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吞噬留守兒童們未來的生存機會

2020-12-24 愛範兒

常常會想起《舌尖上的中國》 的苗家稻花魚醬,不光是因為鏡頭下,縱身一躍跳入河中的抓魚野趣。還因為那一集裡,孩子李建英面對即將又離開家鄉的打工父母,一邊裝作堅強安慰爸媽不必擔心自己,回過頭來卻對著攝影機泣不成聲。她說,「我沒有辦法讓他們留下來。」

改革開放 30 年,出現了記錄各地美食,濃縮人文關懷的《舌尖上的中國》;同時,也出現了千千萬萬留在鄉村,一年只能見父母一回的留守兒童。在這 30 年的後 10 年,網際網路逐漸成為發展中的主旋律。不論是「雙創」也好,去年的共享汽車大戰,再到今年共享單車大戰。——無法否認,經過網際網路改造之後,我們的出行方式有了很大改變。至於午飯時,是叫餓了麼還是美團外賣,也看各位君的選擇。

然而,即便是加快了信息流動的網際網路,在移動網際網路革命之下,力量愈加強大和深刻,也有很多力有未逮的地方。比如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問題。以目前的商業為主要驅動力的科技行業,恐怕有心去解決,在商業利益不明顯的前提下,最終還是潦草的下場……

不可否認,熱心腸的人還是有的,比如無障礙產品設計,這一概念在多家科技公司裡獲得了很大的反響,在幾名早期身體力行的踐行者的熱情號召下,成立了跨科技公司的「」,BAT 均有參與其中。只不過,「生存問題」是所有商業組織考慮的頭等大事,之後才能顧及其它。真正參考了「無障礙產品設計」的科技產品,依然寥寥。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

可能你會說,「這個世界問題這麼多,不可能什麼問題都能照顧得到。」確實如此,這也是我感到無力的原因。有些問題,明知道很嚴重,可是因為很難解決,被人們選擇性忽略了。好逸惡勞,貪新厭舊,知易行難,皆是人性。

時間拖著,留守兒童的問題更嚴重了。查看人民網上中國婦聯所做的留守兒童專題,據官方統計 2007 年時留守兒童數量為 2000 多萬,而 10 年過去,到 2016 年國務院頒布數據時,這一數字已經膨脹到 6000 多萬。只不過,民政局又公布另一則數字,把留守兒童的數量降低為 1000 萬以下。但中間消失的這 5000 萬到哪兒去了,官方理由模糊,「改變了統計口徑」。

即便是 900 多萬留守兒童,這一數字也足以嚇人。還記得攝影師肖慕漪拍攝的影集「」,憑藉這一套紀實性作品,她獲得馬格南人權攝影獎學金。在雲南省的邊遠鄉村,她記錄下,還有 13 年才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小兩口,早已生下了自己的孩子。鏡頭中恩愛的夫妻,不過是普遍現象中的其中一例。肖慕漪說,「拍攝早婚引出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留守兒童問題。」這些早婚的夫婦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往往遠去城市務工。留下兒童與老人,在鄉村孤獨守望。也許正是存在這樣的真空,才會讓 13、14 歲的未成年人早婚——很多現象被報導出來時,早已盛行多年,村民們對此見怪不怪。中國式早婚

科技可以解決這樣根本的社會問題嗎?或者,就好像成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那樣,至少從某個角度稍微推動一點點?悲觀的是,科技越往前發展,社會留給這些留守兒童未來發展的空間可能就越低。除非,鄉村的經濟狀況發生改變。假如務農也能過上好生活,估計貴州李建英的父母就不會離鄉別井,遠去廣州務工了。

就如肖慕漪所拍下的早婚夫妻,他們未來的理想是有朝一日到城市務工,但這理想是脆弱的——由於人力成本的上升,國內的工廠開始搬遷到東南亞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然而因為內地缺乏成熟產業鏈、運輸成本等高企不下的原因,不願意遷移到中國內地。何況,工廠主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用成本更低、吃苦耐勞的機器人,來取代流水線上的工人。而這,正在發生著。

去年,金融時報中文版走訪了櫻奧廚具,當時這家公司的廠房裡,擺放著 9 臺機器人,做著 140 名全職工人的工作。櫻奧廚具副總經理陳從漢說,「這些機器比人力更便宜、更精確、更可靠。」富士康早早宣布了自己的機器人計劃,如今這個計劃進展順利。2016 年,這個臺資企業在崑山工廠引進機器人生產線,工人數量從原來的 11 萬降至 5 萬。機器人整整取代了 6 萬人力,假如這些人的身高均為 1.6,一起疊羅漢總高度可達 96000 米——比任何一個山峰都要高。如今,富士康已經在國內部署 4 萬多臺機器人。

自 2014 年以來,中國政府牽頭「機器人革命」,集中資源發力機器人領域,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可以預見,越來越多工廠將採用機器人作為工人。而缺乏教育條件的留守兒童們,未來是一輩子留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嗎?

相關焦點

  • 蔓蒂在公益|過年了,留守兒童們都幸福嗎?
    貴州的留守兒童們,我們來了。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對留守兒童生存現狀的科學判斷,有助於社會各界理性面對留守兒童問題,關注重點群體,著眼關鍵方面,明確責任主體,紮實而有效地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協同主體,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家庭、學校、社區是兒童成長的三大場所。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家庭結構持續變動的背景下,家庭這一場所已難以全面擔任子女監護、教育與親情的角色。
  • 暑期留守兒童夏令營:讓兒童們放飛心情
    7月31日,由南充市婦聯、市檢察院、高坪區婦聯等主辦,南充市陽光家園社區服務中心協辦的「暑期留守兒童關愛夏令營」活動順利舉行。活動為期一天,全市120名留守兒童(高坪區30名)先後接受法治教育和才藝培訓。
  • 浙理大學生化身科技達人為留守兒童帶去精彩的科技體驗
    原來是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的科普志願者們特地將學校實驗室裡的高端儀器搬運到了留守兒童身邊。在孩子們眼中,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化身為科技達人,為他們送上了一次特殊的科技體驗。看得見、摸得著,觸碰科技的魅力為了讓留守兒童近距離體驗科技魅力,大學生們可謂做足了準備。
  • 榜樣力量 | 大山裡留守兒童們的「陳爸爸」——陳亮偉
    近段時間,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成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焦點,在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合唱團的精彩表現震撼了不少人。合唱團的優秀表現與創始人陳亮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面對這一群留守兒童們的爺爺奶奶,陳亮偉口中的「我們學校」正是他2016年創辦的祁東縣啟航學校。走進啟航學校,要經過一個陡坡。在這個陡坡的路面上,寫著八個醒目的黃色大字:「人生輝煌,從此啟航」。啟航學校位於祁東縣官家嘴鎮大源村,是一所民辦寄宿制農村學校。這所學校有1565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有1361人,佔86.9%。回鄉創辦學校對於陳亮偉而言,絕非偶然。
  • 360智能故事機攜手金龜子探望留守兒童 黑科技提供成長陪伴
    5月25日,360公司與金龜子夢想基金聯合舉辦的山區公益行活動正式開啟,旨在通過實際行動,呼籲社會關注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當日清晨,360公司與金龜子夢想基金的工作人員一同邁步走進了安徽金寨希望小學。
  • 十年再出發,一汽-大眾給留守兒童的夏令營
    留守兒童問題嚴峻,由於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長時間的與父母分離,將對兒童的成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據統計,留守兒童經歷「學習成績明顯退步」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兒童還更可能成為欺凌的受害者和施害者,在留守兒童中,經歷過「被別人欺負」的比例遠高於非留守兒童。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河南省教育廳廳長 蔣篤運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富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大批農村人口紛紛離開土地湧向城市,選擇了進城務工的生存發展道路。
  • 情暖留守兒童共築藝術夢:「未來熊貓」作品送安民村兒童畫院
    情暖留守兒童,共築藝術夢:「未來熊貓」作品送安民村兒童畫院川南網報導:12月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畫藝委會人物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人物畫專委會委員、瀘州市美術家協會原主席、瀘州市詩書畫院副院長鄧光源牽頭
  • 河南理工大學:"愛心暖冬工程"守望留守兒童美好未來
    春節到來之際,河南省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留守兒童李曉璐,用河南理工大學資環學院「情暖留守兒童,守望美好未來」愛心服務團成員的手機,撥通爸爸媽媽的電話,話還沒說完,就傷心地哭了。李曉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只能與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與村上一群留守兒童做伴兒,被叫做「小候鳥」。
  • 中國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舉行首映禮
    鄧剛 攝中新網貴陽4月15日電 (記者 張偉)貴州本土導演執導的留守兒童電影《大愛回家》15日在貴州省會貴陽舉行首映禮。《大愛回家》是一部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電影,是以當下的留守兒童社會現狀通過藝術編撰而成。時長94分鐘的該電影總投資1700萬元人民幣,以精彩的故事情節,反映當下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
  • 北京科技大學甘肅研究生支教團「四線四度」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北京科技大學甘肅研究生支教團「四線四度」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2020-07-20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定點扶貧甘肅省秦安縣以來,發揮教育優勢,
  • 廈門舉辦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在參加完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後,來自平和秀峰中心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曾釔發說。  豐富留守兒童暑期生活  原來,為豐富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7月11日至14日,廈門市青少年宮與廈門華祥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為期四天的「手拉手不孤單 美麗廈門等你來」貧困山區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是一個急需關注的群體,請關愛留守孩子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的視線,越來越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弦。孩子本來應該和父母在一起,在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下快樂健康地成長,可是留守兒童卻無緣這樣的機會,常常被安置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最初,"留守兒童」概念的提出是針對在出國潮中被留在國內由祖父母撫養的兒童而定義的。
  • 總熱度破千萬,鬥魚攜手騰訊為留守兒童籌建「未來教室」
    這一次,他們共同組成了「未來教室」公益主播團,帶著水友們在一款特別定製的H5小遊戲中,真實地看到了留守兒童們夢想中的未來。據介紹,「未來教室」是鬥魚聯合騰訊成長守護平臺、騰訊基金會、壹基金、騰訊遊戲和旗下四大自研工作室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目的是為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們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幫助他們看到更遠更寬廣的世界。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且不說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的說法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農村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本身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把轉型期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罪於網路遊戲,不僅有失偏頗,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數字生活已經成為日常一部分的今天,視其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更是因噎廢食。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
  • 心系公益事業 情暖留守兒童——鄭州麗之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出現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留守兒童。為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關注支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關愛留守兒童,12月18日,鄭州麗之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愛心捐助公益行動走進信陽市明港麗港段灣小學,為該校近300名教職員工和學生送去了米、油、負離子空氣淨化器等生活用品;文具,書包,籃球羽毛球等學習用品和5000元現金。希望這份微薄的心意能為學校的教學提供方便,給優秀的學生們前進的動力,給身處逆境的孩子們雪中送炭,給留守兒童溫暖。
  • 留守兒童與網遊|遊戲商品化批判與留守兒童生活意義系統重建
    且不說農村青少年網遊成癮「重災區」的說法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農村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本身有其複雜的社會原因,把轉型期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單歸罪於網路遊戲,不僅有失偏頗,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數字生活已經成為日常一部分的今天,視其為洪水猛獸、一禁了之,更是因噎廢食。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
  • 「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看看留守兒童的生活,就知道並不是瞎說
    近年來我國留守兒童數量雖逐漸降低,但還依然有成百上千萬留守兒童存在。 不到萬不得已,有多少父母願意離開家鄉,離開孩子去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打拼呢,但為了生活為了生存卻不得不這樣做。
  • 2020年留守兒童課外學習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全社會長期關注的焦點。2020年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救助保護工作方案》,對進一步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兒童救助保護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如何將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在疫情防控常態下也能讓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群體建立起健康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