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深圳南方科大第一任校長,國內第一所民辦高校的創始人之一。作為量子物理的研究者、中科院的院士,朱清時在退休後開始投入「量子佛學」的論證和推廣工作中。他不斷地和佛學人士接觸,最終形成了他的理論體系。
朱清時院士認為:意識是一種量子物理現象,意識不僅存在於人的大腦之中,也可能存在於宇宙之中。由此可以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自然科學與佛學最終將殊途同歸。
多種多樣的物質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物理學到此已進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他還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現代物理學步入禪境》,文中他舉了一個例子:要得到一顆蘋果樹, 首先要有一粒蘋果的種子,這是「因」。但是單靠這粒種子也不會長成一顆蘋果樹,比如把種子放在倉庫裡,無論放多久也不會長出樹來。
所以單有因是結不出果的。一定要將種子放在土壤中,並且要有適當的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的配合, 種子才會發芽長大, 最後長成一顆蘋果樹,結出蘋果來。這裡的土壤、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就是「緣」。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適當的「緣」,在因緣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來。
文中他還提到:緣是許多的配合條件。 緣有好緣,也有不好的緣。因此即使是同樣的種子,結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種子放進貧瘠的泥土裡,結出的蘋果也不會好吃。假如把種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 結出的果實就會香甜好吃。
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當因緣散盡之時,果就會滅;因緣和合而生, 因緣散盡而滅。在二十一世紀開始的時候,以弦論為代表的物理學,真正步入緣起性空的禪境了。」
作為科學界的權威,他的「量子佛學」在民間影響很大,很多民眾都是他的擁躉。他用量子力學的理論試圖去證明佛學的正確性,甚至還提出了一個廣為人知的觀點:「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正是在他的這些觀點引導之下,有些社會人士選擇了皈依佛門,曾有一名清華畢業的學生就是在他的影響之下,前往北京龍泉寺出家。除此以外,很多信徒對他也是極度的崇拜和景仰,認為他才是真正懂得科學和佛學的跨界大咖,高僧大德。
然而,也有許多人質疑:科學歸科學,凱撒歸凱撒,用宗教研究科學合適嗎?以後會不會有「量子道學」、「量子儒學」?
科學家楊振寧曾經說過:「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後退一步。」事實上在科學界,反對朱清時的科學家也有不少,比如有「量子之父」之稱的潘建偉,就對朱清時拿量子力學證明佛學的做法提出了批評,他表示不認可朱清時「科學的盡頭是佛學」這樣的話。更有許多科學界人士認為:朱清時這是用自己的身份為「偽科學」站臺、為封建迷信粉飾。
與之相反的是,許多信徒則對於他的「量子佛學」推崇備至,認為他觸碰到了科學無法解釋的許多空白,比如平行宇宙、比如意識改變物質、比如因果輪迴,這些空白是否可以用他的理論去解釋、去證明?
對於他的理論和觀點,你怎麼看?你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