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出版社s版三年級上冊第14課《廬山的雲霧》。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寫景散文。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廬山的雲霧》是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山雲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雲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因此我把」感悟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雲霧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雲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雲霧》,廬山的雲霧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
,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愛的是雲霧,你從哪裡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雲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雲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遊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雲霧、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雲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雲霧如此神奇美麗,那麼它有什麼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並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雲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麼比作什麼?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後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雲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雲霧,使他們感受廬山雲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瀰漫、遮擋」等詞語.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雲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中心句
(2)廬山雲霧的特點.具體怎麼寫?
(3)比喻句,拿什麼比作什麼?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後,教師小結:正因為廬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遊客們捨不得回來了.(並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雲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嚮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於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後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相關資料推薦:
>>2015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學科知識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