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區長訪談錄│林周:種養結合繪就綠色發展畫卷

2020-12-22 澎湃新聞

縣區長訪談錄│林周:種養結合繪就綠色發展畫卷

2020-10-23 23:2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我們在路上

記錄一百萬拉薩人的小康夢

講述拉薩脫貧故事

拉薩融媒在行動

在海拔5000米之上

看高原經濟新貌

16人團隊,5200多公裡行程

走村入戶,與老百姓話家常

訪增收, 問冷暖

展現十一個縣區脫貧致富成績單

《高原零距離》之縣區長訪談錄

第五站

我們走進拉薩市林周縣

林周,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天然形成的地方」,它地處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充沛的水資源及廣闊肥沃的土地資源,使得林周縣成為拉薩市的農牧業大縣。2018年10月,經自治區政府批准,林周縣正式退出了貧困縣。林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有什麼新亮點和新舉措呢?我們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周縣委書記次仁頓珠一起去看一看吧!

卡孜鄉 · 「三巖」片區易地搬遷點

卡孜鄉「三巖」片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裡有著一棟棟非常漂亮的藏式二層小樓,環境非常乾淨整潔。

次仁頓珠介紹,截至目前,這裡已安置搬遷群眾有69戶511人,未搬遷群眾有129戶900多人,整個規模要達到1500多人,搬遷群眾主要是來自兩個地方,昌都市芒康、貢覺兩縣的「三巖」片區搬遷群眾。

次仁頓珠介紹,為了讓搬遷群眾儘快適應新生活,林周著重解決了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解決住房的問題,根據相關住房要求,每個人的住房面積不少於25平米,這一方面該安置點基本上已做到位。除了安排住房以外,還解決了房屋內的水電及通訊問題。第二方面,就是給搬遷群眾配套生產資料,以每人兩畝的標準為搬遷群眾分配農田。

為了解決群眾的「出行難」問題,這裡還專門設立了農村客運的線路,讓搬遷群眾的出行更加方便。同時,為了讓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生活,林周縣在「三巖」片區特地成立專班工作隊,以便解決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等問題。

強嘎鄉 · 飼草種植基地

曲嘎強村飼草種植基地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燕麥草和箭舌豌豆混播。僅去年一年,曲嘎強村箭舌豌豆和燕麥草種種植面積就達4500畝,年總收入達到616萬,平均每戶收入達7萬元左右,實現了從播種到收割的機械化運作。

次仁頓珠介紹到,旁多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完成以後,彭波整個灌溉區將形成如同血管一樣各種大小的水渠,能保障農田的蓄水、灌溉、排水等,這樣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務農的積極性。

格桑塘 · 犛牛養殖基地

格桑塘養殖基地建設於2018年,目前,養殖基地由林周縣淨土運營,總存欄量為2085頭。

格桑塘養殖基地有別於傳統的放牧模式,這裡將養殖模式轉變為一種集約化、半舍飼化的飼養模式。

格桑塘養殖基地著重解決本地建檔立卡戶的就業,在這裡,技術人員手把手地將整套飼養管理模式傳授給當地的老百姓。通過學習科學的飼養技術,當地群眾養殖犛牛的積極性明顯提升。

在脫貧攻堅中,林周縣交出了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如今,林周縣建檔立卡戶全部實現脫貧,返貧率為0,林周縣徹底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離年底收官不足三個月,林周縣將一鼓作氣、乘勢而上,努力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接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序銜接。

來看看林周縣的特色脫貧路

↓↓↓↓

原標題:《縣區長訪談錄│林周:種養結合繪就綠色發展畫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和林格爾縣:繪就全域旅遊新畫卷
    臺格鬥村是和林格爾縣(以下簡稱和林縣)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作為「草原都市」的魅力後花園,和林縣緊緊圍繞「全域化、智慧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從部門推進到黨政統籌,從點面播種到連線成面,從立柱架梁到全面發力,一幅「花海和林、宜居和林、健康和林、文化和林」的全域旅遊新畫卷正在繪就。 時光見證了發展變遷,歲月記錄下奮鬥足跡。
  • 沅陵代表團欽代壽: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沅陵代表團 欽代壽2021年,沅陵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積極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堅持以優勢特色產業為支撐。
  • 「小畫家」繪青羊百米畫卷
    繪百米畫卷(主辦方供圖)央廣網成都3月18日消息(記者賈宜超)「青羊區長什麼樣子?小畫家們用畫筆告訴你。」3月18日,由成都市青羊區委宣傳部主辦的「約會春天、彩繪青羊」主題活動在金沙濱河公園舉行。活動通過徵集親子家庭,暢遊金沙濱河公園,共同繪製百米青羊畫卷,與春天親密接觸,感受青羊深厚的天府文化底蘊。當天活動現場設置了百米畫卷區、寫生區和市民體驗區,共吸引了約200名市民來到現場,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參與繪畫。除了繪畫,小朋友們還暢遊了綠道、參與綠道尋寶遊戲。
  • 粵來粵好|清遠:看,這座城市繪就的綠色生態發展「雙畫卷」
    9月17日,「粵來粵好」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清遠,看這座城市在鄉村振興探索與生態產業發展的成效與魄力。新華網 朱皓 攝連樟村委書記陸飛紅表示,連樟村以黨建引領為筆,牽手碧桂園集團等熱心企業,擘畫新時代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總結出可推廣、可複製的成功經驗。連樟村只是清遠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一個縮影。
  •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綠色發展畫卷——江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
    作為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的功能延伸,口袋公園是優化城市綠色空間格局的有效抓手。目前,全市已新建成口袋公園42個。在城市增綠增亮方面,我市著力打造風景秀美、四季有景的城市綠化精品工程,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空中增綠」,形成各具特色的園林景觀街區,在發展大道、天福路等建設一批道路景觀綠化項目,讓景觀效果與生態效益緊密結合。
  • 打好「三大保衛戰」 繪就大漠生態畫卷——西北油田綠色油田建設紀實
    近年來,西北油田深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投入數億元,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推進「綠色企業行動計劃」,大力實施節能減排,開展汙染防治,改善生態環境,油田採出水全部實現同層回注零外排,危險廢物達標處置率100%,SO2、NOx等汙染物排放持續下降,注採輸系統效率穩步提升,油區綠化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
  • 江蘇南通海門市劉洪村種養結合發展「淨水漁業」
    江蘇南通海門市劉洪村種養結合發展「淨水漁業」2017-04-13 13:4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據了解,劉洪村開太魚文化生態主題農業公園項目是由上海開太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是一家致力於純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研發的企業。「公司運用『種養結合』『淨水漁業』『反季養殖』的全新工藝,推廣『草、魚(蝦或蟹)共生,稻魚(蝦或蟹)共生』新技術,以保持全場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平衡為原則,修復水環境。」
  • 天津市發展稻鰍、稻蟹、稻魚等多種立體種養模式
    同時,合作社與海航集團旗下的天津海航綠色農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投資8000萬元建設稻米深加工項目,並採取訂單農業和農戶入股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農民實現水稻規模化生產。  綠色種養實現生態環保&nbsp  寶坻區在探索水稻增收渠道的過程中,也使水稻實現了無公害生產,適應了目前市場上綠色農產品的需求。
  • 永川區融合發展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板橋新畫卷
    板橋鎮黨委書記馬仁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堅定不移走以食品加工業為核心,帶動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協調發展的「二產為主、連一促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道路,繪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板橋新畫卷。整合資源,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窪地」。
  • 立體種養 農旅結合 峽口鎮「產業美」讓農場變果園
    近年來,自峽口鎮開展美麗城鎮建設以來,以「產業美」為著力點,不斷探索「果林+」發展模式,緊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利用地處旅遊景區的優勢,充分開發生態立體種養殖業,結合鄉村休閒旅遊,打造美麗果園,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絢美新畫卷
    坐落在瀘沽湖畔的寧蒗彝族自治縣,俗稱「小涼山」,是一個集「山、少、邊、窮」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彝族人民傳承了「紅、黃、黑」三色共有的審美心理,將其信奉為彝族「三原色」。底子薄、耕地少、觀念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導致寧蒗縣貧困輻射面積大,影響程度深。久而久之,生活在這裡的彝族人民們對「貧困」習以為常。
  • 大同│特色鄉村遊展富民新畫卷
    大同│特色鄉村遊展富民新畫卷 2020-07-09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秀客戶篇】種養結合的典範——山西大同四方高科牧場
    堅持農業生態與效益並重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牧場的糞汙資源化利用,改善農業農村的生態環境,加強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都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                 在鄉村振興戰略、種養加一體化,糞汙資源化利用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大同四方高科牧場再次成為地區的示範企業和關注焦點。
  • 養殖發展新模式——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
    這一政策發布後,家庭農場的發展紅利又將迎來高潮。 什麼是家庭農場? 其實,家庭農場,一個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於種養大戶的升級版。 通常定義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瀏陽:堅守9年,兩千畝荒山長出「綠色油林」
    在群山之中分布著兩千餘畝油茶林,這裡是村民曾輝煌牽頭種出的「綠色油林」。9年前,從四川成都歸來的曾輝煌一頭扎進了家鄉的大山深處,種起了油茶樹。今年,搭乘瀏陽大力發展「一縣一特」油茶產業的順風車,曾輝煌的「高山茶油」原材料供應基地,讓高品質無汙染的茶油「飄香」市場。
  • 「神筆馬亮」們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該片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風格,由五個「小人物」的故事組合而成,其中瞞著懷孕妻子放棄個人留學夢的第一書記馬亮,劇情既搞笑又溫暖,讓我們看到,有「神筆馬亮」們的鄉村才是最美的家鄉,基層幹部當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用手中的「神筆」,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提「筆」,心中有藍圖。
  • 祁縣:聚力打造現代綠色養牛大縣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訊(許宏珍)連日來,在祁縣九牛私家牧場可以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裝飾新建成的牛奶展廳,為9月27日、28日在祁縣舉辦的第十三屆(2018)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做準備。展廳內藍色與黃色的牆面相映,除了設有陳列奶製品、烘焙產品的展架外,還將企業發展歷程等繪上牆面,隔著展廳玻璃便能看到機器擠奶的全過程。
  • 貴州:寫好綠色文章 繪就生態畫卷
    念好「山字經」,種出「搖錢樹」,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多年來,貴州立足大生態探尋脫貧攻堅的出路,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不僅築牢綠色屏障、建設綠色家園,更注重發展綠色經濟、培育綠色文化,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觀念深入人心。
  • 多彩華容繪就生態畫卷
    「養花種菜也能這麼高級」段店鎮莊屋村7組91歲的周爹爹終於走進家門口的杏福生態園。因為園區太大怕迷路,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敢進去看看。上周,園區工作人員在停車場遇到周爹爹,帶著他在生態園裡好好轉了轉。周爹爹邊走邊看,不時發出驚嘆:「這老郭有點『板眼』,養花種菜也能這麼高級,菜種在上面,魚養在下面,哦,這叫『魚菜共生』。」「這花叫蝴蝶蘭?
  • 綠水青山帶笑顏——荊州「十三五」綠色發展回眸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五年來,荊州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做好加減乘法,打造綠色發展的荊州樣本。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守護著483千米長江岸線的荊州,扛起長江大保護政治責任,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繪就出一幅美麗新畫卷。俯瞰荊州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