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 如何讓身體先拿高分?
    「思傷脾」引發身體連鎖反應,中醫專家支招考前調理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陳雙 劉萍
    臨近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越來越近了。考生埋頭衝刺,家長全力以赴保駕護航。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場」,考生不僅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更需要良好的身心狀態。
    近期,許多中考、高考的考生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不思飲食、消化不好、倦怠乏力的情況,到醫院問診得知,這大多是因為思慮過多導致脾胃功能失調的臨床表現。
    《黃帝內經》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之說。中學6年,是每個學子邁向高等學府的進階之梯,連續6年高強度的學習讓學生們的身體長期處於「備戰」狀態。
    「『思傷脾』致病的原因主要是『過思』。」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曉屏教授表示,社會的關注、學校的督促、家長的期盼和自我成功的意識,形成了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壓力網。中考、高考在即,這個應激源導致「思傷脾」的症狀加劇。
    過度思慮引發身體「鬧情緒」
    「女兒太刻苦了,我很擔心她。」王女士的女兒小欣(文中學生均為化名)今年即將參加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近小欣每晚都輾轉難眠,夜裡常常驚醒,白天無精打採、飯也吃不下。王女士帶孩子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李曉屏教授看診後說,小欣是由於「思則氣結」,同時過度思考導致氣血耗損太過,從而引起身體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我們中醫講『脾在志為思,思傷脾』。」李曉屏解釋,人類正常的思慮、思考是建立在脾氣旺盛、氣血生化之源充足基礎上,而正常的思慮、思考不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只有當思慮、思考太過,特別是思維長期聚焦,注意力高度集中時,才會影響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思傷脾」導致的病理狀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思則氣結。人在過度思考之時,因神凝氣止太過,產生相應的氣運行方面的病理變化,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滿、頭暈目眩、洩瀉、倦怠乏力等脾胃功能失調。二是思則氣血損耗、氣虛血虧、神失所養,出現焦慮、抑鬱、失眠、多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簡單來說,「思傷脾」的症狀臨床表現為吃不好、睡不好、腸胃不好、氣血不足。
    李曉屏提醒,在同樣的應激源前,焦慮的人比輕鬆的人更易「思傷脾」。考生要以平常心應對考試。如果出現「思傷脾」的症狀,可以根據症狀和醫囑,通過進補藥膳、情志調節、藥物調理、戶外運動等方式來緩解。
    不建議貿然改變孩子的食譜
    馬上就要中考了,寧寧突然連續多天腹瀉。「我們沒給他太大壓力呀,每天還特意人參燉雞、甲魚、豬腳,變著花樣給他補身體。」寧寧的媽媽向醫生請教。
    「問題就出在這兒,突然大量進補,只會適得其反。」李曉屏指出,每天大魚大肉反而對身體不利。考生不要攝入太多的高蛋白食物,如果攝入過多,有可能造成胃腸道充血,嚴重時會導致大腦缺血,出現考試期間犯困的情況,影響發揮。
    一些家長在考試前夕,會準備有儀式感的晚餐,事實上,考前大換食譜是飲食的大忌。「腸胃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因此,備考階段不建議貿然改變孩子的食譜,可以科學地微調。」李曉屏說。
    如今,肉類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唱主角。許多家長認為考前營養要跟上,更是加大了一日三餐中肉類的佔比。「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食物搭配要粗中有細,以粗為主;要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李曉屏表示,每個人門牙和側牙比磨牙多,磨牙的功能主要是磨肉的,葷菜佔到食物比重的十分之二就可以了。
    李曉屏還表示,家長不要讓孩子無節制、不對症地服用保健品。保健品因人而異,並非所有的考生都適合,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
    相關連結
    藥膳調理「思傷脾」
    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既具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李曉屏教授特意為考生整理了幾個簡單易學的藥膳,幫助考生調理「思傷脾」的問題。
    核桃桂圓紅棗茶:核桃仁、桂圓、紅棗各3枚,一起衝泡,悶3分鐘左右就可以喝了。核桃仁健腦,可以治療神經衰弱,補氣養血;桂圓適合心脾兩虛、氣血兩虛的人;紅棗具有氣血雙補的功效,一起衝泡可以補心脾和氣血。
    蓮子粥:蓮子30克去衣,煮爛。將蓮子研細,入糯米100克,煮粥喝。本方益精氣、強智力、聰耳目、健脾胃、止洩痢之功效,適用於精力不足、胃口不佳、容易腹瀉的孩子。
    人參豬肚:人參10克、甜杏仁10克、茯苓15克、紅棗12克、陳皮1片、糯米100克、豬肚1具、花椒7粒、姜1塊、獨頭蒜4個、蔥1根、調料適量。先將人參煨湯,杏仁開水浸泡。把以上藥物與糯米、花椒、白胡椒同裝紗布袋內,扎口,放入豬肚內。加適量料酒、鹽、姜、蔥、蒜,旺火蒸2小時,至豬肚爛熟。取出藥包。每周服1至2次,長期服食效佳。本方有益氣健脾、滋養補虛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胃口不佳、大便稀溏、氣短乏力、頭暈眼花的孩子。
    薏米冬瓜湯:薏苡仁50克、冬瓜200克、冰糖少許。薏苡仁洗淨,用清水浸泡一晚,冬瓜切成塊狀,與薏米一同入鍋,大火煮沸後轉小火,加入冰糖少許,再繼續煲50分鐘左右,直至薏米熟爛即可。中高考前,雷雨悶熱天氣較多,該方具有清熱利溼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