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深圳爸媽「生得起,養得好」!五年內每個社區均需有託幼機構

2020-12-23 晶報

生了一個娃,爹媽來幫忙!對於深圳的新手父母來說,兼顧工作和帶娃,實在是難上加難。好消息是,今年這樣的情況將有所改變。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深圳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今年起,深圳將重點解決「託育難」,通過大力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讓深圳的爸爸媽媽們「生得起,養得好」。

五年內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

3歲以後上幼兒園,3歲以前的孩子歸誰管?這個問題,如今有了答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由衛生健康部門牽頭,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應急管理、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指導、監督和管理,簡單來說,衛生健康部門是「第一牽頭人」。

統計顯示,目前深圳3歲以下嬰幼兒總數約為70萬人,在照看方式上,以家庭照護為主。然而,深圳產婦平均年齡為30歲,這也意味著,年輕媽媽要職業和家庭兩頭兼顧。另一方面,深圳託育機構良莠不齊,大多以營利性為主,收費較高,這也讓新手爸爸媽媽們很頭疼。

為了彌補這一短板,今年起,深圳將啟動普惠性託育機構的建設,引導社會各方力量為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安全規範的託育服務。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未來深圳將構建管理規範、主體多元、布局合理、服務優質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提升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服務能力,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在具體規劃上,深圳也分「三步走」。

到2020年底,各區(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下同)至少建成1家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具有示範效應的普惠性託育機構,在幼兒園開展託幼服務一體化試點工作。

到2022年,每個街道至少建成1家具有示範效應的普惠性託育機構,至少1家幼兒園(幼兒中心)開設託班。

到2025年,每個社區均有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嬰幼兒託育服務的機構。全市託幼服務一體化的幼兒園(幼兒中心)達200家以上,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嬰幼兒家庭接受科學育兒指導率達95%,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95%。

新建小區需配套託育機構

為了實現這些小目標,《實施方案》也明確,在新建居住區規劃、建設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此外,對於沒有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老城區和已建成住宅區,則逐年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到2025年底前完成託育機構建設。

與此同時,深圳也鼓勵幼兒園(幼兒中心)開設託班,利用現有資源或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開設託班招收2至3歲的幼兒。而對於職工適齡子女達到20人及以上的用人單位,也鼓勵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

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託育機構發展,《實施方案》也給出了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包。

一方面,對於普惠性託育機構的發展,政府部門將制定相應的財政補貼政策,在託育機構用地上,人口密集區的國有營業場地可以優惠租賃價格提供給託育機構,營業場地的租賃期限一般約定在3年以上。另一方面,在稅收上也有減免政策,對於不同的託育機構,可享受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增值稅、契稅等。

另一方面,在解決託育機構硬體設施的同時,《實施方案》也要求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將嬰幼兒照護從業人員作為急需緊缺人員納入培訓規劃,並實施「南粵家政」職業技能培訓行動,把育嬰師、保育員等與嬰幼兒照護相關職業納入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範圍,從而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每個社區全年開展不少於6次科學育兒活動

在解決託育機構不足的同時,未來,深圳也將加強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

深圳要求用人單位要全面落實產假、哺乳假、配偶陪產假等政策,並鼓勵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減少工作時長、實施遠程辦公等措施,為家庭嬰幼兒照護創造便利條件。

在公共設施建設方面,深圳將加快推進全市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母嬰室建設,在工作場所建設「愛心媽媽小屋」,為嬰幼兒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條件,營造友好的嬰幼兒照護環境。

在幫助新手父母科學育娃上,深圳將繼續完善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網絡建設,創建各級示範性兒童早期發展科學育兒指導中心(站),組建市、區兩級兒童早期發展科學育兒指導專業團隊,利用社區家庭發展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婦兒之家、託育機構等平臺,通過入戶指導、親子活動、家長課堂等方式,普及科學育兒知識,提高家庭科學育兒能力,每個社區全年開展不少於6次科學育兒活動。

與此同時,深圳為嬰幼兒家庭開展新生兒訪視、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新生兒疾病篩查、膳食營養、生長發育、預防接種、安全防護、疾病防控等服務,保障免疫規劃疫苗供應,提升預防接種管理質量。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深圳擬實現五年內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 新建小區需配套託育機構
    深圳擬實現五年內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 新建小區需配套託育機構深圳擬大力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五年內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劉暢/攝)記者昨日從深圳衛健委獲悉,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深圳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今年起,深圳將重點解決「託育難」,擬大力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五年內每千人口託位數達4個。
  • 深圳人:對不起,我一個都不想生…_騰訊網
    種種原因讓人對生娃瑟瑟發抖 為了提高出生率 深圳也推出了託育的便民服務措施 來解決大家沒時間帶孩子的困擾 04 深圳每個區至少要有一個「託」
  • 生不生孩子,最關鍵的是養不養得起孩子,「生得起誰還願意戴套」
    ,讓更多人從想生,到敢生。有一位家長幽默說了這樣一段話:「生不生孩子,最關鍵的是養不養得起孩子,國家把養得起,生得起解決了,誰他媽的願意戴套啊。」晚婚晚育、不孕不育,以及過早的性行為懷孕後手術導致女性身體損傷,都是降低生育率的因素。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文|秘籍君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後,許多家庭都爭相生了二胎。但是,二胎生完以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家長也發現,在養育兩個孩子上,使用的方式截然不同。像我堂姐,剛懷第一胎的時候,就在網上買了育兒的書籍,從孩子一歲,到孩子上小學,每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堂姐一有時間就研究。
  • 社區有了臨時託幼點 讓帶娃老人鬆了口氣
    社區有了臨時託幼點 讓帶娃老人鬆了口氣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週遊)家裡不到3歲的娃娃還沒上幼兒園,可以帶到社區上免費的專業早教課。如果家長臨時有事,社區還可以提供2小時以內的臨時託幼服務。 文藝路街道計生協會負責人介紹,該街道地處市中心,交通繁忙,遛娃不便,轄區範圍內雙職工家庭和二孩家庭多,帶娃的問題讓許多家庭頭疼,有的家長甚至買菜也必須領著孩子。為了解決他們的困難,街道在東廣濟橋社區試點,建設青苗樂長ECD早期教育基地,為3歲以下孩子提供專門的活動場地,每周四提供免費早教課程。
  • 市北開設首家0-3歲嬰幼兒託幼中心 將建照護機構
    下一步,市北區衛計局還將探索在有條件的社區、物業設立託幼場所,引導和支持成熟的學前教育機構、社會組織、社區、家庭等提供符合適齡幼兒家庭多樣化需求的託育服務,推動託幼一體化發展。最小的孩子只有1歲17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位於即墨路街道小港社區的子葉託育中心。一進門,就仿佛置身於色彩明快的童話世界。
  • 託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
    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和個人家庭責任,紮實做好託幼機構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安排。2.落實主體責任,園長為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託幼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制度明確,責任到人,確保每個細節、每個關鍵步驟落實到位,組織教職工進行培訓、演練操作。3.建立完善疫情防控聯合工作機制。
  • 深圳啟動普惠性託育機構的建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6日訊(記者唐麗玲)為解決託育難的問題,讓寶爸寶媽「生得起,養得好」,深圳今年將大力發展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育機構,同時啟動普惠性託育機構建設。
  • 託幼機構「回歸」 幼娃「幼」有所託
    拓展多元支持的社區服務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張敬華一直關注幼兒的託管事情。她建議,從頂層設計入手,強化政府財政對於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和支持力度,培育拓展多元支持的社區服務功能。加強對0~3歲幼兒託幼需求的研究,探索政府各部門特別是教育、衛生、社區管理部門和託幼機構共同參與的優質、便利、普惠的公共託幼服務,對規劃制定、財政投入、資源配置和布局作出合理安排,做到系統設計、統籌推進,使託幼服務真正做到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整合具有保育師、幼教資格的專業人士以及有嬰幼兒照料經驗的社區志願者資源,由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形式進行適度補貼,為承擔隔代照料幼兒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早教培訓。
  • 湖北惠民生育政策實施:讓符合政策的人願意生 生得起 生得好
    遠安:生二孩基本不花錢  今年端午節,遠安縣舊縣鎮洪家村5組周小飛家,歡聲笑語。20天前,這家喜添千金。  30歲的周小飛說:「本來不打算生二胎,但如今政策好,就再生一個!」  她說的好政策,是當地實施的免費住院分娩基本生育服務。
  • 北京一社區託幼機構無資質被叫停 家長不知所措
    朝陽區一社區託幼機構無資質被叫停北京朝陽區億佳佳教育國美中心,此前作為社區育嬰指導站經營6年。近日,平房鄉政府及區教委在檢查後,給出了停止辦學通知書。受訪者供圖朝陽區平房鄉政府表示,已要求上述機構停辦,如若想提供針對0-3歲嬰幼兒託管服務,可先取得幼兒園辦學許可證,再配備相應師資經營。  因未取得相關資質被叫停「鑑於國美社區內不再適合繼續辦學,我們會立刻著手進行新場地的尋找,同時也會儘快確定過渡時期方案告知家長,希望有相關資源的家長可以提供信息。」
  •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有著落啦!深圳首家託育機構通過備案
    」的《託幼機構衛生評價報告》、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明等備案材料。佳諾國際嬰幼中心創始人熊佳表示,《託幼機構衛生評價報告》涵蓋4大項,36個小項,託育機構總分達到80分以上,並且「必達項目」全部通過後,才能評為「合格」。在這些項目中,託育機構必須設立保健室。據熊佳介紹,託育中心設立了12平方米的保健室,在深圳,很少有託育機構能有這麼大的保健室。
  • 全國人大代表高莉:切實加強0到3歲嬰幼兒託幼機構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婦聯副主席高莉在全國兩會呼籲:加強3歲以下嬰幼兒託幼機構建設,切實解決兩孩家庭的後顧之憂。  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全國迎來生育的高峰,2016年僅安徽省共出生了90.2萬人,較2015年同期增加6.6萬人,這些對託幼機構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  託幼服務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更是貫徹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的重要環節。
  • 深圳首家託育中心通過國家備案
    託育中心負責人熊佳表示,《託幼機構衛生評價報告》涵蓋4大項,36個小項,託育機構總分達到80分以上,並且「必達項目」全部通過後,才能評為「合格」。在這些項目中,託育機構必須設立保健室或衛生室,並需要《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據熊佳介紹,託育中心設立了12平方米的保健室,在深圳,很少有託育中心能有這麼大的保健室。
  • 大連高校、中小學、託幼機構請注意!
    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指導,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區(村)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專業指導和人員培訓服務,形成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業務指導、培訓、巡查全覆蓋。
  • 新鮮出爐:2019年託幼機構排行榜
    評分理由:在早教領域的口碑不錯,但在託幼領域還是稍遜一籌,不過在課程方面依然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託幼品牌排行榜NO.8  多樂小熊日託早教  綜合得分:63多樂小熊日託早教是一家在師資培訓積累資源基礎上進入社區日託領域的託幼機構,主打「2+N」課程模式,即「日託+早教+其它興趣類課程」。多樂小熊的「MBD多維平衡」發展課程服務體系,可以讓中國寶寶體能、智能、心理能力平衡發展,全面擁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 25歲寶媽生4胎,窮得沒奶水,讓寶寶喝水充飢:養不起為啥要生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的生活壓力變大了,多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的。有的家長會將自身的價值實現寄托在孩子身上,抱著「總有一個會有出息」的僥倖心理,殊不知這樣重量而不重質的結果,只會讓每一個孩子都很難得到好的教育,甚至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 幼兒園帳單爆紅,生二胎你確定養得起?
    最近幾年二胎政策如火如荼,很多人也逐漸加入了二胎大軍大中,很多老人也是說,生個二胎布局還是多雙筷子,多個碗而已,哪兒有那麼難,年輕人這麼不敢生二胎,純粹就是找理由,找藉口,以前我們都是帶五六個孩子,還不照看過來了,現在就生個二胎,有這麼艱難。
  • 江蘇政協委員建議設0-3歲託兒所 讓更多家庭敢生二孩
    江蘇政協委員建議設0-3歲託兒所 讓更多家庭敢生二孩  人民網南京2月8日電 (朱殿平)去年起,我國正式結束了實施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兩孩」時代。今年的江蘇省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提出,應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如努力在原有幼兒園的基礎上向前延伸,發展0-3歲託幼服務,以解決家長們的後顧之憂,讓大家敢生「二孩」。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通市婦聯主席錢鎖梅指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就是,現代職業制度使得許多家庭在育兒和工作中處於兩難的境地,加之現實生活中育兒、養兒的高成本,使得很多家庭不敢生育二孩。
  • 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安馨模式:從解決「摔不起」到實現「養得起」
    來源:華夏時報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安馨模式:從解決「摔不起」到實現「養得起」■本報記者 于娜 北京報導如果中國2億多的老年人都去機構裡面養老,這顯然既不符合國情,也不符合傳統,因此我們國家倡導以居家養老為主導的養老模式,但是「摔不起」的老人們如何在有著諸多安全風險的家中養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