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朱瞻基:作為皇帝都不能「鬥蛐蛐兒」,太憋屈了

2020-12-12 瑪嗒嗒

朱高煦這個人物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他能老老實實,或許還能和朱瞻基和平相處。

可他偏不,不然也不是他朱高煦了。

縱觀朱高煦,他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最後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他讓這個嚴肅的歷史立馬鮮活生動了起來。這就是帝王之家的悲哀,權利這顆藥物的犧牲品。

朱瞻基明宣宗,上位時間是朱高熾的十多倍,畢竟朱高熾只當個十個多月的皇帝。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度娘)

朱瞻基上來之後先是停止北伐和下西洋這兩個大項目,這樣百姓才能慢慢地過上好日子。只有老百姓過得好了,這才是真正的盛世。

按道理來說,朱瞻基做成這個樣子,很不容易了。但是他也有難題,也有煩惱。

那就是遇到了「對手」,文官集團。

自隋唐開創科舉以來,選拔了很多文官。而這些關係,背後又牽連著複雜的關係網,層層相互,從而組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官集團。

朱瞻基也不能把這些人怎麼樣,畢竟他們也不是十惡不赦之人。

那麼,這些文官集團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他們書讀得多,聖賢之道樣樣精通;

其次敢於說話,也不怕死,對皇上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朱高熾和朱瞻基都是心腸好的皇帝。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就連皇上也是這樣。

朱高熾和朱瞻基面對這些文官們,不僅不責罰這些敢於說話的大臣,還鼓勵他們多說話,多發表自己的言論,對他們的言行也是各種容忍。

如果是朱元璋那會,肯定不會出現此類現象。

可是朱高熾和朱元璋還不一樣,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為了能夠活命選擇了造反之路,最後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而朱高熾和朱瞻基是從小就生活中皇室家庭,他們哪有那麼複雜的關係。圍繞在他們身邊的是,權利四邊,富有四海,唯一想要的不過是得到大臣們的心吶。

這不,大臣們不管說的再難聽,皇帝都一律接受,這才能顯示出皇帝博大的胸襟。

明仁宗朱高熾也是好人,文官們不欺負好人欺負誰呢,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來——

有一天,明仁宗想修整下宮殿,再招些漂亮的妹子伺候下自己,作為皇帝也是無可厚非。

可是就這樣,朱高熾還被文官罵得狗血淋頭。皇帝脾氣再好,也不能這樣任文官說啊,於是就把這個文官打進大牢。

說到底還是不夠心狠,如果是朱元璋估計早就人頭落地了。

可是呢,這個大臣也沒吃多久苦。

等明宣宗朱瞻基一上位,他立馬就把牢裡的大臣給放了,還誇獎一番,生怕自己落下把柄。

自古以來,皇帝們都有些愛好,那朱瞻基的愛好是什麼呢?

鬥蛐蛐。文官們取了個外號,叫「蛐蛐皇帝」。因為喜歡鬥蛐蛐兒,導致蛐蛐價格暴漲。

這不,文官們就站出來反對了,說:「作為皇帝,你不能有這個愛好啊,會耽誤治國啊」。

我們都聽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到了朱瞻基這裡,反而反過來了。

之前是朱元璋不怕文官,文官們都怕他。真是風水輪流轉,還沒到三代,就由不得朱元璋了——太監們就要出場咯。

END.

相關焦點

  • 鬥蛐蛐兒:蛐蛐兒是怎麼捕捉餵養的?鬥蛐蛐兒比賽又有什麼講究?
    鬥蛐蛐兒記憶兒時,在農村生活,經常在野外逮蛐蛐兒玩。一直聽說蛐蛐兒可以養,可以鬥,但我一次都沒有成功過,每次逮住蛐蛐兒,我都不知道該餵它什麼,有時候甚至還沒等拿回家,它就已經死在瓶子裡了。電視劇和動畫片裡,經常會有鬥蛐蛐兒的戲碼,我一直都在疑惑,他們究竟是怎麼養的,又是怎麼鬥的,我曾經多次問過父母,但始終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他們似乎也都不太清楚,只告訴了我:「蛐蛐兒吃草,喝露水,兩隻蛐蛐兒放在一塊,用草鬥它們就會打架。」對我來說,這樣的答案,就跟沒有一樣。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這一套書的前身,只是一部網絡連載小說,而作者本人在創作的時候,這是一名喜歡看歷史小說的普通職員,但他覺得當時的歷史小說都太過於說教,沒有觀感,於是自己上手憑藉著出眾的文筆和對歷史的熱誠創作出了這一部堪稱是中國版的《紙牌屋》。
  • 明正統年間的尷尬局面——細數明朝皇帝的那些事
    這事還是發生在明朝,老爸明宣宗僅僅三十六歲就病死了,兒子朱祁鎮那時才九歲,正處於懵懵懂懂的年紀,還都不清楚具體情況,所以當時雖擁立他為皇帝,但大部分的權利還是掌控在他老祖母(張氏)手中,他並不能施展什麼抱負,致使朱祁鎮一直都是與張氏對著幹,其中之一就是寵信了宦官(王振),以至於朝中宦官專權。
  • 「蛐蛐皇帝」朱瞻基:仁政愛民、禮賢下士,為何口碑卻十分差?
    朱瞻基先是對都察院進行了徹底地清查,所有涉及貪汙地官員一律嚴處,隨即重新任命了品行清廉的顧佐作為都察院都御史,加大了對所有接替都察院工作的官員的考核力度。
  • 《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
    不,一點都不。上一章我們說到了文官集團,這些人是做什麼的?他們專門在「治理」皇上,這些人誰都敢惹,包括皇上。久而久之,這些人更是得寸進尺,知道皇帝不敢隨意怎麼樣,敢於說話還能加官進爵。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 「蟋蟀皇帝」——朱瞻基!
    剛出生的皇孫不太好看,但朱棣絲毫不在乎,他覺得皇孫長相非常像自己,透著一股英氣,所以十分高興,當場誇讚皇孫是"大明之福"。正因朱瞻基恰逢朱棣夢醒之際降生,符合朱棣夢中所見,因而觸動了朱棣那顆本就蠢蠢欲動的心,讓他更加堅定奪取皇位的心思。故此後人常說,朱棣是由於朱瞻基才會起兵謀反。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歷史上的朱瞻基給大明朝留下了怎樣的隱患?
    直接讓朱瞻基御駕親徵,兵臨城下。御駕親徵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這讓軍隊非常有氣勢,能給朱高煦一擊必殺。而朱高煦看到御駕親徵的朱瞻基確實也被打擊到了。對方士氣這麼高,我方卻沒有一點鬥志這還怎麼打,所以二話不說出城投降了。所以說人要作死,是攔不住的。
  • 明宣宗朱瞻基的離世之謎,為什麼生前還被稱為「蟋蟀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的離世之謎,為什麼生前還被稱為「蟋蟀皇帝」大家好小編笑敬過往吖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提到這位皇帝能想到的也就是,「蟋蟀皇帝」、「迷之離世」、「明宣之治」等等。
  • 「蟋蟀天子」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為何還會英年早逝
    明朝在我國封建王朝中佔據重要地位,不僅是因為廢丞相、設內閣以及恐怖的錦衣衛、東廠制度。還公認的盛產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樂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曠工皇帝萬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個個都在領域內拿到了冠軍。當然這裡面,名聲最好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
  • 老北京人真會玩,冬養秋蟲鬥蛐蛐兒
    蛐蛐兒這鳴蟲自古就受人喜愛, 《詩經》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詩句,唐代杜甫、 白居易等詩人都寫有蟋蟀的詩句, 蟋蟀這種昆蟲在全國均可見到, 而以山東、 浙江等地的品種最著名, 而北京人玩的蛐蛐兒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 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 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洪頭」。
  • 從《明朝那些事兒》看歷史
    從這兩條公理出發,我猜測歷史研究也就是先學習前人怎麼根據前前人的著作解釋前前人所在時代發生了那些事情,為什麼發生了那些事情,並通過各種比較解釋前前人為什麼沒寫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又帶來什麼影響。學好一遍這樣的分析範式後就可以自己結合新出土的文物來論證哪些歷史典籍的哪些論述是不正確的,哪些事件在歷史上發生卻沒有流傳下來。
  • 明宣宗朱瞻基居然有兩個兒子都當了皇帝,一個昏庸另一個英明,然...
    明朝是一個故事很多的朝代,無論是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還是喜歡木工手藝和奶媽的明熹宗以及設立豹房豢養美女取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他們的故事都是遍述不盡。這些奇葩皇帝為明朝的故事增添了很多花邊笑料,但是也有些皇帝他們勵精圖治。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會玩的老北京人,原來鬥蛐蛐兒也是門學問
    老北京立秋以後,各種秋蟲就都陸陸續續活躍起來了。秋蟲的種類很多,有蟈蟈兒、螞蚱、蛐蛐兒(學名蟋蟀)、油葫蘆、金鐘兒等,很多都是善於鳴叫的。其中只有蛐蛐兒,不僅鳴叫帶勁兒,而且好鬥,所以過去京城的有閒人家,都愛養蛐蛐兒,院兒裡的男孩子也都喜歡晚上扒磚尋找逮捉,以養蛐蛐兒、鬥蛐蛐兒為樂事。那時我年紀小,也喜歡在院子裡逮蛐蛐兒。用鐵絲紗做一個小罩子,盼著天黑,聽哪塊兒石頭縫裡傳出歡勢的叫聲,輕輕扒開,手電筒一照,那個小東西就不動了。我偶爾能捉到幾隻,但都不是什麼好品種。
  •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只登基10年就去世!明朝的皇帝為什麼普遍短命?
    在今年年初,播過一部名為《大明風華》的電視劇,引發了不少熱議,不少人覺得它雖然被稱為歷史正劇,卻進行了各種改編,符合史實的都很少。而小編對此印象最深的,無疑是由朱亞文扮演的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 ,這位與歷史上一樣在登基不過短短10年就去世的皇帝實在讓人唏噓,也有網友表示:明朝的皇帝為什麼普遍短命?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重八重八,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就是十六,剛好明朝也正好只有十六個皇帝,有時候世事就是這麼的巧合。明朝十六個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朱元璋先前因為貧窮,為了有口飯吃,敲過木魚當過和尚拿過破碗當過乞丐。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把皇宮裡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菜。不愧是布衣皇帝,行事是如此的樸素。
  •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著名的「三楊」傳奇
    翻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著名的大臣不計其數,有的靠才學出名受重用,有的靠能力,而在明朝還有這樣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名臣,他靠的是——蹲監獄。靠蹲監獄,成為一代名臣,是不是感覺很新奇?欲說這位大臣,要先從明朝永樂大帝朱棣說起,朱棣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傾舉國之力修成《永樂大典》,用橫掃一切的軍事討伐使邊疆平安無事。
  • 蟋蟀皇帝朱瞻基,為何在位10年便英年早逝?原因令人唏噓
    看過影視劇《大明風華》的人,想必一定對裡面既能玩又很聰明的朱瞻基印象深刻吧,他所表現出來的灑脫,並不像其他的皇帝,迷上藝術就忘了正事,以至於最後落得亡己亡國的下場,相反的,他是既可以玩好藝術,卻也能做好皇帝。縱觀歷史長河中400多位皇帝,能像他一樣的恐怕寥寥無幾。說起明朝的皇帝,還真是個個有特色。
  •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朱瞻基為何一定要廢掉她,可以說她非常冤枉
    1426年,朱瞻基即位,當時他冊封了胡善祥為皇后。不過誰也沒想到,看似恩愛的皇帝和皇后,卻出現了很大的矛盾。1428年,胡善祥皇后的位子被廢,她也因此成為明朝第一個被廢的皇后。胡善祥被廢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法師,得到張太后眷顧。很多人想不通胡善祥到底做了什麼,朱瞻基要廢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