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這首《無題》詩寫於任職於秘書省時,這是一首表現愛情的詩歌。在詩歌中,詩人表達了對情人難以遏制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發出了肺腑之言。
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這是全詩的起句。意思是說,昨天晚上群星閃爍,清風吹拂,我們在畫樓西邊的桂堂之東的地方舉行酒宴。詩中,「星辰」與「風」兩種意象表明了相聚在一個星辰滿天,晚風涼爽的夜晚。這一句不但點明相聚的時間,而且也營造了一種美德氣氛。緊接著的一句用「畫樓」與「桂堂」並列,表明了地點。詩人在此選擇的意象都是很華美的、芳香的。樓臺亭閣上繪有圖畫、雕飾,廳堂中散發著桂樹花香。在這樣一個如此豪華美麗的地方舉行酒宴,可以說是美不勝收的。然而,詩人在此是藉助於富麗堂皇的場所表現出的歡樂場景,實現其「以樂景襯哀情,而倍增其哀」的審美效果。相聚的歡樂實則表現現實的孤獨之感;相聚的溫馨實則表現現實的思念之情。總而言之,在描寫歡樂的相聚中,不但表現出詩人對情人的愛之熱烈,而且也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苦悶。
頷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從律詩的結構來說,這一聯是承接上一聯。如今兩相分離,自己與情人不能相見,感受到人不如鳥,鳥還能比翼雙飛,而自己卻不能與情人雙飛。在此,抒發了自己不能與情人相聚所產生的苦惱。下一句對上句來說,卻是相反的,表明了即使現在不能在一起,只要有情感,心靈總是相通的,真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之感。這裡,詩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抒發自己的情懷。「身無彩鳳雙飛翼」寫了自己與情人身形分離,無法相聚,感嘆人不如鳥,不能比翼雙飛。這裡運用了比喻中的反比,形象地表現出自己的內心的苦悶與情思。「靈犀」,據《漢書 西域傳》中所說:「通犀,謂中央白色,通兩頭。」這裡詩人運用了「靈犀」比喻自己與情人的心是相通的,情是真摯的,從而也感到一絲慰藉。這一聯的意思是說,你我雖然沒有彩鳳那樣可以比翼雙飛的翅膀,無法接近相親,但卻有靈犀一樣的心,默默相通的。從藝術手法來看,這兩句首先形成的是對偶,出句寫外在的,對句寫內在的。其次,運用了比喻,前後具有不同的形式,也是相反的,在相反中形成映襯。這種映襯所表現出來的審美效果卻是身受阻隔,心靈相通;心靈相通,痛苦更多。這裡,通過比喻和對偶的手法,形象而突出地表現出詩人與情人的感情之深厚,自己的痛苦之強烈。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頸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從意義上說,詩人在此一轉,回到首聯中的第一句,也可以說是對第一句內容的具體化。在詩中,詩人回憶了昨晚與情人同桌飲酒,遊戲時的情景。「送鉤」又稱藏鉤。出於《漢武故事》中,是說鉤弋夫人少時手拳,帝分其手,得一玉鉤,手得展,後因有藏鉤之戲。「送鉤」當指傳鉤而言(此意轉自《唐宋詩鑑賞辭典》中的相關內容)。「分曹」即分組的意思。「射覆」即古代的一種遊戲,類似現代的猜物。「射」即「猜」的意思。這一聯的意思,我們在酒宴上,儘管隔著座位傳送手鉤,我也感到酒如春一樣的溫暖;雖然分組猜物,但感覺到蠟燈特別紅。這裡,詩人描繪出「昨夜」與情人歡樂的情景。特別是一個「春」字和一個「紅」字,這兩個詞都是富有暖意的,他們不但描寫出歡會的熱鬧場面,而且也明白了詩人內心的喜悅。然而,這一情景反襯出詩人如今獨處一隅的惆悵之情。
尾聯「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應官去」這是唐時的一種制度,官吏於卯時去供職之處等候點名,叫應卯。「應官去」即為應付官差,上衙點卯。「蘭臺」即秘書省。後把「秘書省」改為「蘭臺」。這一聯的意思是說,我們的遊玩還沒有盡興,更鼓已響,我無奈地離開,快馬趕到秘書省,就如秋天裡隨風飄轉的飛蓬一樣(不停)。這裡,詩人在描寫「昨夜」歡娛時,更鼓響了,不得不離開,去蘭臺應付差事。這一聯前後句相承,不但表明了良宵苦短,生活的不定,而且承接了「畫樓西畔桂堂東」,並綰結全詩,表明了思念之情與為官的矛盾心理。
這首詩歌情感豐富,不但源於比喻新穎貼切,形象生動,很富有表現力,而且也表現在對偶手法的運用上,它不但擴大了詩歌的空間,提升了詩歌的審美意境,而且使詩人的情感更突出,心理矛盾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