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講讀之一(音韻和文學的外在氣質)

2021-02-08 碧爺爺專解語文疑難

張碧,野生的教育「技術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學士,瑞典隆德大學政治學碩士,加拿大南阿爾伯塔理工電氣工程文憑,自學鋼琴(沒有級)。在歐洲挖過煤,在加拿大搬過磚,在中國有十餘年醫藥企業從業經歷。先後分別接受過中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我的眼中,中西教育沒有誰是完美的,也沒有誰是鐵板一塊。中國教育並非像傳說中的那麼不值一提。

敬請關注,點擊上方藍色「shashalula」,長按文末二維碼


前一段時間的教學中,已經發現今天的學生在閱讀方面非常單薄。中小學生在語言文字方面除了24本教科書以外,根本沒有看過什麼好作品,更沒有看過原著。其結果,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就持續下降;閱讀不行,文章又怎麼可能寫得好呢?

我的高中語文老師(記不清究竟是盛老師還是陳老師)曾經講過:一國的語言文字水準是這個國家最高水平的作家所奠定的。如中國就必然是司馬相如、李白、韓愈、蘇軾等等頂級文人,而英語世界就是莎士比亞,古希臘則必推荷馬,這是一樣的。當你看的頂級作品多了,有樣學樣,自然水平也會水漲船高。反之,如果只看低水準的,那是啥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現代把文學形式分為四大類: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從我的日常觀察(並不一定準確),相當多的人閱讀以小說為主。我認為,一國的語言文字水準最高的文學形式,一定首推詩歌,其次是散文,在中國尤其如此。因為詩歌受到的格律和篇幅的限制遠遠大於其他類型,即使是長篇樂府,如《孔雀東南飛》,比之同代的很多散文都短了不少,所以詩歌必然要在詞句和技巧方面更加凝練。而小說是受到限制最少的,所以它在文學技術方面的水平也就很難於詩歌相比。

從純文學的角度,我個人非常推崇對詩歌和散文的閱讀,儘管我的詩詞水平很稀鬆平常。這一系列的文章也就只是從純粹的文學角度,對《昭明文選》做一個淺顯的導讀,目的僅僅是拋磚引玉,給讀者提供一種閱讀的思路和框架,也為未來做語文的教學做一個嘗試。

文學的研究水平有多個層次:

最高級如韓愈這樣的,能別開天地、另創一家,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

次一等的,就是做一些學術研究,引經據典,人家諸葛亮就不惜的做。

再次一等,就是能感受和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

我才疏學淺,只能做到這第三個層次,從不敢奢望邁入大學問家或者大文豪的層次。所以這裡的目標,也就是幫助讀者體會漢語的語言之美吧。

由於水平不足,打字倉促,沒有點校,難免有些錯字。不到之處,就當是「通假字」吧。不過呢,漢字是有個很大的好處的:

哈哈!

-

《文選》又被稱為《昭明文選》,編纂者是南梁武帝蕭衍的太子——昭明太子蕭統。

我是馬鞍山人。初中的時候,學校發過一本《馬鞍山歷史》的小冊子,也是考試的內容,裡面介紹了一則關於昭明太子編纂《文選》的故事。由於馬鞍山在南京周邊,所以他當時住在今天馬鞍山北部靠近南京的地方完成了這項工作,也就成了家鄉的一段歷史吧。

蕭統並非這些文章的作者,只是編選了一些他認為優秀的文學代表作,體裁也非常廣泛。後世受到廣泛的推崇,留下了「文選爛,秀才半」的說法。《文選》大約相當於高中及成人的閱讀水平,所以就感受一下吧。

我的這份導讀的思路,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從外在到內在、由整體到結構再到整體的順序,分析文選及相關的作品。今天的第一部分,介紹的是文章的聲韻和外在氣質。

《聊齋》裡面有一個盲眼和尚,能通過文章的氣味辨別其好壞。他燒了文章,聞了一聞,便讚許王平子的文章有造詣。說是用脾臟來品的,並且這文章可以考中。餘杭生不相信,燒了大家的著作,沒想和尚真的品了出來,並說是用心來品的。當他燒自己的文章時,和尚咳嗽不止,說:「莫再燒了,我勉強讓胸膈把它承受了,再燒我便要作嘔了!」

這篇故事叫《司文郎》。雖然是個故事,但是文章的好壞確實可以說是一種氣質,儘管不能聞出來,卻可以聽出來。這種聽覺的感受,就是文章的第一氣質。

閱讀文章時,除了視覺刺激,還有就是聽覺刺激。在所有的文體中,可以說詩歌的音韻性最強,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詩歌入手,來體會這種感覺。

詩有六義,既指六種體裁,又指六種表現方法。《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 ,曰頌。」所以除了詩詞,漢賦這種也是詩,是一種散文化的詩。

詩和賦都是押韻的,今天有些不押韻的地方,用當時的語言來念一定是押韻的。以前我經常奇怪《詩經》中「關關雎鳩」的關關是什麼意思,解釋說這是鳥的叫聲。可是用普通話來理解,根本就不搭,哪有鳥這麼叫的呀。實際上,這首詩用上古漢語來念就明白了。



可惜我現在找不到廣東話或者福建話朗讀的《文選》,只有普通話版的。這裡選了一篇曹植的《洛神賦》,感受一下文章的音韻感,也感受一下四字和六字的氣勢差異,感受平仄起伏,感受抑揚頓挫,把漢語的音樂性找回來。

所有的詩歌都是有音樂的,無論是詩經、唐詩、宋詞,都是配樂的。押韻也好,平仄也好,格律也好,都是體現這種音樂性。一篇好的文章,它的聲音一定是好聽的,無論是體現在氣勢上、音韻上。現在我們拋棄一切對文字的理解,單純從聲音上去聽。

事實上,也有很多糟踐好作品的例子,比如陳建斌在《新三國》裡的《短歌行》:



他分明是在喊叫啊!

而且還有很多技術性問題:有些地方前長後短,後面兩個字發輕聲,非常草率。

這種感覺就像,就像——

某一位領導,具體是誰我就不說了。早年在念報告時候,他念到:

我們要————堅決————向————老幹部————發放————一次————

此時他喝了口茶……

「性生活補助」

我們第一步的學習,就是不要看任何解讀,不要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也儘量不要任何裝逼的配樂。就是聽讀,用自己的耳朵聽,用心去感受純文字的音樂性,感受文字的外在氣質。

最後,以老版《三國演義》的《短歌行》來結束我們的第一步的學習(這首音樂確實太好了,所以還是留下吧)。



下一期,《文選》講讀將繼續,敬請收看。

-

喜馬拉雅FM上,有一位「白雲出岫」朗讀的《昭明文選》相當不錯,可以下載喜馬拉雅的APP,特此推薦。(微信號:baiyuncx,http://www.ximalaya.com/zhubo/4228109/)

相關焦點

  • 蕭統編纂《昭明文選》目的是什麼?
    還有外在的理由:六朝之所以出現駢文,和貴族文化有著密切關係。在六朝之前,中國有文章,卻沒有獨立的文學意識;出現了清楚的文學意識是六朝文化的重要特色。文章有一定的功能,出於一定的作用需求。但是到了六朝,產生了新的文章劃分方式,即分成「文」和「筆」。從形式上看,「文」是韻文,「筆」指的是散文。重視聲音、講究音韻的是「文」,其他的則是「筆」。然而這樣的劃分後來被進一步擴大、延伸來理解。
  • 讀書先識字,讀《文選》先識《文選音義》
    《文選音義校釋》是一部音、義配合的《文選》閱讀工具書,集納了古人對文選字詞所做的釋義和音注(音注按照古今音變規律推導為今音),是我們讀懂《文選》的橋梁。《文選》,又名《昭明文選》,是一部由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選出來的詩文總集,其中收羅了從先秦到隋的作品514題,涉及作者130家,系統地展現了梁代以前的文學成就。
  • 《昭明文選》:史上最牛作文參考書 蕭統成最牛小編
    好的作文,也是讀出來的,模仿出來的。其實,我們自小學到大學的語文課本,都是優秀作文選,選的是名家、大家的得意文章。可以說我們是讀著優秀作文選長大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優秀作文教材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篇目也會變更,然而,中國古代有一套優秀作文教材,卻始終屹立在文化的制高點上,不僅沒有更換,而且還成了專家們的研究對象,歷代很多才子都是讀著它成長的。
  • 從收錄兩首三觀不正的詩,看《文選》的選文標準
    學習古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古人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古往今來那些公認的名篇,但是初學古者往往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古文觀止》和《昭明文選》應該選哪一本讀,這其實是所有古文初學者都非常容易犯的錯誤。我們認識事物一般都是整體眼光來認識的,你很難完全把一篇文章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分開,比如一篇文章思想邪惡三觀不正,你大概率上講是不可能喜歡這篇文章了。
  • 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一一《昭明文選》中一首小詩,很汙但寫實
    愛情一直是藝術永恆的追求和主題,我國數千年的文學史,其中歌頌愛情的作品,佔有很大的比重,對於今人來說,我們所處的環境思想自由,男女平等,追求愛情的路上,阻礙很小。但是對於古代女子來說,自主追求愛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多的婚姻,都是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完成的, 或許在掀開蓋頭的那一刻,女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長什麼樣子。
  • 【講壇】昭明太子封地在池州你造嗎?一起來看這段震撼文壇的佳話
    南朝蕭衍和夫人於501年9月生下長子蕭統。「說來也很神奇,或許是兒子給他帶來好運。他時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國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502年11月立蕭統為太子,封地在安徽貴池(今池州)。因為,當時貴池屬宣州郡,為宮廷內郡,隨宣隨到。太子英年早逝,未及即位於531年4月去世,死後諡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譚幼平說。
  • 【入門】《文選》: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文選》的編纂背景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502)十一月,被立為太子,本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然而,天妒英才,蕭統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故後世稱其為「昭明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
  • 昭明會:近代襄陽的縉紳雅聚
    主持編撰《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選編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種文體代表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正因為如此,作為昭明太子的出生地,襄陽與有榮焉,早在唐代前就有了文選樓(即今昭明臺)以紀念他。
  • 愚心雕龍:淺談漢語言文學寫作
    所以不難想,即使是二十一世紀,漢語文學的文筆,若要深造的話,有些老舊的讀物總是繞不開的。這當中,竊以為無論是研修詩文散文論文或記敘文,在略懂一二之後,都應該去讀讀漢賦與六朝文章。此二者的音韻,辭藻,引典,是中文寫作的基礎,所以古人才謂之《文選》爛 秀才半,文選自然就是《昭明文選》。
  • 傳說,昭明太子到過福鼎?
    湖北襄陽,安徵池州,江蘇南京,常熟、江陰等地也都建有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全國各地有三十多處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由於年代久遠,缺少可靠的歷史文獻記載,已無法考證昭明太子是否真的到過這些地方。實際上也不必拘泥於遺址的考證,更應該從昭明太子對後世文化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
  • 旅遊:昭明書院——古樸安靜的讀書院,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
    昭明書院坐落在西柵景區內,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烏鎮讀書的地方。題有「六朝遺勝」、「梁昭明太子同沈尚書讀書處」的明代古牌坊,是昭明書院的標誌建築,一般遊客都免不了要在此拍照留念。昭明書院周圍有池塘和古樹,可以小憩一會兒,也可以去到附近的陳列廳看看歷代古牌匾,以及歷代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和獲獎作品的展覽。愛書之人不要錯過書院裡的閱覽室,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去處,裡面的環境很雅致,書籍雖然不多,但能找到不少關於古鎮或水鄉的相關資料,還有木心、茅盾先生的書欄專櫃。書院裡面還有圖書館、小型閱覽室,時間充裕的話來讀讀書,也是很不錯的體驗。
  • 「辨音韻,讀詩詞」
    2018年1月18日,棗莊市詩詞聯賦家協會在薛城區舜耕中學舉辦「辨音韻,讀詩詞」主題公益講座,協會副主席秦奮應邀出席授課,來自舜耕中學的30多位老師及詩詞愛好者聆聽了講座。  《尚書·虞書》曰:「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
  • 《初中語文現代文選講》薦讀|提高文本解讀能力,用「細讀」刺激思考
    《初中語文現代文選講》陳思和 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月陳思和老師主編的《初中語文現代文選講》一書,正是在編本教材已全面覆蓋初中學段,語文教學水準亟需提高,而對語文教師日益強調文本解讀能力的背景下付梓的
  • 呂祖謙:秦漢六朝文選OUT了,唐宋作文模板了解一下?
    隨著慕名而來請教的人越來越多,呂祖謙索性投身教育事業,除了著書立說外,他還在家鄉還創辦了麗澤書院,門生絡繹不絕,被譽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03同樣是儒學大師和辦學人,而且從父輩開始就有交往。呂祖謙和比他年長七歲的朱熹保持了密切的關係,經常書信來往,探討宇宙人生的重大問題。
  • 陶淵明的粉絲:昭明太子蕭統超越一般追星行為
    讀一篇介紹李白「粉絲」的文章,聯想到自己喜歡的陶淵明,心想:李白還是陶淵明的粉絲呢!  很明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和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一脈相承的。李白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字裡行間洋溢著粉絲對偶像的仰慕之情。
  • 何鳳山:現代詩的音韻之美——一個七旬詩人的學詩札記
    其實,一首好的現代詩,不僅有意象之美,形式之美,而且有音韻之美。"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徐志摩)優美的語言節奏如舒緩的音樂旋律,踏歌而來,沁人心脾,繞梁而飛,讀之如飲佳釀。
  • 「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該怎麼讀?蘇東坡早就已定論
    至於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該如何讀,倒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段故事。其實,關於這個字的爭議是一直存在的。昭明太子蕭統在《昭明文選》中收錄此詩時,就將其寫成「悠然望南山」。《昭明文選》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所以這種說法相當有市場。一直到宋朝,還有人堅持用「悠然望南山」。
  • 在文本解讀中探訪心靈的世界——淺談《初中語文現代文選講》在...
    多年以後,面對《初中語文現代文選講》,我將會回想起初次遇見這本書的那個下午。陽光正好,我戴著口罩,徑直去取心心念念的圖書快遞,耳機裡傳來一則報導:有一位躺在方艙醫院的男孩,在生死一線,手裡捧著一本美國哲學家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安靜地閱讀。好的作品,可以帶來心靈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