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愛「粘」媽媽?錯過孩子的依戀期,親媽也照樣是「陌生人」

2020-08-19 Ainee媽咪

很多人都覺得孩子最愛在一起的人是媽媽,其實這不一定哦。

執筆:慄子

編輯:慄子

定稿:楠楠

很多人都覺得寶寶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肯定最愛的人是媽媽,肯定想無時無刻不待在媽媽身邊。

但事實上,孩子出生後,如果媽媽沒有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那麼親媽也還是會照樣「生疏」的

其實,孩子出生後,會更願意和時刻總是在身邊的家長一起玩,並且會更依賴於能滿足自己需求的人。

小寶寶最愛「粘」媽媽?答案是:未必!

正處在事業上升期的丹丹突然懷孕了,她雖然很意外但也沒有辦法,所以丹丹只好先和領導報備,調整了自己的工作崗位。

而丹丹在生完孩子休完產假後就立刻回去上班了,她覺得自己要加緊努力,才能讓自己的事業更好,所以孩子就交給了婆婆來照顧。

由於丹丹平時工作特別忙,只有晚上從公司回來還有周六日不去公司的時候才有時間陪孩子。

一開始,孩子每次看見丹丹回來都會特別高興,一直纏著寶媽陪她玩,可這段時間,丹丹卻發現孩子看到自己回來也沒有很高興,還是專心的在玩自己的玩具,也不要自己陪她玩了,相反總是會跟在自己婆婆後邊。

最讓丹丹傷心的是,有一次自己想抱孩子出門逛逛,孩子就會把頭別過去不讓自己抱要讓婆婆抱。

丹丹覺得這難道是因為是白天上班陪孩子的時間少,孩子開始跟自己不親了?

如果錯過孩子的依戀期,親媽對孩子而言也照樣是「陌生人」

1. 出生到6周

剛出生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整天圍著自己身邊的人都是誰。

所以這個時候誰在他身邊都不會排斥,但是這個時候寶寶已經能知道哪個聲音、味道是自己媽媽的了。

2. 6周到8個月

孩子到這個時候就能夠知道誰是經常在身邊照顧自己的人,誰只是偶爾來看看自己的人,所以他會對總是在自己身邊照顧的人很親切,而大部分媽媽都會選擇親自餵養,所以孩子們在這段時間跟媽媽也是最親的。

3. 8個月到兩歲

孩子成長到這個階段,就會非常依賴在自己身邊照顧的人,一刻也不想離開。

如果那個總是照料自己的人在身邊,孩子就會放心的玩耍,如果不再孩子就會很著急並且大哭,所以說這是孩子很重要的依戀期。

4. 兩歲以後

孩子到了兩歲以後,就不會那麼離不開那個總是照顧自己的人,因為孩子心裡知道即使那個人暫時不在自己身邊,過了一會兒他也還是會回到自己身邊的。

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高孩子與自己的「親密度」

1. 對寶寶的需求進行及時回應

孩子要是有什麼需求,父母即使再忙也一定也要趕緊回應,及時對孩子需求做出反饋可以增加孩子的親密感的。

2. 多哄孩子睡覺

每個人在睡覺都是最放鬆的時候,所以孩子也是一樣,家長們如果經常哄孩子睡覺,孩子就會對你很熟悉,這樣也能增進你們的感情。

3. 對小傢伙進行有效陪伴

陪孩子要多和孩子互動,聽孩子說話們,並且要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喜歡你。

【寫在最後】:不要以為孩子是媽媽生的就會一直跟媽媽很親哦,用心的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跟你親還是跟爺爺奶奶親呢?

相關焦點

  • 寶寶最愛「粘」媽媽?多半到了「依戀期」,別讓寶寶成「陌生人」
    但是這樣的狀態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很多媽媽都會好奇,自己的孩子為何不像以前那樣「粘著」自己了,其實這多半是錯過了「依戀期」的原因。寶寶最愛「粘」媽媽?而這段時間就是寶寶最愛「粘」著媽媽的時候,如果在這時家長沒有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讓寶寶認為媽媽是不會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就不會將過多的到注意力放在媽媽的身上,以後在想要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就非常難了,那麼寶寶在依戀期都會有什麼特徵呢?
  • 寶寶的最愛是媽媽?錯過3個嬰兒依戀期,親媽一樣也是「陌生人」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都說媽媽是寶寶最親的人,但很多寶寶最親的人,其實是和他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只和姥姥親的寶寶田田去年生了寶寶,但是因為工作原因,她讓媽媽從老家過來幫她照顧寶寶。平時都是姥姥帶寶寶,只有晚上和周末,田田才有時間陪孩子。時間長了,田田發現寶寶和自己一點不親,每次從姥姥那過來,寶寶都特別不樂意。
  • 媽媽是寶寶最親的人?錯過這三個「依戀期」親媽也能是陌生人
    很多人感覺寶寶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來的,所以寶寶最親的人一定是媽媽。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麼?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寶寶年齡小,他分辨對自己對親的人只能用陪伴的長短來衡量。誰陪伴在他身旁時間長,他就自然而然的依賴她,哪怕是親媽也要拍到後面去。
  • 孩子為什麼愛「黏」媽媽?珍惜依戀期,一生一次不要錯過
    媽媽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慢慢的有所改變。從前特別「黏」自己的孩子,現在開始與自己「疏離」。她們會認為這是由於自己的疏忽,才讓孩子有這樣的反應,是孩子不愛自己的表現。其實,孩子的行為雖讓媽媽心裡失落,但這是他們正常的心理反應。
  • 「媽媽,不要走」,當寶寶經常這樣表達時,說明已進入依戀期高峰
    導讀:「媽媽,不要走」,當寶寶經常這樣表達時,說明已進入依戀期高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不要走」,當寶寶經常這樣表達時,說明已進入依戀期高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只認保姆不認媽媽?家長需抓住「安全依戀期」,做好6點即可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媽媽本應該是天底下最疼愛自己孩子的人,有時卻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呵護他。既然抓住寶寶的「安全依戀期」如此重要,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和自己建立起情感紐帶呢?
  • 孩子只認保姆不認媽媽?家長需抓住「安全依戀期」,做好6點即可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媽媽本應該是天底下最疼愛自己孩子的人,有時卻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呵護他。而這個時候,孩子就有可能被照顧得更多的人「趁虛而入」,變得只親近別人,而不親近媽媽了。
  • 孩子從小和誰睡就和誰親,親媽若錯過「黃金期」,娃照樣和她不親
    畢竟,當媽媽的誰想看到孩子不親近自己。當她抱著孩子,孩子一把把推她的時候,她說像刀割一樣,讓人難過。過了幾天,逐漸和爸爸媽媽把感情建立起來之後,就好很多,孩子也開始黏著她。奶奶就對孩子,你這麼喜歡爸爸媽媽,今天就和爸爸媽媽一起睡吧。這娃剛開始同意了,到快睡著的時候,開始大哭大鬧,要去找奶奶。哄了好大一會,還在哭,嗓子都啞了。沒辦法,弟妹又把孩子抱到奶奶房間。事後,弟妹也開始哭。我蠻理解她的,這當媽之後的一種挫敗感,比好好備考結果卻考不及格還讓人難過。
  • 寶寶過於「粘人」該怎麼辦?這樣度過親子依戀期,一生都有安全感
    有的媽媽很煩惱,自己已經要重歸職場了,可是寶寶過於粘人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你的寶寶正在度過親子依戀期。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能讓寶寶充滿安全感得度過這一階段,也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誰帶孩子時間久孩子就和誰親?錯過這3個時期,孩子和媽媽不親近
    錯過這3個時期,孩子和媽媽不親近第一時期:前依戀期剛出生前兩個月的寶寶,正處在「前依戀期」,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哭聲是他們和大人建立聯繫的主要行為,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寶,並不是很認人,如果誰抱的久了,抱的時間長了,寶寶也會逐漸適應,雖然不太認人,但是,誰的懷抱比較舒服,寶寶還是可以感覺到的。
  • 「頭痛」孩子太粘我怎麼辦……
    「我家孩子也是,就粘著我誰都不跟!」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愛粘人的寶寶怎麼辦?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生活無法自理,所以長時間內都是父母在照看寶寶,所以寶寶必然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寶寶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讓寶寶產生的適度粘人有助於寶寶得到滿足和保持心情的愉悅。家庭本來就是最能給寶寶帶來溫暖和勇氣的地方,適度的對父母依戀有助於寶寶建立個人的信賴感和自我的信任感。
  • 為什麼哄不住孩子的,往往是孩子親媽?
    就是因為是親生的,才會讓親媽越哄越哭呢。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句話:最脆弱的一面只會展示在最親近的人面前。這一特性,其實從小BB時期開始就顯露出來了。雖然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認人,但他對媽媽有天然的親近感。這是因為,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ta的聽力系統就開始了初步的發育,ta能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媽媽的說話聲,甚至臟器運動發出的聲音……就這樣,ta在媽媽溫暖的羊水裡遊啊遊,慢慢地,媽媽就成了ta最熟悉的人,ta最喜歡媽媽的聲音;當ta出生後,雖然離開了媽媽的子宮,但卻依然能識別出媽媽的心跳聲、媽媽的說話聲等等。
  • 寶寶在商場裡認錯媽,抱住不肯撒手,親媽出現後寶寶反應超可愛
    寶寶在商場裡認錯媽,抱住不肯撒手,親媽出現後寶寶反應超可愛!大部分寶寶從一出生之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爸爸媽媽待在一起的,其實更多的時間都是媽媽在陪伴寶寶,因為爸爸為了養家要忙工作,寶寶對於爸媽也有很大的依賴,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父母和自己,但是偶爾有些寶寶也會分不清到底哪個是&34;和&34;,尤其是哪些和自己媽媽體型以及衣服風格差不多的,寶寶可能很容易混淆。
  • 嬰兒出生就認識自己的母親嗎,嬰兒為什麼見到陌生人就哭鬧?
    一歲半的寶寶進入叛逆期了嗎?寶寶,為啥怕生?寶寶,為何粘媽媽?,建立情感依附,獲得愛的傾注,而把母親看做陌生人。人與人的關係是一種情感關係、愛的關係,母嬰關係也不例外如何與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健康的母嬰關係?我這裡說的母嬰關係是廣義的,既包括母親,也包括父親,以及其他照料者,但首先是母親,那個給我們生命的人!母親與嬰兒的情感紐帶,要在3歲之前扣上,否則,錯過情感依戀的關鍵期,即便母親再努力,孩子也不會把你當做親近的人。
  • 想讓親媽幫忙帶孩子?我卻避之唯恐不及,老公知道贊我是個好媽媽
    我有時候看會手機,孩子就鬧,非要讓我給她手機玩,我就對她說她,「好寶寶,看手機對眼睛不好,媽媽也不玩了,我們都做好孩子怎麼樣?」誰知媽媽就從我背後把手機拿出來,逼著我解鎖給孩子找動畫片,我如果拒絕,媽媽開始想辦法了,拿出她自己的手機給孩子看,總之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的要求。
  • 90後寶媽:「別讓親媽照顧自己坐月子」,雖傷媽媽心,但卻是實話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初為人母的媽媽,坐月子都是有婆婆幫忙,可是很多婆媳矛盾發生的家庭,本就矛盾多,讓婆婆幫忙照顧月子,倘若有啥不順心的事,更會引起彼此的不滿,所以很多剛生完寶寶的女人都會選擇讓親媽照顧自己坐月子。那讓親媽照顧自己,這種方法真的可以嗎?我想應該同樣會產生矛盾吧。
  • 從小不陪孩子睡,「親媽」也可能不太親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能一直陪伴孩子成長,是所有媽媽的心中所願,但是在現實面前,許多媽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孩子暫時分離,把娃交給奶奶姥姥帶。為了寬慰不舍的媽媽,老人常常會說,孩子小不懂事也沒記憶力,長大了照樣跟媽親,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從「依戀期」到「獨立期」,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平穩度過?
    孩子在有幼兒的時候會經歷一段依戀期,而依戀的主要對象是媽媽。隨著孩子身心的發育,孩子需要進入到獨立期。如果是家人長期和孩子形影不離的生活在一起,這種頻繁的接觸會使孩子比較困難地過渡到獨立期。如果孩子和家長能夠建立比較穩定的依戀關係,他就比較容易和他人建立信任感,能夠更加友好的與人來往,因此,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歡迎,也能使他更加的自信。隨著孩子的成長,如果一直和家人保持著依戀關係,那麼家人的過度寵愛容易導致他什麼都以自己為中心,比較自私。而家長在孩子生活裡的大包大攬,也會導致孩子過分依賴家人,毫無自理能力。因此,從依戀期到獨立期是孩子必須經歷的。
  • 孩子心中誰最親?他們的排序準則是這樣,和你是不是親媽關係不大
    鄰居大姐曾經給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她說她婆婆基本都沒幫她帶過孩子,然後有一次婆婆來家裡了,大姐就出去買菜做飯,可大姐剛下樓想到手機忘帶就返回來了,誰知剛走到門口,大姐就聽到她婆婆和孩子的對話,婆婆問孩子:是媽媽對你親還是奶奶對你親?孩子說媽媽親呀。
  • 新手媽媽深夜崩潰:「我是對寶寶最惡毒的人!」真相讓人無奈
    1「我應該是全世界對寶寶最惡毒的人」誰能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剛生完寶寶的媽媽之口?而它確確實實出自一位母親@居居媽媽的帖子。帖子裡她記述了自己生產之後的經歷和心情,給自己的評價是——全世界對寶寶最惡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