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師,不是行政考核的工具。」1月14日,一張疑似中南大學軟體學院吳姓教師在朋友圈「吐槽」教務辦強制要求學生成績符合「正態分布」的圖片在網絡流傳。
網傳朋友圈截圖中,吳姓教師表示,2018級軟體工程的孩子們他很喜歡、答卷很好、不可能給低分。「什麼見鬼的分數要服從正態分布,抱歉,我只在意學生!……給多少90分以上的人,是試卷的結果,不是教務辦定的指標……」
日前,話題引發大量師生關於大學生成績是否應服從「正態分布」的討論。
多所高校的學生、教師向記者證實,學校有關於學生成績需要服從正態分布的規定,一些學校查得嚴,「90分以上高分段學生不能超過20%」;也有一些學校這一規定停留於口頭通知階段。
多所高校規定「成績應呈正態分布」
實際上,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多數高校教務處關於成績評定的規定中,都明確了「成績應呈正態分布」的相關規定。上海交通大學課程考核管理辦法則明確,百分製成績平均值建議控制在75分左右。
同學們,你們的學校是這麼規定的麼?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正態分布是一個很理想的情況,985高校學生本身就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如果正常打分,一個班級的分數呈現正態分布的可能性只有5%,倘若前述教師所述屬實,「管理部門這種強制性正態分布的做法,是機械的、不科學的」。「當然,之所以(管理部門)會這麼做,是因為可能存在老師給出的分數過高或者過低的情況,顯得不真實。」儲朝暉認為,想解決這個問題,引入規範的同行評議制度和評價機制都可以解決,但是強制正態分布不合理。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校課程考試成績的「正態分布」以及與此相關的分數膨脹、消費主義學生觀和自由選課問題,一直是世界高等教育領域和考試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存在爭論。所謂「正態分布」並非嚴格的曲線吻合,僅僅是指考試得高分和低分的學生相對少些。國內高校上世紀九十年代逐步注意到課程教學和考試的這個維度,並開始在高校課程考試和管理中有所關注。
對於這個情況,發帖的吳老師認為
他的意思,我們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是隨機的,可能要麼都很好,要麼都很差,這個很正常 !
對此,一位鄭老師比較尊敬的統計學老師,這麼說的:「正態分布被亂套,關鍵是看什麼性質的考試,如達標性考試,負偏態分布才是正常,我預期自己主講衛生統計學考試最終評分也是負偏態的,因學生和教師團隊都十分努力」。
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任何事情不能一刀切,成績也是。
一般的水課,公選課,我覺得倒也可以認可,但是如果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的專業課,到底要不要正態分布呢?
很多人教務處領導覺得不是正態分布,就是教師出卷子沒有水平,平均分就得75-80分之間。
如果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當學生按照課程考核都非常認真的學習後,期末考試都很優秀,還要正態分布,這不是對老師的不負責任,是對學生的極其不負責任。
「以人為本」的精神去哪裡呢?
其它我不說,當我們的學生捧著這一門重要科目的考試成績去找工作,去考研,去出國時,哪位不想成績好一點?
那些所謂一流大學的教務處,你們真得替學生考慮了嗎?
說到底,「正態分布」是常見的成績分數段分布情形,但不該成為目的。在學校教學管理要求和教師的自主教學的平衡上,「正態分布」可以作為一個原則性要求,但不能作為剛性要求;不應該把成績正態分布作為評價教師評分是否合理的標尺,對偏離正態分布的課程評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本文來自醫學論文與統計分析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科研--聯繫我們:freescience@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