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宜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2020-12-20 咖啡裡的雲

作者:咖啡裡的雲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閱讀:

《甄嬛傳》宜修∣我能說皇后的名字實在和她本人太「貼切」了嗎?

《甄嬛傳》宜修∣尸位素餐,居其位不謀其政

《甄嬛傳》宜修∣皇后是如何將一手「王炸」打成了稀爛的?

《甄嬛傳》宜修∣皇后的用人邏輯實在太讓我抓狂了!

《甄嬛傳》宜修∣皇后應該如何拉攏及正確對待眾嬪妃?

01

我之前寫安陵容的時候說過皇后出招有四大明顯錯誤:

第一,授人以柄留下證據。

第二,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三,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第四,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第一和第三點之前分析安陵容的時候也都具體分析過。

現在重點分析第二和第四點。

看看皇后對甄嬛放過的幾個大招,表面上看,戰術精妙,但其實卻背離了她應採取的戰略路線。

其一,是害甄嬛流∣產把黑鍋讓華妃背著。(這招上篇分析過)

其二,用純元故衣陷害甄嬛。

其三,利用槿汐與蘇培盛對食事件打擊甄嬛。

其四,滴血驗親。

前兩招是成功的,後兩招是失敗的。

但是性質都是類似的,都犯了一個嚴重的戰略失誤——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條在兵法上是非常低級的,只有攻城的人可以用這招,因為攻下城後獲得的利益可以抵消自己的損失。

皇后現在應該採取的是守勢,控制成本比獲得收益更重要。

其實皇后應該好好學學孫子兵法。

她所採取的戰略,應該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應該牢記「善兵者無戰功」,根本就不該放任何大招。

你都是皇后了,又何必要採取風險極大的打法?

為什麼說皇后自損了八百?

皇后使的這幾招,使一個人被殃及池魚了,這個人是誰?是皇帝!

尤其是第二招和第三招,非常明顯。

關於「純元故衣」事件,我之前在寫純元時細細分析過,現在站在皇后的立場來說。

其實皇帝當時已經很惱甄嬛了,可是由於皇帝太喜怒不形於色了,皇后才決定兵行險招,用純元舊衣陷害甄嬛。

「純元故衣」用了自然能贏,不用也未必會輸,而且這個事動靜太大、成本太高,風險太大,違背了皇后該有的戰略原則。

同時必然會導致皇帝的不滿,會傷害皇帝的感情。

且不論純元那衣服是不是逾制的妃子服,哪怕僅僅就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你讓皇帝既惱羞成怒,又傷心往事,皇帝能不對你有想法嗎?

往小裡說是你連一件衣服都管不好,往大裡說你是在利用皇帝對純元的愛啊。

而且皇帝又不是傻子,他當時震怒之下想不到,事後怎麼可能想不到是皇后故意的?

甄嬛只是一個對手,哪能為了打贏這一個對手,就把做皇后的基礎——皇帝的心,給深深傷害了呢?

再看第三招,這招出發點是打擊槿汐和甄嬛,但是致命的是順帶著打擊了蘇培盛和皇帝。

皇后以前就知道一味地討好皇帝,怎麼這次竟然傷害他最得力的奴才呢?

別說這招沒成功,白白得罪了蘇培盛,白白傷害了皇帝的感情。

就算這招成功了,每次皇帝看到別的太監不給力時想起蘇培盛來,會不會怨怪皇后?

這次皇后倒想起來用宮規了,可是為什麼你該用的時候不用,不該用的時候瞎用?

第四招滴血驗親是最不智的,簡直跟剪秋下∣毒一樣,屬於自sha性攻擊。

首先,這招直接傷害了皇帝的顏面,甭管六阿哥到底是不是皇帝親生的,皇帝的顏面都丟得差不多了。

其次,這招的風險太大了,成功了固然能扳倒甄嬛,若是失敗了呢?

皇后如果夠聰明的話,早就監視甄嬛了,早就發現甄嬛跟十七有一腿了。

抓住實實在在的證據來打擊別人不是皇后的做事風格,用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人家才是皇后的做事風格。

對比一下甄嬛用流∣產陷害皇后的那個案子,皇后真的被陷害時她反應多劇烈啊!

無論從表情神態到說的話,一看就是極度憤慨。

可是這次呢?

如果她是被甄嬛陷害,她能這麼輕易就投降?

繪春會那麼快就出來頂罪?

皇后會走投無路抬出純元這張保命的底牌?

純元是你最大的底牌沒有錯,但是你用的太多也太濫了。

再說皇后你以為純元只是你一個人的底牌嗎?

別人也會用,而且個個都比你用得贊。

甄嬛在對食事件中,就提醒過皇帝:

純元仁厚,必然不會為難奴才。

甄嬛在甘露寺時,讓芳若姑姑給朧月做了個仿製純元舊物的項圈。

曹琴默也利用過純元的驚鴻舞。

連芳若姑姑都會說:

奴婢伺候純元皇后畫過遠山黛......

個個都比你皇后用得舉重若輕好嗎?

連太后都覺得這事就是皇后做的,因為證據指向她,風格也指向她。

太后當然知道皇后是故意用的白礬水,但是太后對皇帝說話,也向來是這麼滴水不漏的:

她處理的方式是有過失,以至混進了摻了白礬的水,而皇帝你可以怪她無能,卻不能怪她蓄意陷害,只為了她是你最心愛之人的妹妹。

02

甄嬛出宮以後,皇后又犯了第四個大毛病——優柔寡斷錯失良機。

不對甄嬛斬草除根這個事兒上,皇后的表現就和她最後被甄嬛用流∣產陷害的那個案子一樣,一步錯,步步錯,每步都坐失良機。

第一錯就是甄嬛在宮外時,皇后沒派人去暗sha她,居然覺得折磨甄嬛比讓她si了更好。

可是當皇帝去看過甄嬛以後,皇后明明已經認識到了甄嬛並沒有心如死灰,她居然還是不派人暗sha,這就太荒唐了。

皇后你不主動去查,坐等消息也就罷了,消息都來了,你為什麼還是坐著不動?

連安陵容都看不下去了,明示皇后:

皇上這樣與一位廢妃來往過密,恐怕有損聖譽,不知道娘娘有何反應?

我們這位皇后娘娘是如此回答的:

到底也只是些捕風捉影的閒言碎語,且看看再說吧。

然後就看安陵容那無奈的眼神,我也實在沒法分析皇后此刻的心態,只想仰天長吐一口血。

捕風捉影閒言碎語?看看情勢再想辦法?

皇后你想了什麼辦法了?想到甄嬛都懷孕了嗎?

而且連甄嬛懷孕這個消息都不是你主動去查出來的,是坐等消息上門的。

你什麼時候千防萬防過了?什麼叫「沒有孩子還好說有了孩子就難辦了」?

甄嬛跟皇帝來往頻繁,有孩子不是早晚的事兒嗎?

什麼叫「雖然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但無論如何本宮不許她回宮」,請問這兩句話之間有轉折關係嗎?

真的,聽皇后說話,初看劇是我都幾度以為是編劇的漏洞,後來才知道就是故意這麼設計皇后的臺詞的,因為皇后就是這個奇葩的邏輯思維。

我想,皇后的其實想說的是:「雖然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但皇上若要她回宮誰也沒辦法,但無論如何本宮不許她回宮。」

這樣說通順吧,但因為中間那句「皇上若要她回宮誰也沒辦法」實在太恐怖了,皇后連說都不敢說出口,自己就先吞了下去,所以導致出口的話前言不搭後語。

安陵容此時繼續進諫:

眼下只有把她困在宮外,才能斬草除根,免去後患。

看,安陵容這個才是此刻正確的思維。

雖然說戰略思想是守勢,可是都已經到了這個絕境了,這才是該用皇后你那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招的時候啊!

皇后你用純元的衣服打擊甄嬛都不怕傷害皇帝了,你就暗sha了甄嬛然後給他來個死不認帳,只要不留下證據,木已成舟,皇上還能怎樣?

甄嬛為什麼想儘快回宮?

因為在宮外沒人保護太容易被暗sha了!

而且自己懷孕的消息一旦傳到皇后耳中,正常人都會想到皇后肯定會派人暗sha自己的啊。

可是皇后她幹了什麼,她讓欽天監編了個「危月燕衝月」的玩意,想把甄嬛困在宮外。

困在宮外是沒錯啊,可是你要邊困邊暗sha啊!

你不暗sha你光困有毛用啊!

困是為了爭取時間,爭取來的時間你要用來幹實事啊!

然後皇后還要在這個緊要關頭不合時宜地去給四阿哥下毒......

在一個時期專心幹好一件事,不要多線作戰!

結果四阿哥沒害成,反而被沈眉莊藉機告訴了太后,直接導致太后決定接甄嬛回宮。

給皇后當軍師,真是會被她活活氣死!

話說,甄嬛想都沒想到居然還沒等到人來暗sha自己,就可以這麼順利地回宮了。

甄嬛想不到皇后這麼蠢,只好懷疑皇后是不是有什麼大招在宮裡等著自己:

只怕她順水推舟來個請君入甕,只待我回宮之後,再用她的中宮之權來對我動手。

甄嬛從不肯輕敵,可是開了上帝視角的觀眾都知道,皇后真沒什麼大招在等你。

皇后這話「後宮踏踏實實在本宮掌握之中」是說給自己聽的吧,反正你習慣自己騙自己了。

眼看著甄嬛步步緊逼,你卻什麼事不幹坐失良機,也只能自我安慰了。

不知道安陵容這句話是相信了皇后還有大招呢,還是對皇后已經徹底死心了,反正剪秋不在,就代替剪秋拍句馬屁算了:

娘娘慧心,臣妾自嘆不如。

03

說完第四個錯誤「優柔寡斷坐失良機」後,再回頭說說「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吧。

好好的一個欽天監正使,皇后又是只用了這麼一次。

甄嬛回宮後,很快就把欽天監正使換成了自己的人。

沈眉莊自甄嬛出宮後長進了很多,不知道她是用了什麼招數就讓欽天監正使生了病。

但是皇后和正使竟然不防著這一招,正使生病後也不先塞上自己的人,也不拉攏副使。

副使上臺後直接就說了一句金玉良言參了正使一本:

在其位而不謀其事,而微臣則認為,謀其事才可保其位。

皇后要是早認識到這句話也不至於今天落到這個地步。

皇后為什麼必然倒臺,因為她做的事沒有一件是皇后該做的,而皇后該做的事她一件沒做。

還是那句話:

尸位素餐是最大的腐敗。

除了太醫院、欽天監,還有內務府呢?

從原內務府總管姜忠敏死了到甄嬛回宮,這中間好幾年,皇后竟然都沒有把新的內務府總管培養成自己的人。

而甄嬛一回宮就立刻收買了內務府總管。

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最後一處慎刑司,在甄嬛剛回宮時,慎刑司裡還是有皇后的人的。

我去,皇后你的目標是槿汐啊,你竟然讓人拷打蘇培盛?

你還真不怕得罪蘇培盛啊,你還真不怕得罪皇帝啊!

到後來剪秋被甄嬛屈打成招後,慎刑司裡一個皇后的人也沒了。

當然了,這甚至都用不著甄嬛出手,那些打過蘇培盛的人肯定都被蘇培盛幹掉了。

04

04

那為什麼到處都沒有皇后的人?為什麼誰跟著皇后都幹不長呢?

因為皇后對手下太糟糕了啊,從來就沒給過他們半點好處啊。

這都用不著跟甄嬛比,跟華妃比就夠了。

華妃縱然行的是鐵腕之治,但人家起碼懂得給人好處。

雖然談不上寬嚴並濟,也總算的上是恩威並施。

曹貴人投奔華妃,起碼還能生個孩子,安陵容和祺嬪投奔皇后,連孩子都不許生。

華妃也就是脾氣太壞,對曹貴人太失策了。

論管理能力,華妃比皇后強百倍。

華妃用人,絕不會當人家是姨媽巾用完即棄,就算是拿誰當棄子,也會照顧好人家的家人。

華妃是有基本的良心的。

而且這也是做給其他下屬看啊,否則還有誰敢跟著你?

當然華妃這種脅迫人家為自己做事的作風也不值得效仿,但起碼比皇后強多了啊,給皇后做事那就是白si啊。

當然劉畚是必須sha的,而且劉畚本來就是從外面找來的,一開始就打算用完就滅口的。

華妃讓餘氏頂罪,起碼也答應了要照顧好她的家人。

雖然這招是曹貴人先想到的,但是沒區別,反正華妃和曹貴人都懂得最起碼的道理。

連安陵容都知道要照顧好被自己坑si的寶鵲的後事。

皇后是怎麼對待下人的?

皇后把福子推入si地,可想過要照顧她的家人?

皇后讓繪春出來頂罪,事後可有提過給她辦身後事?

劇中可曾有一個情節演過皇后照顧下人賞賜下人?一個都沒有!

正如劇中從未演過沈眉莊跟奴才說貼心話,但是演過別人跟奴才說貼心話,這就是證明沈眉莊跟奴才從不交心。

同理,劇中從未演過皇后賞賜下人,卻經常演別人賞賜下人,這就在證明皇后對下人一塌糊塗。

一部好劇,它演給觀眾看的我們要看見,它故意不演給觀眾看的我們更要看見。

所以各個部門都沒有皇后的人,於是安陵容最後才會反水。

皇后用人真是往si裡用啊,不榨乾你最後一點血肉她都不罷休。

皇后對待下人這麼惡劣,下人自然也不會對她死忠。

剪秋是個特例,剪秋比皇后還愚蠢,所以她一向把皇后奉若神明。

但是像江福海這樣的正常人,既然皇后沒有承諾過他會好好照顧他的家人,想必平時對他也一般,他自然不會給皇后賣命。

所以最後江福海不但招了,還招了個乾乾淨淨,這才讓甄嬛順利挖出了純元皇后的死因。

再來對比一下華妃對周寧海。

周寧海暈過去兩次才招,而且只招了不得不招的。

再看江福海,現在審的是剪秋下毒,你招宜修害純元作甚?

為啥周寧海就比江福海忠心?

因為華妃對他好啊,平時肯定賞賜豐厚,所以周寧海才特別賣命。

得人心者得天下,皇后失盡人心,焉能不敗?

05

05

皇后教孩子,就跟教她自己一樣抓不住重點。

她覺得請安不夠看,就教三阿哥寫詩進獻,這有本質區別麼?

皇帝希望看見的是處事之能治國之能啊。

要顯示自己的能力,就要做此刻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拍老闆馬屁對老闆噓寒問暖。

甄嬛身為小女子,卻有大丈夫的氣魄。

其實皇后還有一張牌可打,就是利用家族勢力在朝廷上施加影響。

甄嬛的父親獲罪,雖然後來被赦免,也只是掛了個閒職,而且言官本來就沒什麼勢力,如果沈眉莊的父親不出面,甄嬛幾乎在朝中無人。

事實上,劇中也從未提到甄嬛有利用過朝中大臣的影響來爭奪太子之位。

比如皇后利用朝中勢力抹黑甄嬛回宮一事,做得就很好。

還有攛掇皇帝大修永壽宮一事,做得也很好。

雍正貪戀權力,最不愛聽大臣議論他百年之後的事兒,他不樂意想到以後權力盡歸他人啊,哪怕那個「他人」是自己的兒子,皇后倒頗明白這一點。

本來這一招是個好招,但是甄嬛在朝中根本無人,大臣們再怎麼議論,蘇培盛輕描淡寫地一句「怎麼這幾回的事回回都是衝著熹貴妃來的呢」,皇帝就轉而懷疑皇后了。

皇后看見這招無效,馬上就又開始懷疑自己了。

因為皇后總是對自己的判斷沒信心,又缺乏指導思想,所以才會一下子這樣搞,一下子又反著搞。

她以為這是在做實驗嗎?一個配方不行就反著來一下試試?

這幾個爭奪太子之位的情節有點像曹丕和曹植相爭,曹植擅文,又結交大臣,曹操反而立了少言寡語的曹丕。

但是三阿哥當然不是曹植,三阿哥就跟皇后一樣爛泥扶不上牆。

之前我寫瑛貴人時順帶提了一下三阿哥最後倒臺的案子,其實讓四阿哥去慫恿三阿哥,是有很大風險的,所以甄嬛那次算是運氣。

但是就算甄嬛沒讓四阿哥冒險用這招,三阿哥也爭不過四阿哥,當然這主要還是得怨皇后,非得把烏拉那拉家的閨女許配給了四阿哥。

這樣一來,你讓烏拉那拉家到底支持誰啊?

我真心不知道皇后這腦子是怎麼長的。

親貴娶親,真心是最不要緊的,要緊的是代表了哪方的勢力。

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只有咱們皇后娘娘不懂。

現在只好假裝......連三阿哥都沒有了還假裝個P啊。

完了,寫皇后,到最後我寫崩了,我想當皇后的軍師,教皇后如何鬥倒甄嬛,結果,我發現皇后實在無藥可救。

皇后的愚蠢,真是無孔不入,從做人到做事,從意識到行為到表達,每一個領域都不放過。

整個《甄嬛傳》,從頭到尾都籠罩在皇后的愚蠢之光中。

罷了罷了,我寫皇后的初衷是想教皇后如何鬥垮甄嬛。

原本是: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寫到最後我驀然發現只能對皇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回首宜修這一生啊,披著光鮮亮麗的皮囊,到頭卻是什麼也沒得到,成了鏡花水月一場空。

帝後決絕,宜修失敗得很慘烈。

是誰把她一步步推到如今,滿目瘡痍空餘恨。

是純元?是皇帝?是甄嬛?還有其他的許多人?

終究還是她自己。

憶起豆蔻當年,嫁與薄倖郎,終不復歡喜。

關於皇后宜修,開篇我寫她的名字,不宜家,也不宜室,宜-休。

如今寫到結局,我還是善良一回吧。

宜修這個名字其實也有其美好——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皇帝當年初見你,大概也是如此覺得吧。

帝王之家沒有贏家,大家最終不過走向不同的悲劇而已。

~END~

(圖/網絡)

作者:咖啡裡的雲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願你能在我的文字裡感受溫暖和深情

相關焦點

  • 每天學點國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莫說寫詞人,就是讀詞人到此處也不忍再細讀。一波三嘆,悽、苦、慘、悲、痛、恨,愁夾雜於心,箇中滋味幾人能體會?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真可謂相見難,別更難。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真的,只因感情到了最深處。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第一次讀這句詞的時候是在高一,當時並沒有什麼感覺,甚至不相信,戀人在分別的時候怎麼不沒話說呢?那時候不懂,現在懂了,親身經歷了,才覺得這句詞寫的是多麼有真情實感,真的,不經歷永遠都不會理解這句詞的含義。
  • 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被拍成了電影
    柳永詞風主要為婉約悲傷風格,他那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讓人感到離別的不舍之情。陳建斌,《甄嬛傳》中權威之上,九五之尊的四郎。《三國演義》中的梟雄曹操,作品多達66部,演技不用質疑。
  • 《宋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出自他手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那更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是柳永最負盛名的一首詞,甚至可以說是他古往今來最成功的傷別詞,無人能出其右。
  • 漫說宋詞1柳永《雨霖鈴》:愛到無語只好永別,執手相看淚眼凝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許多戀愛的男女讀到《雨霖鈴》中這兩句時,已不勝唏噓,禁不住情涔涔而淚潸潸了。其實執手是因為不舍,無語卻是因為無話可說 (說歷史的女人——第1358期)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 柳永《雨霖鈴》,看那寒蟬悽切,看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寫文章講究「氛圍」「烘託」,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襯託出特定環境下的特殊境界,會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
  • 別離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為了前程,柳永要離開汴京了,他不得不與摯愛的蟲娘訣別。
  • 柳永式離別,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難捨難分,寫不盡的悽涼
    詩人們面對離別,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快意人生,蘇東坡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哲學意蘊,也有柳永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兒女情長,風花雪月。《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唐詩宋詞關於離別最經典的一首,情景交融,難捨難分,寫不盡的悽涼。今天小編推薦這首詞與大家共賞。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老衲竟無語凝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007年為回帖是引用。
  •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讀柳永《雨霖鈴》體會分別之痛
    我一直記得那個場景,舟上的人已經開始催促,他還依依不捨地同她執手相看,無語凝噎,不知這一別,再見又是何年何月。
  • 蒙冤27年被判無罪,卻欠前妻一個擁抱: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即便之後有機會探監,也只能是隔著玻璃和鐵窗,相看淚眼。「他還欠我一個抱,這個抱,我想了好多好多年。」想著過去心酸落淚,想著明天又欣喜不已。她要讓張玉環抱著她,好好轉幾圈。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宋小女和張玉環,分別26年後,也只能這樣拉一拉對方的手了。兩人或許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此時又都說不出口了。
  • 荀子千古絕唱的《勸學》,是執手相看淚眼,還是拋之九霄雲外?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裡矽步不至,不足為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道拓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 實用口語:「無語」的6種英文表達
    詞人柳永曾在《雨霖鈴》中寫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若翻譯成英文,此情此景豈一句「have nothing tosay或「speechless」能道盡。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無話可說」在英語中幾種不同的表達。
  • speechless 「無語」在英文中的六種表達!
    高級《每日笨一句》音頻部分點擊這裡聽錄音☟ ☟ ☟ ☟ ☟ ☟   詞人柳永曾在《雨霖鈴》中寫道:「執手相看淚眼
  • 離別的車站,離別的行人,都不及離別的無語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滄海桑田,千年的時光在歷史面前,也是彈指一揮間,然而,離別的車站會變,離別的行人會變,離別的哀愁與無語,卻是跨越千年,如出一轍。
  • 中文流行熱詞「無語」英文可以怎麼表達?
    「無語」是現在中文中一個極其常用的詞彙;可以應用於很多的場景;而說到「無語」一詞的英文,不少人首先想到「have nothing to say」 或者 「speechless」;不過如果真是只有那麼簡單的話;詞人柳永曾在《雨霖鈴》中寫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無語除了「have nothing to say」,還有哪些地道表達?
    「無語」是現在中文中一個極其常用的詞彙可以應用於很多的場景而說到「無語」一詞的英文
  • 小學生的作業得0分,網友噴了口飯後,竟無語凝噎!
    按要求答題的小學生上面這位小朋友的答案足以讓老師無語凝噎,為啥?因為從正確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答案肯定是完全正確的,沒有任何的語法問題,全句也讀的通,最多少了一個句號。老師如何判?老師竟無語凝噎!小學生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