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麗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今年6歲,但是寶媽前幾年為了打拼自己的事業,孩子基本上都是放在鄉下給奶奶帶,沒跟自己住在一塊,直到孩子開始上學了媽媽才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
但因為女兒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對孩子十分寵溺,導致孩子很多方面的行為都很隨性,起初寶媽還覺得沒什麼,可就在不久之後寶媽帶著女兒去參加&34;時表現的淋漓盡致。
原來,為了讓女兒更快適應大城市的生活,寶媽在女兒上學前就帶著女兒去領導家,讓孩子跟老闆的女兒玩在一起。
但是從小奶奶帶大的女兒很少接觸這種場面,完全拘謹不起來,不僅吃飯很大聲,甚至還跟領導女兒一起玩的時候,沒有經過別人同意就搶過來玩,惹得領導女兒大哭。
而這些剛好被領導看到後,雖然當下並沒有指責孩子,但是事後等寶媽回家後果斷就把寶媽踢出了群聊,明確表示自己的孩子以後不會跟女兒一起玩,不少網友看到後也紛紛表示:活該!
事後,寶媽自己也做了自我檢討,她也認為自己疏於對女兒的管教,女兒才會有這樣的這麼沒有教養,所以之後媽媽也準備減少工作,多抽點時間陪伴女兒。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因為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所以當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沒有及時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變得沒有教養,從而造成孩子慢慢被孤立,所以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這些表現。
1、 自私
很多孩子因為從小被家人裡寵在手裡,所以變得無法無天,總有的所有的事物都應該圍著自己轉,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都只考慮自己,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十分自私。
2、 不尊重他人
沒有教養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會去尊重別人,比如想要用別人的東西的時候,直接搶過來,根本不會尊重別人的想法,這樣的人也不會結交到好朋友。
3、 罵髒話
經常在路上聽到很多孩子對罵,小小年紀就可以罵出一些十分難聽的人,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如果家長在孩子出現這樣行為沒有及時糾正,孩子以後就很容易走彎路。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走出去被人羨慕,被人稱讚是一個有教養、有風度的人,其實這些都離不開父母對孩子精心培養。
1、 有禮貌
家長可以在不同場合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表現,沒有規定只有在外面才對外面的人有禮貌,從生活中小事做起,慢慢養成孩子的有禮貌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禮貌變成一種習慣性行為。
2、 公共場合不吵鬧
很多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經常讓父母十分頭疼,不僅到處跑,還大聲說話吵到別人休息,因此父母應該嚴肅認真的告訴孩子自己的行為的錯誤,並及時告訴孩子公眾場合該有的自覺。
3、 以身作則
作為父母,還要自己的孩子變得怎麼樣,首先自己就要做出一些改變,不可能你自己每天都是髒話掛嘴邊,而希望自己的孩子不罵髒,其實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想要孩子變得有教養,首先要先做個好榜樣。
對於父母而已,在孩子的整個教育過程中,其實不單單只是要重視孩子的成績,日常生活中小事其實也能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想要孩子變得比別人更加優秀,對孩子平時的行為也不能忽略,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