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道:AI參與下的未來教育是怎樣的?

2020-08-31 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

當前,人工智慧已成為21世紀科技變革的新引擎、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並已廣泛運用於各個產業領域,並對經濟社會和人類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教育是人工智慧應用的重要領域,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趨勢。近日,在廣受關注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教育行業主題論壇上,海內外人工智慧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就人工智慧賦予教育的新動能、人工智慧如何與未來的教育教學融合以及未來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展開探討,貢獻智慧。



教育對新興技術的重視前所未有


根據OECD的研究調查,截至2018年,全球教育對現代技術的投入呈「井噴式」上漲,首當其中的是「虛擬實境(AR/VR)」技術,其次就是人工智慧。據統計,全球高等教育院校對虛擬實境相關技術及設備採購金額高達180萬美金,對人工智慧技術及設備相關的花費達80萬美金,這個數字預期在2025年將分別達到1260萬美金和610萬美金。


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負責人 安德烈斯·施萊歇爾


在被譽為「PISA之父」的安德烈斯·施萊歇爾看來,教育對新興技術的重視前所未有,技術的發展也為課堂的變革提供新的方向,人工智慧能夠豐富創新教學手段。他在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和一項圍繞人臉識別技術開發的課堂系統時提到,這項技術不僅能夠實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上課狀態,同時也能作為課後反饋為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提供借鑑。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確立了我國人工智慧「三步走」目標,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進入跨越趕超的關鍵時期。2018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2020年3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教育部批准了215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同年開始,高中生開始使用信息技術新課標教科書,讓高中生掌握人工智慧正確概念。


據上海開放大學2019年《人工智慧時代的終身學習——上海在線學習者AI畫像白皮書》調查報告顯示,有88%的受訪者對教育教學領域人工智慧應用仍舊存在著安全方面的顧慮,48%的受訪者擔憂人工智慧是否真正能優化學習。不過,同時也有超過六成受訪者希望人工智慧能為教學提供輔助教學服務。


人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時代正在到來


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為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豐富的手段和途徑。從智能推送學生精準學情和資源、AI線上互動和課堂數據分析,到智能批改、學情報告、個性化作業,從動態測評、學情分析和用戶畫像,甚至到後期自動拆條、錄課並根據需求精準推送,實現「AI教學」全流程。在個性化學習方面,人工智慧將為學生提供個人的知識圖譜、薄弱知識點及最優路徑和提升方案推薦等數據。


騰訊雲與騰訊教育副總裁 王濤


騰訊雲與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認為,教育服務的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變革,教育發生的場所不再局限於課堂,教育資源的提供不再局限於學校,提供教育的主體不再局限於老師,人們正在實現泛在學習。師生的社會性交互從實體空間轉移到虛擬空間,一種大規模社會化協同教育服務形態逐步形成。


上海開放大學校長 袁雯


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袁雯描繪了一個面向人人終身學習的智慧學境。她提到,智慧學境的創設將決定智慧學態的形成。在她看來,智慧學境應具有為學習者創建可過程記錄、可情景識別、可環境感知、可社群聯接等功能,促進學習者便捷、靈活和有效地學習。她認為,智慧學境是構建全民終身教育新體系的智慧載體,將使「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現實。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將帶來哪些挑戰?


丨師範培養的轉型與跨越


人工智慧賦能教育,為教育帶來更多可能,也給身處一線的教師帶來方法、觀念上的挑戰。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主持的「教育變革師範轉型」環節,邀請到六位全國知名師範大學的校長匯聚雲端,共議科技變革引發的師範類院校的轉型與跨越。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同六大師範大學校長圍繞「教育變革,師範轉型」展開探討


在信息空間的支撐下,人類的所有生產生活的經驗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傳播,知識生產、傳播的方式不再唯一,這樣全新的知識觀為破解教師教育的難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認為,學校應在教師教育過程中樹立全新的知識觀,教學策略也要有所改變,設置探索網際網路的社區型課程,教學就是為學生建立廣闊的聯通搭支架。進入「人工智慧+教育」的時代,教育要學習怎麼用知識計算為學習者提供動態的智能聯通,探索怎麼用認知計算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導師和計算,用環境計算的技術為學習者創設適應性的學習環境,教育人工智慧應努力通過創設情境來幫助教師教育提供新的課程和學習夥伴。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指出,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學智能教育包括新內涵、新形態、新方法。新內涵,即思維重構。在人工智慧時代,要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卓越人才,並進而通過教育影響全體青年,其重要的核心就在於數學思維的培養,並從中提升邏輯、形象、批判、創造等思維和能力。新形態,即泛在價值。數學專業人員和非數學專業人員都需要掌握和應用數學思維,因為其強賦能、影響無處不在。一是具備更優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更強的具象能力,適應人工智慧時代更高標準的技術工作需求;二是加速提升數學能力以及其他學科的興趣和能力,為新時代高科技攻關提供科技人才儲備。新方法,即智能升級。通過人工智慧升級數學思維的傳授,能鍛鍊出人們的興趣和火眼金睛,從而能看到操控音體美、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背後的「數和形」。


面向未來,華南師範大學校長王恩科認為,走進混合教育新常態,師範院校要積極凸顯「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的疊加效應,培養出更多的卓越教師。這要求師範院校要重視線上線下的有效融合,不是物理上的「簡單混搭」而是化學上進行「深度融合」。還要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賦能,從「粗放幫助」走向「精準幫扶」、從「標準化供給」邁向「多樣化供給」,促進「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教學」。


在重技術的環境中,更要注重師範生人文素養、社會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認為,要強化師範生的社會情感能力:一要加強師範生的社會認同感、融入感和使命感;二要加強師範生的同理心培養,要了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並對他人的想法與感受富有同理心;三要加強師範生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表達能力。另外,師範生還要能繼續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就是要培養師範生了解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的特點、規律,掌握培養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方法、策略,設計、實施激發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發展的有效活動。


丨警惕技術的不當應用帶來的潛在風險


把握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的機遇的同時,對技術的不當應用帶來的潛在風險同樣值得警惕,要引導科技向善、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就必須要對技術有全面、充分的認識。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周傲英同嘉賓們共同探討智慧教育新家園實踐路徑


教育公平是智慧教育的重要追求,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志宏認為,面對教育公平的問題,有兩種情況需要引起重視:一是因為家庭經濟等原因,無法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情況;二是老年人及一些弱勢群體,在信息化工具使用上存在障礙。實現科技向善,需要充分關注這兩種情況,通過建立相應的機制、平臺,以促進更大範圍的教育公平。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輪值總裁吳曉如認為,參與教育的技術人員、工程師需要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質,從而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撐。教育有不可逆的特點,如果技術運用不當有可能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技術的運用還是需要相應的規則、制度加以規範。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涉及學校、教育部門、技術公司、家庭等諸多方面,要建設智慧教育新家園,就離不開各方高效的合作與協同。


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張治認為,多媒體技術、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技術等許多技術本身需要交叉融合、需要實現協同合作,不協作則只能成為孤島。同時,教育和技術在協同方面也要有所作為,「我們要變革教育的範式,重組教育生態。而這種生態就意味著教育人和技術人之間,以及技術人相互之間能夠彼此認同、識同,並且協同發展,這對於未來的教育新生態至關重要」。關於智慧教育新家園的建設,張治認為,教育和人工智慧的技術方要相互走近,把人工智慧下的教育場景設計得更符合教育的內在規律,另外,要從一開始就確立一些技術應用的早期規範、標準及相關的治理體系、制度,讓教育跟技術一起走得更好、更穩。


版權聲明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創文章,編輯後增加的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原創文章及原創圖片版權歸屬本公號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轉載請公號後臺留言聯繫授權,並在轉載文中註明作者及簡介、來源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文連結,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與品牌房企喝茶論道,解讀未來濟南樓市動向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房住不炒、城市煥新、因城施策是2020年房地產市場的主基調,在眾多政策的指引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下,今年各大房企在「真正過緊日子」下如何「抓機遇,贏未來」,濟南如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老舊小區整治給房企帶來了哪些發展機遇?
  • 在Windows10系統下怎樣打開ai文件?
    Windows10系統下怎樣打開ai文件?這是近來不少朋友都向小編諮詢的問題。事實上,.ai格式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它的優點在於不會在圖像放大的情況下產生馬賽克。我們可以使用與photoshop軟體同屬Adobe公司的illustrator軟體來將其打開並編輯,如果只為了查看,可以通過下載Acrobat閱讀器進行查看,但無法編輯!
  • 天普教育「2020消防行業現狀以及前景趨勢研討會」召開,論道行業...
    天普教育「2020消防行業現狀以及前景趨勢研討會」召開,論道行業發展路徑2020年12月11日,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主辦,北京君博教育控股集團、北京天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消防行業現狀以及前景趨勢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 專家訪談:未來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相結合?
    月2日起,廣東開展線上教育,1606.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如此大規模地在家參加線上教育,對於廣東師生而言均屬首次。專家指出,這也是對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果的檢驗,對下一階段教育信息化發展有諸多啟發。   南方網訊 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延遲開學的剛需。
  • 未來學校、未來教室、未來教師會是怎樣的?下一個五年你如何應對?
    在線教育在經歷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平板學習和創客等創新教育行為模式的「折騰」後,平靜了好一段時間。臨近歲末在烏鎮召開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又燒了一把火,點燃了新的思考。技術引領下的「未來教育」,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不斷變化和創新的教育令人神往。中央最近在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的「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來指導未來教育的發展是非常貼切的。
  • 《巨變時代對話心理教育論道暨家和十年》開啟新徵程
    《巨變時代對話心理教育論道暨家和十年》隆重召開。本次論道是由會前的一日前置工作坊+兩日心理教育論道+四日會後工作坊共同組成。月17日,《巨變時代對話心理教育論道暨家和十年》正式拉開帷幕。敬唯老師有個心願,用未來一生的時間,把教育、心理學,整合成更實用、更落地的方式傳播, 讓更多人受益。於是她堅持了十年。十年的艱辛,十年的成長,在這一刻都化為了感動的淚水。
  • 大案牘術 | 未來的人才培養需要怎樣的課程?教育大咖坪山論道
    本次論壇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葉文梓、坪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顯明聯袂主持,來自東北師範大學化學教育研究所的王秀紅教授,以及深圳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劉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夏澤陽,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魯江,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大學的哲學博士聞佳鑫等組成「跨界專家團隊」,眾教育大咖在一起就品質課程主題,進行觀點碰撞
  • AI 的開放與自主 清華 AI TIME 論道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李向陽教授;搜狗公司 CEO王小川;曠視聯合創始人唐文斌;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唐傑教授;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劉知遠副教授等系友一起論道 開源生態與「卡脖子」 開源概念被提出來以後,Linux、GitHub 等產品吸引了海量的用戶參與,極大地促進了技術和商業、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 GitHub 被微軟收購,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美國的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約束,我們會不會列為被禁的國家之一?我們會不會面對相關的風險?
  • 專家:未來要發展「訂製」教育
    未來學校培養學生的什麼能力最重要?大數據和5G技術的成熟會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12月4日,廣東教育學會2020年度學術討論會暨第十六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論壇在廣州番禺召開。此次會議將持續到12月5日。
  • 網龍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德建:以「創新設計」助力未來教育發展
    2020年8月22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閉幕式於北京成功舉行,大會由教育部批准,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和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網龍網絡公司旗下教育子公司網龍華漁教育參與支持。本次閉幕式採用了「線上直播+線下參與」的方式進行。
  • 網龍參與編撰官方學研成果 將加碼AI探索未來教育
    這也是繼網龍參與發布《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之後,又一次同權威教研機構、國際組織合作發布研究成果,以幫助海內外眾多學生提升學習規劃和自我監督的能力,做自覺主動的積極學習者,同時也展示了網龍加速未來教育創新的具體實踐。
  • 好未來推出AI智學系列產品,素質教育與AI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好未來推出AI智學系列產品,素質教育與AI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作者:西瓜 發布時間:
  • 9大重慶頂級餐飲行業專家,5.14齊聚論道,共話未來
    大咖分享精彩主題提前看為促進重慶餐飲行業革新,5月14日,由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指導,重慶華龍網集團、重慶融創文旅城共同主辦的「破瓶頸促發展贏未來——行業對話:重慶餐飲行業提質轉型發展新路徑」餐飲專場分享活動將在重慶融創文旅城召開。
  • 「陽明文化書畫展暨論道·王陽明在梧州」舉行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郭愛梅女士,浙江省儒學會會長、《王陽明全集》主編吳光先生,中央黨校創新工程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宏存先生,貴州師範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主任餘懷彥教授等分別發言。論道會議現場書畫不論作為實用藝術還是欣賞藝術。都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本屆書畫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創作者積極踴躍,收到了近20省市的作品,參與創作人員都非常用心盡力。體現了他們對陽明文化的熱愛和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 【論道演講】楊大為:探索大屏教育的轉型之路
    楊大為說,「從2016年推出國內第一款針對幼兒用戶的少兒國學課堂智能終端起,CIBN教育就一直在籌劃與布局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業務。」「2018年是『大語文』的元年,對於教育而言,一場注重素質培養的『大語文』熱也在全國興起。圍繞這樣一個熱潮,CIBN教育將以深度整合運營為主,希望未來打造成首個電視端大語文產品或平臺。」楊大為表示。
  • AI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發展
    另一篇為美國計算與學習科學綜合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grative Research in Computing and Learning Sciences,CIRCLS)2020年11月發布的《人工智慧與學習的未來:專家小組報告》(AI and the Future of Learning: Expert Panel Report),
  • CEC回顧| Day 1(上篇)——劍橋專家解析英語教育生態系統及未來
    4月28日-4月30日,數以萬計的老師、教育行業學者和從業者「雲相聚」2020劍橋英語大會,連線中英專家,對話英語教育生態系統、影響力及其未來。因名額有限,許多朋友遺憾錯過此次直播,也有許多朋友在公眾號留言表示乾貨太多,意猶未盡。對此,我們將陸續為大家整理劍橋英語大會直播現場的重點內容,供大家研讀。
  • 網際網路的下一個五十年長啥樣?全球網際網路大咖烏鎮論道、展望未來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論道——『互聯之美』」分論壇在烏鎮舉行。多位網際網路名人堂入選者、國際組織高級代表、跨國企業CEO等享譽全球的泰鬥人物和頂尖大腦,齊聚烏鎮,以圓桌對話的形式,圍繞網際網路的下一個50年、全球視野下的數字合作、數字經濟與創新技術等話題,展開了前瞻性思想碰撞和對話。圓桌會談多數用英文展開,體現了烏鎮的全球視野。大咖們都說了啥?
  • 【解讀】法律大咖 靖霖論道——刑事業務專業化之路
    我省刑事法律業務專家學者 齊聚浙江靖霖(濟南)律師事務所各位法律大咖,靖霖論道!6月27日上午9:00,山東臺 融媒體直播《刑事業務專業化之路》山東廣播51聽、今日頭條、百度、新浪官方微博同步直播!教育背景: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博士 ,山東大學博士後。柳忠衛靖霖濟南職務犯罪研究中心主任、靖霖刑事合規部名譽主任、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全球頂級商學院院長論道管理教育
    無標題文檔全球頂級商學院院長論道管理教育 我校舉行管理教育論壇 【新聞中心訊 記者薛建團】4月16日上午,我校經管學院建院20周年之際,清華管理教育論壇隆重開幕。 顧秉林、吳啟迪先後致詞,祝賀清華管理教育論壇的召開。 顧秉林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手段,世界一流大學應該是具有堅實的民族根基的國際化、開放式的機構,它應植根於本國而又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中國的大學面臨著加快國際化步伐的挑戰,必須吸取國際上著名大學的先進經驗,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許多共性指標上要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