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自然改變的中國史:亂世背後的隱形推手

2021-01-20 最愛歷史




 

當漢帝國對匈奴發起最後一擊的時候,羅馬帝國做夢都不會想到,這竟然會在200多年後成為他們的噩夢。

 

東漢永元三年(91年),漢朝大將竇憲率領大軍再次出擊,並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北單于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經過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持續兩百多年的打擊,在這場大漢帝國與匈奴部落的戰爭中,最終以大漢帝國的勝利告終,而協助漢朝在背後戰勝強敵的,有一種秘密武器就是:

 

氣候變化。

 

此前,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中連年旱蝗,赤地數千裡,草木盡枯,人畜飢疫,死耗太半。」在劇烈的氣候變化和災害打擊下,匈奴隨後內部分裂為南北匈奴,到了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已經難以支撐下去,於是向東漢稱臣乞求救濟,對此光武帝詔賜「河東米糒二萬五千斛,牛、羊三萬六千頭,以贍給之。」

 

從大氣候而言,地球存在大冰期與小冰期的間隔,而在小冰期之中,則存在與暖溼氣候相間隔的冷期,自從公元0年開始,新千年的第一個冷期即將光臨北亞大地,而他們即將摧毀的,是當時盤踞北亞高原的遊牧部落:匈奴。

 

隨著冷期的降臨,蒙古高原的氣候不斷劇烈演化,先是不斷發生旱災,而旱災之後則是接連而至的蝗災和饑荒,漢明帝建初元年(76年):「南(匈奴)部苦蝗,大飢,肅宗廩給其貧人三萬餘口。」

 

到了東漢明帝章和三年(89年),「北(匈奴)虜大亂,加以飢蝗,降者前後而至。」 

 

▲乾旱往往伴隨蝗災

 

對於匈奴來說,在漢帝國持續兩百多年的打擊下,加上自東漢初期開始的劇烈變化,眼下,他們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昔日「控弦三十萬,牛羊無數」的強盛局面更是一去不返。

 

隨著南匈奴的歸附和南遷,眼看北匈奴在連年的自然災害前日趨衰落,於是公元89年和公元91年,東漢名將竇憲兩次率軍出徵北匈奴,並先後在稽洛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和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主力,招降北匈奴各部近三十萬人,從而為大漢帝國最終徹底擊潰北匈奴奠定了基礎。

 

在氣候變化和漢帝國的雙重強勢打擊下,在歷經公元91年的最後一次大戰後,北匈奴一部分南下投降漢朝,一部分則向西逃竄,導致蒙古高原一度出現「漠北地空」的局面。

 

而向西遷徙的北匈奴人,則西逃至今天的巴爾喀什湖一帶,經過200年的休養生息,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匈奴人向西方發起了進攻,他們先是將阿蘭人(某個高加索部落)驅趕到西邊,從而打翻了摧毀羅馬帝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在匈奴人的打擊下,阿蘭人被迫向西遷徙將東哥特人趕到西邊,東哥特人又將西哥特人趕到西邊,西哥特人則向西遷徙到義大利,當時,由於氣候長期偏冷,以致多瑙河和萊茵河經常封凍,使得羅馬帝國的北方邊界成為不設防地帶,在大量進入羅馬帝國境內後,這些彪悍善戰的蠻族騎兵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越過冰河,並屢屢擊敗羅馬帝國的大軍,並最終在公元476年徹底摧毀了西羅馬帝國,此後,歐洲進入了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

 

而追究這場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根源,則是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對北匈奴部落的持續打擊。

 

除去大漢帝國和蠻族西遷等人為因素的持續打擊,可以說,正是乾旱和嚴寒,從東到西徹底摧毀了北匈奴和西羅馬帝國。

 



 

但實際上,即將掀起摧毀西羅馬帝國漣漪的東漢帝國,卻事先倒在了氣候變化的浪潮之下。

 

在這場從公元0年開始預演的氣候變化中,到了東漢末年,大規模的氣候變化開始接踵而至,從公元181年開始至公元540年,中華帝國開始進入了新千年的第一個冷期,從而使得中國歷史進入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漢末魏晉南北朝亂世。

 

而掀起這場暴.亂的,則是東漢末年開始的黃巾軍起義。東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在連年的大旱、莊稼絕收和瘟疫之後,太平道教主張角在「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讖緯傳言下發起了黃巾大起義,從而掀開了此後三百多年亂世的序幕。

 

根據氣候史學家研究,追究這場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亂世可以發現,這場從公元初年就開始的冷期,先是從北亞開始蔓延,在給蒙古高原帶來頻繁自然災害、摧毀匈奴的同時,這場從北向南的冷期,最終又蔓延到中華帝國區域,帶來長期的氣候變化,掀起了此後長達三百多年的亂世,並在4世紀-5世紀時達到了最低點,氣溫平均下降達2.5-3攝氏度,而平均氣溫則比現在低了1.5攝氏度左右。而有學者更是研究認為,在這場從公元初期開始,並在181-540年達到最巔峰的冷期中,年平均氣溫要比現在偏低2-3攝氏度。 



儘管氣候變化貌似不大,但實際上,在中國北方的農業與遊牧交錯地帶,如果平均溫度降低1攝氏度,中國各地氣候帶相當於向北推移了200-300公裡;如果降水減少100毫米,則中國北方農區將向東南退縮100公裡,在山西和河北則為500公裡。

 

簡單來說,如果氣候變暖變溼,則意味著中國農區將向北擴張,宜農土地增加;反之,則將使得一些地區變得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農區將向南退縮,宜農土地減少。

 

而從秦漢以來,中國東部地區氣候經歷了多次暖溼、冷幹的交替變化,農牧交錯帶也相應地出現了多次明顯的北進和南退:其中秦漢時期氣候溫暖,中原農業文明甚至遠進到當時還不是沙漠的居延海和烏蘭布地區,這也是秦漢帝國強盛的農業基礎;而從東漢末年開始的這場冷期,則使得北方的農區大幅度向南退縮,牧業甚至挺進到華北平原。

 

對於這場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冷期,當時人也留下了大量的記載。

 

歷史進入三國時代以後,曹魏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親自率領水軍循渦水入淮水,不料當時天氣大寒,淮河在歷史上竟然第一次出現了結冰的記載,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到了東晉成帝鹹康二年(336年),由於渤海嚴寒、出現了大規模結冰,前燕慕容皝甚至率領數萬大軍踏著海冰、越過渤海討伐慕容仁,當時,從昌黎海岸(今遼寧錦州市)到今天的山東營口一帶的渤海海面全部結冰,因此才能承載數萬大軍步行穿越。

 

根據北魏時期的農書《齊民要術》記載,當時華北地區物候現象和農作物生長時間,均比現在晚了15-28天,而當時要到農曆三月桃花才開,一月之後棗樹生葉,與今天對照,整整遲了一個月的時間。此外,當時石榴樹露地栽培需要包裹過冬,否則就會凍死;而在現代河南、山東等地石榴均可以露地安全過冬。

 

據統計,從三國初年到兩晉的200年時間內,今天的中國區域出現的嚴寒災害次數就有46次之多。其中最寒冷的氣候條件出現在西晉武帝鹹寧(275—279年)和太康年間(280-289年),幾乎每年都會爆發嚴寒災害,在這種持續數百年的嚴酷自然災害影響下,北方的少數民族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遷和侵襲歷程。

 



 

在歷史的記載中,在西漢時期,內蒙古陰山一帶、河西走廊等地區還遍布著大規模的森林,然而到了三國時期,在長期的乾旱和人為開墾等因素影響下,這些地方已經到處都是戈壁沙漠了。

 

以甘肅天水、隴西一帶為例,西漢時期,這裡「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然而三四百年後,到了曹魏景元四年(263年),當司馬昭率軍西徵羌人時,靈州(今寧夏靈武縣)等地已經是「北臨沙漠」,而廣大河套地區則從原來的水草豐美之地,變成了遍布戈壁沙漠之地了。

 

在劇烈的氣候變化和環境演變下,東漢初期,南匈奴在東漢王朝的允許下南遷到今天的內蒙古五原等地,而鮮卑則在兼併蒙古高原的匈奴殘餘部落後,由大興安嶺北部向西南方向遷徙,在今內蒙古呼倫湖地區定居下來。

 

在大規模的氣候變化影響下,由於北方氣候嚴寒、草地枯萎、遊牧業難以維持,因此,各個少數民族紛紛南下,當時,除了南匈奴和鮮卑,羌、氐、羯等少數民族也紛紛進入中原腹地,《晉書·匈奴傳》就記載:

 

「(晉)武帝踐陣後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難等二萬餘落歸化帝復納之使居河西故宜陽城下。後復與晉人雜居由是平陽、西河、太原、新興、上黨、樂平諸郡靡不有焉。

 

在從東漢初年開始的這波遊牧部落大規模南下的浪潮中,到了西晉初年,江統在上給晉武帝的《徙戎論》中就指出:「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在以往漢民族長期佔據絕對多數的關中地區,當時少數民族竟然佔到了人口的50%左右,其中匈奴「五部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

 

對此,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在迫使魏帝封其為晉公、相國時所下詔書中,曾對當時北方少數民族內遷者的數量作過估計,稱:

 

「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稀至者鹹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

 

至此,到了三國末年和西晉初期,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已經和北方漢人的數量相當,對於曹魏和司馬家族而言,從東漢初期以來大規模南下的少數民族,是他們與蜀漢和孫吳對抗的重要資本,而烏桓騎兵等少數民族武裝,更是成為曹魏和司馬家族最終平定天下、結束三國之亂的重要武裝。

 

儘管在武力強盛時有把握控制這些少數民族,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南遷少數民族不斷飆漲,在西晉建立後,這種人口構成已經成為了北方動亂的重要誘因。

 

對此,西晉初年侍御史郭欽就尖銳指出:

 

「魏初人寡西北諸郡皆為戎居。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栩、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

 

在郭欽看來,曹魏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戰爭動亂和災荒瘟疫導致人口銳減,因此曹魏不得不大規模引入少數民族以充實人口和賦稅,但這種人口形勢到了西晉初年,已經成為西晉朝廷的一大隱憂,一旦動亂,西晉內部將幾乎沒有設防的戰略縱深空間與時間,因為敵人就在內部肘腋之下。

 



 

在此情況下,氣候變化,最終成為毀滅西晉王朝的重要推手。

 

當時,早在曹魏時期,嚴重旱災就已開始頻繁侵襲中華大地,《宋書》記載,「魏高貴鄉公甘露三年(257年)正月,自去秋至此月旱。時晉文王圍諸葛誕……初,壽春(城)秋夏常雨潦,常淹城,而此旱逾年,城陷乃大雨。鹹以為天亡。」

 

司馬家族篡魏後,從西晉初年到東晉初年的公元271年到337年的短短67年間,中華大地上有超過半數的年頭(35年)發生旱災。其中,從271-274年、280-282年、284-290年、309-311年、325-327年、333-337年更是連續發生旱災。

 

到了西晉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早,疾疫,關中飢,米解萬錢。因此氏羌反叛,雍州刺史解系敗績。而飢疫荐臻,戎晉並困,朝廷不能振,詔聽相賣鬻。其九月,郡國五旱。」

 

在殘酷的氣候變化和大規模旱災下,西晉政府不得已甚至允許民眾進行人口買賣,以解決民眾的謀生問題,而到了西晉永寧元年(301年)「自夏及秋,青、徐、幽、並四州旱。十二月,又郡國十二旱。」

 

而大旱之後,往往伴隨著蝗災。從西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年)到東晉元帝太興二年(319年),19年間共發生了10次大規模蝗災,其中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的蝗災更是遍及整個北方地區,甚至出現連牛馬身上的毛都被蝗蟲吃掉了。

 

在這種常年大規模的旱災侵襲下,西晉內部卻紛爭不斷,爆發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291-306年),當時,北方長期大旱,在北方以遊牧為生的少數民族生計維艱,而西晉各個權貴力量卻仍然嚴酷奴役他們,使得內亂隱患日益堆積。

 

於是,西晉永興元年(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以「晉為無道,奴隸御我」的名義,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發動南匈奴部眾起事,建立漢政權,此後各個少數民族力量也紛起響應,北方局勢一燃即爆。

 

在這種殘酷的局面下,毀滅西晉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悄然來臨。

 

西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有史記載以來的一件千古奇事,當時由於長期大旱,當年夏天,長江、黃河、漢江、洛水水流竟然接近枯竭、水量少到人可以涉水而過,「江、漢、河、洛皆乾涸可涉」。 

 

誰能想像浩瀚長江在1700年前竟然一度瀕臨枯竭?

 

就在長江、黃河瀕臨枯竭的這一年,劉淵利用西晉政權失去大江大河等天然屏障的千載良機,傾巢而出先後擊敗晉軍,輕易突破了黃河天險,「敗王師於河南」,儘管在進攻洛陽時遭遇晉軍阻擊,但劉淵等少數民族勢力卻趁機而起,從一個割據晉中的地方性政權,一躍成為進軍中原、能夠威脅西晉政府生存的強大力量,從而掀開了此後南北朝亂世的開端。

 

對於當時這種西晉的末日亂世,西晉時人描述說:「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努賣奔進流移不可勝數。……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賊所殺流屍滿河白骨蔽野。劉曜之逼朝廷議欲遷都倉垣人多相食飢疫總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而平民百姓更是「其幸而存者蓋十分之五焉。」

 

在這種旱災與蝗災和內亂的交替打擊下,西晉整個社會組織也隨之解體,長江、黃河枯竭的第三年,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劉淵之子劉聰又派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兵攻晉,並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當年,劉聰軍隊最終攻破洛陽,並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就在劉聰的軍隊攻破洛陽前,晉懷帝「羽檄徵天下兵」,但各個地方州郡卻「莫有至者」。因為在殘酷的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前,整個西晉社會在北方已經瀕臨解體。

 

洛陽城陷後5年,西晉建興四年,南匈奴劉曜又率軍攻入長安,並俘虜晉愍帝,消滅了遷都至此的西晉,至此,從漢末魏晉時代開始的氣候變化,徹底掀開了兩晉南北朝亂世的大幕。

 

而窺探歷史暗藏的奧秘,氣候變化和大自然就像隱形的推手,開始了支配中國歷史的又一履程,並在其他因素的交織下發酵壯大。

 

至大者唯天。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記得隨手點個在看以示鼓勵呀~

 

參考文獻:

張敏:《自然環境變遷與北魏的興衰》

章典:《氣候變化與中國的戰爭_社會動亂和朝代變遷》

徐德克:《2000年來氣候周期性冷暖波動與中國朝代更迭關係初探》




好聽:最愛君的「冷門歷史」在喜馬拉雅上線了,來聽聽吧~

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久坐是癌症隱形推手
    受訪專家:四川省腫瘤醫院腫瘤中醫科主任醫師 楊祖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 田豔濤本報記者 水欣久坐危害健康,人人皆知,但能儘快做出改變的人實在不多。尤其一些中青年上班族,經常一坐一天。
  • 笑口常開 隱適美隱形牙套背後的故事
    隱適美近幾年在齒科矯正領域廣受歡迎,隱形牙套既美觀又效果良好。他們的牙套是用什麼設備生產出來的?又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而國內市場佔有率領先的時代天使的生產工藝與隱適美究竟有何不同?笑口常開 隱適美隱形牙套背後的故事這些答案都可以在年後2月21日到2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2019年TCT亞洲展——亞洲3D列印、增材製造展覽會上一併獲知。而3D列印在徹底顛覆正畸之後,將會如何改變口腔掃描、口腔修復、種植體製作等領域,讓我們一同先睹為快。
  • 助力招生的「隱形推手」,學校不能再無情忽略了
    結合當前招生宣傳的痛點問題,學習助手打造「學習圈」這一「隱形推手」,助力學校、培訓機構招生工作開展。如果您身邊也有被招生而困擾的老師,快將學習助手推薦給老師使用吧,成功邀請老師創建「學習圈」進行招生,您與老師同時可以獲得66積分,積分還可以兌換成精美禮品哦~這一「隱形招生推手
  • 臺媒:裁了中國史,怎麼掌握文化和秩序變遷?
    2019課綱實施第二年,新學期開始,初中八年級的歷史老師發現,「中國史」改穿「中國與東亞史」的新裝進入教室後,在「略古詳今」的原則下,以唐為界,中國上古和中古時期大幅縮水,不僅漢唐盛世消失了,三國亂世也不見了,學生將不知首位平民皇帝劉邦
  • 《聯合報》社論:裁了中國史,怎麼掌握文化和秩序變遷?
    」改穿「中國與東亞史」的新裝進入教室後,在「略古詳今」的原則下,以唐為界,中國上古和中古時期大幅縮水,不僅漢唐盛世消失了,三國亂世也不見了,學生將不知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也不識唯一女皇武后。新課綱上路滿周年之際,《聯合報》民調顯示,70%的家長坦承不清楚新課綱實施理念與改變的內容
  • 騰訊、京東背後的男人:草根出身,2000萬美金創業,現身價220億
    儘管他並未在中國進行大筆投資,但其傳奇性卻影響著不少人。大家更為熟悉的應該是投資阿里的孫正義,畢竟一筆投資獲利千億的不多。國內的風投大佬,沈南鵬必不可少,所投涉及網際網路的半壁江山,市值超3萬億,京東、阿里、滴滴等都有紅杉資本的進駐。但今天要說的投資界教父級人物並不是沈南鵬,而是草根出身的張磊。
  • 跨越80年的經典:《亂世佳人》8月30日中國臺灣重映
    IT之家7月28日消息 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一經播出便俘獲了觀眾們的心,也造就了電影史上第一部橫掃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女主角+女配角等10項殊榮的電影作品。近日有消息稱這部奧斯卡佳作將於8月30日在中國臺灣重映,目前已有電影海報釋出。
  • 鄭爽背後推手浮出水面, 看小編深度解析
    提到鄭爽背後的金主,到底有幾個,分別都是誰,柳林到網上搜了一圈,發現將近八九成的文章全是營銷號寫的,各種瞎寫,有說一個的,有說六個的,亂說一通,毫無根據。好吧,看來這個工作還得柳林親自來完成了。先來說說為什麼大家對鄭爽背後的金主這麼敏感,當然就是因為她在娛樂圈中被對待得很奇怪啊。
  • 中國古代盛世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三個殘酷的事實!
    中國古代有過多次盛世,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很多人心目中的古代盛世應該是這樣的:皇帝英明,大臣賢能,百姓安居樂業,外部遊牧民族不敢南下侵擾。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以至於很多人都想「夢回盛唐」。但真實的歷史往往很殘酷,遠沒有現代人想像中的美好。
  • 「為儒逢亂世,何以解憂愁」——看韋莊如何寫憂愁
    而韋莊生逢亂世,此時已經是晚唐時節,經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已經不復盛唐的氣象,並且為生在亂世而感嘆生活不易。《寓言》是韋莊收錄於全唐詩中的一首,詩作中表明了憂國憂民的感想,並為自己所學不能改變現狀而無所適從,並帶有想念好家鄉的憂思之感:為儒逢亂世,吾道欲何之。
  • 致科研「神童」與「天才」少女——成也「推手」,敗也「推手」
    應該說,《推手》這部電視劇的故事還不錯!該劇講述了職場小白柳青陽通過學習「推手」思想,在眾人的合力幫助下,從太極推手中悟出了人生之道、經商之道,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變成職場高手的故事 。太極推手從本質上說,它是太極拳獨特的操練方式,它是一種訓練方式。誠然,劇名為推手,當之無愧,深諳精髓。
  • 《亂世佳人》暫時下架:我們有必要對過去的作品進行價值觀審查嗎?
    鑑於《亂世佳人》的突出歷史地位,HBO Max的這一決定幾乎立刻引爆了輿論場,在中國也不例外——迄今為止《亂世佳人》的豆瓣評分為9.3,在豆瓣電影Top250中名列第29。許多網友認為,讓該電影下架是一種價值觀審查,是妨礙藝術創作自由、過度講究「政治正確」的表現。
  • 為啥能迅速成長,背後推手是什麼
    為啥能迅速成長,背後推手是什麼 2020-11-26 22:11 來源:科技看天下為啥能迅速成長,背後推手是什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背後推手
    實為推銷保健品 衛生部早有禁令兒童微量元素檢測背後的推手來源:湖南廣播電視臺-《法制周報》《法制周報》記者 雷鴻濤發現不滿一歲的小孩過於好動後,永州的楊先生打算帶兒子去醫院測測微量元素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現在有些醫院、母嬰店之所以大力推薦兒童微量元素檢測,一個重要原因是背後暗藏利益鏈,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銷微量元素保健品。最近,有媒體報導稱:業內人士坦言,查血鈣是最「坑爹」的體檢項目,除了血鉛外,微量元素檢測基本沒有意義。
  • 中國教育報談家長教育焦慮:畸形攀比「心魔」背後有利益推手
    乍一看《兩個碩士竟教不了一個小學生——誰在靠你的教育焦慮「吃飯」》的標題,似乎有點「標題黨」的味道,細讀全文不難發現,基礎教育優質資源相對稀缺固然是造成家長們教育焦慮的一個原因,但如此畸形攀比的「心魔」背後卻另有利益推手,其中不乏那些用心不良的校外培訓機構與學區房中介。
  • 《羅曼蒂克消亡史》:強扭的形式,被浪費的精緻
    《羅曼蒂克消亡史》演繹舊上海浮華背後的黑幫殺戮與情慾眾生  搜狐娛樂獨家專稿(文/逆規則)「這是藝術片,導演沒打算讓我們看懂。」淺野忠信演的日本人渡部,開車去送章子怡演的小六,夜晚,車輛相遇,一道光閃過,他看了一眼她的臉,情慾迸發,改變了決定。葛優演的陸先生,喜歡小六,卻被幫派、被時代、被戰爭耽擱來耽擱去。黑幫小弟死裡逃生,遇到了心善的風塵姑娘,倒是亂世攢的一個浪漫局。大體上,就是講一幫人,他們吃飯,他們做愛,他們殺人,他們死去。暗裡怎樣另說,面子上必須講究,死人也不能髒了臺面。
  •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有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發布通報稱,撤銷該項目所獲獎項,專家組認定,該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
    「假神童」背後的推手們應反思半月談評論員 丁靜近日,「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一事引發社會關注。有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發布通報稱,撤銷該項目所獲獎項,專家組認定,該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獲獎小學生父親致歉,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專業術語。
  • 《推手》:家庭關係並沒那麼複雜!
    中國式家庭關係一直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特別是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相處。在有些家庭中會形同水火,難以相容。《推手》表面上是一部演繹太極文化的影片,其背後隱藏的就是家庭關係的問題,將家庭矛盾以不同文化差異的形式展現出來。
  • 揭秘廚子背後的隱形富豪
    揭秘廚子背後的隱形富豪近日,新東方烹飪學校的母公司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方教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創辦於1988年的新東方烹飪教育終於要把自己「炒」上市了,獨家保薦人為法國巴黎銀行。說到新東方,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俞敏洪。不過這個新東方跟教英語的新東方毫無關係。那麼,新東方烹飪背後的老闆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