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人倫之混亂,沒有尊重令人堪憂
道德不過是人們為了維護利益而制定的行為準則。因此,當道德和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總是顯得異常脆弱。因此,從個人來講,為利益而違背道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如果有人傷害你,是因為你給了他傷害你的機會;如果你不希望這個人傷害你,就要確保他維護你帶來的好處大於傷害你帶來的好處。從集體的角度講,每次道德觀念的變遷都是人們為了應對時代或科技進步引起的利益關係的改變,而做出的對行為準則的調整。我們這一期就來談談,為什麼道德是服務利益的工具。
先說親人。一般的常規理解都認為親人要親,對吧?事實上恰恰不是這樣,古人對此有個勸誡,叫「是親三分客」,意思就是說,親人之間要保持客套。
最後一種關係是什麼呢?是生人要熟。這個我做得很好。因為我經常在各種公共場合碰見生人,人家跟我打招呼,我就得回應人家。有的人會問我,說你跟他認得啊?我說不認得。他說不認得你怎麼那麼熱情啊?我說因為人家跟我那麼熱情,我總不能置之不理吧,這是起碼的禮貌啊。
生人要熟,表明你承認大家在同一個文化圈內。
一個人能夠記住的陌生人是非常有限的,你有機會能跟他聊聊天說說話,感受非常好。我經常在各種場合跟生人聊天,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設防,沒界線,能夠坦誠交流。你不知道他的家長裡短,你也不知道他的左鄰右舍,你只知道在這個瞬間這個時間段,跟他有一個交往,而且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掏心掏肺地說點兒話。
最能夠體現這種關係的,是今天的網絡。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網聊呢?因為他可以徹底敞開心扉,他可以把他的隱私說出來,這就是生人要熟的一個典型例子。有些話,有些事,在熟人之間是不能說的,是必須諱莫如深的,是要藏在心底不得見光的。為什麼?如果他說出來,他單位的人就會全知道,每個人都是喇叭的時候,壞事傳千裡,好事也難免變味兒。
所以說,生人的網聊,很能說明生人要熟這種社會人際關係的實質。
人際關係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有時候是錯綜複雜的,就像蜘蛛網,甚至像是一團亂麻。如果你能從內心有意識地去認識,去區分,去把握,你就能把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好,不但能理出個頭緒來,還能做到有條不紊,該幹嘛就幹嘛。這中間一個大的原則,就是要弄清楚親人、熟人和生人之間的關係轉化——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在生活中,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好朋友。有的人能夠終身做朋友,但大多數人是很難做到的。為什麼呢?你地位有變化,就可能出現利益問題,過去不牽扯利益的時候你兩個人會很好,一旦產生利益糾紛,你們可能就會掰了。人在利面前能夠讓一步,比什麼都強。尤其是在單位人大家都帶著面具,年輕人不尊重老年人,這麼多年走過來,我才實實在在知道了這一點。
毫無疑問,每個單位從最初的立足未穩到後來的雄霸一方,期間有多少人付出啦多少努力和汗水,單位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工作,單位所取得的一切進步都與他們密切相關。
老年人,正是因為他們不可埋沒的功績,單位的人都會對他們尊重有加,這本來是件很自豪的事,不好的是,現在啟用年輕人後有些年輕人在取得一些進步成績後會逐漸清高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領導對他們的器重反而助長啦他們自以為是的囂張氣焰。
有經驗是你自信的資本,貢獻大是你存在的重要價值,但絕不是你恃此而嬌的理由,這個世界沒有誰離開誰不能存活,你不在,會有人代替你的位置。
如果你是年輕人,多對單位的「老人」尊重些,他們不容易,你現在工作的平臺曾經是他們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的結果。
如果你是單位「老人」,恭喜你,領導會對你器重有加,同事會對你格外敬重,這是你應得的,但是,盯緊你的眼睛也會越來越多,有好的,有不好的。
最後給年輕人的忠告;擁有成績只是你能取得更大進步的優勢,把握不好也會是翻身落馬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