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題目。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有所同感。我假設這個問題是有所同感的「你」提的。
人們的痛苦,往往是什麼呢?
往往是急切的想要改變現狀,付出了一堆的努力,然後收效甚微,遠遠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預期,收益非常不顯著,於是逐漸心灰意冷,不願意再去嘗試,慢慢地變成佛系青年,仿佛看淡了一切,不願再努力了。
可是內心偶爾又會恐慌,想要改變這一切,卻提不起精神,沒有動力去嘗試,因此感覺挫敗而又無助。
人啊,本身並不是全能的上帝。人們對於較長時間尺度的事情,難以把控,因此一旦涉及想要得到較為遙遠的未來的結果,就會對這件事失去控制。
同時人們對於較為複雜步驟的事務,也難以把控,人們更擅長去處理一些步驟簡單的事情。太過複雜步驟的事情,人們也往往難以把控
這點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明白。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而題主的問題呢,就是犯了前面所說的那個錯誤了,那就是:
妄圖操縱太過遙遠的未來的一個結果、一個目標。
題主說想擺脫只想躺著待著,刷手機的這種狀態。然後研究了一會,又開始刷手機了。
那麼對於題主,乃至你來說,你們想法中,怎樣是完全走出這種狀態呢?
那就是從一個完全頹廢,躺著玩手機,什麼都不想幹的人,一躍變成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鬥志、勤奮努力的狀態。
這不就是犯了我前面所說的好高騖遠的問題了麼?
我前面說了,人們不擅長把控較長時間尺度後一件事的結果;也不擅長把控一個有非常複雜步驟的結果。
而題主和你正犯了這兩條。你想把控一個比較遙遠未來的一個結果,一躍變成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鬥志、勤奮努力的人;
也想把控一個擁有非常複雜步驟的事件,又是想找兼職,又是想要多掙點錢,又是想要實現自己的力量。
其實這點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很清楚: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點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實都不明白。
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真沒必要一下子好高騖遠做到那麼多。
從題主的描述當中,也說了:
研究了一會,找兼職、想怎麼賺錢,考慮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然後又去刷手機了。
是啊!當你去積極地嘗試研究該如何做的時候,這不已經是走出來了這種頹廢的狀態了嗎?
還苛責些什麼呢?
你肯定會說,這才哪到哪。我才研究了一會,就又去玩手機了,又頹廢了。
可是,哪怕你有一秒鐘的積極向上,也畢竟積極了那一秒鐘啊。
在那一秒鐘,其實你就完全走出去頹廢的狀態,變得積極向上了。
沒有誰是永永遠遠一直積極向上的,哪怕是那些清華北大的,也有偶爾的鬆懈懶惰的時候。
我們總是不能接受半成品,只有成品才值得肯定,要麼完成了,要麼沒完成。只要沒完成,那麼傾注了多少努力都沒有,半成品多接近完美也沒用。因為在你眼裡,要麼完成了,要麼沒完成,沒有中間的狀態。
題目中,你說,想要擺脫這種頹廢的狀態,然後你去積極地研究兼職、賺錢、學習啥的,在這過程,其實你已經短暫地走出頹廢的狀態了呀,你已經開始積極地去嘗試尋求方案了呀。
可是呢,你總想一蹴而就,以當下尚嫌弱小的能力,期望一步登天,完完全全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鬥志的青年。
但是,請記住,你不是全能的上帝;
而人的能力也是呈現線性增長的,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你想要完成的。
同時還得記住:
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前進的,而不是在挫敗感當中得以前進的。
挫敗感,只會消耗人的心神,損傷人的心志,疲乏人的心力。
只有一次次的成就感,才能逐步壯大一個人的能力和力量,然後逐步完成他所期望的目標。
你去嘗試研究了一會,如何找兼職做,怎樣多掙點錢,思考怎樣完成自己的理想。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積極的嘗試呀,本身就是一次昂揚向上、充滿鬥志的一個過程呀。
而這不正是你所期待的一種狀態嗎?
可是呢,你接著立馬否定掉了這種積極的嘗試的意義,因為你覺得沒有一步登天,完全達到自己所期望的那個地步。
可是童鞋,人的能力是呈線性增長的,你不是全能的上帝,你得寬容一些,給自己能力壯大的空間。
要記住,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前進的,而不是挫敗感。
你其實已經短暫地走出過這種頹廢的狀態呀,又何必苛責立馬完全達到那種狀態呢?
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斷訓練自己積極的那一面,不斷從自己積極的一面中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
然後在這種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的鍛鍊當中,逐步增長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積極的狀態持續更長的時間、保持更頻繁的頻率。
人啊,沒辦法掌控太遙遠的未來的結果,也沒辦法掌控太複雜的步驟的事物。
所以啊,我們得學會把時間切片。
也就是不悔過去,不慮未來。我只做好當下一小段時間的努力就夠了。
要經常脈衝式地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求自己持續性地努力。
比如說,你想要戒手機癮。
那麼你定一個目標:
堅持五分鐘不玩手機。
這很簡單吧?
然後你做到了,甚至持續了十分鐘。棒呆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成果啊。哪怕你下一刻又拿起手機了,也沒關係,因為你畢竟做到了一次目標啊,甚至超額完成了。這就是滿滿的成就感啊。
不要管過去怎樣,也不要管未來能不能繼續堅持不玩手機,你畢竟做到了一次目標的嘗試對麼?這就獲得了一次成就啊,你甚至可以就這個成就獎勵自己,哪怕是一根棒棒糖。不要管以後能不能繼續做到,反正這五分鐘,你做到了!
然後呢,你有時間有精力,又可以來一次這樣的嘗試:
比如,再堅持五分鐘不玩手機。
這也很簡單吧?
哪怕做不到也沒關係,你前面畢竟做到過那麼多次啊,偶爾一次做不到那又怎樣?
在這樣一次次的嘗試當中,你發現自己對於戒手機有了越來越多的成就感,你對這個行為有了越來越多的掌控能力,最終,你會無限趨近於你所想做到的那個目標。
你要以當下作為一切的起點,所有目標的基石。
不要考慮那麼多。過去已成事實,悔而沒用;未來虛無縹緲,慮而傷神。
須知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
人是在成就感當中得以前進的,而不是挫敗感。
所以我們要訓練一個能力:
那就是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
要以脈衝式的努力,代替持續性的努力。
不要要求自己持續性地達到一種積極的狀態,只要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脈衝裡,自己全力以赴就夠了。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斷訓練,慢慢增加這時間脈衝的頻率和持續時間。暫時瓶頸做不到也沒關係,因為挫敗感並不會有利於人的成長。學著原諒自己也是一種本事。
成就感,才是一個人前行的最終動力,所以要不斷培養自己的成就感,然後消除自己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