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德國模式為什麼值得學習借鑑?

2020-12-13 澎湃新聞

陳凌:德國模式為什麼值得學習借鑑?

2019-12-05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引子

德國模式與英美模式有何區別,宗教又在德國家族企業的傳承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本文由陳凌教授在2019年暑期歐洲研修學習之際寫成的隨筆整理而成。

每次陪同企業家朋友來歐洲考察,一邊看一邊想,偶爾發發呆,這是一種不同於平時的生活,每天都會感覺收穫滿滿,這是換一種方式來學習和生活,我覺得中國古人所倡導的「行萬裡路,讀萬卷書」,就是這樣的想法吧,現代人藉助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可以一日千裡,真是幸運至極。以下記下幾個想法。

西方模式中的德國模式

我們經常說要東西合璧,東方人要認真學習吸取西方國家的經驗智慧。「西方模式」是個大概念,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原創性的模式——「英美模式」和「德國模式」。「英美模式」特別強調個人的權利,強調個體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最有價值的。而且,它從個人本位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的關係。「英美模式」的核心觀點是,哲學上的個人主義、經濟上的私有制加市場競爭、政治上的個人權利至上。這種模式很長時間是西方模式的典型代表,尤其在英國首先完成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以日不落帝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盛行天下,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在二十世紀又由美國繼承和發揚光大,二十一世紀到來之際,很多人提出第二個美國世紀。英美模式成為西方模式的主要形態和幾乎是主要模版。

德國是另外一個例子,與英美不同。英美因為資源多,於是強調個人努力發揮效率;德國統一的時候已經沒有資源了,所以不能搞個人效率,只能搞集體組織效率。因此,「德國模式」就是藉助政府的力量,讓政府幫企業壯大,但是壯大之後政府徵收的稅費也比較高,政府再用收來的稅去幫助窮人。於是,德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立法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這也是「德國模式」的不同之處。所以,「德國模式」對國家、對計劃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另外,德國對資本的照顧小於美國。蘇聯和日本本來就是模仿德國的,所以西方理論界把蘇聯叫做「德國模式的斯拉夫版」,把日本叫做「德國模式的東亞版」。

人生的寬門和窄門

在德國宗教宣傳畫裡有一幅非常有名的畫,標題就是《人生的寬門和窄門》,窄門的典故出自《聖經》的路加福音和馬太福音: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13章24節,「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聖經:新約馬太福音》7章13-14節。在上面這幅1921年的版本中,左邊是寬門,沿途有馬戲團,劇院和各種享樂的生活狀態,但是最後走向衝突和滅亡,因為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很多,大家帶有太多的欲望……右邊的窄門,願意進入的人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需要忍受孤獨,需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磨難,但是人生道路上卻會真正得到上帝的眷顧並最終會走向天堂。

這是基督教教人向善的宣傳畫,但是宗教信仰確實在西方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什麼那麼多成功的家族後代依然願意選擇手工業和製造業,而不是去做資本運作或者享樂人生,就是因為這些家族的價值觀傳遞是非常成功和有效的。大家可以從下面這些著名金匠家族的照片裡看到這種家族傳承的精神。

普福爾茨海姆的華洛夫家族

我們這次訪問的普福爾茨海姆,是巴登-符騰堡州的一座重要的工業城市,是該州工業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普福爾茨海姆的經濟支柱產業是鐘錶和首飾製造業,德國約70%的首飾來自普福爾茨海姆,普福爾茨海姆的金屬加工業和電子電工業提供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工作崗位,而隨之而來旅遊業也擔當起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該市人口10萬人左右,卻有12000人從事金飾工業,包括3000位金匠。

普福爾茨海姆的黃金和首飾加工業有著250多年的歷史。1767年4月6日巴登藩侯卡爾·弗裡德裡希的一份詔書為普福爾茨海姆的首飾加工業打開方便之門,他允許法國人金·法蘭斯瓦·歐特朗(Jean Francois Autran)在普福爾茨海姆建造一家袖珍鐘錶廠,同年又授權擴建成首飾和精密鋼製品廠。就在鐘錶和首飾工業開展後不久,普福爾茨海姆便一舉成為了巴登藩侯國內最重要的工業城市,甚至聲名國外,得到「小日內瓦」的美譽,作為布拉格到巴黎、法蘭克福到烏爾姆兩條交通軸線上的結點,普福爾茨海姆利用交通便利,將首飾銷往遠近各地,從此迅速崛起。

1913年的普福爾茨海姆有人口約75000,其中的37500人從事與首飾和鐘錶相關的行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仍有24000人從事這些行業,但1945年2月23日盟軍一次持續半個小時的轟炸,將普福爾茨海姆的首飾工業夷為平地。二戰後,普福爾茨海姆齊心協力重建家園,1953年再次恢復了世界首飾和銀製品的主要供應源地位。

除了工業製造外,普福爾茨海姆也十分重視首飾工業的人才培養。1768年創立的黃金加工和鐘錶製造學校,是世界上的第一所黃金飾品和鐘錶業的職業學校,1990年代又在普福爾茨海姆大學成立了首飾加工技術研究所,2006年改建後重新開放的普福爾茨海姆首飾博物館,有著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珍寶收藏。普福爾茨海姆以它完善的產品開發和配套培訓設施,為首飾和鐘錶加工業留下了無比珍貴的財富。

大家從代代傳承的金匠家族,普福爾茨海姆集中的金匠群體和由此產生的行業協會,專業的技術學校和專門研究機構,大家就可以理解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生存發展的沃土是多麼的豐厚和紮實。

華洛夫家族延續五代人126年,到現在全球的員工人數只有區區150人,在我們中國人眼裡發展得太慢太小了,前天吃飯的時候我們的團員直接問克裡斯朵夫•華洛夫先生,去年華洛夫的產值有多少,華洛夫先生幽默地回答,我們是做產品的工匠,對數字不敏感,也記不住。這樣的回答我也從日本長壽企業裡聽到,他們感興趣的永遠是我們提供了怎麼樣最好的產品,我們為客戶創造了怎麼樣的價值,順便攢點錢。所以雖然他們整天和黃金打交道,但是並不把利潤和收入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克裡斯朵夫•華洛夫先生說,他最自豪的是,華洛夫先生的企業有著一種溫暖的家庭氛圍,客人來了大家會感覺,我們都是一家人。他介紹說他的父親是一位金匠,弟弟是一位金匠,他的兒子也是金匠,他自己負責企業經營和銷售,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對日本和中國很感興趣,所以他每次去中國都會帶上小女兒。他的小女兒告訴我她今天剛從學校放假回家就跑來見中國客人,她明年回去清華大學交換一年,她希望能夠學習中文並把自己家的產品介紹給中國客戶。華洛夫這個百年品牌將隨著新一代更加全球化的視野和能力,更加堅定不移地走出德國,邁向世界。

(本文轉自: 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

作者簡介:

陳凌,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院長,教授,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

原標題:《陳凌:德國模式為什麼值得學習借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德國獲諾貝爾獎人數最多?從兒童教育就能看出,值得借鑑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德國人,他們對兒童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德國教育理論與中國有何不同?在中國,目前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在家長們的眼中,孩子的成績就是最能體現孩子是否優秀的標誌,在家長的眼中,只有孩子成績好,那麼才是最重要的。
  • 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原標題: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4月13日,
  • 德國幼兒教育經驗值得借鑑,特別是這一點
    在幼兒教育方面,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做法與經驗,小編告訴大家德國幼兒教育值得借鑑與參考的關鍵一點。1、要先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相信自己德國父母都有一顆很強的心臟。,這是多數德國父母所抱持的信念。想培養出自信而非自滿的小孩,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哲學。德國人認為要讓孩子建立自信,就必須適度放手,讓他們多方嘗試,並學習如何自主解決問題,因為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正確解讀每個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聯。
  • 德國農機巨頭在中國的做法,值得業內人士深思和借鑑
    這些國際農機巨頭進入中國農機市場後,他們在不同階段的做法,或許對中國農機生產企業、經銷企業等群體,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有壓力,德國總部自然而然對中國區有一定壓力,中國區公司將這種壓力作為了動力。這種「化壓力為動力」的「德意志」精神,就像德國國家足球隊的「韌勁」,值得中國的農機企業深思、借鑑。 市場份額擴張。
  • 「在德國」德國孩子晚上7點值得借鑑
    德國孩子晚上7點必須睡覺的做法值得借鑑。晚7點後不再播兒童節目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德國人的教育裡,早早上床睡覺,是孩子們的「義務」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據悉,德國孩子有一個「法定睡覺時間」——晚上7點。14歲以下的德國孩子,晚上7點的時候必須上床睡覺,最晚不得超過晚上8點,家長到時間就會熄滅孩子房間的燈,創造良好的睡眠氛圍。
  • 德國教育的成功,從幼兒園開始,其中這3個方面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提到德國,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德國生產的產品品質精良,德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非常領先。更為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德國人口約8293萬人,但是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三。。德國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的多。
  • 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值得借鑑 中國試水德式職教
    德國推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德國產品質量精良,靠的是嚴格的管理和優秀的技術工人。中國職業教育要改善要優化,需要多借鑑學習德國的經驗。當年英國引領的工業革命,傳到歐洲大陸,法國、義大利、德國、比利時等各國,工業起步並且發達起來,西歐北歐以及南歐部分國家逐步形成了發達國家群。
  • 為什麼全世界的職業教育 都在向德國雙元模式學習?
    為什麼德國的教育沒有讓孩子走高考獨木橋,卻可以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究其原因就在於德國的中學階段就合理地實現了分流,也就是早早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進行專業的針對性培養。德國的中學並沒有初中、高中之分。中學教育分三種類型:普通中學5年、實業中學6年、完全中學6年。普通中學或實業中學畢業的學生,可以經過面試由企業選送到職業學校學習,通常為半工半讀。
  • 德國家庭的「高招」值得借鑑
    要說到讓孩子學習,相信所有家長除了擔心孩子的學習內容,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了。有多少 家長是看著自家孩子, 坐在小板凳上,看橡皮、看文具盒、看牆…就是不看自己的作業。
  • 「德國模式」再思考
    然而沒過幾年,德國經濟的靚麗表現、尤其在歐債危機中的「一枝獨秀」,使得「德國模式」重又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美、法等國都曾表達過借鑑德國經驗的意願。但是,在提出學習和借鑑「德國模式」前,我們有必要釐清「德國模式」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反思它的若干核心特點,並考察其迄今在歐盟內推廣過程中產生的啟示。
  • 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
    寫在前面:德國取消小學家庭作業!中國為什麼不學習德國?主要原因有三點!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國家,實行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了,教育方式不僅和意識形態有關,還和文化傳統有很大的關係。
  • 德國施行「森林幼兒園」,野外教育鍛鍊孩子,值得中國父母學習
    反觀德國,有著世界領先的科技,8393萬人的國家卻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這來源於德國先進的教育,尤其是先進的幼兒園教育理念。一個國家的興衰與他的教育密不可分,一個擁有創造力的國家才能走得更加長遠。把幼兒園搬進森林,森林中的動物便成為了孩子們的夥伴,松鼠、蜘蛛、飛鳥都會提起孩子的好奇心,老師也會在這是給孩子們提出問題:「為什麼松鼠可以在樹上不掉下來
  • 學習大企業的管理模式後,公司倒閉了,借鑑管理模式是藥是毒?
    現在許多人學習阿里巴巴,華為的管理模式,但思考一個問題,阿里巴巴是一個20年的生意,你的生意多少年,他可能不適合使用的模型,可以借鑑,但不得複製,如阿里巴巴、ZhengWeiZhi夥伴系統,沒有把握事情的核心,但只學到了皮毛開始進口,這將導致一些企業學習學會死亡。
  • 看德國和韓國的「工業4.0」,我們該借鑑啥?
    我們在學習借鑑技術的同時,更要學習德國協同創新、互相不拆臺的合作文化,應該拋棄浮躁心理和投機心理,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而我們的鄰國,韓國的「工業4.0」之路亦有值得借鑑之處。21世紀以來,製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作為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新出路,製造業被重新重視起來。
  • 德國生活垃圾管理及垃圾分類經驗借鑑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上海市成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排頭兵,在探討上海模式,總結上海經驗的過程中也引發了無數熱議,尤其是垃圾分類的意義何在,垃圾究竟該怎麼分類,國外是不是有先進的模式,均為公眾探討的熱點話題。本文以德國為例,從垃圾管理體系和垃圾分類實踐兩個層面分析德國在垃圾分類方面的經驗,為中國垃圾管理提供更多
  • 西方國家的經典農業產業化模式,還真是值得借鑑!
    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鑑。本文用系統的觀點,分析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化現狀,根據他們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分別從資源投入、產業鏈與組織模式的關係分析其特點,找出各種組織模式適應的條件,以期對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的選擇提供借鑑。 一、農業產業化的特點及其組織類型 農業產業化的主要作用:(l)有利於建立新的市場農業運行機制。
  • 他山之石:德國氫能戰略對中國的借鑑意義
    電解槽運營商與電力和燃氣電網運營商建立新的業務和合作模式。同時,海上風能是一種有潛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技術,可用於生產綠色氫氣等。其次是能源密集型行業,以氫為基礎的長期脫碳戰略將在行業特定的形式中制定(從2020年開始,化工、鋼鐵、物流和航空業以及其他行業)。在移動交通領域國家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創新方案提供支助。
  • 臺灣生態農莊:一種值得山區借鑑的家庭農場發展模式
    在與莊先生交流中,筆者深感臺灣的「生態農莊」模式,在經營理念、運營方式、盈利模式等諸多方面,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家庭農場有著明顯不同,對山區家庭農場建設頗有借鑑之處,對意欲建設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的鄂西北山區,更是極具參考價值。
  • 為什麼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發達,因為採用這種模式
    學徒模式,這一古老而傳統的技藝傳承模式是德國培養職業人才的主流方式。而在另一個產業大國美國,卻很少使用這種模式來培養技術人才。我剛剛從德國回來,在那裡我參觀了戴姆勒,西門子和博世等品牌公司的六個學徒計劃,而我所帶來的比喻是一種本土樹木繁榮,富有成效,高度適應其當地氣候區,但不太可能生根或在與美國不同的氣候中生長。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適應德國模式。但它不會快速或簡單。美國有自己的學徒制傳統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
  • 出發去德國工作學習,改變自己的未來
    提起德國,首先想到的便是德國的工業和製造業,作為世界頂級老牌的工業強國--德國,其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引領歐洲,在世界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天善國際小編將為大家介紹在德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教育,眾所皆知,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與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