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素說這種偽科學,其實跟真科學一樣偉大

2020-12-22 保時安氣體檢測儀

什麼是「燃素說」呢?

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那個時代,之前人類並不能解釋燃燒現象,在所有有智慧的人的眼裡,燃燒這種現象還是只能用神的力量來解釋。然而真相總會被不甘於稀裡糊塗活著的人類科學先驅者一步一步揭開,「燃素說」也就是在那種情景中問世。

「燃素說」認為,火是一種元素,這種元素是一種氣態的物質,它隱藏在一切可燃物質的裡邊,而當這種元素變成火的時候,也就是空氣從這些可燃物質裡邊把燃素吸取到空氣中的時候。比如木材、石蠟,他們中幾乎絕大多數成分都是由燃素構成的,所以一旦空氣把燃素從這些可燃物裡邊奪走的時候,燃素變成火焰,而木材、石蠟只剩下一點點灰燼。當然還有一些物質含燃素比較少,比如金屬,它們燃燒過後體積就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燃素說」是多麼可笑,甚至一度有人認為這樣的偽科學在歷史上對真科學傷害巨大,從而極端的認為這樣的偽科學對人類來講只有罪惡而沒有貢獻。

但事實上偽科學這個詞只是人類自己的發明,而他的真身不過是人類自己的認知偏差。所以原罪其實不在於「燃素說」本身,提出燃素說的科學先驅們也只是為後世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巨人的肩膀」。

在「燃素說」之前,人類解釋火焰只能用「神」的力量來解釋,「神」這個存在不管它是有形還是無形,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人類解釋無法解釋的形象。在這個時候有那麼一批科學家,敢於質疑神的存在,從物質本身出發,企圖客觀地解釋一些前人無法解釋的現象,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進步,是點燃科學火炬的火種,說是真科學的母親也毫不為過。

就像後來拉瓦錫發現氧氣一樣,那個時候「燃素說」已經被很多人所崇拜,這個情景跟科學家們在神學說佔領人類意識主導的時候提出「燃素說」是多麼的相像。

所以我們在評判一個學說貢獻的時候並不能一刀切,而應該放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看待。比起「燃素說」,在今天科學真相已經十分明了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回到神學說,這才是對人類犯下的真正的罪惡。

相關焦點

  • 統治化學百年的燃素說,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吧
    而散發了「燃素」後的木板、棉花就剩下了灰燼,這灰燼必然比木板、棉花原來輕。燃素說的這種解釋是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的。然而,只要學過中學化學,我們都會明白,燃素說的這種解釋完全是錯誤的。它把燃燒看成了一個分解反應,其實它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而所謂留下的灰燼比木板、棉花輕,並不是木板、棉花中的「燃素」跑了,而是木板、棉花與空氣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成為氣體散發掉了。
  • 燃燒的本質與燃素說
    煤燃燒後,消失的重量有些生成各種氣體,有些成為能量釋放掉了,還有些固體是被產生的氣體帶跑了,直觀體現就是燃燒後重量減少許多燃素說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感覺有必要從「燃素說」說起,這個雖然已經被淘汰掉,但是樸素易於理解的理論。
  • 科學昌明的時代,偽科學也猖獗
    不久前,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和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這種方法能夠「讓參加過培訓的學生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量子波動速讀官方網站顯示,該方法起源於日本。不得不說,日本還真是偽科學產品重災區,前有減肥青汁、酵素,後有水素水和《水知道答案》。
  • 春分豎雞蛋是科學嗎?這裡面有科學和「偽科學」!
    就跟過節一樣。於是有人用科學來論證春分的時候,太陽光直射赤道,所以來自太陽的萬有引力南北平衡,這樣當地球、雞蛋和太陽都排列到合適的位置時,雞蛋就能豎起來了。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豎起來。所以上面的科學論證實際就是一個牽強的「偽科學」。最科學的地方是:用概率來解釋,因為春分玩得人多,然後成功率就自然高了,然後那些刷屏自然是成功才好意思刷屏嘛,沒成功誰來刷屏那不是丟人嗎?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應對「偽科學」謠言 需要「真科學」闢謠
    讀了貴報19日評論《敬畏科學與常識才能遠離流言蠱惑》,筆者頗有感觸。不過,在筆者看來,應對「偽科學」謠言,還需要「真科學」來闢謠。食品和科學謠言滿天飛的狀況讓人憂慮,惡意散播謠言的人固然可恨,但權威消息遲遲沒有出面進行闢謠、真科學沒有得到普及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一些人在轉發謠言的同時更多是源於對消費問題的擔憂和對真實情況的不了解,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出現信任危機的環境下,市民對食品謠言真假難辨,為了自身健康往往寧可信其有。
  • 金吾倫:非科學、反科學和偽科學之辯(圖)
    非科學、反科學和偽科學  《冷看》提到方舟子關於「偽科學」定義有:  定義1:「被說成是科學的非科學」;  定義2:偽科學是從根本上反對現代科學的體系、方法和思想。  這裡可以看出方舟子模糊了或混淆了「偽科學」與「非科學」(定義1)和「反科學」(定義2)的界限。我們有必要先將這三個概念作一簡要說明。
  • 拉瓦錫是法國破除燃素學說系統地提出了化學原理
    偉大的科學家描述了最重要的氣體:氧、氮和氫的作用。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是關於燃燒的原理。之所以能夠有此發現,是因為他第一次準確地識別出了氧氣的作用。事實上,科學家確認燃燒是氧化的化學反應,即燃燒是物質同某種氣體的一種結合。拉瓦錫為這種氣體確立了名稱,即氧氣,事實上就是「成酸元素」的意思。拉瓦錫最終排除了當時流行極廣的關於「燃素」的錯誤看法。
  • 盤點被證實是錯誤的8個科學理論!
    人們喜歡關注偉大的科學理論。的確,正是這些偉大的理論使我們對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並非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確的。雖然許多理論在當時很流行,但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它們仍然是科學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燃素理論17世紀的化學家看到木材燃燒,認為這是木材釋放出一種神秘物質的結果,他們稱之為燃素。他們認為,任何在空氣中容易燃燒的物質都含有燃素,這個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一塊沉重的木頭在燃燒時會變成非常輕的灰燼:這是因為木頭中的燃素已經釋放到空氣中。
  • 我們為什麼相信偽科學?
    一般而言,「真」只是某一觀點的重要籌碼;當我們在做激烈的思想鬥爭時,這一籌碼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抉擇。但「真」並不是使人們堅信或傳播某一觀點的唯一標準。只要某些信念能為個體或社會提供有用的功能,就會有擁躉者。
  • 科學與偽科學區別在哪裡,有哪些特徵?
    教育,不只是要教「科學」知識,也要教如何分辨「科學」跟「偽科學」。學習,不單要學「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科學觀」。1959年,英國劍橋的一位院士史諾(C.P.Snow),發表了一場轟動學界的演講:「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
  • 哲學、神學、科學和偽科學
    在古典時代末期,恩培多克勒結合了」本源說「和」運動說「。他認為世界是由」四元素「組成,它們在」愛「與」恨「的推動下形成了萬物。2.哲學問題從泰勒斯到恩培多克勒,我們看到,哲學其實是一門基於直接觀察和思辨的學科。
  • 偽科學,長啥樣?
    外國也有偽科學,外國醫生也有不靠譜的,真不用迷信。事實上,科學信息最值得信任的來源是學術雜誌,而不是電視媒體。因此,靠譜的科學文章絕不可能使用電視新聞來證明自己論點。如果開篇就擺出CCTV,多半都是偽科學。科學文章目的是傳播知識,同時希望引起大家思考,所以題目喜歡使用疑問句,比如俺們自己:
  • 育兒要科學 不要偽科學
    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據12月21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成為更多家庭的追求。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從上一輩人那裡接受傳統的育兒方法,而更希望掌握科學化、專業化的育兒方法,「給予孩子最好的」,因此催生、催熱育兒自媒體市場。
  • 燃素終結者,把化學從定性帶往定量的拉瓦錫
    他否決了燃素說,命名了氧氣;發現呼吸和燃燒消耗氧氣的原理是相同的;他揭示了水是化合物而非世人們所認為的水是一種元素;他還發現並命名了碳、硫等元素。最終,拉瓦錫一步一步地把化學從定性的科學變成了定量研究的科學。拉瓦錫出生在1743年法國的一個特權家庭,父親是議會律師,母親同樣家財萬貫。
  • 遊戲界面隱藏角落,藏有900燃素+1000共鳴
    麗塔 有一說一,如果完全忽略「用代幣兌換麗塔角色卡、專屬裝備」的渴望,那麼《崩壞3》新版本其實也不算差。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幾乎不打深淵的悠閒玩家來說,甚至還覺得這版本有點「香」。 01 《崩壞3》版本最強福利來襲,隱藏在遊戲主界面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崩壞3》的遊戲主界面經常會隱藏一些遊戲獎勵。
  • 被人類拋棄的科學理論:《熱質說》
    這個規律很容易用熱是一種實物來說明,他仿照化學中盛行一時的「燃素說」對熱的本性作了錯誤的解釋,認為熱也是一種沒有重量、可以在物體中自由流動的物質。在熱力學發展的過程中,對熱的解釋常常和燃燒有關。化學家貝歇爾和施塔爾在17世紀提出燃素說,試圖解釋燃燒現象,當時也將燃素解釋為「熱的實體物質」。熱質說是由普利斯特裡提出的。
  • 量子、磁療等可能是偽科學 披高科技外衣迷惑性強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談到了一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騙局:他的姨媽曾買過一個所謂的「量子掛墜」,並跟他說,「據說利用你的這個技術可以防癌」,潘建偉立即闢謠,「根本沒有這回事」。潘建偉是量子科學領域的專家,這場騙局可謂是李鬼撞到李逵,謠言不攻自破。然而,普通人對高深的量子科學缺乏正確認識,一不小心中招也是在所難免。
  • 神秘學和玄學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
    宗教是不是偽科學?偽科學的定義是什麼!偽科學(pseudoscience)是已經被實踐(包括科學實驗)證偽、但仍然當做科學予以宣傳推廣的理論假說或假設。在人類科學發展過程中,理論假說或假設往往是科學發現的拐杖。
  • 為何說「負離子」是偽科學?
    不過是一個道德訓話的話題而已。首倡者只有江本勝一人。 ※譯者註:「水的傳言」在日本作為中小學道德課程的材料被使用。說是對水說好話和髒話時,分別出現漂亮的結晶和不漂亮的結晶(結晶照片是有意挑選的)。以此來誘導出「不可說髒話」這種道德結論。 「負離子(Minus Ion)」: 負離子作為多義詞姑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