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是全球頂尖的科技學府、中國綜合實力最強學府之一、中國第四大名校,1936至1953年,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專業共培養出16屆249名畢業生。其中,以我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為代表的國家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6位出自上海交通大學,他們是錢學森、吳自良、楊嘉墀、王希季、陳能寬、姚桐斌。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畢業於交通大學,他為中國科技和航天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是全球公認的知名航空科學家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知名的潛艇科學家、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大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中國第一臺7000米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總設計師徐芑南院士,中國第一個海防飛彈固體發動機總設計師王禮恆院士,「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孫鈞院士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均畢業上海交大,上海交大的海洋專業位居全球領先水平
1963年,龍樂豪從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畢業,龍樂豪從技術員成長為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首任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他的領導下長三甲系列火箭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實現了從高軌衛星轉移軌道到工作軌道發射,從地球軌道到地月軌道發射等多個跨越;達成了我國運載火箭系列化、組合化、通用化;實現了高軌衛星一箭雙星、高密度發射;火箭運載能力、年發射數量、發射成功率及發射入軌精度等航天核心技術指標均居世界一流水平。
上海交大為祖國培養大批航空、海洋領域頂級人才,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一流航空和海洋強國
上海雙滋傳媒總部總部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