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第一章 正見(七)

2021-02-16 二八零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二八零四

了解第四諦——道

 

佛陀的第四諦是導致苦滅之道。它的八個步驟為那些遵循它們的人帶來安穩與快樂。往後我們會詳細檢視各個步驟,這裡先做個速覽:

 

● 第一步:正見。了解因果業報與四聖諦,以及它們如何契入整個佛法體系。

● 第二步:正思維。介紹三個正面思想——舍、慈與悲。

● 第三步:正語。解釋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與不綺語的意義。

● 第四步:正業。介紹道德生活的原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與不使用麻醉品。

● 第五步:正命。解釋為何選擇適當的工作或職業對於修行很重要,以及應如何處理職業道德的問題。

● 第六步:正精進。介紹加速修行的四個步驟——斷除已生之惡法,使未生之惡法不生,使未生之善法生起,使已生之善法增長。

● 第七步:正念。指修習正念禪,尤其是修習四念處——身、受、心、法。

● 第八步:正定。指禪修中可能達到的四種禪定。

 

這八步不只是佛陀所教導有趣的觀念列表而已,它們是你覺悟最有希望的寄託。若八正道只是你只匆匆一瞥,然後就丟在一旁的東西,則你已錯失了它們的潛力,沒有其他教法比佛陀的法音更深奧與重要。事實上,這八正道就是佛陀的法音。

 

這八正道經常被描繪為輪子——清淨之輪,和生、死、轉生的無盡之輪相反。清淨停止反覆的生死循環,清淨之輪上的輪輻即佛陀的八正道,它的軸心是慈悲與智慧。反之,生死輪迴的輪輻是我們過去與未來在三界苦海中的多生多世,這輪子的軸心是貪、嗔、痴的組合。

 

這兩個輪子一直在轉動。我們環顧周遭無盡的生死循環,植物、動物與人一直在出生與死亡。清淨之輪的轉動較難看到,但它就在那裡。我們周遭,人們正在修習佛陀的安樂之道。因為修行有活力,一直在積極運作,所以輪子在轉動。這兩個輪子的環狀都象徵圓滿,生死之輪是圓滿的封閉系統——它是維持痛苦的圓滿系統;而清淨之輪的環狀,則象徵八正道是完整與圓滿的。

 

為了解脫痛苦,你應落實清淨之輪的每個修行方面。只是閱讀它們的相關內容,無助於讓生活更快樂。若你嘗試讓腳踏車的輪子直立,它會傾倒。然而,若你騎在車上讓輪子一直轉動,只要動作不停止,輪子就會保持直立。為了使你自己受益,正見之輪也需要通過每天的修行一直運轉。

 

 

 

正見修習

 

舉個例子,看看如何修習八正道的第一步——正見。想像一天早上打坐時感到腳痛,你未能注意感受的生與滅,為疼痛所苦,內心的痛苦讓身體的疼痛變得更糟。若你具有正念,這問題就不會發生,但現在你卡在這裡,你應怎麼辦?

 

你可以利用佛陀的八正道來克服疼痛所造成的痛苦,這是個觀察四聖諦運作的好機會。

 

雖然我們前面以特定順序描述八正道,但你無須依順序來運用它們。就如你在廚房中烹調,所有鍋子都按大小懸掛,一切器皿都井然有序地排列,你不會依排列的順序來使用這些器具,而會按當時的需要隨手拿起湯匙或鍋子來用。同樣地,把八正道納入日常生活中,再根據需要挑選與使用所需的任何步驟。

 

首先,你只是警覺疼痛以及對它的抗拒,這時你使用的是八正道的第七步——正念。依正念,你開始覺知「這是痛苦」。當看見痛苦的真諦時,你正在看見第一聖諦,它真實呈現在眼前,此時你開始運用八正道的第一步——正見。

 

在正念的注意下,你很容易便察覺,愈抗拒疼痛,感覺上便愈糟,因此你努力克服憎惡,這涉及八正道的第六步——正精進。通過放鬆與修習慈心來放下憎惡,例如你也許了解到腳痛和身體其他的感覺同樣值得慈悲對待。如此,你開發了八正道的第二步——正思維的一個方面。

 

然後你可能察覺,痛苦不是只因憎惡而生起,而是因想要感覺更好。例如你可能心想:「若能安穩地打坐,沒有這個疼痛多好!」看見你的貪慾與痛苦的關聯,使你洞見第二聖諦——貪慾造成痛苦的真諦。現在你的正見又更往前邁了進一步。

 

隨著打坐洞見第二聖諦,貪慾與痛苦之間關聯的覺知愈來愈強,你也進一步修習正念。因對貪慾如何導致痛苦看得非常清楚,你對治貪慾的決心遂油然而生。奮起精進,你再次運用正精進,這一次,你是為了捨棄對於樂受的渴愛與執著。這種想捨棄的念頭,即為人所熟知的「出離」,是正思維的另一個方面。

 

也許你最初對疼痛的反應是失望與挫折,並因而產生自責或其他無情的想法,現在你發起正精進捨棄它們。如此做的同時,你再次運用正思維。請注意!若你過度精進,可能會使疼痛與緊張加劇。然而,秉持正念,你看見那個問題。此時正思維再次派上用場,這次你以對自己慈悲的想法讓心平靜下來。

 

如此成功地修習正見、正思維、正精進與正念,讓你的心平靜下來。心變得愈來愈集中,這是八正道第八步——正定的表現。有了正定,身心的疼痛將會消失,隨著疼痛消失,你將感到喜悅、平靜、安穩與快樂,這些特質又輾轉加深禪定。

 

更深的禪定使正念增強,你持續檢視自己的經驗。你看見因放下對樂受的貪慾,疼痛消失。然後隨著第三聖諦的邏輯與力量變清晰——貪慾滅導致苦滅,你的正見增長。

 

你可能察覺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並未提到正道「戒」的方面——正語、正業與正命(第三、四、五步),但它們也扮演了一個角色,因為它們是良好生活的關鍵。不道德使心不安定,使禪修即使在舒適的環境中也變得困難。在面對身心疼痛時,保持集中與維持強烈決心之前,你需要一個好的道德基礎。

 

因此,當正確運用佛陀的八正道時,你在其中找到離苦之道。如此做時,你見證了第四聖諦——滅苦之道,即遵循八正道。現在你已接觸了正見的四個基本方面。

 

通過在這類情況中親見四聖諦如何運作,你領略到如何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它們,如是清淨之輪得以持續轉動。

 

正見修習要點

 

以下幾點將幫助你修習正見獲得快樂:

◉ 正見引導我們根據因果與四聖諦的見解來行動。

◉ 依照「業」的法則,善行造成樂果,惡行則引發苦果。

◉ 發自貪心、嗔心或痴心的行為導致痛苦,因此是不善的或錯誤的。

◉ 發自無貪、無嗔或無痴的行為導致快樂,因此是善的或正確的。

◉ 四聖諦宣說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與導致苦滅之道。

◉ 面對苦諦有助於我們認識真正的快樂。

◉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與得到不欲之事物——這些都是苦。

◉ 當我們無法接受一切現象皆為無常、苦與無我時,痛苦就會生起。

◉ 貪慾是痛苦的根本原因,貪慾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

◉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貪慾與由它發起的有意行為負責。

◉ 當為自己的有意行為負責時,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 有苦滅。

◉ 佛陀的八正道為我們指出達到究竟安樂的滅苦之道。

◉ 正念能幫助我們了解四聖諦與八正道。

編輯發布: 國紅、雲飛

申       明:以上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正見是什麼意思?正見的解釋!
    正見是什麼意思?正見的意思正見,八正道之一,是正確的認識和觀念,即以四聖諦(苦集滅道)來看人生、世界,從苦及煩惱而得解脫的快樂。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諦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名正見。擁有空性正見,就能破除迷惑,如實通達人生真相。正見的意思(聖嚴法師)正見,就是依四聖諦而得的知見,即是正確的看法,故又稱為「諦見」,因為諦就是如實和真實。正見與不正見是相對的,不正見,又名邪見或顛倒見。唯有與無漏智慧相應的空、無常、無我是正見。
  • 淺談八正道對人生的意義(下)
    所以我們要從人生的苦海中解脫出來,走向涅槃寂靜的理想境界,那就是要去實踐道諦中的八正道。因為「正見」、「正思惟」,它們的基礎在於自我修持、自我覺察,這是一種尋求解脫的意志與決心。「正語」要求我們不能使用傲慢、辱罵、誹謗、刻薄之語與花言巧語,必須遠離一切戲論,只允許我們使用純潔、友善、有意義與符合佛法之語言。
  • 【佛教常識】「八正道」度人脫離苦海
  • 八正道|結語,佛陀的承諾
    區分佛陀之道為八個步驟,並非表示它們是垂直的階梯,我們無須精通一個步驟才能移往下個步驟,這條道路更像是螺旋狀的。當你啟程時,對所有八個步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當持續練習時,這些步驟會在你心中變得愈來愈清晰,於是你前進到下一個階段。然而,有幾個有用的方法,可幫助你將這條道路看做一個整體。
  • 三法印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這個三十七助道品,是大乘、小乘共修法門,不但小乘阿羅漢可依此修行,就是大乘菩薩也要依此道品修行。但是修法不同,理論不同,觀點不同。以四諦為例,就有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作四諦,無量四諦,漸次增進,步步高深。《智度論》說:'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就是無量道品,亦在其中。』《涅盤經》說:'若人能觀八正道,即是佛性,名得醍醐』。
  • 《八方旅人》第一章怎麼過 第一章通關流程順序攻略
    導 讀 《八方旅人》就如它的標題一樣,遊戲中共有八個角色,玩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先行遊玩,但一些角色前期並不好用
  • 《弓箭傳說》第一章通關攻略 第一章怎麼通關
    導 讀 在弓箭傳說手遊中第一章究竟該怎麼過呢?第一關一共有4個BOSS哦!它們的打法究竟是什麼呢?
  • 八水地比道 解惑易經 水道正道上善若水,比肩相親正道
    坤地正道,常道下行。陰陽對抗,陰攻陽防。坎(水)上坤(地)下八 水地比原文: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原文:比肩相親正道,水道正道吉祥,按原有預案(乾天正道上行)比肩相親水道正道,元始永遠堅持正道,沒有過失,內心不得安寧而方想來比肩相親水道正道,直到最後才來強求向上比肩相親「正道」者會有兇險。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兇,其道窮也。
  • 佛說:如是修行八法,能獲得現實和未來安樂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專門為在家弟子,講了居家安樂八法,如果在家之人能按照居家八法修行,就能獲得現實和未來安樂。一、方便具足,就是要努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術,從事對社會和民眾有益的職業,工作中努力勤奮、盡心盡力,但不能從事違法經營活動,靠不正當的手段來謀生。
  • 開學一周了,七年級數學 第一章 有理數學的如何?獨家試卷分享!
    ##人教版 七年級(上)學期數學 第1章 有理數 單元測試卷第1章 有理數 單元測試卷第1章 有理數 單元測試卷七年級數學思維導圖: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思維導圖分享!這份北師大版八年級勾股定理單元測試卷收好!
  • 佛法雙語工作坊 |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12章(2)
    法師講解  第2分鐘38秒開始   單詞 第5分鐘57秒開始第12章八正道中以正見第一,它好比遠行的導航儀,令遠行者準確到達目的地,不會迷途。在學佛的道上,我們可以走得慢但不能走錯方向。教授善知識就是我們的導航儀引導我們建立正確的知見,並帶領我們了脫生死。
  • 七年級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二部分經緯線和經緯度
    七年級第一章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的第二部分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閱讀,希望這個公眾號真的能幫到孩子們
  • 學霸教你學物理,從八年級第一章開始,原來物理很簡單
    物理是八年級新添加的一門新課程,貫穿整個中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考試學科。並且,物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必須學好物理。八年級物理第一章講的是測量與機械運動本章重點知識有長度的測量,刻度尺的使用,運動靜止的相對性,測量平均速度。
  • 聲現象——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知識結構圖
    聲現象——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知識結構圖初中物理從認識最簡單的自然現象開始,第一章要求學生從四個方面了解聲現象:一、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 (七)
    就是說「仁」是人的內心修養,「義」是人所遵循的正道。「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就是說「仁」是人安身立命之所,「義」是人行事的正確法則。看來養浩然正氣養的就是這個義字!孔子的殺身成仁還是為自己的德行完美,那麼孟子的捨生取義就已經是為了天下蒼生了!74、養浩然正氣到什麼境界呢?就是要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一章 有理數與無理數
    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有理數與無理數本期書菌將為大家開啟新的一個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