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在這3個方面貪多

2020-08-15 蜂虻君



文/子非魚


01

不貪小便宜

伊索寓言》中有個故事。

說的是兩隻山羊發生爭鬥,用犄角互頂,一隻豺狼本想坐收漁利,結果看到兩羊爭鬥流在地上的血跡,便忍不住上前去舔,卻被再次相撞的兩羊給撞死了。

豺狼本可以飽餐一頓,但卻因為沒有擋得住血的誘惑而葬送了性命,從此再也不能享受馳騁草原,追逐獵物的快樂。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因為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

人也是一樣。

多年前,我的一個親戚聽說跑運輸很賺錢,就心動了,準備買輛二手車跑運輸。經別人介紹看了好幾輛二手車,但都不是特別滿意,期間也看中了一輛新車,但是價格要比二手車高好幾千。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建議他買新的,但為了少掏幾千塊,他最終選擇了一輛二手車。

後來在運輸的過程中車子老是出各種問題,用在維修上的費用早就不知有多少,親戚也是每每後悔為什麼要貪小便宜買二手車。結果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吃了大虧。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一乘客從成都火車東站到雙流機場,司機把20公裡的路程繞成了80公裡,多收取乘客210元的車費。

事後經調查,該司機沒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所駕車輛也沒有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根據相關規定,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對網約車平臺及個人開出7.5萬元罰單。

貪便宜的心每個人都會有,但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及時遏制住自己的貪念,有的人卻放任自己的貪念擴大,直到付出了金錢、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才去後悔。

許多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並不認為教孩子貪小便宜是種不好的行為,反而認為自己的孩子很精明,會過日子,並且為此沾沾自喜。

殊不知,貪小便宜是一種小毛病,暴露的是一個人的小格局,但小便宜貪多了,人就會變得貪婪,而貪婪則是許多禍端的起源。

正如艾青所說:「自私與貪婪相結合,會孵出許多損害別人的毒蛇」。

一個人一旦打開了貪婪的堤口,傷人傷己的毒蛇就會如影隨形。

02

對孩子少一些管,多一些教

最近熱播的綜藝《爸爸去哪兒6》中,楊爍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甚至有網友表示自己看的都有心理陰影了。

下車時和自己走的不一個方向,要求兒子重新走一遍;

走路時兒子有些內八,要求兒子跑回去重新走;

兒子選的房子路程遠,一路上對兒子冷嘲熱諷;

兒子有些累,節目組提醒可以抱一下孩子,但楊爍卻是一頓威脅之後,讓孩子繼續自己走。

……

在整個過程中楊爍一直在嚴厲地對兒子發號施令,沒有表現出一絲父子之間應有的溫情,有的只是作為父親的過分嚴厲、嘲弄和作為孩子的懼怕、小心翼翼與唯唯諾諾。

我們一直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棍棒底下也可能出現更加叛逆、放縱的孩子。

我們一直說孩子需要管教,但「管」之後,父母經常會忘記最重要的「教」。嚴格的管解決的只是一時之癢,溫言的教導卻是濟世的良方。

北大留美碩士王猛12年沒有回家過年,6年前更是拉黑了父母的所有方式,並在網上控訴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上海某男子報警稱自己遭到女兒的家暴,並被剪壞了自己所有的衣服,雖然這起荒唐的案件起因是女兒要求買一雙800元的鞋被拒,但背後真正的原因卻是女兒對長期以來生活在父母的控制之下的一種發洩。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真的太多了……

雖然說父母管教孩子沒有錯,但如果方式錯了,那麼與要達到的目的就會南轅北轍。

我們可以用管的方式讓孩子懼怕,讓他知道什麼不能做,但更應該的是用教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怎麼去做。

正如定義一個人是否優秀,不應該只看他能考多少分,能賺多少錢,能拿多少獎,還要看他面臨逆境時能有多少的勇氣和魄力。而這些,都需要父母在耐心等待孩子長大的歲月裡慢慢的教。

少一些管,多一些教;少一些「你應該」,多一些「你決定」;做孩子背後的人,會更好。

03

專一的本領很重要

知乎上有個問題:25歲之後做什麼可以在之後5年裡受益匪淺?

得贊很高的一個答案是:「專研某一個領域,用不了5年,一定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這和《演員請就位》中劉儀偉老師的話不謀而合。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最近很火,很多演員在裡面展現了精彩的演技。其中金靖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的母親一角被劉儀偉老師看好,劉儀偉老師對她說如果她要想繼續演喜劇,在大成功前就要專心演喜劇,東一榔捶西一棒頭不一定很好。

這真的是一個很良心的建議,我們都說人要突破舒適圈,但前提應該是在舒適圈中有所成就,想尋求新的可能,那才叫突破,否則最後只是一事無成而已。

正如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寫到:「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兩個朋友,小王和小高。

小王在畢業之後總是由於各種原因對工作不滿意,因此頻繁的跳槽,有時甚至連實習期都沒過完就換工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後,她告訴我說要考一些證書來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但實際上,在考了一堆各種行業的證書後,由於業務水平不行,她仍然在辭職和被辭職的情況中周轉。

而小高同樣在工作碰壁後,卻有不同的選擇。他沒有選擇考證,而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去選擇學習計算機。剛開始他不要工資,在小工作室裡當學徒,後來覺得這樣的學習滿足不了自己,就考取了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及至現在,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離自己有錢有閒的生活目標更近了一步。

曾國藩曾說:「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做的事情多了,精力必將分散,到頭來勞心勞力不說,成果也不會多好。那麼不如剛開始就集中精力專攻一件事,將其做到極致,也是一種大成功。

就像父母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一樣。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對於父母的選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樣樣做好。與其讓孩子疲於應對,莫如擇一兩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堅持到底,最後肯定會取得一定成就。

04

孩子是揚帆的船兒,父母是守望的燈塔,船兒志在徵服大海,燈塔默默為其指明方向。

我們總是想傾自己所有讓孩子的人生可以更加順暢,但水滿則溢,物極必反。告訴孩子不要貪小便宜,可以培養心胸與格局;對孩子溫言教導,讓他學會自主與獨立;交給孩子一技之長,讓他可以看到極致處的風光。

願時光更加溫柔,願人生不阻卻長。


責任編輯x圓滾滾 值班編輯x擰發條鳥

相關焦點

  • 孩子喝水也貪多,巧妙地把握「給予」的度,不浪費,剛剛好
    為什麼孩子會貪多?因為得到比不得到的感覺要開心,因為多比小更有趣味性。但是一味地給予,孩子就會一直貪多。這是對孩最好的考驗啟發:孩子不會開瓶蓋,不會擰緊瓶蓋。能喝多少加多少,但也要杜絕孩子因為加水而過度飲水。就像孩子喝牛奶,也一樣的道理,什麼都貪多,結果200毫升牛奶放棄不喝,只是嘗嘗「甜頭」,這是不是讓家長「苦來的錢,賺來的奶粉」沒了意義呢?所以,該及時採取措施,對於水壺加水,以及給孩子分水果、分蛋糕、夾給孩子喜歡吃的菜,等等。
  • 父母的這3個方面,非常容易遺傳給孩子,看看你家孩子佔幾個
    在氣質方面胡軍的女兒也不輸於自己的媽媽,媽媽的面容姣好,而且氣質也是頂級,不得不說,胡軍的女兒遺傳了父母的優點啊。孩子很容易被遺傳的地方,主要是這3個方面,千萬別小看基因強大性格遺傳有的時候還會表現在性格方面,如果父母平時說話都輕聲細語的比較隨和,孩子的性格也會隨著爸爸媽媽,性格會比較柔和,但是如果父母平時性格都是比較急躁,做事都很暴躁的那種,那麼孩子多多少少也會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沒有那麼溫柔的。
  • 父母關心孩子要注意這3個方面
    如果父母過度地為孩子規劃時間,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全部精準地為孩子分配好,這樣的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掌握時間的機會,孩子連自我的時間管理都不能自己掌握,孩子怎樣去掌握自己的人生。: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每一個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在為孩子好的時候卻不能合理地掌握尺度,將這種關心變成了一種控制,只要孩子做出了不符合父母心意的事情便會遭到打擊、否定。
  • 孩子寫好作業不等於有好未來,父母應該關注這3方面
    偶然間刷到樊登老師做客薇婭直播間的視頻,薇婭很替多父母問出一個很無奈的問題:孩子不想寫作業怎麼辦?樊登老師很輕鬆地說:不想寫就不寫唄,等老師問起來的時候,讓他自己去面對,當他明白有些事是必須做的時候,再和孩子探討如何能輕鬆寫作業。方法看著很不錯,不僅讓孩子學習獨立面對自己的問題,同時也不會發生"一地雞毛"的親子關係。
  • 過度關心危害孩子成長,父母關心孩子要注意這3個方面
    如果父母過度地為孩子規劃時間,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全部精準地為孩子分配好,這樣的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掌握時間的機會,孩子連自我的時間管理都不能自己掌握,孩子怎樣去掌握自己的人生。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每一個父母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在為孩子好的時候卻不能合理地掌握尺度,將這種關心變成了一種控制,只要孩子做出了不符合父母心意的事情便會遭到打擊、否定。過度關心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 想要養出心靈富足的孩子,父母在這3個方面,儘量不要虧欠了孩子
    其實這樣的觀念,是在毀滅孩子的未來,物質和經濟條件可能不如別人家好,但是對孩子的愛和教養的多少,是由父母自己決定的,而決定孩子長大後是不是有出息,不是物質條件,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管家庭經濟狀況如何,聰明的父母,這3個方面,都不要虧待孩子,因為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不是我們生活中的累贅,更不是我們婚姻生活的附加品。在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依賴父母的,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至關重要。
  • 心理學家:3歲以後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
    7歲之後,各個方面,尤其是個性傾向性基本定型了。因此,學前期孩子的教育很關鍵。有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在3-6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主性。也就是,在孩子3歲以後,父母要全方位的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自信心自信是作為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品質之一,現在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但是,自信是無法通過語言、道理就能養成的。
  • 想讓孩子獨立情商高,新手父母應該在這3個方面「使勁管」
    , 從父母的言行方面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意義非常重大。父母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自己少一點消遣娛樂,言傳身教,多陪孩子看書學習,多給孩子做好榜樣的帶頭作用,讓孩子在榜樣力量的帶動下受到薰陶感染,從而逐漸建立起好的學習習慣。
  • 反抗的孩子,從來都是好孩子,父母把握好3個方面,孩子受益一生
    為何從小聽話,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多父母眼中的完美孩子,考上北大後卻殺了自己親生母親?為何孩子因上網課事情與家長爭執後,選擇跳樓?孩子反不反抗是評價好不好的標準嗎?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的作者傑弗裡-伯恩斯坦,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家庭教育專家,他試圖用十天的練習幫助家長學會掌控叛逆的孩子。
  • 小孩未來的發展,好與不好?關鍵在這3個方面,有一個也不會差
    第一個表現,孩子的性格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個性。一般說來,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都知道,錢很難得到,因此他們在消費上更節儉,在某些小事上,他們的舉止也不那麼慷慨。 相反,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想買父母想要的東西,有些甚至被父母寵壞,所以他們不如普通家庭的孩子好。
  • 「我不行、我不會」孩子總是否定自己,從這3個方面幫他擺脫自卑
    但最近和孩子一起數數的時候,林女士發現孩子對數數非常抗拒,沒有以前那麼喜歡了,如果硬陪著孩子的話,孩子會說"媽媽,我不會數數,我不行。"林女士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前段時間經常加班,奶奶在家陪著孩子做這件事,但是奶奶又沒有耐心,在孩子數錯的時候就會指責他。長時間下來,孩子就不願意嘗試著數數,因為他的腦海裡已經形成了"我不會數數,一數數就會錯"的概念。
  • 李玫瑾:父母越捨得給孩子「投資」這3個方面,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這是每個打算生孩子的父母,都會關心的問題。如今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結婚生娃,最大的阻力就是經濟因素。簡單來說就是:沒錢不敢生娃。因此,走好前面3個臺階,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 家長不注意孩子這5個方面,孩子學得再累都是白累
    家長不注意孩子這5個方面,孩子學得再累都是白累!,希望孩子努力學習,成績好,讀高中上大學,多學知識本領,將來不像父母那麼辛苦,一輩子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有意義、有價值、不辛苦的工作來做。大部分孩子表現的樣子也讓父母感覺到是努力了,他們不畏嚴寒酷暑,堅持上學,不遲到不缺席,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一絲不苟,作業無論如何不拖欠,哪怕別人都休息了,也還看到他們在學習、在複習、在做習題。可是,很多如此努力的孩子學習卻不怎麼樣,與父母期望值相差甚遠。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努力成本和學習成績不對應的情況呢?方法不對,不管有多累,也是白累。
  • 從這3方面下手,輕鬆教出好孩子……
    今天想和大家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聊聊這本書。你看這四種氣質彼此之間有多大差別。如果用對待火相孩子的方法對待土相孩子,完全不會奏效不說,說不定還會起反效果。同樣用對待水相孩子的方法對待風相孩子也不會管用。至於其他方面的學習,父母實在不必操之過急。現代人們發明了太多手段,想要幫助孩子變得更加聰明,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由此引發的所謂學前教育層出不窮。但這些教育真的能對孩子有所幫助嗎?恐怕未必。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霸不是天生的,父母試試從這3個方面培養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這樣的話,「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總會拿自家的孩子相比,比較過後感慨萬分:「別人家的孩子好!」從小到大,這句話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頭頂,壓在很多孩子心頭。@心靈大開:為啥我家沒有這樣的孩子呢?咋教育的?@玫瑰精靈:我家比預想的多考了30分,全家歡呼雀躍,其實勉強剛能上個三本。@萍水相逢:我家孩子明年就高考了,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姑娘的覺悟了,整天不好好學習,我都放棄了。@小凡的媽咪:是金子在哪裡都發光,這姑娘絕對是個優秀的人。
  • 父母懂得在這3方面捨得,孩子將來不會差到哪去
    朋友估計看出來了,就笑著說:其實,如果父母能在這3個方面肯捨得,孩子將來都不會差到哪去的。01捨得用孩子孩子光靠「養」是不夠的,還要通過「用」的方式鍛鍊他們,比如讓他自己上下學、做家務等。女兒上小學時,家離學校很遠,路上坐車要一個小時。四年級起,就開始自己擠公共汽車上下學了。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這就更引起我的好奇,畢竟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於是我開始搜索起關於蒙氏教育的資料、書籍。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建議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下手!我在這裡把蒙氏教育中總結為3大要素、2個原則。這裡的3大要素指的是孩子、環境、成人。2個原則,1是以兒童為中心,2是不「教」的教育。
  •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三個方面對孩子很重要
    沒有人能夠永遠的順風順水,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難題,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善惡,孩子將來總要獨自行走社會,沒人能永遠陪伴和幫助他,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3個方面,一定要教給孩子。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建議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下手! 一、掌握蒙氏教育的精髓 第一點是基礎,如果理論知識都不懂,怎麼能教好孩子?我在這裡把蒙氏教育中總結為3大要素、2個原則。
  • 父母課堂: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父母可以從這4個方面去訓練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劉樺。《發展心理學》一書中寫道:「良好的意志力應該具有四個特徵:意志的自覺性、意志的果斷性、意志的堅持性、意志的自製性。」那麼,父母就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培養孩子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