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在中國:和平與和解從我做起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也許我和其他來自196個國家的代表們所建立的不可思議的友誼,正是世界和平的一個縮影。我發現不僅面臨戰後重建的國家越來越和諧包容,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場所和整個社會也是如此。

By Cecily Liu

When I heard Hyppolite Ntigurirwa talked about his journey to forgive those who murdere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him in the 1994 Rwandan genocide, I was moved to tears.
Hyppolite Ntigurirwa向我講述了他是如何寬恕在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中在他面前殺害他父親的人,當我聽到他的心路旅程時,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He was speaking at the One Young World summit in Bogota this month. I looked around me. Many of my fellow delegates were also wiping away tears while others looked into the distance in deep contemplation, greatly touched and inspired by this incredible story of peace and reconciliation.
在這個月波哥大舉辦的環球青年領袖大會上,Ntigurirwa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我環顧四周,發現周圍許多同伴們也流下了熱淚,另一部分人則眼望前方陷入沉思,被這個關於「和平與和解」的驚人故事深深地觸動和感染。

One Young World, a London-bas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gathers young people to share thoughts on global issues, held its annual summit in Colombia, a country trying to put itself back together after a gruesome 52-year civil war. The war ended with the signing of a peace deal last year between Colombian President Juan Manuel Santos and rebel leader Rodrigo Londono, also known as Timochenko.
環球青年領袖大會是設在倫敦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將青年們聚集在一起分享他們關於全球問題的看法。今年的年度峰會在哥倫比亞舉辦,這個國家在經歷了持續52年的殘酷內戰之後,正在努力恢復和平。去年,哥倫比亞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託斯和反政府武裝首領羅德裡戈•隆多尼歐(別名:提姆切科)共同籤署了一份和平協議,讓這場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The summit placed a special emphasis on peace this year. We heard young people share their stories of reconciliation. As victims of war and violence, they had felt angry and hurt but now they are holding hands with their past enemies. As Ntigurirwa said: "I believe peace is what you give, not what you ask others to give you."
今年的峰會聚焦於和平。我們聆聽年輕人分享他們關於和解的故事。作為戰爭與暴力的受害者,他們曾感到憤怒和受傷,但如今他們已與曾經的敵人握手言和。正如Ntigurirwa所說:「我相信和平是你給予自己的,而不是你要求他人給予你的。」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world has undergone so many challenges and conflicts, ranging from the Syrian War to the European refugee crisis, the 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 and scores of terrorist attacks.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世界經歷了太多的挑戰與矛盾,從敘利亞戰爭到歐洲難民危機,從佔領華爾街運動到不計其數的恐怖襲擊。

The world suddenly felt angrier, less harmonious and full of pain and tears.
整個世界陡然變得易怒,和諧被打破,充滿了痛苦和眼淚。

But being at One Young World and hearing directly from victims who turn themselves into agents of change, I felt there is more hope, trust and power to create a loving world as globalization further bonds people from diverse cultures and backgrounds.
但在環球青年領袖大會直接傾聽受害者的聲音,他們轉變成「改變」的代言人。隨著全球化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一步聯繫在一起,我感到有更多的希望、信任和力量來創造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Perhaps the incredible friendships I've experienced with other delegates, from 196 countries, is a snapshot of this world peace. More incredibly, I discovered that fostering harmony and inclusion takes place not just in countries facing post-war reconciliation, it takes place in all our lives, in the workplace and in society.
也許我和其他來自196個國家的代表們所建立的不可思議的友誼,正是世界和平的一個縮影。更難以置信的是,我發現不僅面臨戰後重建的國家越來越和諧包容,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場所和整個社會也是如此。

At the summit, we heard from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uch as Accenture and Apple on their efforts to encourage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their companies.
在峰會上,我們聽到了埃森哲和蘋果公司等跨國公司在鼓勵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

"Diversity is the human experience. I get a little frustrated when diversity or the term diversity is tagged to the people of color, or the women, or the LGBT," said Denise Young Smith, Apple's vice-president of inclusion and diversity.
「多元化是人文體驗。每當多元化或多元化這個詞被標籤化用來形容有色人種、女性或性少數群體時,我都感到有些沮喪。」蘋果公司負責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副總裁丹妮絲•楊•史密斯(Denise Young Smith)說。

I couldn't agree with her more. As a Chinese woman living in London I have always felt grateful for how the cultural melting pot of London has given me a home, where I could fit in and be myself.
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作為一個居住在倫敦的華裔女性,我經常感到很感恩。因為倫敦這個文化大熔爐給了我一個家,在這裡我不僅可以融入進去,同時也可以堅持自我。

But what surprised me at the conference is that many people whom I have always considered "mainstream" could also feel excluded due to their unique differences, such as the working mom or the quiet colleague.
但在大會上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很多經常被我認為是「主流」的人也曾因為自己獨特的經歷而感到被孤立,比如那位上班族媽媽或那位沉默的同事。

And perhaps it is time for me to open up to them more, to share and to support them, so that our societies will truly become more harmonious places. As Accenture's chief leadership & human resources officer Ellyn Shook said: "The journey starts with I."
也許是時候讓我向他們更多的敞開胸懷,分享我自己的經歷並支持他們,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和諧的地方。正如埃森哲公司的首席人力資源總監艾琳•舒克所說:「這段旅程從我開始。」

英文來源:「CHINA DAILY」微信公眾號
翻譯:白雪(中國日報網iNews譯者)
編審:丹妮 董靜
音頻編輯:焦潔

更多內容請關注「CHINA DAILY」微信公眾號:

Broadcaster

Cecily Liu is a London correspondent for China Daily, covering mainly financial news. She was born in Chengdu, grew up in New Zealand, and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with a BA in English Literature.

相關焦點

  • ...卡爾扎伊通話:中方願繼續當好阿和平和解進程的支持者、斡旋者...
    據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7月22日消息,7月21日,駐阿富汗大使王愚同阿前總統卡爾扎伊通話,就阿和平和解進程、疫情形勢等交換了意見。使館政務參贊王大學、政治處主任張利軍等參加。王大使表示,當前阿和平和解進程勢頭良好,疫情形勢平穩,作為友鄰和兄弟,中國人民一直與阿富汗人民堅定地站在一起,中方願繼續在阿和平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當好阿和平和解進程的支持者、斡旋者和便利提供者,將繼續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助阿取得戰疫勝利,早日實現和平穩定,促進民生和經濟發展。
  • 老外亂扔瓜子皮稱「在中國都這樣」 網友羞憤
    老外,我被你噎住了「永遠的宅男」:要怪我們自己,正因為我們國民素質不高又缺乏有效管理和懲罰,導致老外無法無天,如果他們在新加坡還敢這麼放肆?悠哉他鄉:自己沒做好,真不好意思要求別人~小白小白最可愛:中國的素質該提高了,不該讓人抓到把柄卻還無言以對。
  •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用中文聊天,網友:八卦的樣子像極了我外婆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用中文聊天,網友:八卦的樣子像極了我外婆 2020-01-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老外:日本人怎麼看中國?評論:我喜歡漢字,但能否別提南京!
    其實大家咱們沒必要去討論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只說說日本百姓和中國百姓的看法,就小編個人而言,對日本老百姓是沒有太多牴觸情緒的,而從老外口中得知了一部分日本老百姓的看法之後,相信大家也會有這種感覺,他們不會也就是個普通人,只不過被篡改的歷史所蒙蔽了。
  • 老外領養中國孩子,為何大多選女嬰?原因卻在國人身上,很尷尬
    然而多期觀看下來,我發現一個問題,為何被拐賣尋親的多是男孩,而被領養的棄嬰卻是女兒?尤其是老外領養的孩子。問題一旦形成,我就必須找到答案,於是,我去外網搜索了領養中國棄嬰的數據,結果顯示,截止到2015年,中國被老外領養的棄養女嬰數量高達88298名,遠超男嬰,性別比例懸殊。
  • 原來象徵和平的olive branch還有一段不凡的傳說呢,你了解嗎?
    olive branch本意橄欖枝,被譽為和平的象徵。例如:Terry extended an olive branch to Bill in the form of offering to pay for the damage.特裡給予比爾損害補償作為示好求和的表現。
  • 俚語口頭禪:地道英語和解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俚語口頭禪:地道英語和解怎麼說?   普通口語:Let's make peace.
  • 製造分歧還是尋求和解?蔡英文將何去何從?
    蔡當局如何在其自己製造的分歧歷史裡,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  評論摘編如下: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蔡英文推薦了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如果我們能夠在耶路撒冷找到和解的方法,那我們就能夠為世界找到和平的途徑。  蔡英文不只是在分享閱讀的樂趣,她在提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臺灣這座渴望得到寬容、分享與慷慨的島嶼,能不能從分歧的歷史找到和解的方法與和平的途徑?
  • 老外講述在中國的遭遇:《笑死我的英文書》
    面子問題     訪談主題 一個老外在中國遭遇的最強悍英語訪談嘉賓   加漢(Kirk),北京雅思副校長;中央電視臺主持;加拿大廣播公司中國專欄作家。點擊查看加漢博客:老外在北京》》訪談時間 2007年12月20日16:30---15:30
  • 臺"白色恐怖"受難者邀蔡英文參加秋祭 高喊兩岸和解
    :56 來源:中國臺灣網 他們認為,蔡英文近日演說中所說的「轉型正義」與「兩岸和平發展」,實為不可分割的問題。  據報導,昨天與會者有30多位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其家屬,多名80、90歲的老者坐著輪椅,高喊口號「兩岸和解、終結內戰、和平相融、福利民生」,唱著「安息曲」,從凱達格蘭大道50年代白色恐怖紀念碑前,走向蔡英文辦公室遞交邀請函。
  • 老外:古代中國為啥不統治世界?評論:他們若想,你現在得說中文
    古代的中國強嗎?可以說清末之前的中國都是要強於同期的西方國家的,這可並不是咱們吹噓,老外也是認可的。歷朝歷代中國都或多或少的與西方國家有過一些接觸,比如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等,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為了宣揚國威或者傳播文化,卻很少去主動徵服。
  • 原創 | 攤牌:美國是否準備與中國和平相處?
    是否意識到美國兩黨和幾乎所有領導人都對中國和北京政府持負面看法?北京能做些什麼來緩解這種關切?因為這是外交的一部分。目前,我們根本沒有看到中國政府有什麼和解的表示。因此我完全有信心,在沒有外部幹預和外部企圖使局勢升級的情況下,中國和我們的鄰國能夠通過友好、和平談判解決任何問題。例如,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這意味著,我們與14個國家有陸地邊界。在這14個國家中,我們已經與12個國家解決了邊界問題、締結了條約,僅剩印度和不丹。
  • 「寧波話八級」的「老外」: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
    網絡配圖 「寧波話八級」的「老外」:我是中國文化的粉絲。之前,馬特連說帶比劃、有模有樣地教著其他「老外」講寧波話的視頻廣為流傳,網友紛紛稱其為「寧波話八級」的「馬老師」。 「我喜歡學習當地的語言,因為這是文化中很有趣的一部分,令人著迷。」馬特說。 為了更準確地發音,馬特總會一個詞一個詞地不斷重複。馬特告訴記者,他的妻子是寧波人,平時在家就會和他用寧波話交流。此外,為了更好地記憶,馬特還「自創」了寧波話的洋版注音。
  • 成長|與自己和解
    與自我和解的過程,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若我說,我則覺得,那是,自己孤獨的一個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所走過的人生長路,受過傷,有過痛,有得到,有失去,有不得已,有欣喜若狂,所經歷的這一切只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後,重新看見自己,擁抱自己,接納自己,這樣,孤單而英勇的,悄無聲息的,屬於一個人的長徵。
  • bury the hatchet 「和解」
    此俚語的由來:Hatchet 是指當時印第安人襲擊敵人所用的兵器--短柄小斧,若短柄斧頭深深埋進地裡,表示戰爭結束,從此和平相處了。所以bury the hatchet 這個俚語的意思是"和解",而並非字面意思"埋斧頭"。
  • 老外說:在日本讓我感到孤獨,還是喜歡中國
    有老外在國外的問答網站上提出了個問題:「中國和日本,你更喜歡住在哪個國家?」,有個老外如是回答「如果有選擇,我將住在中國,在日本度假」,那麼理由是什麼呢?在中國待了七年,並短暫訪問了日本之後,我肯定會說日本……但是在日本住了一年多之後,我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個作為外國人(甚至可能是日本人)生活的可怕地方。日本很無聊。來到這裡之前,我從未真正感到無聊。如果我有一個很高的收入並且住在大阪市中心或東京,那會更好。
  • 杜絕餐飲浪費,從你我做起!從家庭做起!
    據了解,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14日對記者表示,針對餐飲浪費現象,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日前發文,提示各會員企業進一步加強直播內容管理,堅決禁止在直播中出現假吃、催吐、獵奇、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以及其他鋪張浪費的直播行為。
  • 老外在中國遇老外爆笑對話走紅,網友:掌握了大媽嘮嗑的精髓……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走紅:一位在大連生活了多年的老外遇到另一位來中國沒多久的老外,兩人對話內容讓人笑噴!視頻中,只見有著在中國多年生活經驗的的老外對新來的老外格外地「照顧」但這也絲毫不影響「舊」老外下結論「好! 你這個人,我看」
  • 夫妻離婚對簿公堂 法院調節使雙方和解
    在人民調解員惠玉坤的調解下,當事人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和平分手。2004年,原告張某與被告李某在民政局登記結婚,婚後二人育有一子,由於二人性格迥異幾乎沒有共同語言,加之李某常年在外打工,夫妻間感情出現了裂痕。
  • 老外在中國當網紅是欺負咱們「傻多速」嗎?我覺得,這未必是壞事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太多的老外過來做網紅會存在一些負面影響。但仔細想想,其實積極因素反而會更多,下面就說說我的想法。老外確實能夠發現一些我們自己注意不到的「中國進步」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人到某個地方旅遊,會覺得這兒就是「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