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一一《昭明文選》中一首小詩,很汙但寫實

2020-12-13 國風趣文史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一直是藝術永恆的追求和主題,我國數千年的文學史,其中歌頌愛情的作品,佔有很大的比重,對於今人來說,我們所處的環境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追求愛情的路上,阻礙很小。

但是對於古代女子來說,自主追求愛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多的婚姻,都是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完成的, 或許在掀開蓋頭的那一刻,女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長什麼樣子。並且結婚之後,又有綱常倫理加之於身,何談自由戀愛。

如果是風塵女子,想成就一段合適姻緣更是難上加難,不是被文人騷客作為風月調笑的工具,便是所託非人,財色兼失。若非是無路可走,又有哪位女子願意淪落風塵呢?她們內心所期許的不過是一段平凡普通的生活。

漢朝的樂府詩,便有很多傳唱民間生活愛情的故事,例如《孔雀東南飛》,便講述了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諸如此類的詩文有很多,它們不僅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還能從一定程度了解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常態。

在南朝梁時,有一本類似《古文觀止》一般的文集,但是文學性、可讀性都非常高,此文集便是《昭明文選》,也簡稱《文選》,書名便是源自這本書的主編一一昭明太子蕭統。這本《昭明文選》收錄了700多篇詩文,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

《昭明文選》便錄有許多漢代詩,《青青河畔草》便是其中之一,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這首詩的作者已不可知,但詩的主人公很明顯,是一位曾經淪落於風塵的女子。

詩的首句是寫景,是為起興的手法,河畔芳草萋萋,青綠蔥鬱,園中的柳樹也已經枝繁葉茂,女主人公登樓遠盼,盈盈長立,美麗的容姿,好似天上皎潔的明月,光彩照人,她就那樣靜靜地站在窗邊,目光盡頭的青草和垂柳讓他陷入了沉思。

第三句繼續描寫女主人公,這位臨窗倚立的女子,是經過精心打扮的,娥娥紅妝、纖纖玉手,尤為動人。從上兩句可以感受出一種孤寂的氛圍,似乎是獨自一人,那麼她打扮得如此精緻,是給誰看呢?最後兩句則道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和內心感受。

她本是一個娼家女,是風塵中一位歌姬,因為想尋求心的依靠,想和過上和平凡人一樣的生活,因此嫁為人婦,但是她所嫁之人,卻是一位「蕩子」,也就是遊子。這位遊子和白居易《琵琶行》那位商人一樣「重利輕別離」。

最後一句便說明了「蕩子行不歸」,走了一直沒有回來,所以這位女主人公「獨守空床」極其難耐。前文描寫梳妝打扮,後文又言「空床難獨守」,一種女主人公要出軌的氣氛油然而生,雖然很汙,顯得有些不正經,但這才是最為寫實的。

另外,這首詩看似平鋪直敘,但是在直白中又蘊含著婉約,就像最後一句,意在言外,戛然而止,前文的青草紅妝,儘是明亮的色調,最後突轉閨怨,虛實相應,一揚一抑,分外感人,道盡婦人寂寞。

此詩同時也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均為《昭明文選》選錄的詩文,十九首詩,都非常樸素自然,平常字句訴平常事,這首詩也不例外,李錦文《古詩十九首評析》:「本篇寫一個歌妓從良後卻嫁給了一個遊子,這個遊子遠離家鄉很久不回來,使得她獨守空房,這種日子實在難熬。」

漢末時期,遊宦成風,但希望渺茫,許多男子在外一生鑽營卻毫無所得,而家中妻子翹首期盼,作者正是通過這首詩,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婦女的悲劇命運。

相關焦點

  • 從收錄兩首三觀不正的詩,看《文選》的選文標準
    但是《文選》第一次把文學性標榜出來,裡面也選錄了一些在當時甚至是現在都覺得思想性不是很高的文章,比如非常出名的古詩十九首裡面的詩文: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樓上相思女,當窗思遠方——古詩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一詩作於兩漢時期,後被收集於《昭明文選》之中,此詩主要描述兩地相思之情,作者及具體時間無從考究,本文主要對此詩的語言、意境和情感進行賞析,並對此詩的現實意義進行闡述。《古詩十九首》系列詩歌的一大特色,是表達兩地相思之情,並以此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揭露。
  • 昭明會:近代襄陽的縉紳雅聚
    清末貢生,曾執教鹿門中學,後任襄陽道立女子師範講習所所長,開創襄陽女性教育先河,其墓前立有「女教功臣」碑刻。參與創立襄陽府中學堂,曾任襄陽教育會長。晚年自輯所作詩歌、文論、記事、對聯等篇,編為《澗松集》四卷(稿本)。作為襄陽當時文化界頭面人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多是縉紳一流,時時做雅集文會。劉祚寶家庭照片  劉昌華女士提供
  • 古詩詞賞析:[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是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 古 詩 十 九 首
    >《古詩十九首》,為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昭明文選》而成。這些詩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然而奇怪的是,如此如此重要的一組詩,我們卻始終不知道誰是它們的作者。文章來源於:昭明文選 搜韻
  • 古詩十九首:九首相思詩,所思在遠道
    在這種情況下,一首又一首離別思念詩湧現,道出被迫分離的無奈以及兩地相思之苦。《古詩十九首》便由此誕生。《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
  • 《昭明文選》講讀之一(音韻和文學的外在氣質)
    而小說是受到限制最少的,所以它在文學技術方面的水平也就很難於詩歌相比。從純文學的角度,我個人非常推崇對詩歌和散文的閱讀,儘管我的詩詞水平很稀鬆平常。這一系列的文章也就只是從純粹的文學角度,對《昭明文選》做一個淺顯的導讀,目的僅僅是拋磚引玉,給讀者提供一種閱讀的思路和框架,也為未來做語文的教學做一個嘗試。
  • 蕭統編纂《昭明文選》目的是什麼?
    這樣的發展態勢,到《昭明文選》成書時達到高峰。看待《昭明文選》,有兩個問題不該輕易放過。第一個問題是,書名中的「文」指的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編纂這樣一本選集的目的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其實有共同的答案。在〈文選序〉中,昭明太子蕭統以負面表列的方式明確地告訴讀者什麼不是「文」,為什麼某些文章不在《文選》的選擇考慮範圍之內。
  • 句句有疊字,首首都驚豔,這12首疊字詩,見證疊字詩的最高境界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詩中的疊字,貼切而生動,疊字的音調也富於自然美,變化美。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但是,這兩首詩與下面12首疊字詩比起來,好像還不能真正稱為疊字詩,因為它們的疊字還不是最多的,在整首詩中所佔比例也是很小的。
  • 《昭明文選》:史上最牛作文參考書 蕭統成最牛小編
    《昭明文選》(資料圖片) 它就是《昭明文選》。 傳統: 從思想家到軍事家都熱衷於編作文選 其實,在中國的寫作閱讀史上,優秀作文選一直沒有斷過,很早以前就有了。當然,嚴格地按照專業術語而言,這些書應該稱為詩文選集。然而,熟誦並模仿,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也是出這些選集的目的之一,因此戲稱它們為優秀作文選也不為過。
  • 教學隨筆——倚樓盼歸,情深意長,評古詩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關關雎鳩」、「蒹葭蒼蒼」、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到「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中的 「纖纖作細步」、「隱隱何甸甸」、「感君區區懷」、「恨恨那可論」,再到唐代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杜甫《登高》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琵琶之聲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 《古詩十九首》究竟是哪19首,你知道嗎?
    《古詩十九首》最早就見於蕭統所編的《文選》卷二十九「雜詩」類,也因《文選》的選錄結撰而名垂詩史。可以說,「蕭統《文選》不僅使《古詩十九首》有了集體的名字,並進入了教科書和官方傳播的主渠道。」(《朱自清、馬茂元說古詩十九首》)△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文選》,嶽麓書社出版點擊圖片即可購買《古詩十九首》上承《詩經》《楚辭》,下啟魏晉的五言、七言詩,在中國五言詩的發展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是文人五言抒情詩歌的典範性作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其為「五言之冠冕」。
  • 《古詩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不遜於唐詩
    來源:詩詞世界(shicishijie)《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文選》,作者和名稱已不可考,所以,每首詩歌都以句首為標題
  • 讀書先識字,讀《文選》先識《文選音義》
    《文選音義校釋》是一部音、義配合的《文選》閱讀工具書,集納了古人對文選字詞所做的釋義和音注(音注按照古今音變規律推導為今音),是我們讀懂《文選》的橋梁。《文選》,又名《昭明文選》,是一部由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選出來的詩文總集,其中收羅了從先秦到隋的作品514題,涉及作者130家,系統地展現了梁代以前的文學成就。
  •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附:古詩十九首全文
    現在我們就來看《昭明文選》中排在第二首的《青青河畔草》。我曾說過,《古詩十九首》善用比興,這首詩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入門】《文選》: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文選》的編纂背景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502)十一月,被立為太子,本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然而,天妒英才,蕭統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故後世稱其為「昭明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
  • 傳說,昭明太子到過福鼎?
    湖北襄陽,安徵池州,江蘇南京,常熟、江陰等地也都建有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全國各地有三十多處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由於年代久遠,缺少可靠的歷史文獻記載,已無法考證昭明太子是否真的到過這些地方。實際上也不必拘泥於遺址的考證,更應該從昭明太子對後世文化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
  • 「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是仿寫漢代的這首詩,許多人不知道
    自從幾年前網絡中出現了「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這樣一句詩以後,許多網友因為對這句詩的喜愛,又為這句詩續寫了多個版本的下一句。其中的四大名著版堪稱最有特色,三國版的「兵戈九州亂,江山三鼎分」;紅樓版的「前盟何處聚,相思此意真」;甚至還有聊齋版,「福禍自有數,生死等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