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小糖人」!兒童糖尿病危害不容忽視
近年來,兒童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更是高危人群。兒童患上糖尿病有哪些表現?家長應該如何預防兒童受到糖尿病的侵擾?如果兒童不幸患病,家長又能做些什麼?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任建民指出,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可說上至頭頂下至足底,涉及眼、腎、心臟、血管、尿毒症、足病變等等,有致死致殘風險。孩子有以下表現 家長就要警惕了那麼,兒童糖尿病有哪些前兆呢?
-
家長需警覺:寶寶一旦表現出5種「信號」,當心是兒童糖尿病前期
機體的免疫功能受糖尿病影響,會出現下降的情況,所以孩子的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2、皮膚或黏膜出現創口難以癒合,內褲上也會有分泌物增多的現象。3、飯量猛增。糖尿病發生後,孩子會頻繁口渴。
-
15個月寶寶得了糖尿病!出現四大症狀要進行糖尿病檢查
最小的糖尿病患兒才2月齡 「孩子平時身體健康,而且還這麼小,家裡也沒有糖尿病遺傳,為什麼就得了糖尿病呢?」明明的家長久久不能接受孩子患糖尿病的事實。 據了解,兒童糖尿病主要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糖尿病,因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所造成,有一定遺傳基礎,再加上自身免疫紊亂引起,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Ⅱ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或相對缺乏,致病原因跟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 張建萍介紹說,明明最後確診為Ⅰ型糖尿病,要終生注射胰島素。「兒童糖尿病,絕大多數是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僅佔10%,肥胖兒童是好發人群。」
-
來自國際胰腺峰會的專家忠告,這種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胰腺癌
10月12日,「2018南京國際胰腺峰會」在南京召開,來自中國、德國、美國、英國、瑞士、日本等國家的胰腺領域頂尖專家齊聚,共同交流診治「癌中之王」的經驗因此臨床上,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提高警惕,考慮是否是胰腺癌造成的。對臨床上懷疑胰腺癌的病人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應首選無創性檢查手段進行篩查,如B超、CT和血清學腫瘤標誌物等。腫瘤標誌物的聯合檢測並與影像學結果相結合,可提高陽性率,有助於胰腺癌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
闢謠:警惕糖尿病
1 兒童糖尿病的症狀兒童糖尿病的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而且會呈現出體重減輕等症狀。所以如果寶寶突然的多飲、多尿,並有體重降低,家長就要警惕,但是這種疾病往往被家長忽視,特別是夏天,孩子因出汗多也會多飲,多尿,所以更會被忽略。
-
專家提醒:孩子說話晚需警惕孤獨症
受訪專家: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馬揚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關注日」。近些年,孤獨症的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其患病率高達1/54,也就是說,54個孩子裡面就有1個孤獨症患兒。其實,兒童語言發育是一個連續、複雜的過程,跟大腦發育息息相關,而且還涉及多個系統器官,如口腔肌肉功能、舌位、喉部、聽力能力等。語言發育從嬰兒出生以後即開始,要經歷前語言階段、語言理解階段、語言表達階段等過程,其機理也並非「不會說話」那麼簡單。語言發育跟其他神經心理髮育一樣有規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多個「發育裡程碑」。
-
1月份廣州甲流發病上升,專家提醒:警惕病毒損害孩子大腦
1月份廣州甲流發病上升,專家提醒:警惕病毒損害孩子大腦金羊網 作者:張華 2019-01-08 文/圖 金羊網記者張華 通訊員周密、李雯「今年1月份,醫院裡監測到流感病毒以
-
兒童糖尿病,比你看到3歲70斤還可怕?
不肯打胰島素 小健的叔叔說,「我哥嫂很寵這個孩子,已到毫無原則的地步。Ⅰ型糖尿病即使每天按時注射胰島素,飲食還是要控制。小健卻嚷著,不讓敞開了吃就不打胰島素。對於這種無理取鬧,哥嫂也作退讓。」
-
專家提醒:孩子說話晚需警惕
其實,兒童語言發育是一個連續、複雜的過程,跟大腦發育息息相關,而且還涉及多個系統器官,如口腔肌肉功能、舌位、喉部、聽力能力等。語言發育從嬰兒出生以後即開始,要經歷前語言階段、語言理解階段、語言表達階段等過程,其機理也並非「不會說話」那麼簡單。語言發育跟其他神經心理髮育一樣有規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多個「發育裡程碑」。
-
警惕!半年不管 孩子近視猛增300度
「我們就半年沒管孩子,哪裡知道她看手機、玩遊戲,上小學一查,近視就猛增了300度。」然而,近視又不能治癒,不少家長遭遇了這樣情況後悔不已。到底該如何預防孩子的近視?近日,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兒童近視防控名師講堂舉行。眼科專家們倡導家長們一定要了解近視,用科學的觀念看待近視。
-
專家提醒兒童4種情形警惕早期肺炎
臨近年末北京仍未下雪,空氣乾燥和氣溫起伏不定,讓原本就高發的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在這個冬天顯得更加嚴重。北京和睦家醫院專家提醒,當孩子同時出現咳嗽、發熱、精神不好等四種情形,家長需「留神」關注、識別是否為早期肺炎,應及時就醫並預防重症肺炎發生。
-
2歲半寶寶被確診為糖尿病?兒童糖尿病高發,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B寶媽:我家寶寶2歲半了,有嘔吐、腹痛,在外院確診糖尿病4天了,4天沒有吃飯了,孩子餓的實在不行了。C寶媽:我家孩子4歲了,最近2周出現吃的多、喝的多,尿的也多,晚上尿床,還瘦了一大圈,診斷糖尿病,還能正常上幼兒園嗎?
-
餵養困難的孩子突然胃口 警惕小胖威利症候群
他每天只吃兩餐,大部分是粗糧和蔬菜,飯量是其他孩子的一半。 出生一個月,他無法進食,只能勉強用針管喝奶,在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心經歷了8次搶救;七八個月後,他突然食慾猛增,毫無節制地吃東西,身體像吹皮球一樣鼓了起來;直到4歲,他才被確診為小胖威利症候群——一種兒童罕見疾病。
-
警惕兒童糖尿病!出現以下症狀建議立即就醫!
什麼是兒童糖尿病?兒童糖尿病是指15歲或20歲以前發生的由於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缺乏而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是以高血糖為共同表現的臨床症候群。兒童糖尿病的發病情況如何?糖尿病於兒童期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以5~ 7歲和10-13歲多見,患病率沒有性別差異,多在秋、冬季發病。臨床上,兒童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TIDM,由於胰島β細胞被破壞、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引起)、2型糖尿病( T2DM,由胰島素抵抗伴胰島素不足或相對缺乏所致)和特殊類型糖尿病三大類。1型糖尿病佔兒童糖尿病的95%左右。
-
愛眼日專家提醒:警惕幾種常見眼病的高致盲風險
專家提醒,不僅要注意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殺手」,還切勿輕視近視、乾眼症等幾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致盲隱患。這三大眼病致盲機率最高,及早治療是關鍵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三大致盲性疾病。白內障,位列致盲眼疾之首。
-
半歲前喝奶粉的孩子容易得糖尿病
不過,專家提醒年輕的媽媽們,半歲前儘量別讓寶寶吃奶粉、米糊,否則寶寶長大後容易得糖尿病。據調查顯示全球每天新增200個年輕糖尿病患者。 在傳統觀念中,「糖尿病」只有成年人,老年人才會處,而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飲食習慣上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呈低齡化。
-
你的孩子需要警惕2型糖尿病嗎?
想起繼7月份聊過成年人糖尿病篩查標準後(體重超過這個數,需要篩查糖尿病~(附贈減肥操一套)),一直沒有科普過兒童青少年的,那就及時補充給大家,萬一能幫助哪位讀者及時發現問題呢~以下內容,依舊來自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20版《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
-
糖尿病的這些早期症狀 一定要警惕!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抓住這些小信號你就不會被糖尿病牽著鼻子走了。 患糖尿病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值上升,出現眼球歪斜從而影響視力。長期的視物模糊要警惕2型糖尿病。 早期症狀2—咽幹舌燥 喉嚨乾燥似火燒,喝水喝不停,排尿也變得頻繁。如此惡性循環,身體會始終處於缺水狀態,使得人坐立不安,咽幹舌燥。
-
兒童也會患有糖尿病!怎樣預防兒童得糖尿病?這四點一定要牢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威脅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慢性病之一, 嚴重加重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那兒童糖尿病是怎麼得的?怎樣預防兒童得糖尿病?一起來看看吧。兒童糖尿病是怎麼得的?兒童泛指15周歲以下的人群,15周歲以下的兒童患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島素缺乏引起代謝紊亂。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遺傳因素和多種複雜的後天因素相互作用。在現實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非常多,群體基因庫受到了嚴重影響,兒童糖尿病的患者也因此增多。另外,亞洲人相比其他地區的人群更易產生熱量,而飲食習慣改變會直接促使熱量增加。
-
三個月寶寶趴睡身亡 專家:警惕兒童睡眠三大誤區
近日,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治醫生周妍提醒,家長務必警惕關於兒童睡眠的三大誤區。據了解,嬰兒趴睡一直是 AAP(美國兒科學會)非常不建議的睡姿。在 1 歲之前,都不建議趴著睡覺。現有的研究顯示,俯臥和側臥會增加重新吸入呼出氣體的風險,導致高碳酸血症和缺氧,相比於仰臥,俯臥(也就是趴睡)更不容易散熱,也可能導致孩子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