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漢市近十萬名零售業員工中,他們屬於珍稀人群,數量不過數百人。他們普遍年齡只有三十多歲,卻掌控著數千乃至上萬平方米的賣場,管理著大幾百名員工,他們是貫徹執行總公司政策、統領分店的高級人才,是單店賣場能否制勝的關鍵人物,更是快速發展的連鎖業尋求若渴的人才。 一個月開店——— 女店長巾幗不讓鬚眉 12月9日早晨6時,離中百倉儲水果湖菜市場開門營業還有一個小時,水果湖菜市場店長楊頌軍已到了賣場。她迅速走到賣場的操作間,察看豬肉等生鮮類商品的到貨情況,並逐一檢查場內的安全設施。7時,菜市場大門打開,顧客潮水般湧進來…… 作為國內頗有特色的一個菜市場,水果湖菜市場常有來自武漢各地的居民慕名前去購物、品嘗特色小吃。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這一菜市場的管理者,是一位女性。她就是中百倉儲水果湖賣場和水果湖菜市場的雙料店長楊頌軍。 在成為店長之前,楊頌軍是中百倉儲總部的財務部長。四年前,她轉做店長。「壓力非常大。」楊頌軍說,雖然她有多年的商業從業經驗,但是做店長還是頭一回。她有一個小筆記本,清晰地記錄著自己成為一名店長的軌跡。楊頌軍的店長之旅第一站是在中百倉儲吳家山賣場。晚上,她利用一切時間,熟悉賣場的各個運行流程、了解賣場的管理知識,並向有經驗的商業人士請教;白天她就「現學現賣」,將晚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施,有效果的,她就記在筆記本上;如果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出現偏差,就立刻調整。 「零售業由無數個細節組成,它的奇妙之處在於,你的一點調整,能馬上看到效果。你每時每刻的新想法,都可以去實施,如果你喜歡這個行業會有成就感。」小筆記本越記越厚,楊頌軍的經驗也越來越多。 在擔任水果湖菜市場店長後,總部給她的從改造裝修到營業開張的時間,不過一個月。由於水果湖菜市場原先的基礎較差,改造起來花費的功夫極大。眼看著開業時間一天天臨近,很多設施、裝備卻還沒有到位。「好幾次,急得一個人偷偷掉淚。」楊頌軍回憶起當初承受的壓力,仍然感慨萬千。有一次,由於連續幾天只休息了幾個小時,她甚至體力不支暈倒在了施工現場。而剛剛清醒過來,她就又開始了琢磨:怎樣給施工提速,怎樣把設計師的方案完美地落實到菜市場。零售業的工作壓力,不會因為你是女性還是男性而有所不同。楊頌軍咬牙挺了過來,她設法請了好幾個施工隊同時開工,晝夜不停,終於在2004年9月28日,讓水果湖菜市場如期開業。 開業當天,高挑白皙的楊頌軍瘦了一圈,但是看到賣場裡顧客川流不息,許多顧客在二樓買完菜,就跑到一樓吃各種地方風味小吃。目睹此情此景她就有一種空前的成就感。每天,楊頌軍會在賣場內一遍遍穿梭檢查,有了好的想法,她會馬上提出來,並加以實施,而一旦發現問題,則立即更改。楊頌軍還喜歡和顧客交流,「一個六十多歲的太婆,有一天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建的這個菜場好啊,買菜方便,又有花樣眾多的小吃。」楊頌軍說,這個時候,她特別自豪。 海歸店長——— 從三千多人中脫穎而出 樊軍是地道的武漢人,卻在外資超市麥德龍創下了一個紀錄:從普通工作人員到店長,他只用了4年時間。至今,這一紀錄還無人刷新。 由於有德國受訓經歷,樊軍被同事稱為「海龜」。在整個麥德龍中國公司,像他這樣有國外培訓經歷的本土店長不過十多名。對此,他稱自己很幸運,當年,麥德龍在中國三千多名員工中選出9名員工,送到德國總部培訓,他是其中之一。 回憶當初過五關斬六將的經歷,仿佛就在昨天。「店長的責任很重,總部在外地,他必須自如地處理好和當地各行各業的關係,同時完成總部下達的各項考核指標,並培養出色的員工,設法牢牢抓住顧客。」樊軍說,公司在看過員工的以往經歷、工作表現後,經過層層篩選、考試,有三十多人進入了最後一輪淘汰。這時,公司安排了一名人力資源專家和他談天。「內容天南地北,無所不包,事後,我才知道,這些人力資源專家就是想通過看似輕鬆隨意的談天,摸清每個人的性格特徵,以判斷出他適合做什麼。」樊軍說,他當時正和專家相談甚歡,專家突然從印表機裡列印出一個英文題目,讓他馬上做出來。 「據說這一關放倒了很多人。首先是出其不意,讓你全無任何準備,其次,題目是純英文的,如果英文功底不紮實,就會翻身落馬。」 樊軍記得給他的題目是:A工人和B工人,突然遇到了一種情況,你得在5分鐘內給他們安排一個工作。這種題目實際上考的就是判斷力和分析能力。你必須考慮到2-30種因素,再做出決定。因為,店長在日常工作中,就充滿著類似的大量的判斷。一旦判斷失誤,就會出現不可預料的錯誤。 「其實人比商品更難分析,商品有規律,但人很難把握規律,分析人要花很多時間。」樊軍感觸頗多。他有一同事小齊,原先是銷售經理,在崗位上表現出色,業績接連攀升,於是,樊軍提升他做了更高的職務。一般規律下,員工一旦升職會更加充滿激情,幹勁十足,但樊軍發現,小齊升職後情緒卻變得不太好,經常顯得很迷茫。樊軍留心觀察了他好幾天,感覺小齊對新的職位並不適應,馬上找他來談心。誰知小齊一開口就是「我想辭職」。升職了反而想辭職,這的確有些匪夷所思。原來,小齊在這個職位上感覺不適應,而且接連幾次工作失誤,打擊了他的自信,他陷入了痛苦,並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所以想到了辭職,一走了之。樊軍和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並和他一起分析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在,小齊不但不想辭職,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好。 「作為店長,你得經常處在觀察狀態。」樊軍打了個比方:「發現機器螺絲鬆了,得提前擰緊,否則最後影響的還是顧客的滿意度。」 洋店長——— 「中國顧客愛和我說話」 常去家樂福建設店購物的顧客,會經常在賣場內看到一個中等身材的法國人,他就是這家店的店長———法國人蘇勒。 作為武漢市唯一的外籍店長,每天在賣場內巡店要佔去蘇勒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除了檢查賣場內的貨物是否齊全,商品陳列是否漂亮,他還會微笑著向顧客問好,而許多顧客顯然和他成了熟人,有的用中文說你好,有的則用法文。「我喜歡這樣的時刻。」他說這是最感愜意的時刻,能和顧客交流,了解他們喜歡什麼。 由於武漢在家樂福的中國規劃中屬於重要城市,所以,在這個城市,家樂福安排了法國人蘇勒當其中一家店的店長。法國人蘇勒有一雙灰藍色的眼睛,每天,他都是西裝革履,噴上法國香水。1999年,他來到中國武漢,在漢口一家店擔任非食品處處長。在經過上海總部多個崗位的鍛鍊後,2004年,他再次回到武漢,擔任家樂福十升店店長。今年,又成為建設店的店長。一名外國人,無論是文化背景還是生活習慣,都與國人迥異。如何知道中國顧客喜歡什麼商品和什麼樣的服務?蘇勒說,他的法寶是巡店。每天,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賣場裡,觀察顧客的穿著,購物籃裡經常放些什麼商品等等。有時候,在某個商品區域,他會呆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比如一個花瓶,有的顧客在把玩一會後,會把它放回貨架上,轉身離開。這時,我就會衝過去,看花瓶的形狀大小以及價格,來分析顧客是因為什麼原因沒有把它放進購物車。」 頗為有趣的是,為了把握武漢顧客的消費心理,蘇勒還會去漢正街逛,他對自己當時的狀態描述是,像一個小孩跟父母逛街一樣,對什麼都好奇,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甚至會幼稚可笑。此外,本土超市和其他外資超市也是蘇勒常去的地方:「知己知彼嘛!」他說。巡店的時間一長,蘇勒和很多顧客都混了個臉熟:「有的爹爹婆婆,天天來買菜,會和我打招呼:『你好!』」而且,還有許多顧客,會向他反映在購物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一般情況下,蘇勒身邊會帶著翻譯,有時,他單獨一人,就和顧客用手勢交流,「猜他們需要什麼,想表達什麼」。令蘇勒驚喜的是,有時中國人還會用法語和他交流。「零售業是非常辛苦的,每天早上7點多鐘上班,晚上七八點鐘才下班,這個行業休息的時間不多。」蘇勒說,他只要有業餘休息時間,就會全用來陪家人,比如陪妻子購物、向女兒學說中文等。 成為店長——— 一條艱辛的路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賣場店長是貫徹執行總公司政策、統領分店的高級人才,對綜合素質的要求極高。一本土超市負責人稱,大賣場的店長是單店賣場能否制勝的關鍵人物,因此,店長必須善於判斷和分析,既要有豐富的經驗,又要有聰明的頭腦。 一個大賣場的店長,不但要負責賣場兩萬多種商品的管理,還要為賣場推出新穎的促銷方式,以及研究商品的毛利、成本控制,以及人員管理等,可謂是大小事務一把抓。最重要的是,作為總公司的執行者、分店的組織者和市場開拓者,還要具備較強的社會公關能力,贏得相關部門的支持、處理好與同行的合理競爭的關係,贏得顧客的認可。 業內人士介紹,培養一個大賣場店長非常難,店長本人必須熟悉企業文化和管理,有多年的超市工作經驗,還要具備各種經營、管理和公關等綜合能力。近年來,隨著零售業在國內的迅猛發展,本土超市中百倉儲、武商量販、中商平價,以及外資超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店長培養計劃。 發展迅猛的本土超市,如中百倉儲等,也早已認識到店長人才的重要。早在2002年,中百倉儲就和湖北經濟學院聯合辦學,實行「訂單教育」。從該校市場營銷專業的100多名大一新生中選擇3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組成「經理預備班」。這些「經理預備班」的學員,除了學習學校安排的課程,中百倉儲還會定期派有豐富賣場經驗的老師前去授課;每年寒暑假,中百倉儲會安排一定時間讓他們在各個賣場輪崗實習。從大三下學期開始,他們在首義路店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訂貨,收貨,理貨,收銀,防損等各環節的系統學習。如今,這批學員在通過中百倉儲人事部和培訓部的聯合考核後,都走上了賣場的各級管理崗位,少數特別優秀者還直接做上了經理助理。此外,今年6月起,中百倉儲還通過內部選拔和外部招聘的方式組建了「儲備店長班」。這些學員都有多年的賣場實戰管理經驗,在經過培訓部半年左右的系統理論培訓和賣場實習,再層層考核、篩選後,他們也將成為中百倉儲未來的店長。 隨著洋超市在中國開店提速,店長也成為其急缺的人才。去年,麥德龍中國公司來到武漢,打出花費四千萬元培訓資金培養30名店長儲備人才的旗號,以招攬優秀高校學生。武漢大學的學生小高,在通過層層選拔後,成為麥德龍30名儲備店長之一。如今,已培訓了三個多月的他稱,來的第一天最難受,「站在那兒8小時,除了上洗手間,吃飯,在學校裡從沒站過這麼長時間。而且,在那裡殺魚、賣肉、賣水果,親戚朋友也在那兒看著,自己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這一關必須得過。」樊軍說,作為店長,賣場內的每個環節都必須瞭然於胸。否則,你怎麼知道賣場內存在哪些問題,怎麼指導店內的員工?作為一店的核心,店長的收入也逐年攀升,有的業績出色的店長,每年都能拿到不菲的獎金。而且,由於當前店長這一職位處於稀缺狀態,年薪也呈水漲船高之勢。因此,店長被許多業內人士稱為金領。「做這行,最忌諱把自己當白領,坐在辦公室,看電腦,喝咖啡。每天不停地在賣場裡走來走去,會出汗,領子上一定是黑的,所以說是黑領。」樊軍笑著說。 成為店長殊為不易,成為店長後,同樣也會失去很多。在採訪中,不少店長都對自己陪家人的時間太少感到愧疚。樊軍說,自己的孩子6歲了,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3年都不到。樊軍舉了個例子,當初,他到上海總部培訓,孩子剛出生,半年後,他回到家裡,滿懷喜悅地要抱小孩,小孩卻不認識他,很怕這個「陌生人」。一些外資超市的店長更感慨自己屬於「移動人群」,由於調動頻繁,很難在一個城市落下根,沒有人敢肯定自己在現在的公司能呆多久。 「有的時候是決策者,有的時候是支持者,更多的時候是教官,在必要的時候是所有員工的朋友,有時還是家長。你要能承受壓力,而高負荷的運轉需要有好的體力。」楊頌軍給店長這樣一個角色定位。 (來源:楚天金報 記者李芳 通訊員孔蓓 臬軍 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