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電影院80周年見證中國電影歷史 從黑白到3D的變遷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2月30日訊,昨天正值世界電影誕生122周年,歷經八十載風雨的首都電影院,在西單大悅城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新老首影人共聚一堂,暢談中國電影的歷史與未來。著名導演陳凱歌也來到現場祝賀首都電影院開業八十周年。

中國放映界的票房冠軍

首都電影院始建於1937年,其前身是由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與其友人籌資興建的「新新大戲院」,此後曾改名新新電影院、國民大戲院。1950年,周總理親自為影院定名為「首都電影院」,並由郭沫若題寫院名。1957年,前蘇聯電影《革命的前奏》引進,周總理要求文化部和中影公司引進寬銀幕來保證影片的播放,於是中國向法國訂購了寬銀幕,首都電影院成為中國首家寬銀幕電影院,並舉辦了《革命的前奏》首映禮。1984年,首都電影院進行升級改造,中國第一家光學立體聲電影院就此誕生。1987年,首都電影院成為北京第一家年票房破百萬的影院,此後連續四年放映成績位居全國第一。

2003年,為配合長安街改造,首都電影院進行停業遷建。2008年在西單大悅城重張開業,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首都電影院。開業後的第二年,首都電影院年票房突破6182萬元,位列全國第一。

八十年來,首都電影院始終走在中國放映行業的前列,創造了行業的許多第一,被譽為「中國放映界的一面旗幟」。首都電影院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與中國電影改革、發展與繁榮的歷史。

三代首影人回憶往事

紀念儀式上,中影集團總經理江平,三屆首都電影院經理劉洪鵬、官志斌、鄧永紅,新麗電影CEO李寧,資深電影發行人趙軍等業內嘉賓召開了座談會,共同回憶首都電影院80年歷史中的點滴。

上世紀80年代,劉洪鵬擔任首都電影院的經理。他回憶,看電影在當年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也是人們了解外國文化的重要窗口。「1987,首都電影院剛安裝光學立體聲不久,歌劇片《茶花女》引進中國,是多明戈主演的。很多人都覺得這種高雅藝術沒人看,但我們從西安取回這部片子在北京地區進行了獨家放映。根據《北京晚報》的報導,每50個北京人裡就有一個人看了這部電影。」讓劉洪鵬至今都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門頭溝的老師,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看了八遍,後來他還自己帶著錄音機來,放在臺口,想要錄下來。」在當年,電影很少有什麼營銷活動,劉洪鵬帶著工作人員星期日騎著自行車去清華北大賣票,在食堂就賣了300多張。後來,《茶花女》在首都電影院放映了300場,而且上座率都能達到80%以上,佔全國總票房的一半。

資深電影發行人趙軍補充說,1996年,王曉棠帶領八一廠製作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紀錄片《較量》,當時的電影市場還沒有紀錄片商業放映的先例,但首都電影院敢為人先進行了放映,後來《較量》的票房擊敗了很多進口大片,也讓八一廠首次嘗到市場經濟的成果。

1997年後,官志斌接過了劉洪鵬的班,他見證了首都電影院的遷址和重張開業,也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迅速發展。座談會上,他特意提到了電影院的社會責任問題。「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我們舉辦了南斯拉夫電影周表達態度,當時找海報非常難,只找到唯一一張黑白的絕版海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等影片放映了一周,場場爆滿,門庭若市,21家媒體進行了報導。」

作為現任首都電影院經理,鄧永紅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過去手握電影票是一種資源,但現在的競爭極其慘烈,大規模的價格戰,電商在售票中佔到70-80%,使電影院喪失了自我營銷的能力。」首都電影院在新形勢下不斷研究影院的差異化發展,增加觀眾的互動體驗,現已從原先的一家影院發展成多家影院的連鎖模式。

現在的首都電影院

陳凱歌從小就是常客

提到首都電影院,陳凱歌導演也非常激動,他的多部影片曾在這家電影院做過首映,而他本人也從小就愛上首都電影院看電影。

「西單路口奔東路南,對面就是電報大樓,這麼寸土寸金的地方,當年就是首都電影院。當年的首都電影院可是大名鼎鼎,外地人來北京出差,如果能來首都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且念叨呢。」小時候,陳凱歌就經常被父母帶著去首都電影院看電影。「到十二三歲的時候,正好趕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0周年,首都電影院放《攻克柏林》,放了學我就往那瘋跑,快到門口摔一大馬趴,胳膊腿全都摔破了,流血了也不管,坐在那兒就看,好像我也是為打敗法西斯出了力似的,那時候的電影就是有那麼大的魔力。」

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憶起兒時的觀影經歷,陳凱歌覺得,身上還有那種「被太陽照過的感覺」。他還笑稱,「我有一個夢想,在長安街上再建一家首都電影院,讓電影偉大起來。」

前晚,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資深電影發行專家耿西林去世的消息在電影圈傳開,陳凱歌也在紀念儀式上追憶了這位「耿大姐」:「我對她印象很深,她很和氣很有能力,讓她發行很放心,在此也表達我的敬意。」耿西林是中國電影市場化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與推動者,首都電影院也特意在紀念活動嘉賓坐席「耿西林」的位置上,擺放了一束鮮花。中影集團總經理江平哽咽地說,「我們不僅要為電影明星喝彩,更應該記住這些默默無聞的電影發行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俐

相關焦點

  •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19-09-20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影院重新開放,中國首部電影是什麼?
    最近電影院重新開始營業了,這個好消息讓無數電影愛好者歡呼:「終於等到你了!」電影院不在的日子裡,你有沒有想念過它?T.154《中國電影》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攝製和放映設備,1895年3月22日,他們兄弟就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無聲影片《工廠的大門》並且試映成功。同年的12月28日,在巴黎的一家地下咖啡館內,第一次公映了十餘部電影,每部一分鐘。這一天被電影史上稱為電影的誕生日。
  •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北京首都電影院位居11月影院票房TOP500首位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北京首都電影院位居11月影院票房TOP500首位
  • 德州現存歷史建築解讀之:德州人民電影院
    在德州市城建檔案館聲像檔案庫房內,保存著許多我市為慶祝建國十周年建設的重點工程圖片,廣大市民較為熟悉的德州地區展覽館、第一招待所、原德州市委、市政府等建築隨著城市建設發展相繼拆除,保存下來的主要有德州人民電影院、東方紅旅館、紅旗旅館等。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一下德州人民電影院。
  • 首都電影院「重啟」,我們的快樂回來了!
    「 電影院復工後,觀眾需要在影院入場口掃健康寶二維碼、登記個人信息、檢測體溫後才能進入影院,首都電影院副經理於超介紹。 隸屬於西城區國資委的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首都電影院,是全國第一家國營電影院,也是如今北京最火的影院之一。疫情期間,首都電影院堅持安排各部門工作人員輪班值勤,每周至少會對放映設備進行兩次通電調試,挨個檢查影廳設備。因此,首都電影院在技術上早已做好了「復業」的準備。
  • 中外記者參觀首都電影院 讚嘆全球最大LED屏電影播放技術
    原標題:全球最大LED屏電影播放技術令人讚嘆 本報訊(記者孫毅)昨晚,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邀請中外記者赴首都電影院西單影城,體驗全球最大LED屏電影播放技術,了解北京市電影發展情況。
  • 電影發展史:從黑白走向彩色的電影世界,你知道多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娛樂越來越受到推崇,走進電影院感受光怪陸離的人生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我國的電影發展史共用了115年的時間。一、從無到有的電影裡程碑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的《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時的拍攝點是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至此結束了我國電影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 看電影自費買3D眼鏡屬霸王條款 西安的電影院狀況究竟是啥樣?
    華商網訊 (記者 張佳萌 實習生 劉曉珠)5月27日下午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微博針對「看3D電影要自費購買3D眼鏡」問題發聲,指出看電影要自費買3D眼鏡屬霸王條款。那麼西安的電影狀況究竟是啥樣?jet_zu:自己買3d眼鏡有好處,可以重複使用,下次想看電影帶上次買的眼鏡就可以,不會以後眼鏡也折算進票價裡,如果免費,可能就折算進票價了,這樣一來,相當於電影院可以強買強賣眼鏡了  打不死的兔兔
  • 西安那座園林式的清真寺,見證了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歷史變遷
    西安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稱,這座古城也是我國穆斯林最早居住的地方。就是在唐王朝時期,那時候伊斯蘭教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長安(今西安),為了伊斯蘭教徒的傳教,於是在此興建寺廟、教堂,而西安的化覺巷清真寺就是其一。
  • 一組新老照片見證蘭州西站變遷
    由蘭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蘭州市攝影家協會、蘭州晨報社、蘭州新域車展服務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蘭州五一國際車展、蘭州晨報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光影中的『蘭州情懷』——2019精緻蘭州攝影作品徵集大賽」以「情懷·精緻蘭州」為主題,面向廣大蘭州市民、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徵集以地理自然、人文生態為主題的原創攝影作品以及反映蘭州歷史的珍貴歷史照片,提倡以新視角、新手法發掘「蘭州情懷」,體現
  • 觀察|電影,是電影院以外的藝術
    除了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創作的高峰時期還包括: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和蘇聯、30年代的法國、40年代末英國和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法國新浪潮的再度崛起、60年代中葉布拉格之春後的捷克斯洛伐克電影、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與同時期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奧特曼等「電影小子」所代表的好萊塢以及80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作品等等。
  • 2019國慶70周年大閱兵電影院直播全國名單一覽
    全國70家影院名單:  1.北京沃美世聚廣源文化有限公司  2.北京世紀東都國際電影城  3.北京沃美影城管理有限公司  4.北京萬達國際電影院石景山店北京萬達國際電影城有限公司槐房店  6.北京萬達國際電影城有限公司豐臺店  7.華誼兄弟北京影院大紅門店  8.北京星博正華影院發展有限公司  9.北京環球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10.北京首都電影院
  • 用鏡頭見證半世紀安康變遷文
    用鏡頭見證半世紀安康變遷文 2020-12-15 15: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80後小夥收藏3000部老電影膠片 望建博物館(圖)
    伴隨均勻的嗒嗒聲,電影膠片開始轉動,白色幕布上投映出一幅幅黑白顆粒畫面,屋子裡迴蕩著雷鋒同志嘹亮堅定的宣誓,經典的旋律像一雙溫柔的手,牽引觀眾走進《雷鋒》中那個淳樸而激情的年代。8月1日起, 「膠片上的記憶——常州紅色電影展」亮相武進博物館,從《雷鋒》到《東方紅》,從上世紀50年代的「烏克蘭」型16毫米膠片放映機到70年代的「長江」牌35毫米移動式放映機,走進展廳濃厚的懷舊氣息迎面而來,仿佛穿梭在一條老電影的歷史長廊。
  • 原來電影院已經「停擺」140多天了,那些年蘇州人的電影情緣!
    中國電影史上,蘇州走在前列 中國人嘗試拍攝影片是在1905年,第一部《定軍山》的誕生,標誌著中國電影歷史掀開了第一頁而就在中國電影剛邁出第一步的時候,蘇州人的腳步就到了。
  • 探訪首都第一家合資西餐廳 馬克西姆見證京城變遷
    圖:2003年,香港藝人張國榮(中)與友人在餐廳合影 資料圖片  馬克西姆滿滿兩面照片牆,見證歲月的流逝和變遷,也隱含著餐廳的格調和人緣。張國榮生前每到北京都會抽空到這裡喝上一杯;貝託魯奇拍《末代皇帝》思路不暢,也會來這點杯威士忌;阿倫.狄龍更在這裡度過他的50歲生日;被稱為「中國搖滾之父」的崔健就是在這裡第一次演唱那首成名作《一無所有》。  在中國人尚未分清何為時尚時,馬克西姆已開始舉辦一些小型的時裝發布會。
  • 做不一樣的電影院—— 北京比高電影城(來廣營店)正式開業
    做不一樣的電影院——北京比高電影城(來廣營店)正式開業了。巨大的展播容量不僅可以高密度、大批量地放映常規電影,更可以為藝術電影、微電影、電影和電視紀錄片等類電影的內容提供展播平臺;除此之外,體育賽事的直播、電子競技的比賽、室內音樂、戲劇演出、各種綜藝表演,以及素質教育、職業培訓,攝影和繪畫展覽、商務會議等等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在這裡全都成為可能。這是一家不一樣的電影院,未來電影放映行業全新的經營模式在這裡開始實踐。
  • 北京首都電影院開了嗎?開門影院名單及排期
    ➤北京首都電影院開了嗎?  答:有兩家店於7月24日率先恢復營業  1、首都電影院(西單店)  【電影排期】點擊查看  【地址交通】點擊查看  2、首都電影院(昌平店)  【電影排期】點擊查看  【地址交通】點擊查看
  • 隔離時代的中國電影和電影院
    2020註定是個在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的年份。在如此艱難的一年裡,電影院關閉,電影節延期,電影業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中國電影院在下半年開放,創造了近200億的票房。2020年12月14日,燈塔研究院聯合毒眸發布《2020中國電影市場用戶報告》,預測2020年全年票房將達200億元,約為2019年的三成。
  • 這部電影,還原了彩色的開國大典
    近日,幾部主流電影上映,受到大批觀眾熱捧。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優秀展映電影,《決勝時刻》表現不俗。截至10月1日票房已高達1.03億元,成為年度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票房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