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一直是眾多寶媽擔憂的話題,擔心孩子長不高影響以後的生活、學習、戀愛,為了給孩子增高也花費了不少金錢和腦力。
前幾天曾發表過一篇名為《6年前花16萬,斷骨增高7.2釐米的男生李亞諾,如今代價來了》的文章,文中主要敘述了2014年20歲的男生李亞諾通過「斷骨增高術」長高的事件,原本身高167的他短短1年增高了7.2釐米,但是卻留下了伴隨終身的後遺症。
網友們紛紛評論關於「長高」的見解,有的網友支持運動增高、有的網友支持飲食、睡眠等,令網友爭議最大的還是這位網友的發言:「娃兒快5歲了,班上最矮的孩子,準備打生長激素了」!
這位寶媽的一句話引發了網友的104條熱評:
絕大多數寶媽表示批判,孩子才5歲不需要著急,這種做法傷害孩子身體不可取。
也有網友支持她說,自己的孩子也是比較矮,準備帶給孩子去醫院打生長激素。
相信很多家長也對「生長激素」很好奇,孩子身高發育緩慢打生長激素真的可取嗎?有那些家長說的那麼不堪嗎?會像「斷骨增高」一樣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副作用嗎?
別著急,看看專家的研究結果和科學解釋。
「生長素」是人出生就有的,人體內有多種多樣的激素,而促進孩子增高的「生長激素」是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的唯一有效物質,已經通過了國家食品藥監局批准,具有一定安全性。
主要的作用是促進孩子體內除了神經組織外的其他組織發育,加速身體代謝的同時,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有效地達到增長身高的目的。
不少家長都有「生長激素恐懼症」,認為藥物增高身體肯定會傷害孩子,擔心有發胖、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專家們通過大量國內外研究證明,現在的生長素已經非常接近人體自產的激素,短時間內會有紅腫現象,一般3-5天就恢復正常了。而且醫院有嚴格的用藥規定,醫生會仔細地檢查孩子身體,確定是否適合注射,注射後會有定期的檢查程序。
調查顯示,身材矮小的孩子中有60%都是因為體內缺乏生長素,但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注射,以下幾種孩子要注意:
骨骼已經閉合的青少年、成人。
家族有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遺傳史的孩子。
營養不良、環境因素引起的身材矮小孩子不能用。
臨床規定,只有檢測後確定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者才可以使用,家長不要盲目迷信「生長素」,還要聽取專家的建議。
孩子一生有三個「身高發育期」:
3歲前快速發育至40釐米左右;
12歲前每年緩慢增長5-7釐米;
青春期至18歲至少增高25釐米。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達到以上標準,要及時觀察尋找影響孩子身高發育的因素。現代孩子發育遲緩主要有這幾個原因,熬夜玩手機沉迷遊戲、挑食偏食導致營養不良、愛吃油炸零食不愛運動、早熟影響體內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等。當這幾種現象出現時,父母一定要及時引導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以免耽誤了身高發育。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