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搬到舞臺上,計分板、計時器、挑人、搶權等科技手段層出不窮。今天(12月19日),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舉行第三屆青年教師智慧教學大賽。來自該校康復科學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語言學院等二級學院的青年教師進行智慧教育示範課展示、交流,在舞臺上用智慧黑板與信息技術生動演繹智慧課堂,展示特教教師風採。
現場專家則通過評課議課APP進行同步打點標記,來自成都、浙江、北京的教學專家進行在線點評,跨越時空,實現教研「零距離」,共同促進師範院校師範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教師教育人才模式。現場通過人工智慧評分、各專家評委評分平均分與全場觀摩師生評分平均分進行全面評價。
上午的課堂中,該校教育科學學院的杜婧老師針對學前教育階段的特殊兒童,帶來了一堂《誇張——學前兒童繪畫中的獨特表現方式》的美術課。「從最初的陌生到現在的熟練運用,杜婧老師發現,智慧教學不僅提高了課堂互動效果,同時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杜婧老師看來,本來繪畫治療就可以幫助小朋友去表達內心的情緒,讓老師更加了解兒童內心的所思所想,而在智慧課堂上,豐富的聲音和互動方式,更縮小了小朋友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而且有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可以圖文互動,當特殊兒童語言表達沒有那麼好的時候,可以及時把小朋友的作品發送到電腦上,用圖文形式上傳到系統,可以跟更多人共享,也更加清晰直觀」。杜婧認為,這樣的互動形式活潑有趣,「可以有效地吸引特殊兒童的注意力,例如一些自閉症的兒童。」
教育科學學院大三學生王丹瑩告訴記者,智慧黑板通過教學行為數據分析系統能夠解析日常的教學行為特徵,讓像她這樣的師範生不得不充分考慮每節課的課前反饋、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中反饋、教學總結、教學互動等環節,「這個過程幫助我真正認識到以生為本的教學內涵。其實畫得好或者不好並不是我們判定特殊兒童能力水平的標準,藉助這樣的信息化手段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內心,有針對性地幫助這些兒童,幫助發散他們的思維,增添想像力。」
來自康復科學學院的宋秀麗老師帶來了一堂生動的《吞咽生理過程》。在她看來,傳統教學的互動模式是有限的,每節課只能考察到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智慧教學能夠了解到全班的學習情況,節省時間,而且高效。實操課、練習課、複習課也特別適合使用智慧黑板進行教學。
「智慧黑板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可以聲情並茂,並且非常形象地給學生展示他將來會遇見哪些特殊兒童的特殊案例,所以學生會更加直觀去感受到,代入感也更強。」在備課時,宋秀麗也更注意搜集一些特殊兒童的案例,並留心一些影像學的資料,「同學們通過我的影像就可以了解我要表達的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希望我們康復治療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幫助到我們特殊兒童的康復,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本次大賽是南京特殊教育學院第三次舉辦青年教師智慧教學大賽,創新性地融入了國際化、線上線下混合、AI人工智慧三點改變創新。談起比賽設置的初衷,南京特殊教育學院教務處處長楊楓說,「只有師範類高校的課堂與教師改變了、師範生培養才會改變、基礎教育才會改變。」
楊楓希望「以賽促練、以賽促用」,引導和促進青年教師主動應變,並學會改變,「希望青年教師能通過大賽快速成長,成功搶佔『人工智慧+教師隊伍建設行動』的制高點,成為新一代面向未來新時代的『智慧教師』」。
據介紹,近三年,該校加大對智慧教室的建設投入,完成升級建設智慧教室56間、智慧微格教室7間和智慧議課廳1間,智慧教室覆蓋率達65%。日前,該校投資760多萬元的教師教育職業技能智慧實訓中心項目已完成項目招投標,即將開始實施項目建設。下學期,一個嶄新的、基於AI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先進的教師教育職業技能智慧實訓中心,將正式投入使用。
「這一基於AI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智慧教育管理平臺,以信息化引領本科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必將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幫助教師及師範生提升教育信息化素養,提高智慧教育能力與教學水平,有了智慧教育改革為學校發展賦能,我相信新一代智慧教師的明天會更好。」楊楓說。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通訊員/楊黎珍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