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皇帝」朱瞻基:仁政愛民、禮賢下士,為何口碑卻十分差?

2021-02-08 騰訊網

所謂:「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我們捧著手中七寸長的史書,報以「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的求知心態,不斷考究佇立在歷史洪流中各個人物的榮辱一生,仍如霧裡看花,難辨對錯。

明宣帝朱瞻基便是其中一位。歷史稱讚他仁政愛民、禮賢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民間卻嘲諷他好賦風雅、親近宦官,有所作為仍舊口碑極差。

我們不禁好奇,這位口碑極差的好皇帝,好在哪兒?差又在哪兒呢?

政治改革,整治腐敗

自明太祖朱元璋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決心舉兵北伐,掃平四方以來,明朝的經濟就被軍事支出消耗了大半。

太祖朱元璋

加之,明太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求自保,明朝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朝廷官員也因窮怕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小動作中開始貪汙成風。

朱瞻基即位之初,接手的便是這樣的局面。

從地方行政到中央都察院,明面上不見有多乾淨,暗地裡確實是腥臭腐敗。

只是好在當時的明朝並未形成黨派之爭,朱瞻基也正是風華正茂、不畏懼眾多權謀之臣的年紀,他隨即擬定任務,將整治的矛頭指向了都察院、軍事和地方行政。

其中,對中央重要監察、彈劾及建議機構——都察院的政治改革力度尤為盛大。

朱瞻基先是對都察院進行了徹底地清查,所有涉及貪汙地官員一律嚴處,隨即重新任命了品行清廉的顧佐作為都察院都御史,加大了對所有接替都察院工作的官員的考核力度。

朱瞻基劇照

再是深化都察院的制度和任務執行的改革,朱瞻基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迅速將都察院打磨成手中的一件利器。

此後,無論是的官員調動,財政改革還是外交政治選擇上的成功,都將與都察院的關係密不可分。

禮賢下士,仁政愛民

諸葛亮曾在《出師表》中勸諫劉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朱瞻基從小就在明成祖的教導下,向著成為一個好皇帝的方向發展,所以在任用臣子上,朱瞻基深諳此道。他不僅善於識人,而且誠心求臣

在魚龍混雜的朝堂之中,以獨到的眼光和果斷的抉擇,欽任朝中賢臣智士,終是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智囊團——文有蹇義,武有楊榮,禮有楊士奇,民生社稷有夏原吉,朝中關係有楊溥。

這五位赫赫有名的賢臣智士也沒有辜負朱瞻基的期望,分別從政治機構改革、民力民生狀況、財稅賦稅減免等方面鼎力協助朱瞻基,開創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之後的「仁宣之治」。

《明史》稱其:「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宣帝朱瞻基在位近10年,生後能得史書這樣稱讚已經足夠令人讚嘆,歷史不會擅自拋棄一個人的功績,但也不會輕易將一個人推上神壇。

朱瞻基已經盡力去做一個好皇帝了,為何民間的口碑還是差呢?

蛐蛐皇帝

正史對明宣帝朱瞻基的私生活沒有太多記載,然而在野史以及民間文學作品中,朱瞻基卻有著「響噹噹的名號」——「蛐蛐皇帝」。

譬如呂毖的《明史小錄》中曾記載:「帝酷好促織(蛐蛐)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

大明皇室一塊兒鬥蛐蛐

朱瞻基未登基做皇帝之前就酷愛鬥蛐蛐,做皇帝之後更是想盡辦法在民間收集厲害的蛐蛐。當然,每個人有一點小的愛好不足為奇,只是對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來說,若是對自己的愛好過於重視,難免會傷及百姓。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促織》中曾寫道:「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朱瞻基遣重金大肆收集蛐蛐,少數心術不正的臣子為投其所好,必然會奴役百姓。加之,部分百姓沒有判斷能力,為討皇帝歡心,整日不務正業。

就像曹鄴《捕魚謠》裡所寫的那樣:「天子好徵戰,百姓不種桑。

值得一提的是,自小修習儒家文化的朱瞻基曾警惕自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濫用民力,是隋朝覆滅的導火索。

所以朱瞻基也一再告誡自己:慎用民生之力。

當然,由朱瞻基的歷史功績來看,朱瞻基雖好收蛐蛐,但也不至於與夏桀撕錦帛以討美人歡心、宋徽宗不管不顧,收天下之金石以藏等暴行相提並論。但終究與他所施行的政治背道而馳。

廢后立寵妃

朱瞻基從小深受明成祖朱棣喜愛,連朱瞻基的髮妻都是明成祖親自給他挑選的。

明成祖與朱瞻基

永樂十五年,胡氏以賢聞名,被選為皇太孫妃。胡氏品行端正,賢德淑良,陪著朱瞻基從太子到皇帝,盡心協助,未曾有半分懈怠。

然而胡氏並不得朱瞻基寵愛,足下又未能給朱瞻基生養皇子。反倒是朱瞻基最寵愛的妃子孫貴妃,於宣德二年為朱瞻基誕下一子。

宣德三年春,朱瞻基命胡氏卸去皇后之位,又立孫氏為皇后。朝中譁然。

朱瞻基與胡氏在明成祖的「父母之言」下「結髮為夫妻」,雖未能「恩愛兩不疑」,但古語言:「糟糠之妻不可棄」。更何況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正妻與小妾的地位天差地別。丈夫可以對小妾無限寵愛,卻不可以無故休去髮妻。

原配皇后胡氏

朱瞻基無故休去胡氏,既違背了「明成祖」的「父母之命」,是為不忠,又毀壞了與胡氏的夫妻之誓,是為不義。

當時的百姓也許不能明白,朱瞻基在政治結構上的改革有多偉大,但對茶餘飯後的家長裡短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朱瞻基貴為天子,對髮妻的態度卻是如此兒戲,又怎麼不讓人詬病呢?

重新用宦官,為後世留禍根

前朝風雨沒落,明太祖朱元璋腳踏四方土地,仍舊熟記「居安思危」四個字。為穩固皇權統治,保佑明朝千秋萬代,朱元璋將目光鎖定在相權和宦官身上。

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先是廢丞相以強化君主專制,隨後又明令宦官不得識字以幹政。中央集權由此空前加強。

然而凡事總是有利有弊。皇帝廢除丞相之位收回了權利,也意味著增加了工作量;而宦官不得幹政,也意味著沒有人為皇帝分擔工作。

就像後世的乾隆,一年365天,乾隆除了自己生辰那日,會給自己放個小假以外,每天都過著「996」的工作狂生活。

朱瞻基沒有乾隆那麼拼,但一個好皇帝的自我素養也不允許他懈怠朝政。

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力排眾議,下令設置「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

儘管自朱瞻基改寫歷史以來,明朝也出現過例如王安,王承恩等賢宦,可使用宦官的風險還是太大了。在好皇帝的手下,宦官或許就是一件趁手的工具,培養好了,指哪打哪,列無虛發。

可這工具一旦脫了手,前朝歷史,也必然會捲土重來。

何況朱元璋壓制在前,朱瞻基解放在後。由此一番變換,宦官對權力的渴望更如饑似渴。

明朝後期的黨派之爭更是以宦官為首,勾心鬥角,破壞內政秩序,最終導致明朝走向覆滅。

大明著名黨派——東林黨

如何評價朱瞻基

橫看明王朝整個歷史,朱瞻基的功績在歷史學家的口中也從來不相統一。

有人認為朱瞻基開啟了明王朝盛世的局面,「仁宣之治」,流芳百世;也有人認為朱瞻基政治雖較為清明,但私生活實在不能苟同。

好在歷史的功過從來不能相抵。我們不會固執掩藏朱瞻基令人詬病的缺點,但也否定不了朱瞻基開創明王朝盛世局面的歷史功績。

又何必一直糾結於評價朱瞻基的好壞呢?畢竟能當一個口碑差的好皇帝,朱瞻基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不是嗎?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卻在壯年英年早逝,或是蛐蛐惹的禍
    還公認的盛產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樂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曠工皇帝萬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個個都在領域內拿到了冠軍。 當然這裡面,名聲最好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 朱瞻基被公認為賢明君主,從好聖孫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雖然只在位十年,卻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 「蟋蟀天子」朱瞻基,不戀女色、不煉丹修道,為何還會英年早逝
    還公認的盛產奇葩皇帝,比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吃喝玩樂正德帝、宅男天子嘉靖帝、曠工皇帝萬曆、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個個都在領域內拿到了冠軍。當然這裡面,名聲最好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蟋蟀天子朱瞻基。朱瞻基被公認為賢明君主,從好聖孫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雖然只在位十年,卻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 明宣宗朱瞻基的離世之謎,為什麼生前還被稱為「蟋蟀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的離世之謎,為什麼生前還被稱為「蟋蟀皇帝」大家好小編笑敬過往吖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提到這位皇帝能想到的也就是,「蟋蟀皇帝」、「迷之離世」、「明宣之治」等等。
  • 《明朝那些事兒》朱瞻基:作為皇帝都不能「鬥蛐蛐兒」,太憋屈了
    朱瞻基明宣宗,上位時間是朱高熾的十多倍,畢竟朱高熾只當個十個多月的皇帝。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 《大明風華》裡的朱瞻基:蟋蟀遍地走,畫作不離手
    這一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表面上是在說宮中尚此戲,而實際上卻是在說宣德年間的皇帝的個人特別的嗜好。「促織」在中國古代之中,一般用來指蟋蟀,在民間也被稱為蛐蛐。此外,朱瞻基頭上還頂著「投壺皇帝」和「書畫皇帝」等等十分特別的外號,使得世人一旦談及朱瞻基,就會想到他那廣泛的興趣愛好。明宣宗朱瞻基對玩蟋蟀痴迷於什麼程度?倘若你生在明朝時期的宣德年間,如果想要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不需要你有多大的能力也不需要你有多強大的背景,你只需要擁有一個東西——蟋蟀。
  • 蛐蛐皇帝鬥蟋蟀事跡未見於明史卻被印證,有時候野史比正史還可靠
    說到愛好,明朝皇帝的愛好更為廣泛,也更為荒唐,有喜愛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當然還有今天的主角蛐蛐皇帝明宣宗,他的超級愛好就是「鬥蛐蛐」。可能看了前幾位皇帝,他們要不就是亡國之君,例如宋徽宗就弄出了個靖康之恥,周幽王被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自己也死於刀劍之下,朱由校好一點,但也為明朝的滅亡挖了一個超級大的坑,這個坑任崇禎皇帝多麼的勤儉也填不上,因為他挖的坑實在太大太深了。
  • 「蟋蟀皇帝」——朱瞻基!
    此人名叫朱瞻基,前半生鐵馬金戈、建立功勳,繼承父祖皇位、創盛世王朝,可偏偏,後半生因一個小小愛好,惹來世人非議,乃至身故百年,還得了個罵名"促織皇帝"。所謂促織,即是蟋蟀。那麼,這位"促織皇帝"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允筆者慢慢道來。
  • 明宣宗朱瞻基:一世深情只為一人
    明宣宗朱瞻基:一世深情只為一人歷史上對於明宣宗朱瞻基的評價是一位「守成皇帝」。
  • 明宣宗朱瞻基雖命短,但政聲極高,書畫可媲美宋徽宗趙佶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美術史上,有一位「不務正業」的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1135),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書法自創「瘦金體」,因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應該叫「書畫皇帝」。
  • 蟋蟀皇帝朱瞻基,為何在位10年便英年早逝?原因令人唏噓
    看過影視劇《大明風華》的人,想必一定對裡面既能玩又很聰明的朱瞻基印象深刻吧,他所表現出來的灑脫,並不像其他的皇帝,迷上藝術就忘了正事,以至於最後落得亡己亡國的下場,相反的,他是既可以玩好藝術,卻也能做好皇帝。縱觀歷史長河中400多位皇帝,能像他一樣的恐怕寥寥無幾。說起明朝的皇帝,還真是個個有特色。
  • 促織皇帝朱瞻基,出生就註定做皇帝的人,朱棣因為他才起兵造反
    這個皇帝就是朱瞻基,出生在洪武三十一年,他的父親叫朱高熾,是當時北平城裡的燕王封底的繼承人。雖然身份不低,但是朱高熾的父親朱棣並不是很喜歡他,從來也沒有從他的身上寄予過什麼厚望,也對這個兒子沒有過多的關注。按理說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朱棣既然不喜歡朱高熾,那麼對於他的兒子應該也不會特別喜歡。
  • 朱棣把朱高熾立為太子,為何又急著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用心良苦
    在明代,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為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棣為何那麼喜愛朱瞻基呢?這句話說的是,朱瞻基在出世的那晚,朱棣幹了一個夢,夢到朱元璋把一個大圭交到他,告訴他了一句「傳之子孫後代,永遠其昌」的話。當之後朱棣在朱瞻基小孩滿月,看到他的情況下,興高採烈說,這類小寶貝一臉秀氣,與我做的夢很相符合。由於有這類夢,也就代表著,朱棣之後啟動「靖難之役」是名正言順的。
  • 永樂帝有十幾個孫子,為何獨獨偏愛長孫朱瞻基?
    朱瞻基是是永樂皇帝朱棣的嫡長孫,長孫本來就備受矚目。其實除了這個長孫外,朱棣還有很多孫子,比如瞻埈、瞻墉、瞻墡、瞻堈、瞻墺、瞻塏、瞻垍、瞻珽,瞻圻等等,唯獨長孫備受祖父母寵愛。為什麼朱棣那麼鍾愛長孫朱瞻基呢?《明史》中記載有一個故事。
  • 三分鐘帶你盤點明朝十六位奇葩皇帝(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共歷經16位皇帝,國祚276年,可相比其他的朝代的帝王,明朝的皇帝卻個個都是怪咖。今天讓我帶你們看看明朝的16位皇帝 ,都有怎樣的奇葩故事?1、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與其他開國帝王不同,他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加農民起義,開掛成為了帝王,當了帝王后害怕之前與他打天下的兄弟奪了他的位置,便將功臣殺的一乾二淨。
  • 這幾個明朝皇帝的愛好真是奇葩,越看越搞笑,你知道的有哪些?
    在古代普通人看來,皇帝太遙遠,類似於天上神仙的那種存在,然而事實上,皇帝也是人,也跟平常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今天我們就要說到明朝皇帝的奇葩愛好,你知道的有哪些呢?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共立十六帝,今天我們就從明宣宗朱瞻基說起。明宣宗在位十年,大力整頓吏治,改革財政,善用人才,經濟快速發展,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說是一代明君。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愛好,他喜歡鬥蛐蛐。
  • 朱瞻基為什麼會如此的短命?看看家族你就知道了
    朱瞻基,朱高熾的長子,其父在位8個月暴斃後即位,史稱明宣宗。然而好景不長,沒當多久皇帝,朱瞻基就死了,年僅38歲,很多人都好奇朱瞻基為什麼那麼短命。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明朝短命皇帝一大堆,朱瞻基算好的!
  • 朱棣孫子朱瞻基開創了仁宣之治,為何只活了36歲?徐達的基因傳承
    身體一向很不錯的朱瞻基,怎麼可能只活36歲呢?01朱瞻基有14位妻妾,卻只有倆兒子,常常搞仙丹吃。很多人提到朱瞻基,那都是要豎起大拇指的,因為這是一位基本沒什麼瑕疵的皇帝。任用賢臣管理朝政,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開創了仁宣之治這一盛世,的確是一個好皇帝。
  • 一向和善的明宣宗朱瞻基,為何下狠手將二叔「朱高煦」活活燒死
    明仁宗朱高熾,「宣」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被使「絆子」的天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非常受喜愛,仁宗去世後,宣宗繼位,他在位期間的治理井井有條,使得明朝的經濟發展迅速。而且明宣宗還是一個性格溫厚,不會輕易發脾氣的皇帝,受到了眾人的喜愛。
  • 朱高熾為何盛年而崩?原因撲朔迷離,矛頭直指兒子朱瞻基
    雖然因為「腰腹數圍」與性格差異,他並不為父親朱棣所喜,甚至屢有廢立之心,但事實上作為燕王世子、永樂帝的太子以及後來的明朝第四位皇帝,他在襄助父親靖難成功、固守北平;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之上可謂是功勳卓著。
  • 朱瞻基為什麼會如此的短命?看看家族你就知道了,家族遺傳病
    朱瞻基,朱高熾的長子,其父在位8個月暴斃後即位,史稱明宣宗。然而好景不長,沒當多久皇帝,朱瞻基就死了,年僅38歲,很多人都好奇朱瞻基為什麼那麼短命。其實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明朝短命皇帝一大堆,朱瞻基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