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將自身健康外包給別人,現在我想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過去家人有病束手無策求救無門,現在我希望能夠守護家人幫助別人。我知道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心血要付出,但我認為傾我的餘生,傾我所有的心血去做,很值!
我把所有學醫之路的歷程和學到的中醫知識分享出來,希望幫助更多有緣人。
2019年,我通過了中藥執業藥師考試的三門課程。2020年繼續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中醫師承學習之路。
學習中醫知識,先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先認識一下我們的身體內部,我想先從中醫的藏象學說開始。
藏象,藏,有人讀cang,有人讀 zang。四聲,我的老師讀 zang ,有通「髒」「五臟六腑」的意思,也有儲蓄東西如寶藏的意思。象:涵蓋形象,現象,抽象,意象,法象等等意思。這些體現了中醫思維的方式,司外揣內,見微之著。這絕對不是迷信,是我們祖先歸納的大而全還精準的公式。中醫的忘、聞、問、切。就是通過對「象」的所感為憑,做出對病的判斷,從而進行施治。這也是我們的祖先通過對每一個鮮活的,不斷變化的生命個體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提煉而來的。這方面既不同於解剖醫學,也不同於實驗室小白鼠數據。
藏象,總而言之,指藏在體內的臟腑,和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
一、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生理功能:
主神明的正常,需要依賴心血,心陰對心神的滋養;需要心氣、心陽去鼓動和振奮。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精神活動又調節和影響血液循環。血虛,即血液不足,血熱、血寒可以導致出血,神志改變或引起血行不暢。
心,是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
日常生活中,我們養心神,通血脈,除心煩,可以選用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安全又有效。
(1)百合:甘能補心,微寒清熱,主要針對陰虛有熱的心煩,驚悸,神志不安,有清心安神定驚的作用,百合加生地黃同煮可用於虛煩失眠。
(2)茯苓:既可除溼,將體內多餘的沒有被氣化的水溼,通大便排洩,又可以健脾補中,寧心安神;茯苓塊堅硬,泡水前最好能敲碎,或浸泡時間延長,才能煎煮出有效物質。煮過後,茯苓塊的內心應該不是生硬的。常搭配黨參、當歸、龍眼肉、酸棗仁、用於心脾而虛的驚悸失眠。
(3)桂枝: 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桂枝,屬桂樹上最靠上細嫩的桂枝尖,為最好。桂枝和肉桂都屬同一植物,肉桂為樹皮,桂枝為枝的芽尖。一般選用廣西、越南的肉桂較好。它生長在南方火熱之地,桂枝尖更是全樹最高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秉承了太陽的火熱推動之氣。氣味辛香熱烈,溫熱血脈之力很強。肢寒畏冷寒凝氣滯的朋友,平常喝茶中可投放少量桂枝尖,氣味香醇,溫熱之氣瞬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