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秀全、馮桂山、蕭朝貴及楊秀清,他們的母語相通,以後成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太平天國文件,多由漢字書寫此種語言而成,就是客家話。
文/雲沉(明清史研究團隊原創作者)
屢次科舉不第的洪秀全在末日幻象中受到「天父」召喚,根據《勸世良言》中的內容,加入自己的理解,撰寫《原道救世歌》,向周圍的民眾傳遞「天父」的旨意。最初在洪秀全故鄉花縣傳遞旨意時,故鄉人群對其並不買帳,洪秀全一發狠,推倒兩千年來為讀書人所尊崇的孔子像,也就是洪秀全早年所孜孜以求的孔聖人的塑像。後來洪秀全和好友馮桂山到廣西桂平傳教,建立拜上帝會,隨著拜上帝會與官府的摩擦愈來愈大,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掀起一場波瀾起伏的農民戰爭。洪秀全、馮桂山、蕭朝貴及楊秀清,他們的母語相通,以後成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太平天國文件,多由漢字書寫此種語言而成,就是客家話。洪秀全祖居廣東梅州,是客家人在廣東的聚居地之一,後來祖父才搬到現在所屬廣州的花縣。
客家人來自何方?向來聚訟紛紜,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人的主體是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僅僅是南遷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近來分子遺傳學及移民史的研究,傾向於客家主體來自於中原的說法。
每當北方戰事興起或社會動蕩,先民向重山阻隔而未受戰事攪擾而相對平靜的南方遷徙,向南是先民不得已的目標,但又是不舍的目標。先民並不知道南方有何風險,同伴被戰火夾裹而慘死的陰影縈繞在先民的心中,催促先民不停南行。秦始皇發動兵夫戍守五嶺,兵丁留在嶺南是第一批南遷的客家人。西晉永嘉之亂,東晉五胡亂華,數以百萬的先民遷徙到長江中遊,部分先民遷徙到嶺南。韓愈被貶潮州,作詩曰「好收吾骨瘴江邊」。宋室南渡,部分先民向南,向南,再向南,越過大庾嶺,進入在唐代被目為充滿瘴氣的嶺南。在明末清初,由於四川屢經戰亂,當時鼓勵湖廣填四川,才有第一次客家由難向北的運動,四川的客家人,大體來自於此次遷徙。
乾隆年間,當時嘉應州(現梅州)人吳元盛起事失敗,逃亡到婆羅洲建立「聚勝公司」,後來公司聲勢越來越大,當時領袖羅芳伯就於1777年在坤甸成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成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當時隨其建國的親友多為嘉應州客家人,所以在國內通用客家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