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生命觀之藏象(上)

2020-12-25 小大夫讀書

中醫學生命觀是指中醫學對人體臟腑組織與生命活動的認識,是在整體觀思想指導下,通過對人體生命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臟腑組織、精氣血津液、經絡的組成以及生理病理、人體體質的差異及其與健康和疾病關係的理論體系。

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具有天人合一、五臟一體、形神合一等特點,其內容包括藏象學說、精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和體質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核心,也是中醫學基本理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藏象,理論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中醫學關於各臟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臟腑之間,臟腑與形體官竅,臟腑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是中醫臨床診斷防治疾病及養生康復的理論基礎。

一、藏象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是指人體內臟的功能活動及其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及與自然界相通應的事物和現象。

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臟,包括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象的含義有三:一是指臟腑的形象,如心「形如未開之蓮蕊」,腎「形如豇豆」;二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三是指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生理病理系統與外在自然環境的事物與現象類比所獲得的比象。

藏象,是中醫學特有的概念,主要運用「以象測藏」的方法,通過觀察外在的各種生命徵象來研究內臟的活動規律,這就決定了中醫學研究臟腑是以形態結構為基礎,同時又賦予了某些功能性規律的內容,從而形成了形態與功能合一的「藏象」理論。中西醫學對臟腑的名稱雖然大致相同,但其內涵卻大不一樣。

(二)藏象學說的形成

藏象學說,是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觀察,研究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藏象學說的形成基礎,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以古代解剖學知識為基礎。古代解剖學的知識不僅為藏象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形態學基礎,而且古人在這些形態學知識的基礎上,認識了內臟的某些功能。中醫學對人體某些臟腑生理功能的認識,例如,心主血脈,肺主呼吸,胃為水谷之海,大腸主傳化糟粕,大都是在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的。

2.以象測髒的觀察為主要認知方法。 儘管古代的解剖學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對人體許多複雜深奧的生理病理現象還難以全部做出明確的解釋。通過對人體生命現象的整體觀察分析,人體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刺激下所呈現出的不同表現,來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規律,這是藏象學說形成的主要認知方法。例如,肺「主皮毛」,「開竅於鼻」,脾「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

3.以醫療實踐的驗證為科學依據。臨床經驗的大量積累,可升華而形成理論。通過臨床療效來探索和反證臟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充實和修正完善。例如食用動物肝臟可治療夜盲,多次重複的經驗則產生了「以髒補髒」的原則,並佐證了「肝開竅於目」的理論。

4.以古代哲學思想為系統指導。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代表的古代哲學思想滲透到中醫學中,對藏象理論的形成及系統化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五行藏象體系的建立,使中醫學臟腑的概念逐步由形態學實體演變為功能態模型。

(三)藏象學說的特點

1.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性

藏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的溝通聯絡形成的五大生理系統,包括肝系統:肝膽筋目爪;心系統:心小腸脈舌面;脾系統:脾胃肉口唇;肺系統:肺大腸皮鼻毛;腎系統:腎膀胱骨髓耳發。

其次,五臟對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也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智。

2.五臟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心通於夏氣,肺通於秋氣,腎通於冬氣,肝通於春氣,脾通於土氣。

(四)臟腑的分類及特點

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將人體內臟分為髒、腑和奇恆之腑三類。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共同的生理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

「 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謂「滿而不實,實而不滿」,是強調五臟的精氣應保持充滿,但必須流通布散而不應呆滯;六腑內應有水穀食物,但必須不斷傳導變化,以保持虛實更替而不塞滿的狀態。

奇恆之腑在形態上中空有腔與六腑相類,功能上貯藏精氣與五臟相同,與五臟和六腑都有明顯區別。

五臟六腑的生理特點,對臨床辨證論治有重要指導意義,一般來說,病理上「髒病多虛」,「腑病多實」,也就是五臟病變以虛證多見,如心氣虛,肝血虛,腎精虧。六腑病變,多見實證,例如食積胃脘,大腸溼熱。治療上「五臟宜補」,「「六腑宜瀉」,也就是五臟病變多用補法,六腑病變多用瀉法。

二、五臟

五臟,即心肺脾肝腎的合稱。在經絡學說中,心包絡也作為髒,故又稱為六髒。因五臟藏神,所以又將五臟稱為「五神髒」。

(一)心

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脈 是指心氣推動血在脈中運行的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

心主血的內涵有二,其一是,心氣推動血行。其二,心有生血的作用。

心主脈是指心氣有調控脈管的舒縮,維持脈道通暢的作用。脈為血之府,是容納和運輸血的通道。心與脈直接相連,形成一個整體。

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否正常,必須以心氣充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為基本條件。

(2)主神明。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等生命活動和主司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功能。

人體之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和情志等精神活動。

心藏神,為精神之所舍,所以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心的主血脈與主神明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以調控心血的運行,濡養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及心脈自身。若心血不足,心神失養,可見精神恍惚、思維遲鈍、心悸失眠等。

2.生理特性

(1)心為陽中之陽髒。 又稱為火髒。

(2)心主通明。

3.系統聯繫

(1)心藏神 是指人的精神活動都發於心神,以心為主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2)在志為喜 心在志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與情志活動的「喜」有關。

(3)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心在體合脈,是指全身的血脈統屬於心,由心主司。其華在面是指心的氣血生衰及其生理功能,可以通過面部的色澤反映出來。

(4)在竅為舌 心在竅為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又稱「舌為心之苗」。觀察舌的變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脈及藏神功能。

(5)在液為汗 心在液為汗是指心血為汗液化生之源。有「血汗同源」「汗為心之液」之說。

此外,汗液的形成與排洩又受心神的主宰與調節。

(6)在時應夏 是指心氣與夏氣相通應。在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儘量延長戶外活動時間,使人的身心符合陽氣隆盛狀態,使心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發揮生命的潛能。

附心包絡

心包絡簡稱心包,也稱為「羶中」,是心臟外面的包膜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在經絡學說中,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相為表裡,故心包絡屬於髒。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藏象學說?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記載了藏象學說的理論。
  • 藏象的基本概念|學點中醫
    藏象的基本概念導讀藏象學說是主要藉助以「象」測「藏 」的司外揣內等方法,在研究人體各臟腑形態結構的基礎上藏象學說是主要藉助以「象」測「藏 」的司外揣內等方法,在研究人體各臟腑形態結構的基礎上,以研究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聯繫為中心,結合研究臟腑與形、竅、志、液及外環境關係的學說。
  • 藏象學說對中醫臨床有重要意義
    中醫學之「藏象」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張景嶽對此概括釋曰:「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藏象學說的內容主要包括五臟、六腑、奇恆之府和精神氣血津液等,運用陰陽五行作為說理工具,以心為主導,通過經絡的聯屬關係把人體看成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並與自然界息息相通,是機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 熊繼柏:陰陽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它是講的五種物質的特性,關鍵在於特性。我們中醫學《黃帝內經》就把《尚書·洪範》中的五行論搬到我們《內經》裡面作為一種理論。作為一種什麼理論呢?仍然用五行這種物質的特性,來說明萬事萬物的類別和聯繫。
  • 夢象與藏象有何內在一致性?
    實則藏象和夢象都是「象」,一個是人體臟腑生理之「象」,一個是精神心理活動之「象」。在夢象與藏象之間,應該具有本質上的相關性。如果能弄清這種相關性,對理解中醫基礎理論,掌握中醫的思維特徵是十分有益的。共同的表現元素——象「象」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類思維的共同元素。
  • 中醫學專業科目考試大綱第一部分 《中醫基礎理論》考試大綱
    章節細目要點緒論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1)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條件(2)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中醫學理論體系發展各時期的重要醫家及其著作與主要學術思想;金元四大家的代表著作、主要學術創新及其流派
  • 藏象,常見有哪些「象」?(中)
    接著上一篇已經談到的4種藏象之「象」,今天繼續討論。 ■ ■ ■ 5、五行象髒象的骨架正是五行。五行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象」:如肝主疏洩、主升,為木之象;腎主水、主藏精,為水之象;脾主運化,為土之象;肺主肅降,為金之象;心為陽髒,為火之象。另外,人體內五行與自然界外五行還產生天人應象。先秦五行-五臟配屬,主要分古文經學、今文經學兩派。兩派爭論的焦點在於,以形體配五行還是以象配五行?
  • 甘肅中醫藥大學專升本中醫學專業科目考試大綱
    (1)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條件(2)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中醫學理論體系發展各時期的重要醫家及其著作與主要學術思想;金元四大家的代表著作、主要學術創新及其流派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整體觀念(1)人是一個有機整體(2)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辨證論治(1)症、證、病的概念及關係(2)辨證與論治的概念及關係(3
  • 氣一元論的宇宙生命觀
    它以氣為最高哲學範按著氣——陰陽——五行的邏輯系統,揭示了世界萬物包括生命的本質,闡明了世界運動變化。  中醫學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用以闡明人類生命活動和外界環境的關係,疾病發生、發展及其防治規律,以及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和提高勞動能力的措施等,建立了中醫學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
  • 藏象學說,心不僅僅是肉做的心!
    先認識一下我們的身體內部,我想先從中醫的藏象學說開始。藏象,藏,有人讀cang,有人讀 zang。四聲,我的老師讀 zang ,有通「髒」「五臟六腑」的意思,也有儲蓄東西如寶藏的意思。象:涵蓋形象,現象,抽象,意象,法象等等意思。這些體現了中醫思維的方式,司外揣內,見微之著。這絕對不是迷信,是我們祖先歸納的大而全還精準的公式。中醫的忘、聞、問、切。
  • 中醫學理論體系概述
    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不僅為中醫學提供了樸素的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生命觀,皋確立了中醫學的整體的研究方法,使中醫學以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藉以闡明人與自然、生命本質、健康與疾病等。
  • 藏象之 人體生理的秘密
    藏象聽起來很奇怪,大家單純地從字面意思上很難理解,總是感覺古人都是在咬文嚼字。很多人說藏象不就是五臟六腑嘛,何必搞個藏象這麼難懂的詞語來形容。如果這麼簡單地理解你就錯了。首先說「藏」,主要是指藏在於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也就是我們說的五臟六腑。
  • 脾-中醫藏象與西醫解剖之不同
    對於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內涵,中醫藏象是「藏居於內,象現於外」的五臟學說,中西醫角度是不同的。 中醫的臟腑≠西醫的臟器,中醫臟腑不只是形態學上的髒,更是天人合一「象」(功能)的概念,西醫臟器是解剖器官的概念,是兩套不同的理論體系。
  • 中醫解剖學:神秘的藏象系統!
    故事講的是: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已經可以自由穿行於各個星系之間,而在茫茫的宇宙中,生活著另外一種高級星際生命,它可以鑽進人的身體內部,像寄生蟲一樣,不但慢慢控制了人的機體,而且可以控制人的思想,最後使人變成異形。類似的科幻影片還有許多,都講另外一種生命寄居在我們的身體裡。這一主題再配上現代特技,確實可以將人嚇個半死。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讀後感兩則
    傳統文化的內涵很廣,比如「氣」「陰陽」 「五行」「六氣」「二十四節氣」「八卦」眾多名詞是西方沒有的,對世界的認知,「氣一元論」認為宇宙萬物一氣所化生,聚則成形,散則化氣;對人體的認識如 「形神一體觀」「天人一體觀」都是傳統文化的內容,古中醫學正是在這一樸素的唯物觀的基礎上認知世界,這是中醫的世界觀,而西方科學和西方醫學的概念是不能包括這些內容的
  • 文字學與中醫學之關係
    上圖是陰陽二字的古文字形演變過程。陰字,其甲骨文下象鳥形,上象有覆蓋形。金文字形演化為從阜,今聲。阜,在文字的左側的時候,它是表示「高山」或者「山坡」的。——是不是「水之南、山之北」為陰呢?我們再來看一下陽字。陽字,甲骨文從阜,昜聲。《說文》謂:「高、明也。」方才我們說過了:阜是高山之形,表示高山的。昜呢?從甲骨文字形看,它上面是太陽之形,下面似乎是太陽升起之地。到了金文字形,下面有似乎為陽光噴薄之形。無論從甲骨文還是金文,昜字都可以看作太陽升起、光芒萬丈的樣子。
  • 藏象集團寧波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隊伍人才培訓
    為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隊伍建設,提升象山縣域內公共衛生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推進公共衛生安全長效管理行動,8月30日,由浙江省象山縣衛生健康局舉辦,象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藏象集團寧波藏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象山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隊伍培訓班」開班儀式,
  • 寒招 | 中醫學
    A1:    我的專業全稱是中醫學(卓越中醫班5+3),在兩年多來的學習裡,我無數次地意識到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hhh作為一個由於分數問題選擇中醫學專業的理科生,在起初接觸中醫學基礎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我真是誠心誠意懷疑自己選錯了專業。。然而後面的日子證明了,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