《唐摭言》卷十三「敏捷」條記載,「段維晚富辭藻,敏贍第一。常私試八韻,好吃煎餅,凡一個煎餅成,一韻粲然。」這段文字意在推崇段維作詩的敏捷,但是一個「晚」字大有文章。既可以理解為段維文思的敏捷延續到了人生晚年,也可以理解為段維作詩晚有所成。可見起步雖晚,但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的成就。

  據《宋史》記載,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雖然「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但經過刻苦學習,「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其二子軾、轍皆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上其所著書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爭傳之,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蘇洵讀書起步較晚這一個案,成了一個典型,以至蒙學讀物《三字經》中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縱然如此,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一起躋身唐宋八大古文家之列,成就一點都不小。

  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出生於京兆杜陵韋氏家族,當時坊間流傳著「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的諺語;杜甫《贈韋七贊善》一詩道:「鄉裡衣冠不乏賢,杜陵韋曲未央前。爾家最近魁三象,時論同歸尺五天。」由民諺和杜詩,便可以管窺韋氏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之高和衣冠之鼎盛。出生在這樣的世家中,少年韋應物又曾為唐玄宗侍衛,所以沒少做荒唐事。「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奔蜀,韋應物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這一年韋應物23歲左右。折節向學後,韋應物痛改前非,成了傑出的詩人,也是仁厚的儒者,寫下了「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心繫民瘼、反躬自責的詩句,感動了無數後世讀者。清代沈德潛評論說:「是不負心語。」所謂「不負心語」,意即有良心的話。

  陳子昂是唐代著名詩人,作為富家子弟,少年陳子昂任俠尚氣,熱衷於射獵博戲,不好讀書。據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陳子昂「年十八時,未知書。」「後入鄉校感悔,即於州東南金華山觀讀書,痛自修飭,精窮墳典。」於永淳元年考中進士,所作詩文為世所重,被推為一代文宗。另外,盧藏用評價陳子昂道:「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新唐書》中說:「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始變雅正。」也就是說,陳子昂是扭轉初唐文風的關鍵人物。折節讀書雖然有點晚,但並不妨礙陳子昂取得巨大成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曾夫子自道「十有五而志學」,可見孔子十五歲才好好讀書。按照今天的標準,孔子致力於讀書也晚了點,但是孔子卻成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時期儒學的集大成者,其成就無論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以至被後世尊崇敬為聖人。推究起來,孔子成就非凡,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超群絕倫的好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也。」

  三代時期,「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由朱熹《大學章句序》中的論述,我們不但可以知道古人入學的時間,也可以知道古人入學後學什麼。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所謂適齡兒童,指的是滿六周歲(九月一日之前出生)或者七周歲(九月一日之後出生)的兒童。這是古今絕大多數人正式接受教育的時間,但這種教育規模化的趨勢,消泯了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相對於古人而言,雖然現在孩子正式入學時間提前了,但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業已成為了一種思維定式,許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階段就利誘和逼迫孩子學英語、學國學、學鋼琴、學繪畫等,不一而足。似乎接受教育越早,未來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另外,在當今社會,胎教的信奉者不乏其人。儘管胎教的效果無從驗證,但是那些即將迎接嬰兒降臨的準父母們,對於胎教絕不敢馬虎,這便意味著中國人受教育的時間又提前了一步。

  孩子尚未出世就要接受教育,無疑已經夠早了,但還不是最早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諺云:『讀書是前世事。』餘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方知諺語之非誣。毛俟園廣文有句云:『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儘管有人認為「書到今生讀已遲」源於黃庭堅的軼事,但這則詩話也充分表明了袁枚的心聲,袁枚對於早讀書的不懈追求,由此可見一斑。

  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來勉勵孩子及早用功讀書固然不錯,但是每個人情況不同,致力於好好讀書的時間自然也不一樣。另外,讀書的早晚和成就的大小並不是一一對應關係,正像每一種花花期各不相同,但是絕對不能以花開的早晚來衡量花朵的美麗與否。

  劉向在《說苑》中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少而好學,可以少年得志;壯而好學,可以成就輝煌;老而好學,也可以大器晚成。所以與其糾結於什麼時候開始好好讀書,不如發願真心讀書。歷史上發蒙很早,卻無所成就的人多如恆河沙數;而起步較晚但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真心讀書的人。

  所以說,有心讀書,永遠不晚。

  (作者:朱美祿,系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相關焦點

  • 當實力支撐不起野心的時候,低下頭來好好讀書吧!
    小杜從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開始走進社會職場,成為了一會名副其實的社會人,也算是社會底層的普通的上班一族。現在的社會的價值觀在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以前70-8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讀書人少因為家庭條件都不好,很多人上不起學,因此大學生的存在價值很高,那時候大學畢業就分配房子和分配工作。
  • 青聽|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好好吃飯的?
    我們也勸過她,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把胃養好才是最要緊的事。她一直不以為然,直到這次暈倒。我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怕麻煩,不去好好對待每一頓飯。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害怕孤單,怕一雙筷子一個碗冷冷清清,吃飯也沒什麼意思。所以很多人年輕時寧願餓著,也不會一個人出門去吃飯。
  • 育兒:男孩隨安裝工父親到僱主家寫作業,該讀書的時候一定要好好...
    如果何鴻燊當年不好好讀書,就無法憑藉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 因此,雖然何家不差錢,但是何鴻燊依然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他經常告誡子女和後輩:「要好好讀書,不斷為自己增值,因為財富不會一生跟著你,只有學問一生受用。」
  • 讀書無用論是個謊言!背後是無數輟學者的心酸:後悔沒有好好讀書
    文/小雨社會論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讀書無用論」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和生活的周邊,經常都會聽到過這樣的言論:書讀這麼多有什麼用?還不如某某人賺的錢多。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何種的原因導致了讀書無用論的廣為流傳?
  • 讀書無用論是個謊言!背後是無數輟學者的心酸:後悔沒有好好讀書
    文/小雨社會論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讀書無用論」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和生活的周邊,經常都會聽到過這樣的言論:書讀這麼多有什麼用?還不如某某人賺的錢多。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何種的原因導致了讀書無用論的廣為流傳?
  • 農村姑娘不好好讀書的下場是什麼?答案真殘忍
    兩個孩子也沒有被好好地收拾乾淨,衣服髒兮兮的鼻孔下留著鼻涕,小臉上還有灰,估計他們媽媽平日裡也沒給她擦點潤膚乳所以皮膚看起來很乾燥。她喊我的時候我疑惑的問了一句:你是?這個真的不能怪我,畢竟我初中畢業已經快十年了,尤其記憶力還不太好。
  • 不知什麼時候起,我開始變得不愛讀書了,你也是嗎?
    記得我小時候是個特別愛讀書的孩子,《簡愛》《珍妮姑娘》《愛的教育《舒克貝塔》《女生日記》《男生日記》《作文選集》……,只要有文字,我都能耐的下心讀下去,變成近視就是趴著讀了太多書的緣故。 大概是小時候讀了這麼多書的基礎,我的語文從小到大都很好。 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功利性,就是喜歡什麼書就讀了。
  • 2020年讀書總結|讀書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高中開始接觸一些小說以外的書,比如木心先生的《文學回憶錄》,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關乎文學,關乎哲學,小說當然也讀了不少。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讀這些課外讀物更多地是一種個人的發洩。在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捧一本跟選擇題論述題毫不相干的課外書去讀,的確有一種忙裡偷閒的舒適感。然而一旦回到家中,真的閒下來時,讀書的欲望卻又不那麼強烈了。
  • 讀書,從幼兒園開始——伺讀筆記1
    洗手的時候,小孫子和我說,爺爺,是不是小孩都要學習啊?我說,必須的!不學不能長大成人。小孫子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問,今天學的嗎?小孫子說,是啊,老師說,要背住這一句。我說,那你還能背誦勸學嗎?
  • 《我們都要好好的》:勇敢做自己,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有一句老話,人在什麼年齡,就幹什麼事情。初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不是那麼回事。五六歲可以頑皮胡鬧,十來歲必須安心讀書,二十幾歲就得好好相親,到了三十大幾要還不結婚,不生孩子,不開公司,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真的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馬雲37歲才註冊了小網站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辦了小公司華為,哈蘭·山德士56歲才開了個炸雞攤(連小店都不是,但是肯德基的前身!)。
  •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讀書似乎是現在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時候,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抱怨自己讀書有多麼的辛苦,於是就開始不好好讀書。然後他們就會認為反正讀完書也是需要去打工的,那麼讀不讀書就沒有那麼多的所謂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讀書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隻有經歷之後才能曉得。那麼如今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現在都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讀書首先是能改變我們的起居,擁有知識的人自然就擁有了視野。
  • 你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了?
    突然有一瞬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了,我們暫且稱之為學習動機的「頓悟」。這種「頓悟」又通常來自同伴壓力。小學人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學習。回想童年,無憂無慮,每天背著書包去上學,上課聽講,回家完成作業後就撒丫子玩,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
  • 國難當前,他們的故事,能讓孩子明白好好讀書的意義!
    那個時候,父母也常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而今已為人父母的我們,同樣告訴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讀書。當孩子揚起稚嫩的小臉問「為什麼要好好讀書?」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回答呢?難道我們要告訴孩子:好好讀書,就能找個好工作,將來掙大錢?好好讀書就能出人頭地,光門耀祖宗?為什麼要好好讀書?
  • 如果給一次機會重返過去,我們還願不願意好好讀書
    假如有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們都有了一次回到年少,回到校園的機會,我們還願不願意好好讀書?我們把這個假設加入一些條件,回到過去之後,一切將重新開始,並不會按照之前的軌跡重走人生,簡單說就是第二天彩票的數字還是隨機的,初戀不一定再是她或他等等,但是我們會有之前的記憶。
  • 好好學習,認真讀書
    讀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感悟到他對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把握到位,成甲老師談到他在2010年堅持寫反思日記三個月時,感覺堅持不住了,這時無意看到《美國之夢
  • 你會在什麼時候突然覺得讀書真的有用?
    最近,在看紀錄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時候,我被所有的大師們震驚了,也看到很多評論浮現在子彈屏幕上。 一些學生在看完後發誓要努力學習,而一些人後悔沒有好好學習。 突然覺得「好好讀書」這件事,真的很有必要。
  • 讀書太少,我開始有點後悔了
    工作許多年了,感覺知識越來越匱乏,也越來越覺得讀書的重要性,閱讀書籍的重要性,有點後悔,當初有時間讀書時,我怎麼沒有花時間讀書呢!假如當時多讀幾本書,也許現在不會是這個樣子,或許生活會更好一點,靈魂也不會這樣空虛,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但也說不出來少了什麼。這或許,就是沒有好好讀書,好好閱讀的緣故吧!記得兒時,我也是一個不太喜歡學習的孩子,每天除了約朋友玩,好像啥正事也沒有做。
  • 孩子,好好讀書吧
    孩子,好好讀書吧這樣按照學校計劃,有條不紊地堅持預習每一門功課、用心聽講、及時複習每一堂課的內容、積極完成每門課的習題和老師布置的試卷等,就會考出好成績,就會樹立自信、自然而然地把讀書學習放在第一位。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之後,父母依然要照顧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同時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只有在邊學習邊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孩子的耐心、意志力和吃苦精神,為今後升學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 寶寶學英文,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身邊有些朋友問我說,Coco你們家凱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英文的?也有些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幾月或者一歲出頭就開始Push小孩學習英文,報高額的早教班,以及英文培訓班。這裡,我想問問這些家長朋友們,你現在還記得你3歲以前的事情麼?又或者說你還記得你6歲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記得了,我想說其實我們的孩子跟當時的我們是一樣的,過早的讓他們接觸英文,並沒有什麼作用,為啥?因為根本記不住呀!
  • 好好讀書,是方得始終的祝福
    當然不讀書這肯定有一方面,但是我覺得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那麼你所學的也必然是自己不喜歡的知識,你說喜歡一個東西尚且有所謂七年之癢,要是自己不喜歡你覺得是不是更會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所以你看很多大學生就是因為覺得自己選錯了專業,所以天天掛科不說,學校還勒令退學,弄得所有的一切都得重頭來過,那你說這不是得不償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