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是因為你平時比較兇悍而讓孩子聽話,這個應該是你教育上的失敗。如果在家裡地位平等,孩子又能很好的配合你,那麼你的教育是成功的。
有一天晚上兒子跟我說:媽媽,我怎麼每天都在上學,都沒有休息,爸爸上班都有休息,還是上班好,我感覺小孩太累了,我要做大人。
兒子又說:你看(他的幼兒園同學),他媽媽每天都帶他在樓下玩,我都好久沒跟他在樓下玩了。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是我自己太緊張,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每天學習、輔導班排的滿滿的,真的是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後來我和孩子一起商量,周末只留了兩個興趣課,其他的全部取消了,而且周日可以不用寫作業,不用看書,可以無限制的只玩。
慢慢的我發現孩子變的很愛和我交流了,每天放學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都說給我聽,自己是被表揚了、批評了都會一一說出來,而且比之前自覺了,寫作業不用我催,不用我監督。
其實挺慶幸的孩子跟我講出來了,如果他沒有講,我可能會一直延用我的想法,孩子每天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補習班。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
《虎爸貓媽》的宣傳報上有這樣一句話:你的人生,我的戰爭。
講述的是本意是想讓女兒有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所以兩人就把孩子甩給了婆婆帶,可是當虎媽發現周圍的媽媽早就為了孩子忙的團團轉的時候,而自己的女兒確什麼都不會,才想到了孩子當下的教育問題。
所以當虎媽下定決心想要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的時候,就把女兒接回來了,為了孩子上學換了房子,辭了職,因為教育問題出現分歧導致婚姻危機,就這樣展開了家庭式的大戰爭。
這部電視劇成了當下父母們的真實寫照,為了孩子上學,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買好學區房,到處打聽哪所學校比較好,為了孩子上學花錢毫不手軟,別人的孩子上了書法、報了奧數,我們家孩子也要趕上;聽說某地的輔導班不錯,馬上去給孩子也報上;孩子數學一次沒考好,抓緊報上數學補習班。
每周末為了孩子上課馬不停蹄的跑各種補習班,比上學還要忙。很多家長都抱怨說:家裡有個孩子上學,每天跟打仗似的。
其實這也是我兒子開始上一年級的生活狀態,我總是很焦慮,上不好怎麼辦,老師不好怎麼辦等等類似這種問題。
但在兒子跟我說了之後,我覺得我是做了正確的選擇,讓孩子可以好好的學習,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也要讓孩子有足夠玩的時間才行。
孩子在慢慢長大,自己的思想也會越來越獨立,而且會主導自己的事情,會有叛逆,補習班可能真的會讓孩子成績提高很多,如果孩子一旦厭煩這種模式,就會適得其反,成績會越來越不好。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這個家庭比較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定好了目標,孩子每天都很忙,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上課的路上,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
開始孩子成績真的很好,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可能因為家長的好勝心太強了,導致孩子的好勝心也特別強,一次的失誤都會哭半天,基本不能接受自己失誤或者考試沒有考好。
最後孩子在幾次的挫敗中成績也慢慢的滑下來,家裡更是憂鬱、緊張,給孩子又報了很多補習班,哪個考試沒考好就報哪個,結果孩子成績還是一落千丈。
家長每次都是變本加厲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
一次我們在一起放學回家,媽媽一直不停的在說孩子:怎麼回事,天天給你花了這麼多錢,報了這麼多班,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你想氣死我。
結果孩子發飆了,說:你們就知道天天給我報補習班,我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天天都上課,我才不想花你們的錢,你心疼錢就別給我花,我不稀罕。
爭吵了一路,結果孩子還是沒有吵過媽媽。
其實我真沒見過這個孩子這種狀態,平時見這個孩子都是很有禮貌,不太愛講話,總是自己默默的在寫作業或者看書。
如果適當的給這個孩子一點自由,一點自己選擇的權利,可能孩子會比現在更優秀。
最近我在追一部劇《第二次也很美》,特別喜歡裡面安安和他兒子豆豆的這種關係,他們是母子,更是好朋友。
安安在爭奪撫養權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豆豆喜歡搞惡作劇,喜歡冒險,會受傷,可能在今後會受更多的傷,面對這樣的孩子,我絕對不會阻止他冒險,這就是我愛他的方式。
還有在上小學面試那一段,律師許朗和他的女兒果果、安安和他的兒子豆豆在接受面試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家庭,前者是早已做好規劃,如果孩子不同意會想盡一切辦法說服,面試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導致最後面試的時候表現不好。
而後者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儘管孩子的英語口語很差,數學也都不會,但媽媽還是支持孩子去嘗試,尊重孩子的選擇,面試結果令人滿意。
可能這個例子在現實中看來並不存在這樣的家庭,也並不能放養孩子,但也不能一味的替孩子來規劃人生,他自己的路應該由自己來走,做父母的就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安排孩子,替孩子規劃。你可以管孩子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能幫孩子一輩子麼?
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魏永康從出生以後便不停的在學習,兩歲就已經認識了上千個漢字, 4歲開始讀上小學, 13歲時就已經參加了高考並考上了湖南湘潭大學,畢業後馬上就被中科院所錄取碩博連讀。
真是開掛的人生,但還是被勸退,爆出來之後原因真的很驚人,生活自理能力為零,不但不知道穿什麼衣服,連基本的穿衣服都需要人幫忙。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包辦的太多,穿衣吃飯都要管著,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
孩子在慢慢的長大,遲早要面對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我們做父母的為孩子操辦、包辦太多的話,孩子對自己都沒有責任感,更別提對別人會有責任感。
所以只有把孩子的問題儘量讓孩子自己來面對,我們做父母的只需要給出他建議或者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選擇,可能有時候孩子會犯一點點的錯誤,那麼剛剛好,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懂得的更多,不要一味的指責和安排,該放手時學會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