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一直是藝術永恆的追求和主題,我國數千年的文學史,其中歌頌愛情的作品,佔有很大的比重,對於今人來說,我們所處的環境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追求愛情的路上,阻礙很小。
但是對於古代女子來說,自主追求愛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多的婚姻,都是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完成的, 或許在掀開蓋頭的那一刻,女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長什麼樣子。並且結婚之後,又有綱常倫理加之於身,何談自由戀愛。
如果是風塵女子,想成就一段合適姻緣更是難上加難,不是被文人騷客作為風月調笑的工具,便是所託非人,財色兼失。若非是無路可走,又有哪位女子願意淪落風塵呢?她們內心所期許的不過是一段平凡普通的生活。
漢朝的樂府詩,便有很多傳唱民間生活愛情的故事,例如《孔雀東南飛》,便講述了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諸如此類的詩文有很多,它們不僅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還能從一定程度了解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
在南朝梁時,有一本類似《古文觀止》一般的文集,但是文學性、可讀性都非常高,此文集便是《昭明文選》,也簡稱《文選》,書名便是源自這本書的主編一一昭明太子蕭統。這本《昭明文選》收錄了700多篇詩文,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
《昭明文選》便錄有許多漢代詩,《青青河畔草》便是其中之一,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這首詩的作者已不可知,但詩的主人公很明顯,是一位曾經淪落於風塵的女子。
詩的首句是寫景,是為起興的手法,河畔芳草萋萋,青綠蔥鬱,園中的柳樹也已經枝繁葉茂,女主人公登樓遠盼,盈盈長立,美麗的容姿,好似天上皎潔的明月,光彩照人,她就那樣靜靜地站在窗邊,目光盡頭的青草和垂柳讓他陷入了沉思。
第三句繼續描寫女主人公,這位臨窗倚立的女子,是經過精心打扮的,娥娥紅妝、纖纖玉手,尤為動人。從上兩句可以感受出一種孤寂的氛圍,似乎是獨自一人,那麼她打扮得如此精緻,是給誰看呢?最後兩句則道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和內心感受。
她本是一個娼家女,是風塵中一位歌姬,因為想尋求心的依靠,想和過上和平凡人一樣的生活,因此嫁為人婦,但是她所嫁之人,卻是一位「蕩子」,也就是遊子。這位遊子和白居易《琵琶行》那位商人一樣「重利輕別離」。
最後一句便說明了「蕩子行不歸」,走了一直沒有回來,所以這位女主人公「獨守空床」極其難耐。前文描寫梳妝打扮,後文又言「空床難獨守」,一種女主人公要出軌的氣氛油然而生,雖然很汙,顯得有些不正經,但這才是最為寫實的。
另外,這首詩看似平鋪直敘,但是在直白中又蘊含著婉約,就像最後一句,意在言外,戛然而止,前文的青草紅妝,儘是明亮的色調,最後突轉閨怨,虛實相應,一揚一抑,分外感人,道盡婦人寂寞。
此詩同時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均為《昭明文選》選錄的詩文,十九首詩,都非常樸素自然,平常字句訴平常事,這首詩也不例外,李錦文《古詩十九首評析》:「本篇寫一個歌妓從良後卻嫁給了一個遊子,這個遊子遠離家鄉很久不回來,使得她獨守空房,這種日子實在難熬。」
漢末時期,遊宦成風,但希望渺茫,許多男子在外一生鑽營卻毫無所得,而家中妻子翹首期盼,作者正是通過這首詩,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婦女的悲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