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倪浩】小葉而互生,單株向上,作為地球上最古老植物之一的沙棘,正茁壯生長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烏什縣茫茫的戈壁上,遠處群山之巔還有白雪覆蓋,雪山之外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
一座座大棚,一棵棵正蓬勃向上的沙棘幼苗,正在託起這個中國西部邊陲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脫貧後進一步振興經濟的希望,為烏什縣描繪出一副生機勃勃的發展藍圖。
經濟發展的未來之星
烏什縣位於天山南脈南麓,託什幹河上遊地帶,西側是阿克蘇市,北部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全縣四周為山,中間為谷地,山地佔59.9%,戈壁佔27.6%,谷地平原僅佔12.5%。
「六山、三灘、一分地」的自然資源現狀讓烏什縣一直面臨著治理荒漠的嚴峻挑戰。9月21日正在烏什縣阿合雅鎮吐曼村萬畝沙棘苗圃基地採訪的《環球時報》記者腳下的土路中大大小小仍布滿了形狀各異的灰色礫石,但經過治理的苗圃裡,黃色的土地正託起一蓬蓬綠色的沙棘幼苗,昭示著烏什縣的美好未來。
採訪中,烏什縣林草局副局長班思博告訴《環球時報》,在烏什縣經濟工作的整體規劃中,
百萬畝沙棘生態林建設工程將是重點工作內容這一,而這一工程的實現將進一步夯實烏什縣「中國沙棘之鄉」的地位。
記者採訪行程中隨處可見成年的野生沙棘樹,株形蓬鬆,枝葉散開,高可達三四米,正值初秋,成熟的沙棘果一簇簇密生於枝條之上,黃澄澄的展示著秋收的充實。而科學改良並經人工種植的沙棘的產果率以及果品品質將進會明顯上升。
烏什縣何以選擇了貎不驚人的沙棘做為朝陽產業,並舉全縣之力重點培植呢?
烏什縣林草局黨組書記王國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沙棘果實營養豐富,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油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所需的各種胺基酸,具有抗疲勞和增強機體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藥理性能。沙棘因此被日本稱為「長壽果」、在美國則被稱為「生命能源」。尤其是沙棘果以其豐富的維生素C被稱為「維C之王」,被加工為瓶裝液體飲料,易於推向廣大的消費市場,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而烏什縣的地理環境正是沙棘種植的理想之地。天時、地利、人和,沙棘成為烏什縣致富路上的最佳選擇之一。
生態效益放在一位
但是經濟效益卻並不是烏什縣發展沙棘產業的首要戰略目標,排在前面的是生態效益。班思博向《環球時報》記者解釋說,沙棘枝葉茂密,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抗乾旱風沙、耐鹽鹼瘠薄、御嚴寒酷暑,具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沙棘的這種特點對於「六山、三灘、一分地」的烏什縣改良生態環境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
據了解,在烏什縣總規劃面積111萬餘畝的沙棘生態林區域內大多數為戈壁灘、河流、山地和谷底及公路兩側。而百萬畝沙棘生態林建成後,可有效控制風沙危害,有效地改善和優化烏什縣周邊的生態環境,減輕沙害威脅,保障烏什縣人畜安全和農林作物的糧食產量,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班思博說,「烏什縣以往觸目都是戈壁,如果我們不把生態效益放在第一位,那麼整個縣的沙漠面積會越來越大,即意味著整個烏什縣耕地會越來越少,最終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到時沙塵滿天,農業生產會大幅萎縮甚至無法進行。而百萬畝沙棘林生態工程的完全實現,將有效解決烏什縣所面臨著的最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在此基礎之下,國民經濟才能有發展的保證。」
一株小小的沙棘的種植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班恩博介紹說,沙棘是烏什縣發展經濟的拳頭產品,也是烏什縣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在烏什縣經濟發展規劃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滿足烏什縣生態立縣的根本,又能帶動烏什縣的經濟發展。
烏什縣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降水稀少。而記者到達烏什縣時,一場雨量不小的降水剛剛停止,空氣溼潤,風清氣爽,絲毫感覺不到西部戈壁沙灘的乾燥。烏什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熊遇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因為大面積種植沙棘,烏什縣生態環境得以持續改善,局部區域內氣候變好了,戈壁灘也綠了。而且這幾年雨水明顯增多,感覺時不時就會降水,空氣也變的溼潤了不少。」
據記者了解,烏什縣農業經濟目前傳統支柱是核桃,而沙棘的戰略定位則是未來之星。但全國種植沙棘的地方並不少,為了在競爭中拔得頭籌,烏什縣請來了中國農業大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專業博士後趙英,以在科技發展沙棘產業上搶佔至高點。2011年趙英畢業之後就在新疆從事沙棘科研事業,在沙棘良種繁育領域具備國內頂尖的科研經驗。在趙英的帶領下,2019年12月,烏什縣投入400萬元,聯合新疆林業科學院建設烏什縣沙棘研究中心,從沙棘的遺傳基因開始研究,致力於沙棘類的品種改良,新品種選育、優良品種繁育等相關工作。
班恩博說,「為實現百萬畝目標,我們縣正全力以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工作力度很大。到時,烏什縣在中國的沙棘產業裡面的地位可有目共睹。」
築巢引鳳 落地生金
截至目前,烏什縣人工種植沙棘面積達10.2萬畝,立足本地沙棘資源優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於2019年9月成立烏什縣遠邁農林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全縣沙棘交由公司統一管理,以百萬畝沙棘生態富民工程建設為目標,成立5家沙棘管護合作社、1家沙棘種植合作社,開展沙棘種植、管理工作,按照每人200畝的管理標準吸納本地500餘人長期就業,均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臨時用工達到1000人次以上,人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
9月21日,44歲的烏什縣阿合雅鎮吐曼村萬畝沙棘苗圃基地的員工阿娜爾古麗.達吾提個人年收入達到了2.4萬元。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因為在這裡上班,家庭的收入提升很多。另外,家裡還有十畝地,加上養羊養牛,老公打零工,全年下來家裡的收入超過了4萬元,日子越來越好。」
據了解2018年2月,阿娜爾古麗開始到村裡的沙棘苗圃基地工作。在此之前家裡主要經濟來源是十畝地,地裡種植小麥和核桃,此外家裡養著牛和羊,一家三口的生活,經濟拮据。自從學會了沙棘苗圃培育的技術,她每個月的收入增加到了2000元,這也讓她家裡的收入提升了不少。近年來,烏什縣在上遊發展良種培育和種植技術研究,中遊開展沙棘種植管理,下遊發展加工、銷售和餐飲、住宿、生態旅遊、康養等產業。全縣像她這樣因為沙棘產業興起,脫貧致富的人,已經超過1000人。
與此同時,烏什縣沙棘產業下遊深加工業也取得了良好的開端。據了解,2018烏什縣引進北京匯源果汁集團,開始在烏什縣阿合雅鎮大面積種植大果沙棘,以期進行深加工;同年,引進烏什域上金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烏什縣奧特貝希鄉發展沙棘產業,生產沙棘原漿、沙棘果汁、沙棘油、沙棘茶及沙棘凍乾粉等產品。
北京匯源阿克蘇沙棘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深加工廠位於烏什縣輕工業園區和阿合雅鎮16村,工廠佔地面積約1000畝,廠房建設及引進生產線計劃投入5000萬元,主要生產沙棘飲料、沙棘原漿、沙棘茶葉等十幾種精深加工產品。公司總經理江秀寶表示,「我們利用沙棘果榨汁、沙棘葉制茶、沙棘籽煉油,待10萬畝沙棘進入盛果期後,企業可解決2000人長期就業,30萬人次的季節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