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感覺做小孩太累了,我要做大人

2020-08-28 酷媽帶娃

導讀:如果是因為你平時比較兇悍而讓孩子聽話,這個應該是你教育上的失敗。如果在家裡地位平等,孩子又能很好的配合你,那麼你的教育是成功的。

有一天晚上兒子跟我說:媽媽,我怎麼每天都在上學,都沒有休息,爸爸上班都有休息,還是上班好,我感覺小孩太累了,我要做大人。

兒子又說:你看(他的幼兒園同學),他媽媽每天都帶他在樓下玩,我都好久沒跟他在樓下玩了。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是我自己太緊張,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每天學習、輔導班排的滿滿的,真的是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後來我和孩子一起商量,周末只留了兩個興趣課,其他的全部取消了,而且周日可以不用寫作業,不用看書,可以無限制的只玩。

慢慢的我發現孩子變的很愛和我交流了,每天放學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都說給我聽,自己是被表揚了、批評了都會一一說出來,而且比之前自覺了,寫作業不用我催,不用我監督。

其實挺慶幸的孩子跟我講出來了,如果他沒有講,我可能會一直延用我的想法,孩子每天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補習班。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和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

一、不要為孩子的人生做戰爭

《虎爸貓媽》的宣傳報上有這樣一句話:你的人生,我的戰爭。

講述的是本意是想讓女兒有一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所以兩人就把孩子甩給了婆婆帶,可是當虎媽發現周圍的媽媽早就為了孩子忙的團團轉的時候,而自己的女兒確什麼都不會,才想到了孩子當下的教育問題。

所以當虎媽下定決心想要做一個「稱職的家長」的時候,就把女兒接回來了,為了孩子上學換了房子,辭了職,因為教育問題出現分歧導致婚姻危機,就這樣展開了家庭式的大戰爭。


這部電視劇成了當下父母們的真實寫照,為了孩子上學,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買好學區房,到處打聽哪所學校比較好,為了孩子上學花錢毫不手軟,別人的孩子上了書法、報了奧數,我們家孩子也要趕上;聽說某地的輔導班不錯,馬上去給孩子也報上;孩子數學一次沒考好,抓緊報上數學補習班。

每周末為了孩子上課馬不停蹄的跑各種補習班,比上學還要忙。很多家長都抱怨說:家裡有個孩子上學,每天跟打仗似的。

其實這也是我兒子開始上一年級的生活狀態,我總是很焦慮,上不好怎麼辦,老師不好怎麼辦等等類似這種問題。

但在兒子跟我說了之後,我覺得我是做了正確的選擇,讓孩子可以好好的學習,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也要讓孩子有足夠玩的時間才行。

二、要給孩子自由的選擇權

孩子在慢慢長大,自己的思想也會越來越獨立,而且會主導自己的事情,會有叛逆,補習班可能真的會讓孩子成績提高很多,如果孩子一旦厭煩這種模式,就會適得其反,成績會越來越不好。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這個家庭比較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定好了目標,孩子每天都很忙,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上課的路上,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

開始孩子成績真的很好,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可能因為家長的好勝心太強了,導致孩子的好勝心也特別強,一次的失誤都會哭半天,基本不能接受自己失誤或者考試沒有考好。

最後孩子在幾次的挫敗中成績也慢慢的滑下來,家裡更是憂鬱、緊張,給孩子又報了很多補習班,哪個考試沒考好就報哪個,結果孩子成績還是一落千丈。

家長每次都是變本加厲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

一次我們在一起放學回家,媽媽一直不停的在說孩子:怎麼回事,天天給你花了這麼多錢,報了這麼多班,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你想氣死我。

結果孩子發飆了,說:你們就知道天天給我報補習班,我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天天都上課,我才不想花你們的錢,你心疼錢就別給我花,我不稀罕。

爭吵了一路,結果孩子還是沒有吵過媽媽。

其實我真沒見過這個孩子這種狀態,平時見這個孩子都是很有禮貌,不太愛講話,總是自己默默的在寫作業或者看書。

如果適當的給這個孩子一點自由,一點自己選擇的權利,可能孩子會比現在更優秀。

三、把孩子當作朋友看待

最近我在追一部劇《第二次也很美》,特別喜歡裡面安安和他兒子豆豆的這種關係,他們是母子,更是好朋友。

安安在爭奪撫養權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豆豆喜歡搞惡作劇,喜歡冒險,會受傷,可能在今後會受更多的傷,面對這樣的孩子,我絕對不會阻止他冒險,這就是我愛他的方式。

還有在上小學面試那一段,律師許朗和他的女兒果果、安安和他的兒子豆豆在接受面試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家庭,前者是早已做好規劃,如果孩子不同意會想盡一切辦法說服,面試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導致最後面試的時候表現不好。

而後者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儘管孩子的英語口語很差,數學也都不會,但媽媽還是支持孩子去嘗試,尊重孩子的選擇,面試結果令人滿意。

可能這個例子在現實中看來並不存在這樣的家庭,也並不能放養孩子,但也不能一味的替孩子來規劃人生,他自己的路應該由自己來走,做父母的就應該引導和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安排孩子,替孩子規劃。你可以管孩子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能幫孩子一輩子麼?

四、不做孩子的保姆

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魏永康從出生以後便不停的在學習,兩歲就已經認識了上千個漢字, 4歲開始讀上小學, 13歲時就已經參加了高考並考上了湖南湘潭大學,畢業後馬上就被中科院所錄取碩博連讀。

真是開掛的人生,但還是被勸退,爆出來之後原因真的很驚人,生活自理能力為零,不但不知道穿什麼衣服,連基本的穿衣服都需要人幫忙。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因為父母包辦的太多,穿衣吃飯都要管著,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

孩子在慢慢的長大,遲早要面對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我們做父母的為孩子操辦、包辦太多的話,孩子對自己都沒有責任感,更別提對別人會有責任感。

所以只有把孩子的問題儘量讓孩子自己來面對,我們做父母的只需要給出他建議或者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選擇,可能有時候孩子會犯一點點的錯誤,那麼剛剛好,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懂得的更多,不要一味的指責和安排,該放手時學會放手。

相關焦點

  • 帶小孩的時候,常常什麼都沒做就覺得累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只不過是帶著小孩,好像什麼也沒做、甚至什麼都還沒開始做,你就默默覺得已經累了。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厭世或體力太差,因為我蠻常有這種感覺...。,我已經累了。明明一大早美好的一天才要開始,只是幫哭鬧不休的小孩換完尿布跟衣服然後收拾好媽媽包,已經累到不想出門。雖然一整天都待在家只是做個飯而已,但是在小孩到處丟菜、拒絕擦手、洗碗時大叫、亂丟玩具、鬧覺不睡的循環中...覺得自己像被人打了一頓的疲倦。大家有過這種感覺嗎?不知道為什麼,帶小孩乍看之下好像沒幹嘛,但是怎麼會這麼累。
  • 爸爸,你走後,我沒資格做小孩了
    爸爸,那時候我上初一了,那天你對我說,「以後不會做的題目,要自己解決」,我真的感覺很突然——爸爸為什麼不幫我了?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但你神情嚴肅地說「自己的事要學會自己做」,我心下雖然不情不願,卻也不敢辯駁了。爸爸,那時你為什麼不告訴我,你已經得了癌症,時日無多,快要離開我了?
  • 小孩為什麼要說謊?——大人、小孩的攻擊與對立
    但當聽別的媽媽念小孩時,心裡咯噔了一下,突然挺汗顏的,要換我是小孩,聽了真不怎高興,總好像天天在做錯事。內心冒出Sherlock的大頭翻著白眼說:「我們小孩在家裡的地位很低,大人都可以念我們。」當對方表露出這樣的訊息時,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下意識會「自我防備」,可能想要辯解、否認甚至反擊,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保護自己以及尊嚴。對小孩來說,當先以你訊息開頭,孩子總會認為父母又是「興師認罪」。因為簡潔的語句,往往就不會深層去想,為什么爸爸媽媽要這麼責備我?
  •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我不要你做別人家的小孩,我想你做自己
    看過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兒童繪本,《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它出自於婷婷書苑,裡面的小女孩的內心獨白令我認識到,我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繪本裡寫到:小女孩常常在告訴自己: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小孩,但你們從來也不是完美的父這個小女孩更多是在傾訴,父母們讓孩子做他們的影子,自己成為他們的鏡子。
  • 動漫頭像 當大人太沒有意思了,我要當小孩
    動漫頭像 當大人太沒有意思了,我要當小孩 喜歡的小可愛可以點讚加關注哦
  • 媽媽們不是你們做的不好,你們只是太累了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們有時候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為什麼用了各種方法,孩子的壞習慣還是改不掉?我是不是一個差勁的媽媽?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也許這是所有媽媽們的心聲吧。沒有誰天生就會做好一件事情,也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做媽媽。就好像小時候學習一樣,那時候還有老師教導我們,尚不可避免出錯。
  • 90後媽媽帶娃累哭,被指責太矯情:憑什麼我當媽,就要做超人?
    晚上實在太累太壓抑了,就委屈的哭了。可是,老公卻說我矯情,說每個當媽的人都是這樣過來的。無意間刷到朋友圈裡一位90後寶媽的吐槽,心裡很不是滋味。「你怎麼這麼矯情?」「當媽不就是這樣嗎?帶個孩子有什麼累的?」諸如此類的話語,我相信不少寶媽都曾聽到過。都知道帶娃很辛苦、很勞累。然而,對於獨自帶娃的媽媽們而言;帶娃過程中最無法忍受的苦,就是家人的不理解、不體諒和隨意指責。犧牲自己所有的時間和喜好辛苦帶娃,卻不能抱怨、不能喊累,不然就是不配當媽。這,大概就是一個女人最無助、最難過的時刻。
  • 我想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是否也有很多媽媽面臨像我一樣的問題呢?
    當你搖搖晃晃一邊喊著媽媽撲到我懷裡的時候,我是多麼高興,仿佛以前所經歷過的委屈都是甜的,慶幸自己有了你,說實話,我之前並不那麼喜歡小孩,他們一哭我就心煩,自從懷了你,覺得自己也並不是那麼討厭小孩,帶孩子是一件別人看著輕鬆,卻是受累又受氣的活!不要需要別人懂,有你就好!
  • 會做媽媽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講自己小孩有多可愛的
    你去看好了,尤其是媽媽、因為爸爸比較忙很少談這些事情,幾個媽媽在一起就在講一個事情,我的小孩多好多好。我請問你,有沒有人在聽,沒有人在聽,我保證沒有人在聽。因為每一個人的心思,都擺在自己的小孩、拼命替他吹噓的時候,誰還聽呢!你去看好了,那些媽媽、嗨啊、我的小孩怎麼樣怎麼樣;那個人說,我的小孩怎麼樣;每個人都講自己小孩,你的小孩怎麼樣,他一句話都沒聽進去。
  • 我很開心我是媽媽,但我不想做全職媽媽
    現在凌晨2點多,孩子剛吃完奶睡下,本來要睡覺的我卻一下子沒了睡意,只能打開手機刷刷頭條或者抖音。這是喔喔出生以來的常態,相信做媽媽的都能體會這種感受!,但我做不了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很神聖,值得敬佩,但我卻做不到!
  • 媽媽:「我真的太累了……」輔導作業發生衝突,上海媽媽深夜跳河
    另外由於網課效果普遍反應不是太好,孩子做作業時,難免因為課本知識點理解不透徹,做作業時容易出現錯題,家長就會開始嘮叨,孩子出現反抗心理,進而出現親子關係對抗的情況。因此,一些家庭因為孩子作業不認真,或者催寫作業催很多遍,造成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 我和我的小孩
    自從結婚生小孩後,我就沒有再上班了,當了一個全職寶媽。 生活中有很多煩惱,也有很多樂趣。做全職寶媽,朋友的圈子是越來越小了。但你可以全程地看著寶寶一點點地長大。這個過程真的太奇妙了, 從寶寶出生才那麼五六斤,軟綿綿的,到後來慢慢的學會抬頭,學會翻身。坐會自己坐,自己捉東西吃,學會走路,牙牙學語,這些過程,也就需要一年過一點的時間。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棒的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一天周末,閒來無事去閨蜜家串門,正趕上閨蜜家大掃除的日子,一進門閨蜜就在忙活著,閨蜜3歲的女兒沒有在睡覺,也沒有在一旁玩玩具,而是學著閨蜜的樣子,穿著小圍裙,手裡拿抹布在打掃房間。閨蜜的女兒一邊打掃還一邊唱歌,感覺很高興,不一會家裡就被收拾得乾乾淨淨,閨蜜的女兒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坐在沙發上嘆了一口氣「哎,可算是收拾完了,真乾淨。」
  • 小孩什麼時候能理解大人讓她們學習的用心
    接送小孩上學放學,最怕碰到下雨天。淋一臉雨水,路上還不好走,現在的孩子多麼幸福啊!家長接送,還幫忙背書包。也沒有抱怨過家長不接送,那時候大人還要忙地裡的活,根本沒有時間來管孩子。所以我們小的時候,家長不給輔導作業,全憑自己自覺。小學成績還可以,到了初中,其他課程多了起來,再加上沒人輔導,成績就不行了,勉強初中畢業,就沒上學了。出去打工,打了十幾年工,做過好幾份工作,錢掙的不多,還累。這時候感覺還是有學問好啊!看那些高才生,工作輕鬆,工資又高。
  • 我做全職媽媽已兩年
    但這半年多來,每天我還是會允許他玩一會兒手機,每次大概半個小時左右,長的時候也連續玩過一個小時。而這個時間段,我可以做些我想做的事情。三年多以前,我從未想過我的未來會與全職媽媽這個稱呼劃上等號。就在臨產前一個月,與幾個朋友聚餐,我還信誓旦旦的說等我產後三個月就報個瑜伽班,每天抽時間去練瑜伽儘快恢復身材。她們說我想像的太美好,等我生完孩子就知道了。
  • 「媽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震驚全國父母
    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調到高一(六)班。」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這樣,本來就跟不上進度的素素被調到了尖子班。不到一個星期,向來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素素告訴媽媽:「我要退學。」劉毓一聽,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素素卻相當堅定:「老師講的東西,我根本就聽不懂。高中的課程對於我來說,真是太難了。
  • 「媽媽,我去天堂了,這裡太累了!」震驚全國父母
    劉毓藉機向校長提出:「這樣對素素有成見的班主任,不適合做我女兒的老師。這件事我可以不向教委反映,前提是把素素調到高一(六)班。」高一(六)班是尖子班,就這樣,本來就跟不上進度的素素被調到了尖子班。不到一個星期,向來對媽媽言聽計從的素素告訴媽媽:「我要退學。」劉毓一聽,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 「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上海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竟氣到跳河
    在命懸一線的時候,劉女士還在為和兒子鬥嘴的事生悶氣,劉女士被救時還不停地說著:「不要救我,我真的是太累了……(孩子)他就想我去死......」消防員一邊勸解劉女士一邊展開營救,最終,消防員用救援繩將劉女士固定住往岸上拉,成功將她救上岸。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網友紛紛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我更想為那個放手讓她做飯的媽媽點讚!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沒有哪個媽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往往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一句「讓我來」,徹底切斷了他們嘗試努力的可能。 記得有一回,我在朋友家吃完飯,朋友兒子可樂第一個站起來收拾碗筷。當時我著實吃了一驚,以前這小傢伙可是吃完飯就去玩了。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超好的回答!
    這個回答真的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做飯,最有人間煙火味的事,可以如此豐富多變。為什麼我們因為擔憂而拒絕孩子去接觸呢?沒有哪個媽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往往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一句「讓我來」,徹底切斷了他們嘗試努力的可能。記得有一回,我在朋友家吃完飯,朋友兒子可樂第一個站起來收拾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