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小醫育兒,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江蘇一名4歲小女孩因為突然嘔吐、呼吸急促等原因被爸爸媽媽趕緊送到了一家婦幼保健院。
醫生很快給小女孩查了血糖,發現血糖水平很高,加上孩子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因此醫生很快判斷孩子應該是酮症酸中毒。
這是什麼病呢?醫生說,這其實是糖尿病中最危險的併發症了,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威脅到生命。雖然目前孩子已脫離危險,但未來將終身與胰島素為伴了。
這個女孩才4歲,這麼小怎麼會得糖尿病呢?是不是因為吃糖太多了?
其實,這個小女孩據醫生說得的應該I型糖尿病,它的病因很複雜,主要有自身免疫性因素,還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吃糖只是加重了病情而已,使得血糖飆升,一下子顯現出來,並非決定因素。
不過說到吃糖的問題,家長們應該感觸很多吧!如果哪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不愛吃糖,估計大家都會投去羨慕的目光。讓孩子少吃糖或者不吃糖,太難了!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糖都那麼可怕!到底什麼樣的糖是適合孩子吃的呢?什麼不適合?也許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哦!
其實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只知道甜甜的糖果才是糖,其實生活中很多食物都含有糖,而且有「好糖」也有「壞糖」。
那什麼是好糖?什麼是壞糖呢?像果蔬、牛奶、母乳等食物中的糖就是好糖,是天然的糖。果蔬中的糖是膳食纖維,而牛奶、母乳中的糖是乳糖。
很多人會有疑問了,那配方奶粉中的「低聚果糖」、「多聚果糖「、」低聚半乳糖」這些是不是壞糖呢?感覺不是啥好東西!其實剛好相反,這類糖也屬於好糖。而且,它們還有一個大家更喜歡的名字——益生元。
也許你就知道糖果是壞糖,不適合孩子經常吃,但你知道嗎?所有人工添加在食品中的糖,以及蜂蜜、糖漿裡自帶的糖,也屬於「壞糖」哦!還有一種你更加想不到的,那就是果汁裡自帶的糖,也是「壞糖」。
世界衛生組織就強烈建議:禁止食品生產商在 3 歲以下嬰幼兒食品及飲料中添加游離糖(壞糖)。
建議禁止添加的游離糖(壞糖)包括:
添加糖和其他甜味劑(包括所有糖漿、蜂蜜、果汁、濃縮果汁或甜味劑如糖精、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葉菊)
果汁和濃縮果汁(除少量添加的檸檬或檸檬汁作為防腐劑)。
也就是說,蔗糖(白砂糖、紅糖、冰糖)、葡萄糖、焦糖、麥芽糖、玉米糖漿、果葡糖漿、蜂蜜、果醬、果汁裡的糖都是壞糖。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自相矛盾,不是果蔬裡的糖是好糖嗎?怎麼沒有添加劑的果汁裡的糖也變成壞糖了?
這是因為水果裡的糖也就是膳食纖維,沒被破壞前是不會進入到血液的,但當水果被榨成果汁後,膳食纖維就會被破壞,就更容易大量地進入血液中,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尤其還額外添加了白砂糖或葡糖糖的果汁,危害可想而知。
完全不讓孩子吃「壞糖」是不可能的事了。那麼怎麼吃?吃多少就很重要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強烈建議,兒童攝入游離糖(指壞糖)的量不能超過總能量的 10%,最好在 5% 以下。
也就是說:
五碗糖
畢竟壞人也不會將「壞人」兩個字寫在臉上,「壞糖」也不會自己告訴你它是「壞糖」。所以,選擇合適孩子吃的零食尤其重要。到底怎麼選擇呢?
首先看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表。
如果沒看到「糖」字,也別高興太早,可以看看有沒有碳水化合物。
如果是非澱粉類食物,碳水化合物的量就等於糖含量。比如下面這個營養成分表。
其次看配料表。
配料表裡的成分,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的,排在前面的如果有上述的壞糖(蔗糖、葡萄糖、焦糖、麥芽糖、玉米糖漿、果葡糖漿等),那就說明這個並非兒童適合吃的零食,壞糖的含量太高了。一定要儘量給孩子少買,儘量讓孩子少吃。
比如下面這組配料表,很明顯葡萄糖和白砂糖這兩類壞糖都排在第二、第三位,這種飲料小朋友要儘量少喝甚至不喝。
所以,糖也並不是都對孩子身體不好,我們家長自己應該充分了解後,給孩子挑選「好糖」,並嚴格把控「壞糖」,這樣孩子們才能吃得開心,大人也會放心!
你家孩子愛吃糖嗎?他平時吃的「壞糖」多嗎?都有哪些?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