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城區公布晉江會館等七處文物將啟動活化利用
日前,從區名城委辦公室了解到,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預審,林海音故居等7處文物入選
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推出歙縣會館、晉江會館(林海音故居)、西單飯店舊址等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北京還是第一次。這7處文物建築,單項佔地面積372平方米至1404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並列入政府文物修繕計劃。項目對申報機構提出了文物利用原則,要保護及體現文物建築的文化歷史內涵和價值,讓市民最大程度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申報的機構必須遵循公共屬性,不得以各種名義對公眾參觀設置門檻;不得將建築作為轉租、承包、轉讓、抵押等資產運營。
-
《廣州市文物活化利用試行辦法》政策解讀
第六、第七條為活化利用的具體要求,依次包括:闡明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關係、明確在活化利用中確保文物安全的內容和要求、從正反兩個方面將合理利用原則具體化、指明在社會效益優先的前提下活化利用的重點領域、路徑以及要求。第八至十一在尊重現有文物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和流程的前提下,依照文物活化利用的基本原則,規劃和設計文物活化利用的管理與服務機制。第十二條為本《辦法》的立法期限。
-
深圳啟動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推介活動,將公布首批案例清單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深圳古建築之一記者獲悉,經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批准,深圳市古蹟保護協會等單位日前正式啟動「深圳市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將遵照公平△深圳古建築之二深圳目前具有保存價值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共1116處,其中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5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981處。
-
北京: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西城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項目完成騰退共涉及7處 方案已進入預審 每個項目均將單闢展室對外開放昨日,西城區召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城區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目前,共有97家社會機構諮詢接觸,最終33家機構提交了53份利用方案,西城區相關部門已經對利用方案進行預審。記者了解到,西城區第一批發布的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有7處文物項目,均具備歷史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佳、周邊資源好等特點。
-
北京市西城區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 市場化運作加強文物保護
12月5日,在西城區召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0年會上,記者獲悉今年,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共推出7處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在本市還是第一次,目的是廣集社會各方智慧,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尋求文物項目更好利用和保護。
-
上海交通大學調研組來閩調研文物活化利用工作
2019年11月,福建省文物局與上海交通大學就「文物數字傳播合作基地」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年6月,福建省文物局與上海交通大學籤訂了《建設「遇見福建文物,發現福建故事」文物內容資料庫委託合同》。福建省文物局對此次上海交通大學來閩調研高度重視,福建省文旅廳黨組成員、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專門聽取童清豔的「遇見福建文物,看見福建故事」內容資料庫建設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傅柒生就雙方合作中如何做好福建文物活化利用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後續工作的努力方向。
-
廣州推介首批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為總結數年來全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有效做法,樹立典型,4月15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局)主辦,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廣州市建築遺產保護協會等單位協辦,正式啟動廣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動。
-
在文物建築裡品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文物活化利用讓「老」沙面煥發...
近來,沙面街加強文物的活化利用,深入思考沙面「老」的魅力與「新」的時代活力,進一步展現沙面歐陸風情,打造廣州人的「會客廳、後花園」。小e了解到,沙面街道以整島綜合提升工程為契機,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引進高端商業、文化特色產業,由民間資本介入將其租下,對建築核心價值要素進行妥善保護,實施有機更新。
-
雁翅樓變身書店 "活化"古建築
[摘要]古建築裡開不打烊書店,既構建了一個新的閱讀空間,又保護了文物資源,是「活化」利用古建的有益嘗試。這個昔日明清皇城的後衛哨所,華麗變身為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這也是西城區第一家通宵營業書店。24小時書店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開在有600年歷史的古建築裡,卻是頭一遭聽說。近日北京地安門附近雁翅樓24小時書店開門迎客,古建築裡開不打烊書店,既構建了一個新的閱讀空間,又保護了文物資源,是「活化」利用古建的有益嘗試。
-
...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暨文創產品推介活動」在陳家祠舉行
此次入選的典型項目形式多樣、做法各異,為我市的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有益借鑑。同時,我市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上進行了一系列嘗試,產生了一批優秀文創產品。此次活動集中展示了廣州文物活化利用最新成果,助力廣州文化建設出新出彩。
-
深度挖掘、活化利用馬家浜文化 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
◆馬家浜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7年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後需要重新認識馬家浜文化,對其開展深度挖掘、闡釋、研究和活化利用。
-
惠州東湖旅店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日前,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北京舉行,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惠城區委宣傳部、惠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報送的「惠州市惠城區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作為廣東省唯一入圍項目,以全票通過、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入選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全國新增762處國保單位,北京火車站、天津北站入選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繼續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今年還要準備召開全國革命文物工作會議,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進行具體部署。」他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召開革命文物工作會,上一次要追溯到1997年。
-
西板橋等8處老建築躋身西城「文保」
近日,記者從西城區文化委獲悉,該區有8處歷史建築被新認定為區級文保單位。這8處分別是西板橋、山左會館、嵩雲草堂、金井胡同3號、武定胡同23號、真武廟、恭儉胡同三官廟和永泉庵。加上這新增的8處區級文保單位,西城區級及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89處,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數達到388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上海嚴格保護歷史建築風貌,活化利用城市...
這條650多米的小路是上海市井文化與歷史結合的典型。兩邊有魯迅、瞿秋白等名人故居,有以恆豐裡為代表的早期石庫門裡弄,這些歷史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同時裡弄中也有雜貨鋪、小麵館、買手店和老上海民宿。為了更好保護城市歷史風貌,今年1月1日上海市實行了修改後的《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公布了五批1058處、3075幢優秀歷史建築,3437處不可移動文物,397條風貌保護道路(街巷),84條風貌保護河道,44片包括山陰路在內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及250處風貌保護街坊。
-
當文物保護迎來剛性監督
這一範圍後拓展至英烈權益保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正是檢察機關在上述五大領域之外新的探索領域。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
-
《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深度解讀
背景與國家戰略1.背景2015年,國家文物局啟動了《文物建築開放導則》編制工作,2017年經過國家文物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印發,試行期兩年。這是國家文物局提高文物建築開放的主動性、公益性,推動文物建築合理利用,擴大文物資源向社會開放的重要舉措。
-
北京東西城32處文物古建即將騰退保護
2017年,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方案將完成初稿。北京市文物局6月6日表示,中軸線短期內暫無衝擊世遺打算,目前仍處於準備階段,中軸線及兩側的文物古建將啟動騰退保護,其中東西城32處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年內啟動。
-
成都已認定314處歷史建築,這些老建築該如何活化利用? 有機更新,讓...
今年,《成都城市有機更新實施辦法》出臺,明確要求對歷史建築進行全方位保護,提出「在城市有機更新中融入現代城市發展理念,推動歷史文化保護與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行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對保護保留建築進行活化利用」。時光荏苒,歲月滄桑,這些從歷史煙塵中走來的老建築,如何在當下綻放新生?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幾處老建築,探尋城市有機更新究竟是如何再次賦予它們全新生命力的。