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一本書,邂逅一個世界。大家好,歡迎來到新東方在線陪你讀書,我是青陽老師。
平時我們看的童話故事,大部分都有一個美好圓滿的結局,有溫暖和愛流露出來。讀完之後,你們可能會覺得美滋滋的。而在葉聖陶先生的童話中呢,卻有可能會讓我們看到時代的另一面。
而這一面,會讓我們悲傷難過,也會讓我們思考。
在葉聖陶先生的《稻草人》這個故事,主角自然是稻草人了。他的頭上戴著一個破竹籃子做的帽子,手上掛著一把破扇子。稻草人就帶著這些東西,整天整夜站在田野裡。
孩子們,你們覺得稻草人為什麼會站在田地?
沒錯!稻草人大有用處。它可以用來嚇唬鳥雀,讓稻子免遭鳥吃蟲害。可一個只會站著、不會走動也不會說話的稻草人,真的能保衛好稻田嗎?
葉聖陶先生的故事就告訴了你答案。
故事開篇,稻草人以一種十分虔誠的姿態站在滿天星鬥下的田野裡。他高興極了!
為什麼他會如此高興?
因為莊稼要豐收了!他那可憐的主人生活終於有了盼頭!
他的主人實在可憐。八九年前,她丈夫去世,家裡欠了一大筆債。傷心之餘,她哭壞了眼睛,再也看不清這個世界。好不容易還完了錢,相依為命的兒子也走了。這一次,再也沒有人陪伴她還完這高築的債臺,再也沒有人陪伴她下地鋤草,再也沒有人喊她一聲「媽」。
而且,近兩年來,水災成性,稻子一波一波淹沒於水裡。稻草人知道,這淹沒的,不僅僅是稻子,還有主人卑微的希望。
孩子們,別以為這種人間慘劇只存在於童話故事,它也是時代和社會的一個縮影。要知道,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很多農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不僅只有一點點田地,還要靠天氣隨機豐收。如果有個旱災洪澇,他們就吃不上飯。走投無路之時,那些農民往往選擇賣兒賣女,以求換取糧食。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打小吃不飽穿不暖,好不容易長大了,還要被父母賣去換糧食,你心裡作何感受?
我相信,這並不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但你要知道,當時的人們就過著這種看不見亮光的生活。你更要知道,豐收,這兩個於你而言有點陌生的字眼,卻是農婦全部的希望。
可故事裡的農婦真能如願等來豐收嗎?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故事。
稻草人靜靜守候在稻田裡,等來的不是豐收,等來的是一隻灰褐色的小蛾。它的出現,撕碎了稻草人的美夢。稻草人深知這片稻田於主人的意義,也深知這些小蛾產下的子於這片稻田的意義。他拼命搖晃扇子,扇子擊打在身上,一聲又一聲。不能言語、不能動彈的稻草人企圖用這一聲聲碰撞告誡主人。
可那位農婦聽到和聽懂了嗎?
沒有!眼睛模糊、行動遲緩的農婦根本沒有發現異常,她像往常一樣,懷著愉悅的心情回了家。在她眼裡,豐收就要來了!
可稻草人知道,豐收再也不會來了。這些蛾下的子會慢慢變成肉蟲,變成日後一張張咬食稻子的嘴。
這篇童話因濃厚的悲劇意味,成為悲劇童話的典型。
童話好理解,但悲劇是什麼呢?
對此,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先生曾言:「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就像《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正直善良,對生活充滿希望。可如此積極向上的人,卻在命運的捉弄下,被生活的磨盤碾得粉碎,自甘墮落。
葉聖陶先生深諳悲劇的沉重與真諦,將這位孤苦一人、雙目失明、家境貧寒的農婦放在悲劇結局裡,他企圖以這慘痛的一幕喚起大家心裡的忠誠、善良和同情。
而《稻草人》這篇悲劇童話裡,除了農婦這一個悲劇故事,還有另外兩個悲劇故事。這兩個悲劇故事又浸染了誰的悲慘結局呢?
歡迎你翻開《稻草人》這本書,去了解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翻開一本書,邂逅一個世界,我是青陽老師,期待和你再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